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十年
第一版 | 2021年4月 | 《南科十年》编委会 |
---|---|---|
- 在 Web Archive 上查看:https://archive.org/details/sustc10
十年前的中国互联网还是博客的天下。彼时微信刚刚推出了1.0版本,南科大的第一代官网也才刚刚建立。十年过去,在大学大张旗鼓的庆祝十周年校庆之时,南科十年编委会的编辑也在思考,是否有机会建立一个在线展览馆,记录十年来,来自非官方的创作和声音,为那些淹没于404页面,或深埋于QQ空间的时间线中的言论留下一个记忆。
《南科十年》网站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出现的。他包含了若干篇十年来较具有代表性的媒体文章,外部媒体对校园的新闻报道,以及空间中同学们所发表的言论。南科十年编委会的编辑们将尽力维护这个网站直至下一个十年。相信到那时再来看《南科十年》,你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十年
MH https://mp.weixin.qq.com/s/RDGTnx2k8-fSg0h-G9rPrg
十年前我十二岁,那时候沉迷上网,玩CF。现在回想是很幼稚,不过人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能以现在的标准来评判过去。十年前南科大才刚挂牌,校名石还是方正宋体字,学生也没招几个。现在南科大已经变成一个有三任校长的学校了。虽然不敢保证我们有光明的未来,但经过了十年,我们都已习惯了失望并还能心中充斥着希望。
四年前我来到南科大,那时还没有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知。人的认知是个圆,圆外面自然是无穷无尽的,但也是只有直径越大才能知道外面究竟有多广阔。那时候觉得南科大很好,甚至还回高中去招生,现在想想还好没有招到。当然,南科大是还不错,不过我不想在人没有足够认知前就给他们一个光鲜亮丽却不能说是实用的饼。这样说很内疚,这也是我对自己的看法。
南科大十年来变化很多。放眼望去,很难感受到十年的历史。这样说有些难堪,十年对一个学校来讲并不应该算是漫长的过程,但在南科大的校区却也找不到存在十年的证据。每个教学楼、图书馆、公寓以及科研楼,每个院系、书院、社团以及学校部门,甚至所有学生和老师,基本上都没有在南科大呆满十年。从好的一面讲,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换言之,不好的也是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新的就意味着只能自己摸索。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们走在了人迹罕至的那条。前方满是泥泞,这条路的终点在哪里,是怎么样,无人知晓。这样的旅途没多少人经历,所以我们有些自满;同样的原因,我们也有些自卑。但肯走在这里的,大多时间是不太顾及别人的看法与评价,所以我们还在一直走自己的路。
很多人说南科大变得庸俗、无趣,也有很多人对它失望、嘲笑。我见证过它的变化,它的挣扎以及它的退让与进化。很多人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也有很多领导说学生自己都不怎么样,哪有资格批评。大家对它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它就和我们本身一样,缺点很多,优点很少,不喜欢却也要容得别人深刻的批评,虽然很可笑却也要接纳别人无谓的夸奖。更何况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夸奖的事。所以,在失望中寻找希望是南科大、也是所有人应对世界保有的态度。
我有时会想,别人也有时会问,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我17岁那年,是否会选择上其他学校呢?
我不知道。当然,时间本身不可能倒流,而且逝者如斯夫,跑的还很快。即使能倒流,谁也不能保证其他的未来是不是我想要的未来。那这个问题或许只是在问,你后悔吗?
我不后悔。如果人一直活在后悔里,那也太过无趣了。所以我活到目前还没有多少值得后悔的事。用保尔的话讲,当我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个十年活得不够令人满意却也只能如此,那些逝去的日子虽不能照亮幽寂、人迹罕至的那条路,却也足够指引通往它的方向。
SUSTC
2014年,校园一景。
铮锋杂志
铮锋是南科大所有自媒体的爸爸,当然,爸爸上了年纪之后,之所以能当爸爸,并不是因为说话精彩,也不是因为人气旺,纯粹就是因为年纪大而已。
卷首语
南科大需要自己的记录者。
自打诞生那天开始,南科大就从来不缺外界的关注。小小的校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记者。 南科大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它的每一次成长吸引着外界好奇的目光。
他们来了,他们走了。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了他们眼里的南科大。所有关心南科大的 人们通过他们的笔和眼睛认识南科大。
但是,他们不是南科大人。
他们没有看到过太阳从中科院先进院的这边升起,再从麒麟山庄那头落下;他们不知道路 上爬的红色小虫被人轻轻一碰就会缩成一团,也不知道南科大的花园里会有不同的野花盛放; 他们没有经历过被贤科爷爷虐的死去活来的感觉,也没有感受过大一每周 30 课时的压力……
这些,是我们眼里的南科大。南科大,需要自己的记录者。这也正是我们成立铮锋媒体的初衷。
现在您看到的这份杂志,是铮锋媒体杂志社的第一期作品。也许它不够丰富,不够完美, 但是它的每一页,每一行,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都凝聚着杂志社所有成员的汗水和努力。
曾有同学问我:“你们办这杂志既不是校刊,也没广告,又不能写进履历,花了大量的时 间在上面,不会得不偿失吗?”我的回答是:“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这种意义无法用价 值来量化,但是为铮锋付出的一切,都是我的无价之宝”,这也是每一个铮锋人的心声,我们 不能保证您一定会欣赏这薄薄几十页的小册子,但是请您不要怀疑我们的真诚。
我们对您也有一个请求,请您在茶余饭后阅读完这份杂志之后,再抽出 5 分钟的时间填写 一张简单的调查问卷。铮锋很年轻,您的每个反馈意见都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无论是诚挚的 表扬或是尖锐的批评,都请您不要吝啬。铮锋的成长需要每一位读者的帮助。
闲话就说到这,请您翻到下一页。我们,是南科大自己的记录者。
铮锋媒体杂志组
诚意奉献。
2013/3/17
铮锋杂志第一期:南科大学生会建立
铮锋是南科大所有自媒体的爸爸,当然,爸爸上了年纪之后,之所以能当爸爸,并不是因为说话精彩,也不是因为人气旺,纯粹就是因为年纪大而已。
卷首语
南科大需要自己的记录者。
自打诞生那天开始,南科大就从来不缺外界的关注。小小的校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记者。 南科大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它的每一次成长吸引着外界好奇的目光。
他们来了,他们走了。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了他们眼里的南科大。所有关心南科大的 人们通过他们的笔和眼睛认识南科大。
但是,他们不是南科大人。
他们没有看到过太阳从中科院先进院的这边升起,再从麒麟山庄那头落下;他们不知道路 上爬的红色小虫被人轻轻一碰就会缩成一团,也不知道南科大的花园里会有不同的野花盛放; 他们没有经历过被贤科爷爷虐的死去活来的感觉,也没有感受过大一每周 30 课时的压力……
这些,是我们眼里的南科大。南科大,需要自己的记录者。这也正是我们成立铮锋媒体的初衷。
现在您看到的这份杂志,是铮锋媒体杂志社的第一期作品。也许它不够丰富,不够完美, 但是它的每一页,每一行,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都凝聚着杂志社所有成员的汗水和努力。
曾有同学问我:“你们办这杂志既不是校刊,也没广告,又不能写进履历,花了大量的时 间在上面,不会得不偿失吗?”我的回答是:“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这种意义无法用价 值来量化,但是为铮锋付出的一切,都是我的无价之宝”,这也是每一个铮锋人的心声,我们 不能保证您一定会欣赏这薄薄几十页的小册子,但是请您不要怀疑我们的真诚。
我们对您也有一个请求,请您在茶余饭后阅读完这份杂志之后,再抽出 5 分钟的时间填写 一张简单的调查问卷。铮锋很年轻,您的每个反馈意见都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无论是诚挚的 表扬或是尖锐的批评,都请您不要吝啬。铮锋的成长需要每一位读者的帮助。
闲话就说到这,请您翻到下一页。我们,是南科大自己的记录者。
目录
THEME
- 学生会成立始末
- 李荣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三言二拍
- 那些走在凌晨时分的日子
- 学生会体制初探
- 我眼中的学代会
LIFE
- 来自深圳的随记
- 辗转
- 闲话一二
- 居南科大随笔
- 印象·美国系列 波士顿
- 印象·美国系列 大学
- 印象·美国系列 金门大桥
- 印象·美国系列 渔人码头
- 书评·致不可能的爱人
- 影评·而孤独也不可能称霸
CULTURE
-
好书推荐
-
摄影欣赏
-
专栏·行游在日本
-
专栏·Individualism: An American Cultural Concept
-
芥末新闻
-
一春,一冬
(如果无法打开嵌入的PDF查看页面,请点击上方的链接下载《铮锋杂志》PDF阅读。)
铮锋杂志第二期:聚焦书院制
铮锋是南科大所有自媒体的爸爸,当然,爸爸上了年纪之后,之所以能当爸爸,并不是因为说话精彩,也不是因为人气旺,纯粹就是因为年纪大而已。
卷首语
各位读者,久等了!
经过了近八个月的等待,铮锋杂志第二期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第一次招新;制作告别启动校区的专题报道(这期特别版还在制作和修缮中,最终将会挑选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期发布。);第二次招新;制作第二期杂志……所以,今天您看到的这一期杂志,是三代铮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对于南科大来说,这一年也是值得铭记的。今年七月,南科大全体师生从启动校区集体搬进了刚刚竣工不久的正式校区。九月,2013 级388 名新生入学。南科大的实际在校人数达到了610 人左右。相比于11 年年初首届教改实验班开学时不到50 人的寂寥景象,现在的南科大总算是有了一所大学的模样。
新的环境,新的学期,新的同学,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然而,由于在校人数的迅速增加,加之新校区的设施和服务迟迟无法到位,一些之前并不明显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同学们也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了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而在这些声音中,关于书院制的困惑和质疑,占了很大一部分。
书院制究竟是什么?它在学生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书院里的导师又是干什么的?能为同学带来哪方面的帮助?其他大学有没有类似书院的组织?南科大书院制有什么样的特色?……本期铮锋主题报道,聚焦书院制——通过院长,导师,学生,三个角度为您展现关于南科大书院制的一切。
最后,我谨代表铮锋编辑室向所有为本杂志提供宝贵意见的读者朋友表示感谢。对于您的每一个意见,我们都会认真对待—相信您也已经注意到,本期的杂志从板块安排,内容采写到排版设计,都与上一期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也从上一期的热心读者中抽取了2 名幸运读者,公布在本期杂志的最后一页。
那么闲话少叙,请您翻到下一页,我们,是南科大自己的记录者。
目录
THEME
4 南科大书院制:历史与现状
6 今日书院的发展与迷茫
10 书院制概述
12 我们这样建设书院
18 学生角度看书院
20 另眼看书院
22 关于书院
22 Mentor mentee relationship
LIFE
26 熊孩子
29 你好,旧时光
31 宝贝养成计划
32 当年两坛酒
34 都付笑谈中
38 侧耳潮汐
40 绿毛水怪
54 照片墙
SCIENCE
44 2013 诺贝尔化学奖之感想
46 Higs 粒子和 BEH 质量产生机制
CULTURE
50 行游在日本
52 常春藤遮身的少女和头戴花冠的青年
(如果无法打开嵌入的PDF查看页面,请点击上方的链接下载《铮锋杂志》PDF阅读。)
铮锋杂志第三期:去行政化迷局
铮锋是南科大所有自媒体的爸爸,当然,爸爸上了年纪之后,之所以能当爸爸,并不是因为说话精彩,也不是因为人气旺,纯粹就是因为年纪大而已。
卷首语
各位读者,久等了!
经过了几近一年的周期,从策划到采访,从编辑到美工,我们 每一步都认真诚恳,力求尽善尽美。如今,铮锋杂志第三期终于要 和大家见面了!
在这看似漫长的出版周期里,铮锋杂志的工作一直都在稳步推 进——联系出版纸质版杂志的事宜;面向 14 级同学的工作室第三 次招新;撰写工作室的基础文件,调整杂志组的组织架构,让铮锋 成为一个更成熟高效的组织;筹划杂志改版的事项;当然最重要的 是,制作如今呈现在您面前的这份杂志。
我们想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改变铮锋杂志“只闻其名, 不听其声”的现状,让铮锋杂志能够定期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给大 家带来看待事情的新鲜视角。
对于南科大来说,2014 年将会是颇具承前启后意义的转折点。 这一年发生的诸多事件, 都预示着今后五年南科大可能的前进道 路。 南科大创校第五年, 新党委书记走马上任, 在校学生人数突 破 1000 人,朱校长任满离任,新校长人选却迟迟没有公布 ..... 这 注定是颇不安定的一年。
实则在 14 年寒假的末段,学校还没开学就已经成为了社会舆论 的焦点。 校长朱清时不再兼任学校的党委书记, 原深圳市公安局 局长、党委书记李铭接任南科大党委书记一职, 至此,“党委领 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成为了南科大的现实。社会对此议论纷纷, 基调却多以悲观叹惜为主。校内校外,一时间都笼罩在不安定的阴 云当中。
如今,硝烟已去,暗涌尚存。我们想,现在倒是一个很好的时候, 让我们可以冷静理智地回顾思考一下之前的一切舆论与舆论背后 的真相。
什么是“行政化”?“行政化”由何而来又该怎么“去行政化”? 为何“去行政化”一事会与南科大改革的成败并为一谈?党委书记 与“行政化”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 这一系列的追问,答案并不 那么显而易见,也并不一定现在就会有很好的回答。然而,没有好 的问题就必然不会找到好的答案,本期铮锋主题报道,去行政化迷 局——就希望通过对这些追问的初步探索, 为您的思考提供多角 度的有益的材料,也盼各位读者能从阅读中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 立合理的判断。
那么闲话少叙,请您翻到下一页,我们,是南科大自己的记录者。
铮锋媒体杂志组 诚意奉献。
目录
THEME
1 一次任命带来的争论与它背后的去行政化
4 去行政化,我们走在路上
8 高校去行政化初探
LIFE
13 长话短说
15 说来话长
17 想象不需要油费
CULTURE
19 食知味——吃货的节日观
22 食知味——食·片段合集
25 大家——击壤歌·代序
(如果无法打开嵌入的PDF查看页面,请点击上方的链接下载《铮锋杂志》PDF阅读。)
《南科观察》杂志
自由意志,独立精神。
《南科观察》创刊于2014年,是南科大历史上第一份校园报纸,由学生独立运营,于2014年12月由于气候原因停刊。其仅发行过一期期刊。
创刊词
他时风雨骤,今朝起鸿图。
浩荡鹏城,望断风起云涌;苍茫南洋,笑谈万里江流。
鹤凫凌云风雷怒,鲲鹏戢翼飞流涌。
终军有志,擎长缨以搏苍龙;陈汤无畏,执王戟而行远诛。
存志识者,其心得无异乎?
