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锋专访】执委会主席朱君达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5-11-29 原文

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是学生会最高的执行机构,对外代表着南方科技大学。执委会目前的工作是什么?在处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时隔四年,学生会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继学代会委员长后,我们对执行委员会主席朱君达进行了专访。

img

铮锋:请问你觉得同学们对于学生会最主要的期待是什么?

朱君达(以下简称朱): 学生会作为学生组织,能为学生提供一些老师家长给不了的帮助和机会。 学生们最初可能期待学生会能组织很多活动,但随着开始了校园生活,更加期待的是出现了问题能有人来解决,一旦有利益冲突,需要有学生的代理人。立场决定态度,“屁股决定脑袋”,学生会的思考和发声取决于是谁选出来的。

铮锋:今年上半年学校对奖学金的分发突然做出了修改,这引起许多学生的不满,学生会在当时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朱:关于奖学金,学校曾经承诺将学费以奖学金的形式发下来,在15年初期末考试之前两周左右,突然公布政策,初创奖学金从非常宽松的门槛修改成不能挂科和GPA高于3.0(低于3.0少一半),引起一片哗然。学校的理由是既然是奖学金,一定要有门槛,然而学生的不满在于学校公布的时间和方式:在期末考试前并未正式征求学生意见直接实行。

这种涉及全体同学的事件算是第一次,当时我们不够冷静。各年级意见不一,学生内部并不统一,立场不同,再加上学校对不同年级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会内部反应有些迟缓,面对突发事件未能及时统筹全体同学的意见和行动。

这件事的症结在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些模糊,从当时可查到的规定,涉及到学生方面的规章制度,要有学生代表参会提出意见。但是这种规定非常模糊,什么叫涉及学生方面,学生代表是谁,怎样算征求学生意见,代表怎么产生等等方面完全没有说。这件事之后学生会和学校相关部门和老师谈过,把具体的事项定下来,现在已经明确了,可以说因为这次危机推动了学校和学生会相关制度制定的进程。

学生会一直有一个现象,领导层大二多一些,主力活力大一较多,大三大四(的同学)有时会觉得学生会干事们年级低没经验反应慢,就会出现自发性(去处理问题)的情况。这有时就相当于有一个合法机构不去利用,反而另外单独发出一种声音。在奖学金问题上,12级同学反应最快,写了一封联名信,内容大概是要求从新生开始执行,很快13级效仿,14级也效仿,结果同学们都没能成功,“抗争”是失败的。

另外,我觉得原因有一个,可能是学校当时财政紧张,一直有传言说奖学金政策到期了,财政不给拨款,所以只能执行。还有一点就是从谈判上,一群散兵是没办法和学校对抗的,地位不对等,水平有差距是没法对话的,(学生)不要觉得老师、学校可以任由我们提各种要求。在开始时确实需要积极性和热情,但最后在谈的时候需要讲道理。

铮锋:目前学生会在与学校的沟通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朱: 学生会的身份是学生的代理人,但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学生和学校是不平等对立的,所以界限很模糊,我们夹在中间像传话人,不仅要把学生的意见反映给学校,也要把学校的观点传达给同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立场。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愿意和一个制度完善、有公信力的对方去谈。奖学金的事就出现了学校不知道找谁去谈、找谁谈了有用(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会作为一个有公信力的组织,应该能够代表学生的意见。这是学生会应该有的身份和地位,是学生对学生会的期望。

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明确学生会凭什么代表两千多个学生,代表权在哪里,我们必须有意见征集。没有意见征集,我们就传达不了同学们的声音。我们是去当传声筒的,不是去表达自己个人意见的,我觉得学生会干事都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身份。学校有很多会议、机构,是要求学生代表参与,这些代表不是代表个人去的,他必须代表学生意见。img

铮锋:作为主席,请问你现在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朱:大的方面的话,(最近两个月来)主要工作是在二期工程涉及到学生方面,比如宿舍、体育场、活动中心、会堂、商业街、学校交通等,收集同学意见并向学校反馈。还有就是权益方面,像这学期初教室不够的问题、食堂的问题、自行车禁行大下坡、15级体育课,网络问题等,学生会都出面与学校沟通了。

学生会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组织,从办文体活动到宿舍水管破裂等都有可能需要我们的参与,涉及到方方面面,无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铮锋:书院自管学生会的设立,不少人认为是学生会之外的多余机构,自管学生会和学生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会不会造成机构冗杂的现象?

朱:我觉得不会。因为早期只有一个书院,学生也不多,一个学生会代表就可以了。后来两个书院就需要有书院自管学生会,大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学生会代表全校,对外更多一些,对内所涉及到的事物太庞大了,比如具体生活方面,学生会往下是没有根基的。但是书院可以做到。还有就是人越来越多了,学生组织的层次面向受众大小不一样,任务方面也不同。

铮锋:在15级新生入校之后,学生会人数从40到100,面对人数的增加将可能带来的效率、管理等问题,学生会是怎样处理对待的?

