从南科大复试看自主办学

(2012-06-21 21:28:53)

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能力测试(复试),6月19日上午在全国八省同时开考,近1400名考生参加。这场能力测试,尽管采取传统的笔试,但考题让考生们眼前一亮。“题目相当有趣。”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的考生袁嘉乐第一个走出考场,“有点测智商的感觉”。(6月20日《新京报》)

对于南科大“相当有趣”的复试题,网友的意见不一。有人批评南科大,复试题考察的居然是学生的“智商”而非创造能力;也有人支持朱清时校长的“说法”,认为题目出得很“创新”——最让考生们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题,在一张单独试卷上,让考生在7分钟内将1至300的全部数字写下来。朱校长称“这道题很简单,但是很经典,一般人坚持不了七分钟高强度地集中注意力,这道题对一个人的注意力的考察是很见效的。”

从今年5月底南科大招生方案公布以来,我就一直认为,南科大今年实行的招生,已然不是自主招生——它只是在现行集中录取制度框架下,给了学校有限的自主权,学生的选择权并没有任何增加。这次南科大进行的自主招生能力测试,也是在有限的自主权空间中,对报考的学生进行考查。在笔者看来,既然是学校的自主测试,就应该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要求这所学校,也不能认为这所学校的做法就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大学的自主办学制度和自主办学活动,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前者是一种基本制度,后者则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特点进行办学的活动。作为基本制度,在一校能行得通的制度,自然可以推广到其他学校。这就是整个社会关注南科大改革的原因,公众希望南科大能建成现代大学制度,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而作为办学活动,在一校能行得通的做法,并不一定适合另一校,因为每个学校有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所以,在自主办学制度框架下,大学的校长要由本校的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在其他学校做校长做得不错的人,不一定适合另一校;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要自主设置;就连人才培养模式,也该各校因校而异。

自主办学制度和自主办学活动,一直被舆论混淆。原因是我国大学没有办学自主权,因此“千校一面”。虽然大家对“千校一面”不满,却爱用“千校一面”的思维去分析大学正在进行的自主办学改革。比如,某校录取了某个学生,为什么另一校不录取?某校开设出某门“潮课”,这是不是要经过教育部批准?当然,出现这些不满,还有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在公众看来,大学的这些做法并不严密,有些随意,体现不了学校的特色。

要正确认识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也就需要从以上两方面努力。首先,社会公众应该抛开“千校一面”的想法,以个性的眼光,观察每所学校的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允许学校做个性化的积极探索。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既是对政府部门而言的——要求政府放权,同时又是对舆论而言的——要求舆论给大学的自主办学真正能自主的空间,舆论可以监督教育和学术中的腐败、不端现象,却不能以舆论去干涉学术和教育的独立性。

其次,大学应该建立起自主办学模式,不能还是由行政主导学校的教育和学术决策。在学校层面,应该成立大学理事会,负责学校的总体战略决策和校长遴选;校内的教育事务管理,应该成立教授委员会,由教授委员会负责教育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校内的学术事务,则应该由学术委员会负责。这是保证大学用好办学自主权,防止自主权被滥用,形成办学特色的基本制度。如果有这样的管理制度,像招生这类教育事务,就应该由独立运行的招生委员会,确定学校的招生标准,并监督有关机构实施。在这种办学环境中,公众也就会逐渐习惯大学“各有千秋”的招生标准和办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