今弱冠之年,磅礴之志,挥斥则千山呜喑,纵横而百川激流。
自由意志,承时事之兴亡;
独立精神,领时代之洪潮。
问天下英雄,孰与棋逢?品千古江山,万里依旧。
飞矢扣弦天狼殒,万世文章一朝就。
但求天下同志之士共聚首,心方足。
目录
A2 搞个大新闻
- 创新型人才中学校长研讨会 专题报道
A3 百家争鸣
-
专栏写作:第五个现代化的 一点杂谈
-
专栏讨论:双语教育利弊杂 谈
A4 南科快播
- 走访:走进食堂 简讯:书院体育节系列报道 艾滋病公益讲座
B1 文坛呓语
- 各种文艺青年装逼文章
B2 谈笑风生
- 各种奇闻,扯淡,八卦 (前方高能)
杂志(PDF)
(如果无法打开嵌入的PDF查看页面,请点击上方的链接下载《南科观察》PDF阅读。)
特约-南科观察-2015-春(一)
特约-南科观察社 StudioGloire 2015-03-16 原文
图/南科观察 南方科技大学俯瞰图
小编按/南科观察的文一如既往地尖锐、犀利同时又有擦边球性质的晦涩,没有强大的background了解几乎无法读懂。新学期的开始,伴随着更多的阵痛。此文将为更多路人作导览。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本平台无关,欢迎关注本平台,留言讨论。
【南科观察-2015-春(一)】
文/南科观察社
2015,想起去世不久的邓先生,又是单数年,充满未知。
去年年初的时候党委书记空降,今年又空降了团委。每一个行政机构的增加在南科大都是极具冲击力的——因为一旦进驻,就再也拿不走了。南科大不再像建校之初那样只有学生和教授,虽然现在有了大楼,可是行政机构也都接踵而来了。
“去行政化”曾经感动过多少理想主义者?然而几年过去了,理想主义者们却开始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学校开始传达这样一个观点——去行政化并非完全不要行政,以团委为例,即取用现有体制中成熟的机制为我所用,省心省力。这个观点争议过大,有待观察,然而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已经并非教育实验,因为团委不论好不好,既然来了,绝不会走。
身处南科之外者,可能无法理解,但是“妖魔化”行政部门向来是南科,准确的说是部分南科学生的思维模式。这些经历过南科大艰难历程学生恐怕是校园里最后一批虔诚的卫道士了。14级之后的学生,大概再没有机会在那样的氛围中成长。
如今校园似乎开始走向正轨,实际上只是无法忍耐像原来那样继续摸索而简单粗暴地开展工作罢了。号称南科大宪法的国内首部大学立法《暂行管理办法》一再被有意淡忘,甚至辅导员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学工部更是无视其中的规章办事,在四个全面高喊的今天未免显得太具讽刺意义。最早被诟病的理事会,往后的工作也没有听说过。号称近期上任的另一名副校长时隔三年未见人影,而现任的覃正(常被解读为“行政”)本应依法在校长换人时被解聘,由新校长重新提名任命副校长。校内本该有学生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关系到学生切身的利益,学校内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以上只是几个小例子,学校目前在努力控制宣传口径了。而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是,一面在淡化具法律效力的《管理办法》,一面校党政办却在暗地加紧时间赶制《章程》,其中意味,不言自喻。
深圳速度呵。
罗征启说过,“一快遮百丑”。要探索中国的现代大学之路,岂是一个仓促的“快”字可以做到的?一步到位建成现代大学制度真的太过美好和理想化,我相信朱校长五年任期没能出《章程》,大约也是有长远的顾虑罢?
跳下火车后的南科大,无法忍受缓慢前行的路,尽管可能通往正确的方向,最终还是要回到正轨,扒上下一班火车吗?
2015年初的南科,仓促地做着各种工作。
-这个时代的南科观察者-
南科观察社/致力于观察和记录南科大的发展历程,希望以在校学生的角度真实还原南科大的历史。
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一封公开信
南科大学子 2011-05-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d73dbe0100ssgk.html
——来自南科大的学子
所有关心我们学校发展的人们,最近的事情让大家纠结了。现在,我们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下面我将通过这篇博文把我们学生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不代表校方意见,而仅仅是我们学生的意见,甚至不算是全体学生的意见。这几个月来,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很少,我们接受的教学方式究竟怎样,我们学校的内部活动究竟怎样,外界也只能猜测。请大家撇开各种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看法,基于我对大家尽可能准确真实的介绍,发出您的声音。
最紧迫的高考问题。南科大从呱呱坠地就打出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响亮口号,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和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引领文化,强调个人自主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可以说,这是我们四十五名同学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把我们团结在一起的共同信念。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放弃了一切,甘愿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小白鼠。但是,现在教育部提出我们必须要高考,回到高考的体制下去。(首先我要声明一点,并不是高考了就是不改革了,南科大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口号中,更体现在她的实际行动中,这是只有来到这里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我想,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也是有其考虑的:如果我们一所学校自主招生,撒腿跑在前面,把所谓的一流甩在后面,以后或许会有无数的高校如法炮制,那么到时候怎么保证其他学校的质量就是一个问题;还有,如果各种野鸡大学冒出来,高考制度就没有办法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跻身阶层日渐封闭的上流社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苦心经营的高考制度就这样被撕开了一个缝,以后会有更多积极的社会力量发出更有力的改革诉求,到时候,人们就会发现高考也不过如此,个人的主动发展与价值实现才是所求。
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并没有否定高考制度,作为探路者的我们,就一定要高考么?高考,对我们国家而言,带来的是几十年建设的大量大学生和人才储备。但是内地的学术界,却拿不出独创性的、引领时代进步方向的科研成果,我们的确在努力,我们的高校也不断地自问和被问。但是事实的确是:我们造不出真正高质量的大飞机,造不出一流的汽车底盘,当你看到这些文字时,为你处理数据的那片CPU叫i3、i5或i7,生产它们的公司叫Intel。我们的优秀科学家在《科学》上批评科研制度的黑暗但收效不大(注:南科大建校伊始便能够荣登《科学》杂志——这体现的是全世界无数关心祖国教育与科研事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对这所学校寄予的厚望)。今年同样也是港大的百年校庆,二十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无数学界大师将在这两年里在港大做数百场报告,就在深圳的那一边。而我们中的一些人还在不断地动员我们一定要高考!一定要取得国家的学历!我们体会到的,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那心急如焚的心境和沉重的感叹。
南科大之所以为南科大,也正是图其大者不顾小节,我们学校的建校本意即是此,既为教改探路,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寻求经验。深圳市政府也表示对我们大力支持,新的《管理章程》将在七月一号起实施(虽然我们的副校长正在产生中,但是他若没有改革的高度和勇气,没有足够的才干和气魄,他将没可能胜任这个职位,希望我们的候选人们注意)。另外,我没有故意拔高我们学校,这几个月,我们与外界交流很少,外界对我们的了解也多是猜测。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我们学生这三个月来学习的情况。
首先是我们的课程设计。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第一学期共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普通物理、计算机科学、英语、国学经典导读、社会学以及比较现代化八门学科。这些课程的内容堪称完美。微积分不讲解严格证明,重在理解微积分的精髓和它的应用,喜欢严格证明的同学可以自学。线性代数由前清华教师张贤科教授任教,每次大家都学得“叫苦连天”而又“乐此不疲”。普通物理由唐叔贤院士和李元杰教授任教,两位教授风格迥异,唐院士从简单入手,细致入微,李老师上课则气势如虹,首节课开讲相位空间。计算机科学课则由四位老师教授,陈国良院士,董荣胜教授、姚天昉教授以及毛睿老师,各位老师风格各异,我们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了普度大学二分之一的项目设计。英语课成为生动活泼的讨论课:第一阶段学习古希腊神话,第二阶段训练科学讲演能力。而社会学、国学经典导读等课程则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人生的体悟变得具体,对社会状况的认识变得深刻,其中受益,非亲身学习难以体会。
其次,我们的学生的精神状况。在这里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怀着这样的心态:即抛下铁文凭,捡起真本事。在现在无数毕业生疯狂报考公务员的情况下,我们从未担心过自己的职业和未来。因为我们都怀着一颗“实验”的心态,我们想在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上作出努力。我们的老师,也在积极地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有同学梦想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just learn more,老师会为你提供你需要的书籍。这种学习方式激发的是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的动力。有的同学想训练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大家约好时间,每天晚上外教都在书院的一楼和我们交流,书院制的优点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经常可以看到大家围在一起讨论问题。
第三点,我们学校也并非一切都做得很好。大家都是关心高等教育改革,关心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热心人。我们学校面临的问题除了当下高考的问题以外,还有就是人事的问题。不知道谁说过。只要管人事的只管人事儿就可以了。可是我想说,由于学校相应的章程出台较缓慢,有些人并不理解我们朱校长的本意,将源自官场的恶劣习气带到了这所新鲜纯洁的学校,这是其一。其二即是管理人员对教学活动的不尊重,为了开会讨论一些什么问题,最近两次打断正常的教学内容,甚至还要停课复习。老师们啊。我们的物理作业还没有完成,我们的计算机项目还要讨论,我们还有一打社会学阅读材料要去阅读、去思考!
总而言之,我想重复我们朱校长的话:“其实南科大做的事情并没有别出心裁的地方,南科大做的事情是全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做的,比如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学生都很满意南科大目前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我们自授学位就是想走全世界一流大学都想走的路,让学生跟老师‘背水一战’,只有学到真本事,社会才会欢迎你、接受你,而不是看你的文凭盖了什么大印。”
最后,我想说: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对南科大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我们同时也是无助的,我们仅仅是学生,还都是Freshmen.我们需要大家对我们学校有一个既不过度悲观也不过度乐观的看法,如果您支持我们,请发出您的声音。真的真的拜托了。
南科大学子
破与立——写在南方科技大学学生会成立两周年之际
李荣鹏 2014-10-20
在微信平台上看到了 关于学生会话题的征文,我想如果这次不写的话以后可能就没有更合适 的机会讲这些东西了。
首先问读者一个问题,运作学生组织或者是类似的工作,最容易的方面是什么,最困难的方 面又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最容易的是 “破”,最困难的 是“立”。破就是指我们不要什么、 我们要拒绝什么、要打破什么条条框框;而立是指我们要 创立什么制度,要做哪些有建设性 的事情。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牵扯到较大 的集体行为,破与立对应的共识凝聚、人力物力财 力的需求差别都是差 了好几个数量级的。
学生会建立之初,其实没有多少关于立的共识。对于立的 认识,包括我在内大家的感受还都 是停留在学生会为学生服务,追求学生会独立 等抽象的概念上;但是对于学生会不能怎么样, 却是有很多具体想法的,比如不能有传统的什么组织,不能够有官僚习气,学生会职员不能 享受特殊待遇等等。从第一开始,大家就是仓皇起步,赶着时间走,边学边做 。南科大的学 生会学习了很久如何 为同学服务 ;最早的两个学期很多 时候大家是在和 制度扯皮,有些是因 为最早制定的制度有缺陷,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很多同学——学生会内外都有——满脑子都 是破的思想,不爽的一律拒绝,好像大力士拎着棒球棒进了一个珠宝店, 自己砸起来很爽, 但是留下一地狼藉无人打扫,还容易伤人。
我可以再举一个更加直接的例子。我们学校主打的口号是“去行政化”,这是一个“破”;而 “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是一个“ 立” 。我所认识的不同的人, 对这两点的认识都不一样, 从固步自封、保守否定到天马行空、荒诞不经都有。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很好的 凝聚共识, 每个人领到了同一个命题作文的题目,写出了不同的答卷。
不久前,我听说有人说自己的事迹,文白混杂发帖子的时候,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理 解这样的想法,我也清楚地 知道除了这样 破四旧式的行为,当事人大多没有能力做任何建设 性的事情。
相较于批评者和异见 人士,做群体组织工作需要更多的是有协商精神的 建设者 。任何一个团 体无论来自内部外部,都需要异见人士,而且允许他们只挑刺不干活,这样的人往往是充满 热情的理想主义者,我认同他们存在的价值。不过,一个只有理想主义者的团队 必将是一盘 散沙,一事无成。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在忠于理想之外,还懂得脚踏实地 、面对现实;否则热 情就有变成狗血的危险。在 集体中行动和做事并不一定 要奉行被妖魔化了的集体主义,有能 力的人懂得如何将这种矛盾调和并形成良好的气候;南科大已经有不少社团主动地或者不知 不觉地做到了这一点 。
有些时候妥协比拒绝 更重要。一个方面 ,深圳不比 对岸,学生手中无牌可 打、十分被动,学 生的整体素养差了也不是一点半点;另一个方面, 如果所有人 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那么很有可能某个你 的家庭困难的 好朋友就会因为迟迟拿不到助学金而十分窘迫 ;学生会和 书院辛辛苦苦组织活动的同学就会因为你的讥讽 心灰意冷,终有一天所有人都 不愿意再多做 事,都只管自己份内的学习和感情,那么你在校园里望去就全是冷漠的行尸走肉 ,别人看你 也是一样。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破坏者都是一个出色的建设者,但是在公共讨论空间中,不能让破坏者 的戾气蒙蔽和激怒每一个人 ,讨论和决策应秉承互相尊重和理性的原则。 南科大 生源特殊, 棱角分明的同学比较多,这是好事;但是如果每一个少年英才都封闭自己 做“独狼”,一块 好坯子就有变成又臭又硬的垫脚石的危险。
希望都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做建设性的工作,而不是像红卫兵一样靠声嘶力竭的呼喊和扣帽子 占据道德的上风口 。我为南科大学生会服务了一年,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也一直沉默地观察 着南科大学生组织的成长。老实说起初 上述道理我自己也没有领悟到,更别说实践:有时过 于执着,有时过于妥协;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 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首届学生会图集
学生会部门展板
学生会大事记展板
首届学生会章程授权投票
可能是南科大学生会做的第一个校外机构赞助活动
首届学生会主席候选人合影
首届学生会主席候选人合影
朱清时校长赠字
学生会首届成员合影
朱清时校长临别感言
物理系首届学生和朱校长的合影
关于南方科技大学的中英文校名
朱清时 2015-03-17 https://weibo.com/p/1001603821317920012381
筹建之初,校名遇阻。在上报筹建申请时,专家按教育部规定,建议不用"南方",让冠"深圳",而且只叫"学院",办学若干年后經教育部评审合格,再升格为"大学"。深圳有关领导為减少阻力,欲同意叫"深圳理工学院",但我觉得"南方科技大学"之名更好,就再争取了一次。
不久在温总理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他主持会议让我发言时问了一句:
"朱校长,听说你正在南方办一所新大学,叫什么名字?"
我说:"南方科技大学。"
他说:"哦,南方科技大学。"
在我的发言中和会后他请我们六位教育界人士吃饭时,我们一直用这个名字称呼我们学校。还有两位副总理和袁贵仁部长都在座。事后我讲了此事,深圳市领导很高兴,教育部也再未表态。中文校名就定下来。
英文校名有两个选择:“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of China”和“South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前者较通用,但容易误解为某个科技大学的南方分校;后者不常用,但不易误解也更庄重,而且有点特别的名字更容易被记住,因此我选了它。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几年的奋斗,现在“South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和 SUSTC”已赢得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成了南科大的品牌和象征。
最近得知,南方科技大学的英文全称要改为为:Souther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和网络域名改为SUSTECH。据说理由是理事会多次指出这个名字有错误,拖到现在要纠正。这就逼得我出来讲出真实情况,供决策者参考。
的确有位理事曾在理事会上说这个名字有语法错误,我当场辩论后,这个话题未继续下去,理事会更未提出具体意见。我保存有这次会的全部录音记录。我知道自己的英文不如人,就此事多次请教专家,包括美国《Science》杂志编辑和记者,他们都说这两个名字都没错。
这件事需要慎重,“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China 和SUSTC”已赢得了这么高的国际知名度,教师和联系出国深造的学生都知道,丢掉不可惜吗?