朱:早期整体人就少,可能凭着一两个人的个人魅力就能吸引来许多人,事情也少,一讨论就可以解决,思想统一,管理方便。对于组织活动来说,很多时候参与活动的人数和组织活动的人数不是同比例的。有些事无论如何就得那么多人参与组织,(举例来说)两百人开的一台晚会可能需要十个人做幕后统筹,五百人去看也就需要十二个人,这不是同比例(增加和减少)的,五十人去看可能也需要十个。所以不是说总人数和学生会人数必须是同比例的。

但是,15级入学让我们学校人数几乎翻倍,而且不是300到600的翻倍,是1000到2000的翻倍。因为人多了,很多方面反倒没有人少好组织工作,比如很难开全体会议,所以我们采用的**分层次管理的办法。**执委会有主席副主席部长,我们十几个人来讨论,这样效率会很高。到具体的工作上,各部有部门例会,分层管理。作为主席可能不需要领导每一位干事,不可避免的,这样有时在传达命令、人员调配(方面)会出一些问题,我们只能努力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目前)在大型活动上由副主席牵头,各部长选调干事参与。

铮锋:最近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同学在对学校制度存在意见或建议时,第一反应是向校长反应,而不是通过学生会途径,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学生会反应渠道不明显,效率低下等等,不知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朱:渠道的话,非正式(方式)可以直接跟学生会内部人员反应,有什么出现的问题就开始讨论处理。正式的渠道就是几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宣传部每天都有在收集(学生意见),各部门都有自己的邮箱,我们还有两个意见反馈qq群,(执委会)所有主要成员的联系方式也都是公开的。

上次校长下午茶我代表学生会参加了,也和学校老师有了解和接触,目前校长确实是有精力和时间去解决处理学生们直接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但是我觉得这种机制不是长久的。如果说我们这边宿舍有问题,和物业也不能协调好,怎么办,(同学)跟校长说,那校长肯定是直接去找相关的学校部门负责人去处理,通过这种渠道(学生)是得到甜头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渠道是不是一个最高效的渠道,校长的身份又是什么,他不应该是一个意见中转站,天天把学生的意见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处理完了再分类布置下去。很多问题是不需要到校长这一级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小循环”,问题循环到二级部门然后循环下来,问题就解决了,而不是一个大循环到校长,然后一级一级压下来。至于哪个效率高,可能目前看校长现场办公效率高,但是校长公务繁忙看不到(同学反映的)问题了怎么办,二级部门处理得慢怎么办?所以我们也和学校相关的部门老师沟通过,他们也帮校长减轻负担,也也愿意寻求更快更简单的解决方式,其实学生也不愿意总把事情最后告到校长那里去。部门改善自己的服务体验,让同学能直接向部门反映就能解决问题。学生和学校双方应该有个体谅的过程,互相理解建立信任基础。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学生会是要有公信力的,是能够代表这两千多个学生的,这样才能与学校建立对话的机会。**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怎么样去确定自己所代表的是全体学生的意思。当然我们自己的判断也很重要,无论再怎么说“屁股决定脑袋”,也是要用脑袋思考问题,光凭民意光凭不讲理是不行的。一定要讲道理,而不是凭着人多去向学校施压。

铮锋:民主和自由是两个很大的主题,有时候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所以就学生会而言,是如何保证全体学生的民主和自由?

朱:以前人少的时候开大会投票决定可以,现在两千多个人就采用代议制。各班选出学代,各班代表开会统一意见。但是,我觉得民主和自由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词。如果让两者之间必须取舍一下的话,我宁愿选择自由。但是目前来看保证自由需要通过民主的办法。我们学校学生的民主参与度其实挺低的,不过我们所做的就是要保证大家有选择的权利,当然包括(选择)不参与(的权利)。

民主和自由不是完完全全一致的,而学校这样一个集体,永远是集体和个人并存甚至有时有矛盾的,那学生会的存在可以说是作为天平的一端去平衡一下,它(学生会)在不停地为学生的个人权益和为集体的需要让步之间做一个妥协,不停地博弈以求平衡。

我们要给同学们选择不参与的权利。但是我们没有处罚的权利。哪怕是逃课我们也不能说学生会出面把这些人怎么样,但我们肯定会建议、倡导大家按时上课。民主是保证大多数,但自由就更维护个性化,少数,学生的各种口味诉求很复杂,我们要找到平衡点。事实上我们不希望全体学生是一个面孔,一种声音的,我们希望能保证学生们有不同的声音,有不满学校的,当然也有支持学校的,这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民主的手段,保证个人自由。

铮锋:今年上半年学生会进行了修宪,那么修宪对于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呢?

朱:这次修宪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对学生会比较大的影响一个是在章程上规定了可以正式加入学联,这对于学生活动和地位方面有很大好处。以往学校对外的交往和地区性质的比赛,由于没有加入学联导致参赛名单上没有我们。正式加入学联以后,省市学联组织的活动我们学校可以参与了。还有一点就是三权分立的三权更明晰了,以前主要是在学代和监察院还有执委会权益部不太明晰。这次就是明确下来了,三方的具体工作职能明确,制衡更加有利。有成文条例,效率会更高。

财务方面更加细致明确,在南方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开设学生会专用账目,有我们专门的项目专用资金。我们拉到外联也好赞助募捐也好我们统一放到那个账目里,这就等于有了一个外界监督。基金会对资金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合同发票等一应俱全,这样就不存在我们的资金不透明的情况。我们走账记账资金会方面都有记录。其他的一些各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责都在摸索,毕竟学校整体人数还未定下来,功能上的界限还没有划得更清楚。但我觉得到了我这个第四届主席的阶段,学生会的体制运转比起以往应该更流畅了。

**一个好的制度要胜过一个好的领袖。**我特别希望在我任内能将整个制度彻底完善,哪怕将来选上来一个和之前的主席各方面都不同的人,也能使学生会运行正常。要有一个制度保证,我们想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确定学生会发展的方向。我希望不管将来谁当选了主席,这个机器(学生会)都能这么运行下去。

▉记者/杨效康

▉供图/闫明旗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