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了缝的茶歇间

串串 串串科技 2017-12-13 原文

1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神秘改造,高中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终于连通了。老师的新办公楼有精装修的洗手间和茶歇间。

听说高三年级离办公楼的洗手间距离很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穿过那扇高端的红外感应玻璃门,体验一番高档洗手间的滋味,顺便带了个保温杯去茶歇间接点儿热水。

我早已记不清高档厕所的体验,只记得两周之后,洗手间和茶歇间突然被装上了门禁,只有教职工刷卡才能出入。据班主任说是为了给老师创造一个独立的办公空间。

于是,高三年级与校长对话会议上,重点班的一个男生抛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用门禁来限制同学进入。

面对全年级1000多个人,校长有些尴尬,扶了两秒眼镜才缓缓答道,“同学那边也是有洗手间的,我们建的时候就是为了给老师是创造一个好的办公环境。”

“那为什么不颁布一个通知,号召大家不要去老师那里用洗手间,用门禁来限制我觉得这让广大同学都觉得不舒服。”重点班的男孩子补充道。

我很佩服校长能够在这样的场合与全年级同学互动,虽然我早已不记得他是怎么回答这个疑问的,但经过这样开诚布公的面对面沟通,同学们都理解了装门禁的做法

后来,卫生间一直是锁着的,但茶歇间的门都会留个缝,这是老师们悄悄送给高三同学的接热水福利。

img

高中老师们的茶歇房 (串串摄于 2015.4.11)

2

南科大因为诸多方面的特殊性,导致问题的发现、传播、解决,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舆情反馈道路。如果这个故事的大学版本发生在南科大,可能又是完全另一番景象。我们不妨做一个构想,假如南科大出现了一个洗手间/休息室,仅供教职工刷卡出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按照我理解的南科大模式,一定会有人先在空间/朋友圈/群聊里把相关图片放出来,然后12小时内形成至少200人规模的吐槽势力。

我们假设这个问题被成功提出了,是否会有人去向负责人员反映这个的问题呢?几乎不会,原因很简单,因为我都不知道反映问题的渠道在哪里

也许会有人成功地反映了这个问题,但即便是这样,讨伐的舆论早已经将相关负责人围起。还没等解释,就已经让负责人喘不过来气了。这个时候是十分考验负责人的公关能力的,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塔西佗陷阱——不管你说什么人民群众都不相信了。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造成了师生间进一步的相互不信任。

南科大的学生舆论以一种有趣的姿势跑着,它以社交平台为载体,侧重表达情感,关注个人体验。有人说这是“空间治校”,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够恰当的,因为它几乎没有“治”的成分,当作单纯情感宣泄的“空间吐槽”更为合适。

情感宣泄是人的正常需求,吐槽只要没有造谣,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问题来了,大家都在吐槽,真正去“治”的人去哪里了呢?

3

这也是我把“华爷杯”作文比赛只命了一个“治”字作为主题的原因,我希望能够引导大家尝试去探索“治”在南科大的丰富内涵。当你作为“治”的参与者,你必须从个人的情感宣泄脱身,站在高地去思考问题解决切实可行的方法

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换了物业后,信件/明信片没有像往常一样送到宿舍区,小明主动给负责人提了意见,没过多久,楼下的板子又出现了让人惊喜的马克笔迹。

住在山上的小红发现手机信号不好,于是直接打电话给国家部门投诉,第二天就收到了通信公司的基站修理反馈,并补偿了两个月的话费。

小炜做了一个“南科数据”,用问卷调研的方法提出了增加校园巴士班次的建议,建议采纳的同时,调研结果也被团委、书院公众号转发。

这些都是南科大历史上难得的“方案跑的比舆论快”的例子,创造它们的人有的绝不只有一阵见血的分析能力,更要有预见未来的长远目光。

你也许会问我,大家都去找方案了,没有舆论力量的支持,万一对方不理睬你怎么办?

舆论当然不可或缺,历史上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它更适合作为摸清各方情况后,依然处处碰壁的最终武器。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