更重要的是,对任何大学(更别说以“去行政化”为目标的南科大了),修改校名校徽都是具象征意义的大事,都必须让全体师生员工(包括校友)讨论,并尊重多数民意。试想一下,大家都说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真正的主人,怎能不经主人同意就把他们的名字改了?十多年前,我做中科大校长时,曾推动修改校徽,后因多数民意不同意,放弃了。我觉得,这件事关系“民主办学”的底线,权力不可任性,望三思。
关于南科大校名的补充
Miho_EternalChain举的例子好:“说要吐槽名字语法的话,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才是任性好吧/doge”
其实一个机构的名称并非需要语法严格,重要的是精炼和形象,如同诗歌那样。定校名时我们选择 South UST,不仅由于它精炼,也是想淡化“南方”一词的地理含义。有位理事坚持这不合语法,我反驳,举了一些例子,但谁也说服不了谁。随后全世界都接受了这个名字,没有人说它不合语法,我以为这个争论已有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想到忽然知道要改校名了,我才意识到问题严重。真要改了,不仅会丢掉前几年学校的声誉,更会伤害学生和老师。我已退休半年了,昨夜又睡不着了,今早就写了这篇博文。
2015年3月20日
朱清时 2015-03-17 https://weibo.com/p/1001603822358388438420
希望大家都尊重歷史,2012年4月教育部批準設立南方科技大學時就正式批準了中英文校名!
“设立南方科技大学的论证报告
四 、南方科技大学设立后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名和校址。
校名定为“南方科技大学”,英文校名:South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SUSTC。校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片区,邮编:518055。”
此报告于2011年12月由深圳市政府報广东省政府,再轉報教育部,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批准南方科技大学设立。因此这个校名应视作市,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准的,從批準之日起,中英文校名就確定了。在章程中修改英文校名可以,但最終也得教育部批準。
“关于校名更改的座谈会议记录
Q3:考虑语法是否必要,更名是否必要,为何前几年不修改,而到现在才更改? 吴:事实上,当时就有理事提出这个方案,并且认为现在校名存在这一些问题,包括港科大的吴家玮教授曾反复提出(特注:吴家玮为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为何叫SusTech,因为他更朗朗上口,外国人更容易接受,对于未来学校发展更有帮助,像加州理工,称作Caltech一样。当然可能有些教授也觉得无所谓,没必要,不过学校毕竟要有人做决定,因此理事会的决定,最终都会落实。还有一件事需要明确,现在学校章程毕竟还没确定,因此相当于校名还没有正式确定。”
2015年3月23日
朱清时 2015-03-23 https://weibo.com/p/1001603823580004629251
南科大筹建之前,教育部刚发布了“教发〔2006〕18号文件”,《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81/201006/88612.html),它制定了一套规定来审批所有的新建大学。动机可能是设置“门槛”以排除那些水平太低的学校,结果却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新建大学都“千校一面”,失去了个性和特点。这些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长处和短处都一样,他们在学科交叉是发展主流的时代,是很难作出大的创新的。
深圳市筹建南科大,想把它一步到位建成一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型大学,就必须突破这些规定的限制。比如其中就本科学校的设置有三条硬性规定:
一.“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
二.“称为大学的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
三.“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按照第一条,要称“大学”,只能在申报书中写上南科大建成之后的在校生规模8000。“建成之后”一词意味着教师队伍和其它办学条件达到了(比如我们提出的师生比1:8),才实现这个规模;
为了第二条,我们在申报书中写上理学、工学、经济学3个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马上就建设金融工程系,请了一位领军教授;
第三条很难绕过,这个学校只能叫“广东”或“深圳”科技大学,没法模糊。为了能让这所大学诞生,就有了“深圳理工学院”之议(此名还可回避在校生规模8000以上的规定)。这个名字不仅不能满足深圳人民的愿望,而且在目前国内的现实情况下,会给招聘一流人才(包括教师和学生)带来困难,因此我们还继续争取。除了在3月17日的文章“关于南方科技大学的中英文校名”中讲的参加温总理座谈会上的努力外,特别要感谢当时主管教育和广东省的两位中央首长的理解和支持,还有教育部领导。终于,“南方科技大学”成了我们的校名被认可,因此可以说校名是这段筹建历史的象征。
2011年底,我们上报了申请正式设立南科大的材料,先经市政府审核批准,然后由市府正式行文报省府,省府再行文报教育部,教育部破例通过程序很快在2012年4月初就批准了设立南科大。
在申报的主材料“设立南方科技大学的论证报告”中,校名定为“南方科技大学”,英文校名: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SUSTC。此报告于2011年12月由深圳市政府報广东省政府,再轉報教育部,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批准南方科技大学设立。因此这个校名,无论中英文的和简称,都应视作当时就已经市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准。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这个英文名字和简称呢?
由于中文校名没有冠“中国”二字,我们起初也未加“of China”,但很快就发现麻烦大了,国内外的UST太多了,外国人很容易糊涂:哪里的UST?国内的大多数UST都在前面冠上了省市地名,问题就不大了;那些没有冠地名的UST,如中科大和电子科大,他们都在英文名字中加上“of China”。另外,简称将作为网址的域名。如果不加“of China”,我们的缩写就是“SUST”,与已注册的陕西科技大学的简称和域名重复。因此,我们在英文校名上加上了“of China”。
“南方”一词有两个译法。第一是“Southern”,这是比较通常的译法,然而“Southern”意指“南方的”,与“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加起来会使人想到“南方的中国科技大学”,当时社会上正好有人认为南科大是中科大的南方分校,深圳一些人对此不满,我觉得应避免这种误解,因此没选它;第二是“South”,这是个名词,“South University”变成复合名词,“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这个校名,不仅更精炼,而且与中国众多的以地理位置命名的科技大学有点区别,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与众不同”正好与我们心目中的南科大一致,因此我们选了它。这样命名的大学国际上也有,如美国1899年建校的South University。
筹校之初,没有师生员工,也没有时间多思考,必须当机立断,这是少有人知道的创校校长的难处。现在看来,我们当时低估了“与众不同”带来的麻烦。
自从英文校名定下来后,就有说这种用法不大常见的意见,我都回答名字是个符号,只要产生的形象不坏就行,有人还专门取不常见的名字来彰显个性呢!有位理事曾在理事会上说这个名字有语法错误,我当场辩论后,这个话题未继续下去,理事会更未提出具体意见。这次会的全部录音记录还保存着。并非我固执知错不改,而是我确信这个名字无错,只是与众不同。其实我比谁都更不愿意在如此显眼的校名上犯个错误,让人非议。那时学校的急事要事太多,我没有在此小事上纠缠。
随后国际教育界和学术界开始接受了这个名字,没有人说它不合语法,我以为这个争论已有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没想到忽然要改校名了,南方科技大学的英文全称要改为为: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和网络域名改为SUSTECH。我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几年的奋斗,现在“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和 SUSTC”已赢得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成了南科大初期的品牌和象征。
举一例来说明这点。首届学生毕业后申请到国外深造,他们申请的绝大部分国外学校,都只能在自己已有的校名名单里面选择,因为之前没有南科大的申请记录,所以几乎要给每个学校的录取委员会发邮件,介绍南科大,争取把南科大加到那个名单里面去,常常要往返多次邮件才能成功在他们的名录里面加上南方科技大学的英文名,然后才能进入他的申请系统填表申报。首届学生中有的每天折腾到半夜2、3点,现在好不容易在他们申请过的学校里面留下了记录。这就是南科大初期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的实例。英文校名一改,就是把这些丢了重来,难怪学生和家长们反应如此强烈。 最近两天,我读了一些南科大的师生和家长热议英文校名更改的评论,觉得需要写此文把相关问题陈述清楚。一是告诉南科大的师生,他们共同具有的这个英文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凝聚了什么历史信息;二是希望在理事会在决策此事前先知道我的意见。此外,校名是否有语法错误是个学术问题,应该通过学术讨论来解决,我公开自己的意见,也希望坚持改名的人把他们的理由讲出来,让大家来辨别,不能靠行政权力来决定学术问题。
学生们都是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孩子,对他们只能以理服人,不能用空话和假话,更不能用高压,否则他们眼中的世界会怎样?我们的未来会怎样?
最后申明,我并不反对修改校名,只是更名关系到所有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必须真正征求他们的意见,希望只有当大多数人认为更名利大于弊只是再定。
我是真心希望南科大越办越好的人之一。
关于学校改名事宜的学生代表答疑会议的会议纪要
2015-03-18
**【会议名称】**关于学校改名事宜的学生代表答疑会议
**【会议时间】**2015年3月18日(星期三)下午2:30
**【会议地点】**树仁书院活动室
**【会议主持人】**学生工作部 王德军部长
**【会议出席列席情况】**吴传跃教授(校教务长、树仁书院院长)、王德军老师(学生工作部部长)、薛铮老师(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校团委书记)
**学生代表:**校团委副书记俞启星;校团委组织干事张德慧、胡文轩;校团委宣传部苏子木、李曾一、李木春、冯尖;致仁书院熊芊蔚、曲雁行、吴珂;树人书院吴昱含,学生会主席林嵘宇
**【会议记录人】**校团委宣传部新闻组 李木春 冯尖
【会议内容】
3月18日下午2:30,学校部分领导与校团委骨干成员在树仁书院活动室召开会议,共同商讨近期讨论较为激烈的学校英文名变更问题。会议上,学工部部长王德军老师与教务长吴传跃教授向大家通报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大家的问题。
据校团委宣传部学生记者了解,本次校英文名变更事项属于学校章程制定中的一部分,具体是将原英文名: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中的South变为Southern,并去掉“of China”。变更后的英文全称为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hina.吴教授说,校名的变更最后决定权在理事会手中,目前校名的变更事项已经由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以及党政联席会议通过,理事会进行最终决策。
王部长说,原来的英文名翻译成中文后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南方大学”,有很大的歧义,而新的英文名去掉China后就不会有理解上的问题。朱校长奠定的好的基础谁都不可能抹杀,我们改革创新的定位永远不会改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定过的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校领导也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其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学生今后走得更好。
下面是学生的提问以及答复:
Q:学生中之所以反响这么大,是因为大家对朱校长都有了感情,当然学校以全新的姿态面对世人也无可厚非。但是希望专家定好名字,起码之后的20年都不再改变,而且改校名问题不可以拖太久,必须快刀斩乱麻。
A:学校理解大家对朱校长的感情,并承诺最终的名字起码近20年不会有变化。但是以前的SUSTC的英文名确实不够正式,章程里定的才是最终的校名。对于感情问题,无法做过多判断,希望大家理解。
Q:学生中很多人是通过朱校长的微博知道的这件事,朱校长目前与学校的各个会议还有什么联系么?
A: 朱校长并未参加任何有关改校名问题的会议,具体朱校长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不得而知。但学校希望大家不要无中生有,乱传谣言对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都没有好处。改校名并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也是为学校考虑,为学生的前途考虑。
Q: 学校领导层应该与学生层相互理解,使有关信息更及时更全面地传递出来。目前学校没有完备的信息沟通渠道。
A: 学校事务千头万绪,很多事是学校理事会以及专家决定。领导们也希望能加强正常的沟通渠道。
Q: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还是应该由朱校长发布消息进行答复。
A:学校领导会进一步了解,希望大家不要通过二手渠道了解消息,应该独立思考。学校的中文名并没有改变。
Q:该校英文名对学生的好处体现在哪里?
A:校英文名是经过专家组讨论决定的,历史永远存在,大家也不要把事情搞得太复杂,也不要和别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不加China后的校名独一无二,一定是对大家有利的。
Q: 改校名的事情因为太迟告诉学生才使大家有了抵触情绪。
A: 首先这件事仍处于讨论阶段,还需要理事会进一步决策。其次,校名只是章程的副产物,章程才是讨论的重点,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等待大家的关注与讨论。
Q: 究竟今后什么事才会有学生代表的决策参与?
A: 这些问题都会明确写在章程里。当然,和学生相关的事宜肯定会有学生参与,校名属于理事会决定,只是一个标签,学校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事,希望大家关注更重要的事,提高学校的决策效率。
强烈反对更改学校英文名
尊敬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领导:
惊闻学校准备改动英文名称,将原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SUSTC)要更名为Souther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STECH),家长们对此已热议一天,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反对和强烈抗议,希望相关领导能收回成命,不要做这种伤害学校声誉和大家情感的事。理由如下
1、SUSTC”已赢得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成了南科大的品牌和象征;
2、11级还没毕业的学生,和没申请完的学生,之前发的资料名称和之后的不同,带给学生诸多解释不清楚的麻烦,影响南科大在海外已有的声誉。
3、校名是学校积淀的一部分,已得到了学生、家长、大众的一致认可,有了很深的感情,不宜说改就改,伤害大家的情感。
4、名字是一个象征和符号,无须严格合乎语法,中国劳工都可以创造“Long time no see”的高级英文,南科大为什么不可以创造SUSTC? 格力的英文名、google这些世界上响当当的名字不都是自己创立的新生词汇吗?
5、SUSTC是唯一的,而SUSTECH有雷同和重名**(sustech一词百度中:日本株式会社的企业,同时sustech**也是苏丹科学技术大学的注册名 http://www.sustech.edu/);SUSTC简洁,SUSTECH冗长;SUSTC里面有中国!SUSTECH里没有中国,SUSTC是中国的南科大,我们希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知晓中国的南科大;
6、美国有一所1899年建立的South University,所以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在语法上也可以成立,请看 https://www.southuniversity.edu/;
7、老师们原发表文章获取项目国内外一律使用的学校英文署名因为更名就需花诸多时间用于解释说明,给检索认证制造麻烦,这考虑过大部分老师的想法吗?
8、劳民伤财,若所有的资料、信笺、门牌......都要重新印刷(和制作)?仅这一项工作得浪费很多钱,占用很多劳务,有关领导和人员要多少审批和签字?还有以往的协议、备忘录是不是都要重新签署?
9、一个新名称、新品牌要广为人知需要时间,需要有一个过程,南科大更名后会直接影响2012,2013,2014级学生的出国申请;
10、建议学校把计划用于花在更名上的钱力物力用在招生、网站丰富、招研和奖励南科大优秀师生上。
综上所述请校方和上级领导慎重考虑此事,做出更有益于南科大未来发展的正确选择。
南科大家长们
2015.3.18
家长签名:(仅限家长群的在线家长,以下署名已获得授权,是复制的本人文字)
略
两则说明
(如您无法打开嵌入的PDF查看页面,请点击上方的链接下载PDF阅读。)
图集 | 南科2015大事记
铮锋媒体工作室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6-01-08 原文
2015年已经过去,我们在此为它做了一点小小的总结。下面这些事件也许在您看来无足轻重,但在我们心目中,他们都反映着这个学校在过去一年里的点滴变化。
铮锋媒体,诚意奉上。
1月9日,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29名教改实验班学生被授予南科大自授的学士学位。另有两名同学提前毕业。他们中绝大多数被录取为美国、香港等境外高校的研究生。
1月13日,学校召开团委成立大会暨学生工作会议,薛铮书记(彼时仍为候选人)第一次在南科大现身。5月19日,南科大第一届团代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团委书记及7名团委委员,南科大团委正式成立。
1月21日,南方科技大学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陈十一担任南方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随后陈校长来到操场慰问军训师生,表示自己“先来向同学们报个到”。
3月初,创校校长朱清时在微博连续发表四篇文章,首次将南科大修改英文校名及简称的计划带入公众视野,引发了校内外对此次事件的广泛关注。
5月17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决定聘任吴传跃为南科大教学副校长、聘任汤涛为南科大科研副校长,并原则通过了《南方科技大学章程》和《南方科技大学学科建设规划(2015-2020年)》。11月,南科大章程向社会公布。
经过全民公投,4月21日,朱君达以227/672票当选学生会执委会第四届主席,随后其他执委会成员以组阁的形式产生。
5月31日晚,南方科技大学学生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南方科技大学学生会章程》(即学生会宪章第五修正案),选举产生了7名学代会常委。这也是章程修订后的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标志着学代会开始了全新的工作机制。
3月18日,时任美国西北大学数学系冠名讲座教授夏志宏应邀来校,做客南科大讲堂。陈校长主持本次活动,并邀请夏教授“来南科大讲几节课”。三个月后,南科大数学系正式成立,夏志宏教授担任系主任。
(图为2015年12月夏志宏教授在致诚书院举行讲座)
2015年秋季学期,树德和致诚书院落座湖畔。陈校长和李书记分别为两个书院亲定名称。新学期各书院获得了200万“校长基金”,各个书院举办了越来越多的活动,计划打造自己的风格。
9月9日,南科大秋季开学典礼在南山区大学城体育馆举行。陈十一首度以校长身份在典礼上致辞,这也是南科大新一届领导团队的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铮锋媒体创始人之一,教改班毕业生杨思源以校友身份在典礼上发言。
10月19日晚,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启动大会举行,为学校师生介绍了学校与北大、港大、新国大等境内外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关注。
铮锋微信公众号在10月4日刊发了对汤涛副校长的专访,率先披露了我校研究生院的建设进展和培养模式。点击蓝字阅读本次专访:从浸会大学到南科大 ,研究生院与二期工程 ,大学的生活与科研 。
11月5日,杨振宁先生到访我校做客南科大讲堂。4日中午讲座入场券学生领票现场,在开领前1小时已排有浩浩长队。讲座开头杨先生说的“南科大未来二三十年一定会成功”与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都令人印象深刻。
关于此次讲座我们转载了一篇文章,若有兴趣也可点击蓝字阅读:当杨振宁遭遇南方科大:我的物理人生与感悟
11月6日,我校第一届运动会举行,为期一天。当日运动会按学生组和教工组分组进行了径赛、田赛、跳绳、投篮等78项比赛,游泳、网球、乒乓球等项目则提前举行。本届运动会也诞生了南科大最早一批校运会记录。
12月28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级培养方案正式公布,31日面对全校进行宣讲,高度的学科交叉性和丰富的实践研究课程为该专业的主要特点。
2015,在南科大,不经意间就结束了
而在地球西边,另一群南科人
以另一种方式
庆祝新年
求学美国各地的教改班学长学姐们终于在年末聚首!趁着圣诞长假,他们从洛杉矶出发,在美国西部游历一番后,回到天使城倒数跨年。来自四个时区的学霸们向海这边的南科大表达了诚挚的关切,纷纷致以新春的祝福。
同时也感谢所有老师、TA们,给我们上课,陪我们水群,教我们做人… 😉 新年快乐~
▉供图/ 赵梓宇 王本凡 王诗伟 王文举 许逸欣 通晓 黄荣芃
部分图片摘自学校官网公开图片
感谢一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特约】2015,南科大都干了些啥?
南方期末编辑部 StudioGloire 2016-01-06 原文
点开音乐再看,效果更佳~
供稿 / 南方期末编辑部
图文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啦噜!
朱清时离开南科大前最后一课——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小鲜 南科周末 2020-05-05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朱清时
刚才,李荣蓬(教改实验班物理系学生,南科大首届学生会主席)介绍说,我每年的新生都讲这个题目,今年不一样,刚才他说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另外,今年讲的时候经过了南科五年的奋斗,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今天这一个多小时想讲的,是努力想把自己真心感悟到的东西告诉大家,希望大家听了有收获。
如果南科大成立是为了回答钱学森之问,那么钱学森之问包含的内容是什么?2005年,温家宝总理去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学森先生感慨地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民国从1911年到1949年,38年战乱,大学生很少,但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高科技成果奖的获得者,几乎都是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学生。民国以后60多年了,我们现在大学生人数是美国大学生人数的6~7倍,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学森随后问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这个问题问出了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中国现在花在教育上的经费是很多,而且难过的是什么呢?中国的青年人为教育付出的代价可能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了。大家中小学、高考,各个时期的学习付出的代价够大的了,这么多钱、这么大规模,这么大代价,结果发现我们的培养的学生没有很高的创新能力,这就是钱学森的问题。
这问题触到了整个社会的痛处,各阶层的人有共识,都觉得他说对了。大家都有自己看法,很不统一。今年5月28号美国的副总统拜登,在美国的一所军官学校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说中国现在每年有6~8倍于美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毕业,但是我敢说,你们说不出任何一项创新项目、创新变革,以及创新产品是来自中国。**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是在凤凰卫视,我们中国人自尊心都一下子受到很大的打击。但是仔细想,这个跟钱学森刚才说的问题不是一样吗?只不过拜登说的更犀利,而且更锋芒毕露,更不留情面。想想近代世界上的创新项目、创新变革、创新产品,我们能够理直气壮的说哪一个是来自中国?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所长,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一个专家郑永年在北京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讨论会的时候,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教育有了大力发展,但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非常低下,在教育费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教育所能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却在迅速减少。在大量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企业却越来越找不到所需要的技术工人。随后他又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异常缓慢,东亚及其他经济体,包括早期的印度和后来的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的早期每隔十来年就会有一次产业升级。中国尽管仍然处于工业化的早期,但在过去的30年来还没有明显的产业升级。他讨论了中国教育的众多问题之后,说了一段话,比拜登更刺激**,他说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中国文明正在复兴,相反,文明正在衰落的证据到处可见。**郑永年的这个话大家听到心里头肯定不高兴,我也是心里头很不高兴,但是我在想我们怎么能去反驳他,得拿出事实来。
他说教育的这种怪现象,几十年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上升到文明的衰落的高度。郑永年下边就开始说中国大学的问题是什么?他就说中国大学以利益为本,以培养了多少亿万富翁为荣,唯独缺少的就是规定大学本质的专业主义。用我们中国话来翻译,应该说是学术至上的这种人才,把本专业搞得精而求精的。所以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他的回答道理很简单,中国大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大师。**他说中国的教育最令人悲观的是,因为有权利和利益的支撑,大学里边甚至教育界里边很多个体,无论是官员还是教师,都感觉到自己在发展和上升,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整体教育制度正在快速的衰退。**这段话我想大家听了之后也会很有感触。
前边钱学森的问题,拜登和郑永年的话,把这个问题就讨论地很清楚了。下面我来举个例子,同学们都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家来想想看,你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就邀请了中国跟美国两个国家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美国邀请了美国的高中生中获得美国总统奖励的12个人,这些高中生想读任何大学都没有问题。中国邀请北大、清华跟香港大学的也是12个人,中间一个环节考察价值取向,主持人出了一个题目,如果现在在你面前有个选择,你一生只能选择一项,你是选择智慧还是选择权利,还是选择真理,还是选择金钱还是选择美?
**美国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惊人一致,他们都是选择的真理和智慧。**他们的解释就是只要有了真理和智慧,你就会得到财富和其他的东西,所以真理和智慧是更重要的。中国学生的选择几乎都是权力或金钱,只有一个,我猜想是女学生,选择了美丽,个人的权利。所以同学们自己想想,**我们在座的同学,你扪心自问,在你们一生中间,如果这几样东西只能选一个,你选什么?**如果我们真是像《对话》节目里头,中国的12个尖子学生,他们所选择的都选择权力财富的话,就说明中国学生价值观应该培养的异化了。都直奔主题,人生就是要得这两个东西,当大官发大财,其他都可以不要。所以大家看了这个之后自己想想,如果你们发现这个节目有道理,你们自己就证明了中国的教育是出问题了。
好,下面我就进入第二个问题,给大家讲讲什么是创新人才?李荣蓬刚才也讲过,我每次都讲这个故事,为什么讲这个故事?这是我一生印象最深的故事。我70年代开始做科研,79年到美国,那时候科技界很多人津津乐道这个故事。
50年代初,全世界有个重大的科学问题:都知道有基本粒子,但是怎么观测基本粒子?那个时候对物理学家科学家是个很大的挑战。伯克利的一个老牌教授阿尔瓦雷茨,50多岁了,专门做实验物理的。那次他在纽约开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人开这种大型学术会,跟我们国内的大型学术会议完全不一样,他不管食宿,自己去订纽约的旅馆,每个人你去报到就发一个厚厚的会议目录,哪天、什么会场、什么人做报告,自己去听,完了之后吃饭也不安排。大家开了会之后都自发的聚在一起去吃午饭、吃晚饭,他们开会一起吃饭,跟我们概念也不一样,绝不是亲朋好友聚一起吃饭,而是专门找陌生人一起吃饭。
老科学家专门找年轻人一起吃饭,因为可以听到不一样的思想。对他们来讲,学术发展最关重要是新思想。这次阿尔瓦雷茨吃午饭的时候,他旁边坐了一个人,是一个他不认识的27岁的一个博士后格拉斯,吃饭时候博士后就跟他说,我现在很焦虑,我的报告给我安排在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报告,我担心我讲的时候没有人听了,阿尔瓦雷茨就说,我也听不了,因为回去飞机票买早了,你讲什么呢?
格拉斯就跟他讲说我现在有个主意,能够探测基本粒子。我喝啤酒的时候发现,拿起来一摇啤酒就冒气泡。啤酒冒气泡的原因是啤酒有气体过饱和地溶解在液体中间。一旦条件有变化,马上气体就从溶解状态析出来变成气泡。如果我拿高度挥发的液体放在观察室里用高压,在高压跟低温下它保持液态,基本粒子只要一进到液体中间,液体经过的那个地方电荷就会发生变化。因为热力学的相变,马上就可以形成很多气泡。看这一堆气泡,就知道这基本粒子出现了。
格拉斯跟他说,他现在正在用乙醚,低温下高压,想用乙醚做一个探测器。阿尔瓦雷茨一听就受启发,他回去之后就组织他实验室的全体人开始做气泡室,他知道格拉斯的不足,阿尔瓦雷茨是个搞物理实验非常厉害的专家,他就用液氢来做,而且不是做个小的室,做一个房间全部密封低温高压,又用各种自动化的技术读数据,做出来了之后很快就观察到了基本粒子,但是1960年的诺贝尔奖只给了格拉斯一个人,为什么?因为诺贝尔奖只授给原始思想的提出者,创新思想的人,而不在乎你的技术。
阿尔瓦雷茨很受打击,因为他的工作量,他的技术,这些都是格拉斯不能比的。阿尔瓦雷茨的没有得。阿尔瓦雷茨是到1968年才得奖,因为用气泡室观察到了共振态粒子。他的文献第一个就引用了格拉斯那次会上的报告,阿尔瓦雷茨很诚实,正是因为有这种诚实的精神,国际学术界大家才能够有自由的学术交流。
我讲这个故事也是我们南科大的梦想,希望南科大能够有这种学术交流。这个故事我每年都讲,今年又讲一遍,今年其他内容都是新的,故事是旧的。(观众笑)
好。我已经把这个故事讲完了。那么我们从这个故事就回头来看,什么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我68年大学毕业,中间在青海去当了5年工人,然后在青海一个研究所去工作。从后来改革开放到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麻省理工、剑桥、牛津这些都工作过。遇到过很多人,我知道大家对创新人才的统一的看法,这几条正好跟我在学术界经历的这些大家的共同看法一致。
**创新人才都有极强的自学能力,不局限于标准学校教育。**标准学校教育再好,教育出来的人,你长的别人也长,你不长的,别人也不长。大家都一个模式的,就像工厂的产品一样,这样的人知识结构很难有创新能力。另外,一个人生绝大多数知识都是靠自学来的,如果学生毕业之后没有自学能力,这样的人很快就枯萎了,就没法发展了。这一点就是我对我们教改实验班最有信心的地方,因为教改实验班缺的就是标准学校教育,但是他们磨练出来的结果,他们就会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第二个所有创新人才都是博闻强识,不只专注一个领域。**很现在大家都理解,现在的科技发展都是在交叉学科发展的,如果你只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能够做的事情早都很多人做过了,你要创新就很难。这就是交叉学科要发展。这也是现在中国的大学生为什么没有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国的大学生在太重的课业的压力之下,大家都在拼命奋斗,把标准的课程掌握深化消化,练习好大题,结果没有时间跟精力,后来也没有兴趣去阅读课外书,知识结构都很标准化,大家都在一个个专业里头,你长的别人也长,你不长的,别人也不长。所以中国学生为什么没有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就是在面对怀疑和反对时通常坚持己见。**为什么?因为你要创新,你的思想一定要走在其他人前头。会有大多数人不理解,如果你想你一开始创新的时候,你的思想一说出来,所有人都理解都拥护,那就不是什么创新了。所以能够创新的人面对怀疑和反对,一定要能够坚持己见。
这样的创新人才,能够产生很多点子,经常出现新思想。我很有经验,我遇到这些同学,我就知道哪些同学创新能力强,遇到问题他脑子里头翻滚出各种思想来,可以出各种主意,这样的人就很有创新能力。我在国外的时候,有一年去拜访肖洛,得诺贝尔物理奖,发明激光的那个人,我们几个人坐着,他就突然出个问题,说想测一下激光管里头温度是多少,激光管是抽真空的,温度计伸不进去,怎么测呢?这时候主意就一个个出来了,测它的光谱、测观察的光什么的。这就是新思想,刚才格拉斯,他得诺贝尔奖就是靠这个。全世界的人都为怎么去观察基本粒子苦恼的时候,他想到啤酒瓶冒气泡的主意,就得诺贝尔奖了。
科技发展,首先是新思想,那么**除了新思想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这样的人才,一定要能敏锐地判断,哪些点子值得深思,并付诸行动。**我刚才说了有不少人遇到困难,主意很多,点子很多,这是好的,但这个还不等于创新能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有些人无法判断哪些思想、哪些点子值得深入下去,往往就把精力投到不该做的事上去了。**真正有成就的创新人才,他们很容易判断哪些问题值得深思下去,这个话就叫洞察力。为什么南科大自主招生考试,我们考学生想象力、洞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刚才我说的这些大家也都理解了,想象力就是点子要多;洞察力就是你很多点子的时候,你能准确的判断哪个值得来搞好;记忆力就是你博文强识;注意力,你没有注意,你什么思想都深入不下去。
我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就理解南科大我们招生为什么这样招?然后南科大的教改的基本思路,大家就可以理解了。我专门列了一个自测的题给大家。你扪心自问来回答。
第一个就是你要看看你的价值观,异化没有,你心里头最高的追求是当大官的掌权,当百万富翁有钱,还是很聪明、有智慧,还是你掌握真理?如果是前两个的话,你就别去想做创新人才了,你走其他的路,如果你真心还是追求后边两个的话,就有希望。
第二个就是大家再来想想,你们遇到的问题的时候,你们需要新知识的时候,你们本能的第一个念头,是想叫老师开个课给我讲这些东西,还是你一开始就有能力有信心,知道怎么去自学。我们有很多同学经过中学,大家都训练成那个样子,所有知识都要老师讲了,我才心里头才放心才能接受。自己看书总是无法接受下去,这样的话就说明你创新人才的素质还没有培养起来,创新人才一定要自学能力强。这个请同学们考虑一下。
第三个就是你知识结构中间,标准化的是不是占绝大多数?有多少课外的知识?大家说有些文科知识不需要,其实到今后文科知识不一定不需要。知识结构,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创新能力。刚才一再说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一个模子出来,都是标准化的专业设置、标准化的课教学大纲、标准化的教材、标准化的教学内容,考题也是标准化的。这些标准化的东西再好,大家都这样了,也就不行了。因为都只会干这些,对吧?所以大家一定要把知识结构、课外知识上升到创新能力的高度来认识。
第四个,大家也仔细想想,你获得的每个知识的时候,你是不是有内在的冲动,想去追问这个知识的依据是什么?我举个很简单例子,说地球是绕太阳转,不是太阳绕地球转。有没有同学追问过为什么地球绕太阳转,而不是说太阳绕地球转?**每一点知识都要去想,究竟它根据是什么?有这种冲动的话,你就有创新人才的素质了。**还有,大家敢不敢坚持己见?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能不能产生很多点子跟主意,能不能够敏锐地判断哪些点子值得深思下去并付诸行动?这些同学们自己下来仔细考虑,如果发现有差别就是说我们现在有距离,要成为一个创新人才,还要努力。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我们该如何努力,学校该如何做,社会该如何做?前面我说了,我们今天南科大的实践,是想回答钱学森之问,我这里把钱学森关于如何培养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5号的把它找出来,觉得现在的学生太需要知道钱学森问的这个问题,创新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理解这个,就理解南科大为什么要做这些事,知道我们在奋斗什么东西。
钱学森就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人用人云亦云一般化,没有自己独特东西,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很大一个问题,这就是前面的呼应。大家想到拜登的话,想到郑永年的话,你们就知道这个问题多严重了。钱学森把它说得很温和:他是上个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学习,他对麻省理工学院印象不是太好,后来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就感觉到它和麻省理工学院很不一样,创新的风气弥漫在整个校园。“在加州理工,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都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我的老师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就在一次讨论会上,马上就有人说,冯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事情都讲出来,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冯卡门就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这就是加州理工的作风。”
**我在当中科大校长的时候做过多次演讲,就在讲,现在中国的很多大学,大家都互相保密,不愿意说自己在做什么,生怕有人模仿过去了。有些学生搞化学的,他怕同学知道他在做什么分子,他把用过的试剂瓶标签都撕掉了,就是把这就完全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了,**跟钱学森说的加州理工学院正好相反,对吧?这就是南科大的理想,我们就想造就这样一所学校,钱学森又说了,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所以他在航空系当研究生,他到物理系也听课,讲的物理前沿,把这些原子弹都讲到了,所以他回来对原子弹也熟悉,他可以去、航空的这些他都是去过。
然后钱学森又特别说了一下,诺贝尔奖得主,L·鲍林晚年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时候作报告,不是讲科学,不是讲学术,就讲维生素C对人身体的好处,他每天要吃一大把维生素C,当初生物医学家有很多人普遍反对,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和整个医学界辩论不止,他自己每天就服用大量维生素C,活到了93岁,据我所知,钱老后来也是每天服用大量维生素C,他很佩服L·鲍林。加州理工学院有很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绝不是怪,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很一般。
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呢?像加州理工学院学术思想高度活跃的,就免不了有这样的怪人。但是一个好的学校、好的社会,会宽容各种思想,尽管你不同意,绝大多数医学家的人都不同意L·鲍林每天吃一大把维生素C。但是,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照样把他请来给学校做报告,我还去听过,L·鲍林就讲,完了之后我还试过每天吃维生素C就这样的。(观众笑)
为了理解加州理工是什么样的,去年11月份,我们一行到美国去招教授,到加州理工跟戴聿昌教授座谈,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个系主任,担任我们学校的顾问,非常有名,搞生物医学的。他用了一个小时就给我们介绍加州理工学院怎么回事,他意思就是你们想学加州理工学院,他很高兴一定支持,但一定要理解加州理工学院怎么回事。
他的全文在2013年12月24号南方科大网站综合新闻中间有,颠覆大家对教学的很多观念。座谈完,我马上就给同行的人说,他的话录音整理,全文登出来。后来整理出来是加工过的,我否决了,不能加工,一定要全文的原文整出来。加州理工学院,全部是280位教授。加州理工最注重的就是研究,我们甚至有的老师不怎么上课,上课也很随便,所以上课学生评价都很差,但只要这个老师只要研究做的好就行,加州理工就是这种精神。
**大学本科生900人,研究生1200~1400,博士后500人,他们的规模就是我们南科大梦寐以求想的规模。**戴聿昌教授就解释,什么是最好的教学?**以后全世界的课堂教学都会成为网上教学,网上课程了。**课堂的教学会量化商业化,比如高等数学、微积分,全世界可能讲的最好是普林斯顿数学系,把它放到网上,大家可以网上上课。但是可能要交费,这样的话,全世界大学生以后慢慢都会愿意花钱去上最好的课。这就是他说的全世界大学,大家都以后就会量化商业化,就这个意思。
**有一天,大家都去上最好的网上课程去了。你大学还有什么用呢?全世界的学生,上的课都会差不多,都听世界最高水平的人网上上课,所以他们的知识都差不多。那么我们的区别在哪里呢?那一天来了之后,世界上大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存在的价值就是研究,研究是没有办法上网的。**所以加州理工学院的未来要怎么走?加入理工学院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做研究,这就是南科大的学生,我们这几年奋斗的,我们教改实验班的学生,他们课程标准化不够,但是他们有条件每个学生都做研究,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思想。所以我们当初有底气,这个是教育的真正规律。
“美国为什么一直不倒?美国的科技玩了每样科技玩了十几年,二十年都比其他国家抄去了。”这是他的原话。美国每项科技创新赚钱也就是十几二十年,比如像计算机,十几二十年之后,日本就超过他了。网络美国也是玩了十几二十年,现在全世界很多超过了。他告诉我们美国的大学生对网络已经不感兴趣了,美国又在走到下一步,比如说美国的云技术这些东西出来了,他觉得这个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美国是一直在做创新,就是美国的大学一直在发挥核心作用,不停的创新,网络、谷歌、雅虎这些都是学校出来的。**他说,可以预见美国一定会在生物医学中间赚疯的。美国的生物医学领先世界至少20年,这个领域现在绝对是美国第一,他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说亚洲国家卖计算机,辛辛苦苦,赚的钱少于5%,Apple卖 iPhone,它利润就有50%。他说的还多了一点,像我们深圳有很多企业做 iPhone的这些企业,它利润就是5%,只要人民币一升值,它就没有利润空间了。
我们回来梳理一下,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是什么?
第一个方面,无论是钱学森讲的,戴聿昌讲的,还有前面举的这些,都说培养创新人才的最重要的首要条件是要思想活跃,科技创新的根本是新思想。大家想想格拉斯,27岁发明气泡室,看了啤酒瓶想出来的,得了诺贝尔奖。大家就公认科技发明最主要的新思想,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这种气氛,文化的背景,思想活跃。
钱学森之问,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国为什么民国那么多大师,大家冷静想想民国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它特点什么战乱,民不聊生,大学很少,他就像中国的古代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候一样。恰好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也是中国大师辈出的时代。所以历史与回顾大家就其实知道钱学森的问题,回答就是你要出大师,一个学校,一个文化,沉闷了不行,一定要大家思想活跃。所以今年的开学典礼,我给新同学讲话,就送了一段我的座右铭,其实是很多年鼓舞自己的一段话。帕斯卡尔说过一段话,思想使人伟大。人生就像芦苇一样,很脆弱,但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他这个话你可以推广,人和动物不一样,人和植物什么都不一样,就是人有思想。所以帕斯卡尔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理解说,做人要有自己的思想。至少一个人的一生中要体会一下做人的这种伟大。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别出心裁的新思想。一个民族的希望,就是大家都不断想出新鲜的主意,而且大家都包容和鼓励新思想。刚才说的钱学森说L·鲍利吃维生素C这件事在美国的医学界主流都不同意,但是大家都包容,都鼓励他讲出来。因此我们的教育改革要成功,一个学校,我们全社会一定要思想活跃。这一次南科大这几年我们努力在做的事情,是老师同学思想活跃,这一点我就不展开讲了。
第二个就是中国的大学,中国的教育要能培养创新人才的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结构问题要改,中国的大学高度同质化。大家不知道,南科大这5年奋斗,最先奋斗的一个,就是冲破一个规章——教育部的高校设置暂行条例,一个学校学生要超过5000人,才能叫学院。要叫大学本科生一定要超过8000,你们看我们写的规划是8000,因为我们要申请中国科,南方科技大学,(口误,观众笑)对吧?你写都不写8000,你怎么能够申请到?
同质化的另一个体现是所有学校都想建成同一类型的大学,都想变成中国的综合大学。北大原来是理科很好,后来建文、理工科;清华是工科很好,后来又把文科理科建设都建医学院都建;人民大学原来文科很好的,也变成理科、工科文科。中国的大学都往同一个模式走了,所有大学里专业设置都相同,为什么?因为教育部有个标准目录,你能设什么专业,你一定要是目录上有的,就像我们有些专业实际上都是目录上去套,套相近就赶快写,如果你目录上没有他马上卡就不行了。然后每一个学校的同一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都相同,开什么课?教育部还有专门有评估,就是评估你们遵不遵守规定,标准化程度高不高?教学大纲和教材也都很相似,大家都很理解。
我们的教育部,我们的很多部门还津津乐道我们管得很严,多负责任。殊不知就是这样一来使中国的大学生没有创新能力,因为**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就成了高教流水线上的产品,知识结构都趋同,长度和短处都一样,这样的学生还能怎么有标新立异呢?**大家知不知道中国学生的知识?就总量来说,不比国外任何大学的学生少,他们开的课都没有我们多,是吧?
我们很多知识是灌输式的,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国外的大学,每个大学要竞争新生来入学,他们标榜的就是我这个学校的特殊专业是什么?特殊的课程设置是什么?要想自己学校跟其他学校都不一样,你在我的学校,你跟其他学校学生不一样的是什么?靠这个竞争。
我们全都是靠大家怎么接近标准化来竞争,标准化可能是标准的东西,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但是大家都去成非常好的人就完了,是吧?所以中国学生一到国外去,竞争力就开始出来了。因为跟在国内知识结构相同,在国外就不一样了。为什么?我从79年出国到现在,看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为什么中国留学生到国外他就很有创新能力了?因为跟国外全世界大学生比,他有知识结构并不标准,他有特长。改革的根本是要给大学办学自主权,这句话大家都听烦了,但是我要说这段话的关键,我们国家教育部的权太大了,如果一个行政部门权太大,他要按照自己理解的考虑来要求大家,就会管的死死的。大家理解这个话了吧?我就不多说了(观众笑)。
我就说,现在其实像我这样在国外工作过很长时间都很清楚,**中国的大学教学跟国外大学教学差别很大,**国外一个年级系的学生,一学期也就是三四门课,那么我们的学生都是十几门课,好,我们就说这学生不多学了,不是,多学了,但是每一样东西都没有学透。如果你到国外去看他们的大学课程,不光有课堂讲课,而且还有课外自己读论文,课堂做设计、项目写报告、上台讲演,他们每门课的强度都比我们大两三倍。所以真正在美国像麻省理工,同学们你们就要知道你们现在的状况就是这个样子,因为灌输式教育的结果,你们有大量知识,但是大量知识都是碎片化的,一片片只是碎片化,没有连串起来。
那么现在教育大家都有共识,任何碎片化的知识都必须比理性梳理,并且建构起系统化的秩序,才有知识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这么辛苦学了这么东西,创新力量不足,因为碎片化的知识还没有力量,我就不多说了。
爱因斯坦说的太生动了,爱因斯坦临去世前一个月给他的传记作者回忆,他1986-1900年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学习生活。他考苏宁工业大学,第1年没有考上,第2年考上。“进了大学之后,我很快就发现我能成为一个有中等成绩的学生,就该心满意足了。要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能力去很轻快的理解所学习的东西,要心甘情愿的把精力完全集中于人们所教给你的那些东西上,比方遵守纪律,把课堂上讲解的东西笔记下来,然后自觉地做好做作业,**遗憾的是我发现这一切特征,这是我最欠缺的。**对于像我这样爱好沉思的人来说,大学教育并不总是有益的,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很生动,说当初的欧洲教育灌输式教育的弊病,大家听了之后想想,我们现在教育不还是这个样子吗?**对吧?这就是为什么教育必须改革,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创新人才?
好。南科大的理想就是做改革,我给大家放这一段,就是我们生物学科有个教授***(南科一路注:星号处应该为贺建奎),他给教改实验班学生开了一门课叫结构生物学,他就很别出心裁,他在NATURE、SCIENCE上就顶级杂志上发表的20来篇文章,然后印出来分给每个同学,让大家每人负责仔细读其中一个。读完有问题问他,他回答。都理解了之后让学生一个个讲,他在中间指导,**这些学生把用很短时间把结构生物学搞学学清楚了。**他们参加国际基因工程大赛,亚洲赛区又得了一金一银。他的这种讲学方法就是南科大刚建校的努力追求,这就是一个例子。
我再简单地说一下南科大实行的改革方法。
去行政化,回答刚才郑永年说这个话,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人才,因为中国大学的目的就不是培养大师的,我们的、大学都高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在决定运作,所以大学的整个运作都不是朝着培养大师的方向走。所以高校改革一定要去行政化,我们实行能力素质跟知识并重的选拔机制,这个我不多说了。
我们的学生4年制,前两年上宽口径的基础、课后两年自选专业,这样的学生只要他基础课过关了,他以后适应各种交叉学科的发学科的发展都很强。我们课堂教学我刚才说了,我们没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我们的本科生,我们力求都能够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通过研究来学习。
我们努力把南科大建成一种研究型大学,我们学校实现书院式管理,尽管我们现在条件还很有限制,但是我们起码初步让老师和学生能够充分交流,我最后讲一部分,我因为在大学工作了几十年,今天南科大我回顾我们的目标就是回答钱学森之问,我来讲讲钱学森先生给我写的信。钱学森大家可能都知道,对吧?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他当时在加州理工学院,就是美国的火箭,就是分级动力学的创始人,美国的火箭专家,后来回国了之后,他把中国的火箭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筹建起来,到现在中国成为航天强国,所以它是中国的导弹之父。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我希望他也成为你们的偶像。
他去世是2009年10月31号,这一天是南科大真正开始筹备的一天。我是9月10号来的,但是南科大开始,因为教育部的前面的那个部长坚决反对,所以一直没有进展。正好在10月31号这一天,钱老逝世,教育部的部长换人(观众大笑)。很巧,中国科大现在大家知道很牛,在合肥那个地方,中国科大为什么跟其他学校不一样?中国科大实际上五八年就是在钱学森的一手创立起来的。钱学森这个人他不追求行政职务,他原来是五院的院长,后来他主动要求免掉当副院长,自己让出去,就这么个人,他从来不追求行政职务。
58年的时候他还是北京中科院物理所的理学所的所长,他们几个人有个想法,就建所大学科学院自己来培养人才,就他后面给我的信中间说的,所以他们是5月份提出建议,结果很快就批准了。8月份中科大就招生了,所以中科大筹建比南科大还快,完全是从0开始,边招老师,边招学生,边筹建搞起来的。那么筹建5年以后,63年我就进校当学生了。钱学森是近代力学系主任,我是近代物理系的学生,他只给研究生上课,还没有直接给我们上课。但是钱老师我们崇拜的偶像,虽然每一次到中科大来给中科大的活动演讲,我们都要去,那个时候他不认识我。
1998年我当中科大校长了。这个时候有人就转达他意思告诉我,就他对中科大培养的学生,第一个学生当科大校长很高兴,鼓励的话,然后大家建议我要给钱老写一封信,我就给钱老写了一封信,就没想到写了信不久,他就亲手给我回了一封信,他说如何办好中科大?现在我把这封信送给大家,就电子版本。(鼓掌)
看了这封信,我心里有震撼,他当初87岁高龄,你看他写字手都抖了,但是,他不是让秘书给写,写了整整两页,他给我讲,信收到我十分感谢你,对我过奖了,我不敢当。
我写了很多中科大对他如何崇拜,如何感谢的话,他说不敢当,这是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作风。
“回想40年前创建中科大的时候,国家制定了12年科学技术长远规划,要执行此规划需要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人才。电子计算机是半导体物理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航空航天技术是工程与力学的结合,所以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段话他回忆40年,然后他马上就转到今天了。实际上今天告诉我中科大应该怎么办,但他写的很客气,大家都要学这些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这种风度,他又转过来,”今天这种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范围更大了,涉及到差不多全部科学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如国家已成立信息产业部,这是为了在我国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第5次产业革命,还有初露的第6次产业革命及农业产业化革命,是推进农业今日农业的白色革命、微生物农业,即蓝色农业、海洋农业并举,这一新发展需要知识面更广的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要为这一21世纪的需要做准备吗?他实际上这段话就在告诉我,中科大应该怎么建,下一步就要做这个事。为了这一新发展,我和我的合作者提出了“集大成得智慧”的概念,这一概念引起了你校的注意。你校曾邀请我的一位合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钱学敏教授到你校作报告,讲大成智慧,这你一定知道。请你参照这一概念,考虑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上,此致敬礼,钱学森,1998年9月9号。”(鼓掌)
我在中科大10年,那个时候钱学森你的问题还没出来,但是他提出这些问题,他的教育思想我们都很理解,很接受。所以到南科大来以后,我早就想到给他写信,可惜就来了一个月他就去世了。我相信我们南科大要做的事就是回答钱学森之问,他知道了他会更也会很高兴。(鼓掌)
我再给大家一封信,是华罗庚先生让他助手给我写的,当时我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数学青年,当时想了很多,就给他写了一封信,但华罗庚收到之后,当然他没有直接给我写,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中学生,但他让他的助手给我认真写了一封回信,写得很详细,我就不念了。
最后我这一点片子就是我在南科大最难忘的时刻,这是我们的第一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入校,教改革实验班的学生,他们是学校自授文凭的学生,自授文凭这件事对中国教育很重要,就在于中国的教育,搞大学的文凭全都是教育部发国家文凭,这实际上是个大锅饭。为什么,大家想想?是因为各个学校都发国家文凭的话,有很多学校他就不去追求提高质量和内涵,他靠专光靠卖文凭就会有源源不绝的学生,所以中国大学没有内在动力。唯一一个内在动力就是要打碎大锅饭,开始自授文凭。
这些学生经过了将近4年的学习,我对他们很有把握,这些学生他们在标准化的课堂教学上有不足,但是他们通过研究学习的这种经历、培养出的能力,是任何其他大学都不能比的。
所以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着,这就是我们第一届学生入学的时候,也是南科大的第一届学生,我们南科大那次会议就是我们的校风,我们就把学生都放在前头,所有领导包括人大政协副主席这个人都站在后面,我们希望照片代表了我们南科大的梦想。(鼓掌)
这是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到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参加IBM竞赛的时候,他们在波士顿给我寄回的明信片。他们到波士顿看到麻省理工学院,知道世界上的很多新东西很兴奋,我也把它收藏在这了。这些同学教改实验的同学半年后就都要毕业,他们中间有很多很优秀的,在国内外的大竞赛中间得了一系列的奖,比例在国内任何高校按学生来平均比例,我们学校教改实验班都是很出色很强的。最后把教改实验班学生在我欢送我退休那天会上送给我礼物,我也把它放给大家。他们在学校最困难,那个时候他们自己印了一件T恤,把我的头像印在上面,这次他们找了一件,然后全体同学签名送给我,这就是我在南科大这5年里很好的经验。
好,谢谢大家。
附件
- 此次讲座的PPT(来源:南科周末)
- 原始视频:朱清时离开南科大前最后一课——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腾讯视频)
- 原始文章:微信公众平台,Archive.is,本站存档版本
本文及插图版权及归南科周末(微信公众号:joydiet)所有。
我观南科大
南方科技大学树人书院2015级新生家长 2015.10
南方科技大学 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赋予学校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历史使命。南方科
技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
学校,广东省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深圳市高起点、高定位创办的一所创新型
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全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
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陈十一教授为现任校长。
现有在校生2100人。占地3000多亩。
你来与不来,南方科技大学都健步行走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题记)
天时——创新时代 契合需求
人们常说21世纪人才最重要。中国这些年来普及高等教育做了很大的努力,大学规模发展很快,但是年年本科生,研究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抱怨招不到想要的人才。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不太适合社会的需要。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直是靠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进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些年达到顶峰,突然发现劳动成本上来了,经济增加速度上不去了,同时自己有大量的资金资本闲置,找不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投资方式了,一轮又一轮地炒楼。
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最终在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没有捷径可走,对一个后发国家尤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远没有完成,很多行业还是停留在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刚刚开始。现在以及今后几十年中,国家建设最需要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的精英领袖人才,如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华为任正非,比亚迪王传福等等,这样的创新人才给社会带来的贡献是国家计划不出来的,是社会发展的全新动力,也是美国等欧美国家一直以来得以引领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回答钱学森之问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南科大的产生是真正契合了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大势所趋。这些年来习大大反复呼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果中国大学教育不做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无从谈起。南方科技大学只是先走一步,其余的高等院校会老老实实地陆陆续续地跟上来,后面几年全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改就是死路一条。不夸张地说传统高等院校(无论是985还是211)本科生毕业都极大地面临着出路不佳的危险。目前南科大的招生模式、管理模式已逐渐运用到其他高校。
地利——深圳名片 改革基因
深圳是科技的先锋,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深圳起, 深圳特区在短短35年间,从一个边陲小镇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奇迹。《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一度被收录小学语文教材之中。这是一座引领潮流、令人骄傲、以改革创新精神著称于世的城市。
目前,深圳GDP总量接近香港,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一,建立了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城市创新体系,后来居上可能性很大。 “城市发展的灵魂是高等教育”, “深圳提出将在2020年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但是,没有几所一流大学来支撑。”深圳的发展需要植根于本土的高等教育作支撑。拥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这座城市的梦想。吸引最好的学生来深圳,是大学反馈给城市最好的东西,希望5年内能把全国最精英的学生吸引到南科大,吸引到深圳。
“一所大学,繁荣一座城市”。“Boston有Harvard 与MIT,旧金山有Stanford与Berkeley,北京有北大与清华,上海有交大与复旦。我坚信:南科大将会是世界级的大学,深圳市最闪亮的名片!”(陈十一校长2015年新生开学演讲)
深圳在呼唤诞生一个世界级研究型大学,南科大的发展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期。相信深圳将和当年一样,也会在科技兴国战略中中再上一层楼,而我们的孩子就是时代最前锋。
定位——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世界教学科研的中国南方中心”……办学目标里清晰地传达出南科大的高追求。南科大的备受瞩目,源自其一流大学的高起点办学定位。深圳特区政府希望其“一步到位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逐步建成小规模、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以学校发展、科研发展,为国家尤其是特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支撑。
这所不走寻常路的大学,追求的是超常规发展之路。在一江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已提供了短期内跻身亚洲前10的成功样本。教育理念上的接近、充足的资金支持,加上雄厚的师资,给了南科大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未来,南科大要力争成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技与人文、学术与应用包容共生的典范;以创新精神人文传统的厚度为体,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改革探索为用。本、硕、博教育同步推进,促进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协同办学。这需要“打破常规、超常付出、实现跨越”。
校园——九山一水 十全十美
为建设一所高质量大学,深圳市对南科发展鼎力支持。一期规划中,政府投入110亿元。校园建设搬迁了3个村庄、700多家企业、迁走5万多人,成为深圳最大的单体搬迁项目。年产量上百万斤的优质荔枝林,原本是村民的果园。校园仅拆迁费一项就达60多亿元。特区政府的支持力度之大可见一斑。对于搬离了世代居住的祖屋的人们,南科大人深怀感恩之心。
“人在校中走,如在画中行。”阳春三月,和风轻拂,桂树飘香,南科大校园里,火红的木棉花、米黄的荔枝花、艳丽的三角梅竞相绽放,一派勃勃生机。
门前清静,没有摊贩,没有商铺,鹏城深圳的车水马龙似乎与它无关。在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的南科大静静矗立。74路公交车从此经过,地铁“塘朗”站在此停靠。地铁两站到深圳北站,35分钟可达福田口岸去香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步入校门,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题写的校名石迎面可见。已竣工的一期工程已建成20万平方米建筑,待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后,校园总建筑面积将达60万平方米。眼下,只有2100名学生的校园显得安静、空旷。一路走过,鲜有行人和车辆。校医院隔壁,是大学鲜有的派出所。
沿校园甬路前行,路边有一棵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古榕树。在校园建设中,这棵土地庙前的百年老树得到了精心保护。据说,至今还有村民在重要节日回来祭拜,成为这所科技大学的一个小插曲。
校内建筑疏朗有序,显然经过精心设计,外墙颜色以白、灰、赭居多,多栋楼宇有镂空装饰,图书馆、行政楼或轻盈或厚重,环保、节能是共同特征。在学生宿舍楼隔壁,八栋别墅傍湖而建,这里是著名的院士楼群。大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设计一目了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科大校内矮山多达9座,其中一座是出于绿色校园理念,用建筑废料人工堆积而成。天然的山上有良种荔枝园。每逢夏初荔枝成熟时节,上万株荔枝果实垂垂欲坠。大沙河蜿蜒穿过校园,河畔绿草茵茵。一时会让人忘了是身处改革开放前沿、人口上千万的深圳。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横穿我们美丽校园的大沙河是一条智慧的河流,上游是南科大、中科院、北大、清华研究生院与哈工大深圳校区等代表源头创新的单位,而再往下游就流经深圳的科技园区,迈瑞、中兴一系列的高科技企业诞生于此,再往下游大沙河注入深圳湾,奔腾入海,代表着深圳创造、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我想这是一种天然的寓意,南科大代表着未来深圳的源头创新,并且注定要创新引领,走向世界。”(陈十一校长2015开学演讲)
“九山一水 十全十美”,实至名归。
最新统计,深圳空气质量在全国名列第四位。白天,蓝天白云,满目葱茏;夜晚,星月璀璨,虫鸣蛙啼。在这里度过大学时代,想想都惬意吧。
师资——全球引进 国际水准
大师、大楼与大学,新生的南科大首先追求的是大师。强大师资是南科大的骄傲。
创建之初,学校注重教授招聘,150名教师是从全球1万名申请者中胜出的佼佼者,平均每个教职有60人竞争。截至2015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已签约引进教师约180人,其中包括院士2人,双聘院士2人,汇聚了20多名大千,40多名青千,“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人数占深圳市的八成,总人数在全国高校排第11位。其中超过90%拥有博士学位,90%有国外名校工作经历,30%入选“千人计划”,位居中国高校之首。
南方科技大学自创建之日起就坚持高门槛引进师资,高起点建设学科,高标准发展科研,打造高配置培养空间。学校重视基础学科建设,重点发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部分特色学科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未来将逐步建成六个学院、21个系科和23个前沿交叉研究中心。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排名,学校高居全国第一,当年有7篇论文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南科大的高起点从两位院士校长的当选上可见一斑。2009年,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为创校校长。2015年1月底,原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十一遴选胜出。朱校长执教于中科大14年,在激光光谱学研究方面取得国际一流研究成果;陈校长在美从事教研18年,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讲席教授、系主任,后在北大执教10年并创办工学院,是国际上格子Boltzmann数值方法的创始人之一。两人都是科技界的“腕级人物”。
陈十一说,自己和孩子一样“任性”地卸下北京大学副校长的职务来到南科大,“大腕”都能来,一纸空白的我们更能来,浓墨重彩在等着我们!
南方科技大学已初步建成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大批有思想、有能力的教授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来到这里,扎根南科大,放眼全世界!那一批批真正的大牛来南科大真的不完全是因为南科大和深圳市政府所给予他们的优厚待遇,相反他们很多人是为了反哺自已的国家而来,他们的决心很大。南科大的教授和老师们不同于其它大学的老师,他们有着使命感!最终出彩的是我们的孩子而并非老师,孩子们要好好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不要浪费这宝贵的四年,真正的为自己,为南科大,也为中国的教育未来打造出最佳的自我,展示给世人。
“2020年,世界级教授将达500个”……
招生——6+3+1 提前录取
2011年3月,经过学校自主招生,45名从全国6000余名高二学生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迎来了南科大的首次开学典礼,并由此成为南科“长子”,开启了他们非同寻常的大学时代。南科大一鸣惊人。
2012年学校率先探索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收本科新生,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招生制度。南科大首创“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高考成绩占60%,南科大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其中,面谈为5%)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这些成绩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从前3年的录取结果看,新生高考平均成绩已超一本线70多分,在有的省已超100分以上,达到了“985工程”高校的中上水平。
2015年报名参加南科大自主招生的考生11600多人,通过初审参加能力测试考生5900多人,均创历史新高。在全国21个省市区实际录取学生935人,增长率高达54%,生源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2015级新生能力测试成绩较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面谈表现良好,仅从高考成绩分析,2015级南科大新生平均超一本线79分,高考成绩达到“985”大学中上游水平,大部分省份新生高考平均分排在所在省份理科生的前2%左右。有些新生位于省前三。
与只按高考分录取的做法不同,学校自行组织的能力测试是录取的重要标准。南科大对高考成绩好但能力测试差的考生不予录取,其数量约为录取总人数的20%,对高考成绩并不突出但能力测试优秀、创新能力较高的考生予以录取,其数量也接近录取总人数的20%。
就江苏而言,学校能力测试的1分相当于高考的8分。以2013年来说,南科大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比本一线高出近30分。
南科大的申请,需在高考前数月准备材料。学校对考生没有特殊要求,高考成绩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可。
高考后,考生要在提前批次(自主招生)填报学校志愿。如果没被录取,不影响之后的正常志愿录取。这样,无疑给申请南科大的考生增加了一次“中奖”机会,大家要珍惜!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南科大的“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确保了考生的综合考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招生考试的制度创新做了积极的探索。
学生——追逐梦想 主动进取
南科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呢?
放弃安逸,追逐梦想,成为更主动积极、更有责任感的自己,已成为南科学子的共识。这也是南科大喜欢的学生类型。从入学新生的表现看,他们自信、独立、有个性、敢冒风险、创新能力强。“对自主性强、向外拓展欲望强烈的同学来说,这里是最好的大学了;而自律能力不强、对未来缺乏规划的人,最好不要来这里。”大三生罗登说。
南科大更喜欢那些有科学潜质、主动进取的学生。在这里,积极主动的学生,会比在一般国内大学得到更多成长。2014年10月,因学术潜能卓越,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本科毕业生、17岁的王嘉乐获牛津大学青睐,经过在南科大短短的3年时间学习后,赴英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成为学生的楷模,更成为学校弹性学制的最好样板。
与此同时,南科大将努力吸引最好的学生,在新任校长陈十一看来,“最好的学生”有3个鲜明的特征,即热爱学习、富于创造力、思想独立。我曾和南科大老师交流过,他们说,如果非要和清北比哪一个学科,可能我们不如他们,但是如果论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不会输给他们。这就是南科大的特点,同时也是只有深圳才能给予大学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务实,能做到短平快,而且非常有实用价值。
我相信,每一位能考入南科大的孩子都是不一般的孩子,每一个孩子的身后都有着不一般的父母。发动起这种力量,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上升高度,他们四年的全力以赴,南科大将是他们无悔的青春。
培养——重视基础 全新模式
南方科技大学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实行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其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所谓“宽口径”,即实行“631”招生模式、书院制与导师制、前两年不分专业和师生相长;“厚基础”即实行英文教学、小班化教学,采用原版教材,教授上基础课;“个性化”即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全程科研和国际化培养。
南方科技大学采取了众多的教学改革措施,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摸索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
【1】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三年级据兴趣选专业,个性化培养;
南科大采取2+2培养模式,前两年不分专业,主要以基础科学课程为主,大三时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对于选择专业之后又想要调整专业的学生,南科大并不设门槛,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导向。
通识+专业课程设置,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曾经有人分析中国诺奖问题,指出,大一过早分专业导致科研基础薄弱是一个重要原因。南科大高强度的异常扎实的基础训练非常类似哈佛、中科大少年班以及部分名校开办的实验班,而过早在大一分专业,对孩子而言,类似于赌博,若方向不对,不利于个人,也不利于社会,从科研角度看不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
【2】英文教学,与国际接轨,方便与国外院校互换交流;
作为一个全英文教学的学校,老师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试卷均采用英文。2015年10月,陈十一校长表示学校即将建立一个语言中心以快速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11月到位,并不断招聘母语为英文的英语老师。希望同学们达到的水平不比在香港的同学差!同时希望同学能讲标准的美式英语!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同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南科大每年视情况设立海外留学奖学金计划,争取让每一名本科生都有机会出境、出国深造。
首届论坛吸引了15所境外一流高校参会。大学联盟通过组织年会、学术交流、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互惠共享以及大学间的合作交流。
深圳市政府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约,拟依托南科大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力争成为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提供智力引领的国际平台。
【3】书院制管理,提供良好的学生、师生互动环境;
书院在国外一流大学中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书院制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住宿,更重要的功能在于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兴趣活动,承担学生的爱好与团队精神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等非学术性教育方面的任务。
南科大书院以学生公寓为核心,若干栋公寓楼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组成一个书院,各书院有自己的名字、文化、传统、活动和非正式的教育课程、辅导咨询、兴趣社团。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同在一个学院,很好地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开拓知识视野。
实行书院制管理是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书院是南科大全面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现已成立四所书院,集学习、餐饮、娱乐、住宿、健身、交际等诸多功能为一体,每幢宿舍楼拥有公共休息室、学术和文化娱乐设施,提供师生互动、同学交往和教学机会。在宿舍、在书院活动室、在咖啡屋,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科交流中产生灵感。
南科大书院制的核心是导师制。教授担任书院的学生导师,学生跟教授的接触不光在课堂上,在课下也可以通过跟导师的交流,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各种知识和研究方法。
【4】小班教学、高师生比保障开放式教学效果和师生的充分交流;
2015新生935人,分成30个班级,实行小班教学,院士、名师都需亲临课堂,给本科生上课。高水平的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带来前沿科技资讯,分享丰富人生感悟。目前学校师生比为1:10,未来保持不低于这个比例。
在传统高校里,常常科研和授课两条线,名师一般以搞科研为主,本科生的基础课程相对薄弱,哪怕是清北,就算是最好的学生,又有多少人能有多好的名师资源可利用?
【5】本科生按照研究生的标准培养,全部跟从教授进行研究,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在南方科技大学,最大的特色是本科生全员参与科研,科研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科研实践培养具有前沿视野的高端、国际化的创新型精英人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验教学,新生一入学即有机会加入教授课题组,进入实验室学习科研。
作为和王嘉乐一道最早从南科大毕业的两名学生之一,何明浩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知名期刊上、出现在国际会议上,其论文水平达到了国际一流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本科毕业生的要求。大二时就进实验室跟教授做项目,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这让何明浩的学术能力提升很快。他说:“教授以研究生的标准带我们。”南科大为像何明浩一样有远大理想的本科生提供了展翅翱翔的平台:在这里,教师既承担科研项目,又担任学生导师,以项目带动教学。由于师生比高,老师在指导学生科研和论文方面成果显著,师生关系也格外亲密。
这里的学习生活辛苦却快乐———学习氛围逼着自己认真规划大学生活。“在实验室里,我们从早到晚忙碌地工作着……有一群崇尚学术的老师带领着我们学习,更有一群为梦想努力奋斗的同学一起成长。”一名学生表示:“上学期,我像不少同学一样,认为南科大毕竟只是学校,所能做的不过是讲讲课,写写作业,考考试罢了。”但一学期后,他恍然发现,“南科大的机会是如此之多”———可以接触到最棒的老师,听到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在本科就接触到科研工作,并让自己的民主意识与能力得到提升。
【6】生活导师+科研导师 双重指导。
生活导师:为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而配备。导师就象一个高水平的朋友,你在学习上、思想上、心理上有什么困惑,不方便跟同学说,就去找导师。因为导师有人生阅历、有专业水准,能很好地帮助你。今年10月,学校在全校教师中为2015级新生本科生配备生活导师,师生双向选择,最终我孩子确定了一名女教师,她“承包”了3名学生,孩子们在校内所有事宜,可以通过生活导师得以快速疏通与解决。10月份每个学生的生活导师配齐,每名导师负责3-5名学生。
科研导师:以后还有专业导师,,每位导师指导七八名学生。师生间比一般大学有更多交流机会。(2015级,暂为涉及)
传统家长更青睐老牌院校,我们的名气高的老牌大学,它就能够招收到最好的学生,而学生水平好了,老师讲课讲得再不好,学生也自己会学好,所以我们现在的好大学实际上是靠收好学生来维持它的水平的,而不是说它的教学有多好。若以录取分数论,以人口基数论,清北早该世界顶尖,毕竟那么多状元学生。可,他们成为顶尖了吗?
南科大尊重孩子、发展孩子、成就孩子,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学校采用完全的学分制,学生修满本专业毕业所需的学分,可提前毕业。我们的孩子是幸运的,不再会象原来传统的大学生去混日子。 “不管以后有没有机会,都要有真本事”(朱清时):IEEE计算机科学与自动工程国际会议收录南科大本科生论文;4名本科生在《生物科学趋势》发表论文;代表中国大学生首次参加大学生国际数学竞赛并全部获奖;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连续三年夺得金牌;“中金所杯”全国高校大学生金融知识竞赛获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第五届美国大学物理竞赛获金奖。
生活——条件优厚 忙碌充实
2015级一学生这样感慨:“不学习,对不起学校条件!”一句“对不起”,蕴藏着孩子深深的责任与感恩;该生家长QQ上这样留言:“学校很惯孩子!”这个“惯”字,饱含家长由衷的自豪与感激!我想,这,绝不是个案,而是所有南科大学子与家长的心声。
【条件优越】:
2—4人公寓,配卫生间、洗漱间,空调电扇一应俱全,24小时热水,设备齐全。每层宿舍楼都拥有活动室和自习室,每幢宿舍楼拥有公共休息室、学术和文化娱乐设施,提供师生互动、同学交往和教学机会,可以进行辅导课、社会服务、表演、音乐会、讲演、特殊宴会以及校内比赛。
当我上传孩子课堂教学的“同步板书”,大学附小的那些家长们都惊诧不已;就连图书馆每桌都配有专用电源线,解决学生使用需求。洗手间里都有卷筒纸,学校里面干净整洁,看不到一点垃圾。
【学习忙碌】:
首先是英文模式,孩子学习强度很大。那些英文原版教材,都是很厚的大部头,可以想象他们的学习压力不轻。“忙比高三”,刚到学校的时候,我们经常跟孩子通电话,孩子们总是很忙,每次问他在干什么,都说做作业,英文作业肯定是比中文作业耗时多。孩子告诉我“3页教材半小时”、“3道题半天做不完”、“19号下午从3点到9点半一直在学习”、“晚上12点前交作业”这些话语让我喜忧参半,后来,家长们多不忍心打扰孩子们,怕影响孩子们学习。其次是本科科研。南科大的课程很多,大学生一点也不轻松。“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感谢这些。”“平时有不少作业,特别是实验操作、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很多研究生才做的事情,我们都在做。”“不少高中同学都羡慕我们,说我们享受到了研究生的培养待遇。也许正因如此,有了这些锻炼,我才能直接去读博士。”“孩子经常与过去的高中同学交流,那些同学都在名校、在其他的985,但是从进步和收获来说,我的孩子是有明显优势的。”(家长)
十二年的基础教育把部分孩子读怕了,学习兴趣读没了,一旦进入大学,就为了混一纸文凭,而实际上,大学“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南科大做到了这一点。南科大校园没有闲谈聊天的,同学们要么在运动场、健身房,要么在图书馆、自习室。这让我感到南科大的学风很端正。
【费用便宜】:
很多人以为深圳生活水准高,花钱多。其实南科大里不是这样,孩子一个月生活费大概五、六百块钱,每餐都有水果,苹果、香蕉都是一块钱一个。火龙果半个也是一块钱。学校配有西餐以及各大菜系专柜,给孩子们调剂。荤菜5元一份,素菜3元一份。孩子还告诉我,“吃顿早餐只需要2元。”“我喜欢吃15元一份的西餐,肉多。”“第一个月只吃了800元,因为不买零食,没空买,也没空吃。”就连我快递过去的“包装食品”,也很少动
在连续实行几年的免学费优惠政策后,今年南科大将2015年首次对新生收取6000元/年的学费。南科大另收寄宿费1200元/年。学校表示,学生所交费用,会以新生奖学金的形式返还给学生,50%新生可享受金额不等的新生奖学金,最高5万元。
同时,学校有完备的资助体系,就读后,在学术、社会服务或个人特长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还可获得除国家奖学金、深圳奖学金外,还可获得其他学校设立的其它奖学金等单项奖学金。学校每年视情况设立海外留学奖学金计划,争取让每一名本科生都有机会出境、出国深造。
更重要的是学生如果将来读研、读博,学校全额奖学金资助,覆盖率达100%。
【家长关注】:
应该说没有哪那所大学,能像南科大这样拥有如此全程、高度关注学校发展和孩子前途的父母,自从孩子投寄了申请材料,我一路加入了三个QQ群:南科大江苏招生组→南科大江苏家长群→2015南科大家长群。父母与孩子同呼吸共命运,与南科大同风雨共荣辱。
开学至今,来南科大作陪孩子的家长从未断过,从开学典礼到应邀“校长下午茶”,从食堂到书院,从院士讲座到学生舞会,家长们将相关信息反馈群里,让我们这些没法陪同的家长心里也踏实了许多。曾有家长想在10月份自费给江苏孩子们聚餐一次,可惜,由于孩子们学习忙碌,无法聚集,只好作罢。
【三学期制】
学校将于2016年9月起施行3学期制,这也是大家翘首的一件事,陈校长说:“我们现在设计的三学期制是缩短春、秋学期, 增长夏天学期。 这样春秋学期各为18周,第三学期就是中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我们会鼓励学生进实验室,鼓励学生出国,鼓励学生创业实习,增加学生的社会经历,研究经历,增加同学们了解世界的经历。学校也会开设一些课程。我想这就是增加第三学期的意义。这么做反映出我们的教育理念,不仅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要从社会学习,从企业学习,从世界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同学们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的能力,这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这就是我们增长第三学期的意义。”
【管理高效】:
深圳市政府是快效率的典范,实行全封闭管理的南科大校园内更是如此,南科大“小而精”“快捷高效”,彻底改变了传统高校“老牛拉车难掉头”的现象。
曾有位学生既想选学物理模块,又想选择复变函数,但是两门课程时间有冲突。他没想到的是,向教学工作部反映后,当天晚上,学校就发布了课程调整通知。
7月份,开学之际,校长书记莅临宿舍,着实让孩子妈妈受宠若惊了很久,毕竟这里是大学,校长又是院士;
8月份,孩子游泳时(免费)发现泳池有一点污渍,随口跟工作人员提了一句,没想到第二天水就更新了,原来,牛气的南科大泳池,两天一换水;
9月份,15级新生出现“占座”这一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两周后,学校立即举措,大课调小课,让老师同课在各班巡上,“老师,您辛苦!了”;
10月份,15级新生如约“校长下午茶”,就连学生骑车摔跤这样的小事都能引起师生共同关注,更不必说学校建设中的其它方方面面了。
……
出路——三位一体 探索三创
2015年初,南科大首届实验班毕业生29名,有23人被世界著名大学(包括耶鲁、牛津、剑桥、哥伦比亚、加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录取为硕士、博士生。这一比例达到了国内顶尖大学顶尖专业的水平,几位同学分别被华为、腾讯等著名企业录用。由此,有人将南科大称为“出国预备班”。
对此,陈十一校长回应,首届学生确实出国的多,这跟他们特殊的情况有关。他指出,南科大是致力于成为研究、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三位一体的大学,南科大将在“创知、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执着前行,探索不息。
创知——他希望南科大的毕业生,有的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学者,甚至做一些“诺贝尔奖级的工作”。南科大目前有2012级188人、2013级388人,请看学校为他们的谋划:确定了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的一些合作高校,境内的也有一些著名高校,研究生院计划招生160个博士,200个硕士,全额资助。
【南科大—北大、哈工大联合培养硕士生170名、博士生30名,全额奖学金资助(南科大提供博士生10万元/年、硕士生5万元/年),并为学生提供全额学费奖学金;
【南科大—澳门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70人(本科、硕士起点两种),两校为学生提供在澳门学习资助300,000澳门币,由澳门大学按月发放。学生自行支付在澳门大学学习期间学费,南科大学习期间学费全免。
【南科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10名(本科、硕士起点两种),提供全额资助,两校为学生提供全额学费奖学金以及在港学习资助360,000港币。
【南科大—美国天普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名(本科、硕士起点两种),提供全额资助,两校为学生提供全额学费奖学金及在美学习资助共40,000美元。(在美学习资助由天普大学按月发放)。
【南科大—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名,提供全额资助,两校为学生提供在港学习资助360,000港币,由香港科技大学按月发放。学生自行支付在香港科技大学学习期间学费,南科大学习期间学费全免。
【南科大—香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名,提供全额资助,两校为学生提供在港学习资助360,000港币,由香港大学按月发放。学生自行支付在香港大学学习期间学费,南科大学习期间学费全免。
【南科大—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名,提供全额资助,两校为学生提供全额学费奖学金和部分生活补助,具体金额待定。
【作为比肩耶鲁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土豪级大学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该校目前不招收本科生,只面向全球招收研究生、博士生。今年在中国招硕士和博士!15年10月仅在中国高校(中科院大学、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川大、西安交大、复旦、上海交大、南科大)进行8场巡讲。
……以上数据截止于2015年10月。
相信2014级608人,2015级935人,必将机会多多,实惠多多,因为“大量资金不断涌来”,特别适合绝大多数的普普通通家庭。“享受的资源和得到的收获,是其它高校的学生不能比拟的。”(朱清时)南科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对学生、对家长的承诺。
创新 创业——陈十一校长希望南科大培养的是多方面、各行各业的领军、精英人才,学校要为深圳、为国家培养创业人才,南科大将开设创新创业学院,下一步学校将在创新创业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
南方科技大学用一流的师资、优越的设施、先进的全面教育体系及丰富奖学金把学生培养成真正有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修养的创新型精英人才。
未来——比肩清北 世界最好
2015年学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校园建设:一期规划26万平方米,其中学生中心和体育馆还没有建成。二期要建3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6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生命与健康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创新创业学院。20多个系科和23个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将在最近一段时间涌现;
师资建设:接近20个‘大千’,40多个‘青千’,新增三大系——力学与航空航天系、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与能源系。
研究生院建设:研究生院启动,研究生、博士生火爆招生,确定了与香港、新加坡、澳门、美国的一些合作高校,境内的也有一些著名高校,研究生院计划招生160个博士,200个硕士,全额资助。
南科大是一所属于未来的大学。
【学生】:本科和研究生招生稳定后,这所定位小规模、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最高目标是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其中一半是研究生。师生比稳定在1∶10。
【师资】:在未来10年,南科大将建成一支由世界级人才领衔的800人左右的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充满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学】:五年之内达到中国一流水平,十年之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南科大5年内特色学科将达国内先进水平” ,“教学达到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是全体南科大教职员工的共同愿望,是我们对深圳的承诺,也是我们对家长和学生的承诺”
【学校】:经过10年的努力,学校要比肩清华、北大,在2024年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到2049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学校要达到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的水平。
盛夏 拼搏 梦想 南科大!
特約丨南科八景詩及詩評
山南小館 StudioGloire 2016-12-18 原文
南科八景詩及詩評
詩并序/馮小漠
詩評/克瑞斯
【序】
歲在柔兆涒灘之暢月,時值南方科大之六齡。湖畔清明,荔林新啟;英雄入彀,孔雀南來。念寄山南凡兩年餘,時人云九山一水者,竟無評語;師長誇清風明月處,乃闕知音。小漠不才,爰代親點,舉陳八景,一氣呵成。
於是承蒙不吝,獸獸君舉機圖景,歸讃鳳池;達達君振鍵騁才,斧削白堊。是得八景并詩八首,作南科八景明信片。更獲詩評幾許,銘讀不忘。
稚子不通,油詩堪奉,得補美景之邊角,嘗登大雅之學宮,不亦幸甚!
八景者:湖畔夜燈、荔林曲徑、老榕晨曦、古跡餘暉、琳恩佳話、麒麟茶語、九華清晏、一科塞庭也。
【詩及評】
湖畔夜燈
烏啼月落夜星沉
半是湖光半是真
走馬封侯非我願
長思古卷伴青燈
深圳的夜空常常晴朗得出奇,书院环抱的浅湖里并不清澈的水也能反映出星星。这样的夜里,我们总会想起很多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也许还是有几分对功名的欲拒还迎,当年选择黄卷青灯的纯粹初心如今又存留几何?
荔林曲徑
無語清暉輕贈涼
蟲鳴處處寄愁腸
問君遲步何由者
荔林果熟夜來香
从栈道入口张望,景象用“曲径通幽”形容恰如其分。有人流连其中,除了荔枝香气,恐怕也从虫鸣中听出一些情绪。清晖、虫鸣、果香,眼、耳、鼻,无论你在何时何处,都会一瞬间回到那个荔林夏夜吧。
琳恩佳話
嶺外忽然立雪山
總疑仙宿念塵寰
懷人萬里無由訴
散得千金換笑顏
关于琳恩图书馆的冠名,只有简短的捐赠仪式见诸报端。未知的动因和神秘的捐款人身份伴着“琳恩”这个名字让坊间传闻颇多。哪怕流于烂俗,我们也都乐见男子散财怀故人的剧情。让所谓“俗”的金钱带上纯洁的爱情注脚,也是某种意义上送给出入其中的无数年青人的默默祝福。
麒麟茶語
檸檬金橘修蘭禊
芝士海鹽畫錦灰
子語獲麟心不止
與君再湊一咖啡
图书馆一隅的麒麟书吧,是很多南科学子最喜欢的去处。诗中只字未提装潢,书籍和来往的人群,倒是道出让人流连的另一因素:饮品。除了也许最受欢迎的两款饮料,兰禊对锦灰,以为妙绝。史载子著春秋,获麟停笔,除了悲伤可能更是心有不甘;今与君如遇知音,正值此店两杯作一杯价,再凑一双多聊些时辰又如何?
老榕晨曦
虬干深根一老榕
山村塵土又黌宮
絲須萬縷留不住
土地公前看飄蓬
老榕究竟有多老,好像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原来此地的村民说有五百岁,也有通植物学的同学说三百年左右,但无论如何,它比每日匆匆路过的人们都更早来到这片土地。这么多年来它站在这里,扎根越来越深的同时又目睹了多少建立与破坏,相遇与分离,出发与到达,诞生与死亡啊。每逢节日,总有人为树前简陋的土地神位续上香火,在它面前,我们可能都只是来了又走的漂泊之客。
古跡餘暉
塘朗山頭出我科
長源水落入沙河
新雨後 舊碉樓
殷人百越有遺歌
总有人说南科处宝地,坐山面水。虽然不知这中原的风水学说是否适用于气候迥异的岭南,但至少突兀立于平地的碉楼证明了这里曾有人生活,建造,战斗过。第一次见到校园里大小商周时期墓葬遗址时我也有些惊讶,心想那个时代岭南岂不是茹毛饮血之地,不曾想南越不仅形成自己的文明,更是有不逊于北方民族的灿烂文化。斗转星移几度秋,这里埋葬的先人的血脉,如今一定如这里永远苍翠的植被一样枝繁叶茂了。
九華清晏
水光山色競妖嬈
天作風帆地作橋
垂釣須將酬海晏
悠悠一鷺向雲霄
如果将南科比作一个活物,九华精舍可能就是眼睛。当初建造者选址一定费了心思,选择书院环抱处,三面环湖,让山水尽显窗外,再加上方正小楼的设计,让这个小半岛本身成为景中景。不过住户也许是此景更深的一层意味。学校的掌舵人在此起居,南科学子看此处颇有些舰桥的感觉。两层意味相互叠加,是美景增加了神圣感,还是这种心理加持让景显得更难以捉摸呢?
一科塞庭
南方有廣廈 其命在維新
朱子延高士 群賢滿塞庭
聖人無所學 所學蓋惟勤
桃李芬芳日 一園碩果盈
新文化运动时期似乎流行过一段英语音意双译古诗的风潮,此诗颇有当年文人的小雅趣。
五言古体诗也让全诗显得散漫自由。前半直写南科建校之史,看到朱子之名我们也各有心思。勤能补拙,勤奋出真知,从小到大听过无数遍的朴素真理被我们在一科这座建筑里无时无刻的践行着,无数荣誉也从这座建筑诞生。待到毕业时,希望丰硕的成果能妆点我们每个人美满的结局。
【後記/馮小漠】
我的詩不好,圖片不是我拍的,我不能代別人“謙虛”,但我也知道有人不滿意。我希望做出一些能突破風景照範圍的照片,這樣的照片有靈魂。我希望大家看到照片的時候,能想到更多的話語,而非僅僅“好美”。
在請教一位朋友“荔林曲徑”詩時,他說,你這首詩有點悲涼的氣息,恐怕不可得領導歡心。我說,那好罷!我再吟一首便是!遂戲作:
無語清暉照百花
蟲鳴處處頌中華
與君遲步南科大
荔林果熟送給媽
您覺得正否?紅否?
另外,我很佩服克瑞斯,我的打油劣詩八首,不深不淺,修蘭畫錦,竟都被讀透。戚武毅“封侯非我意”一典也讀出來了,可見其造詣。得其詩評,如獲知音,不可不謂EXCITING也!
【特約作者簡介】
克瑞斯,人稱達達,南方科技大學原學生會主席。
購買《南科八景》明信片
請欽點左下角“閱讀原文”
(還有郵票發售!)
山南小館感謝您的茲瓷
「阅读原文」
南方科技大学校名题词浅考
冯小漠 StudioGloire 2018-01-06 原文
标题图 南科大建校之初,创校校长朱清时院士(右一)与韩蔚老师(左一)为陈十一院士(左二)等来宾介绍书法收藏。朱清时手指的是《乙瑛碑》拓片,而后面墙上悬挂的是书法家刘正成所书黄石公《素书》选段。陈十一院士后来成为南科大第二任校长,此留影尤为珍贵。
要办一个学校,找名人为校名题词一直是重要的问题。在过往数十年,许多名校的校名都是出自毛泽东主席之手,就算求不到墨宝,也必拼凑出一个集字校名。开放后,各种人物题写的校名百花齐放。有依旧请领导人题词的,也有请书法家题词的,也有集古人墨宝上的字的,各显神通。
一个权威的题词往往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知名度和资源。而对于公众来说,题词不仅能左右公众对于一所学校的认知,还可以成为津津乐道的校园轶事。总而言之,一幅恰当的题词,可以贵在其作者,贵在其书法,或是贵在其内涵故事。
2015年前后,南方科技大学意欲更改校名英文缩写,引起不小风波,可见校名在师生家长心目中的确占有重要地位。而南科大成立七年来,关于校名题词的故事,也一直纠缠不清,扑朔迷离。笔者意欲一探究竟,为各位热爱南科大的朋友梳理事实。同时也有许多未解谜题,还请方家指教。
【“刘题”与“李题”之别】
南方科技大学的校名究竟出自何人之手?笔者粗略询问了南科大的几位同学,大多脱口而出:李政道。也有少数同学不敢肯定。
李政道题写校名确有其事,而其图案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在南科大,一般学生使用的稿纸、实验报告用纸以及一些笔记本中,李政道题写的校名十分常见。另外,一些部门制作海报时,也会使用这个版本的校名。“李题”校名简洁明了,包含南方科技大学字样以及签名。(图一)
而为何有少数同学不敢肯定呢?是因为现行的校徽校名标准图中,书法字样与“李题”字样有很大差别。(图二)由于差别明显,毋须很高的书法修养,就可以判断出来。
图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南方科技大学题写的校名。
图二 南方科技大学的标准校徽校名图样。校名为书法家刘正成先生所题。
这个与“李题”不一样的字样,是著名书法家刘正成所书。“刘题”只保留了校名,没有落款,因此大家不认得,也是情理之中。在笔者认识的南科大师生当中,有少部分了解情况,知道刘正成题写校名之始末。但是凡谈及校名,都说李政道,大概是李政道更加知名、更有权威性。
【题词的故事】
2009年的3月2日,朱清时在赴京参加“两会”的闲暇,做客松竹草堂,看望刘正成。
2014年秋季,笔者亲历朱清时在南科大的“最后一课”。其中提及了有关的内容:2009年前,各方对于南科大的定位还是不够明确,是否应该使用“南方科技大学”的名字,筹备人员还颇有争议。而朱清时是这个校名的坚定支持者。在2009年初,朱清时与温家宝总理的会晤中,得到了总理的认可,才正式定名。
而在这一次拜访刘正成的时候,朱清时信心十足,请刘正成题写了校名。(图三)
今年一月中,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邀请朱校长等几位教育专家座谈吃饭,朱校长就在会见中直言教育“去行政化”问题,当时就得到温总理赞许。
……刘先生说:温总理的这个“去行政化”讲话可能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都有指导意义。朱校长笑着说:“你们书法协会也要去行政化呵!”他说:“学校由不懂教育的行政官员治校搞不好,同样,书法协会由行政官员来掌权肯定也是瞎指挥。大家都去攀比行政级别,专家的权威性和意见就不起不到决定作用了。……”
最后,朱清时校长说这次是专门来请刘先生题校名,刘先生笑着说:你自已也可以题嘛!朱校长说:不行,得请专家题,我是书法票友不能题。刘先生爽快答应,邀朱校长去书房立即就题。同时,朱校长还请刘正成先生抄写一段座右铭,文出黄石公《素书》,他说这是南怀瑾老师今年春节元日授与他的。[1]
图三 2009年3月2日,朱清时请刘正成题写南方科技大学校名。
书法家刘正成在中国书坛是一位颇传奇的人物。在资料中可见,刘正成曾任中书协副秘书长,国际书协主席,又是《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其艺术、学术造诣颇高。而因为一些原因,近年频频传出他被排挤的传闻,其书风也愈发飘逸奇崛,卸下职务后,有遁世归隐的意味。
刘正成与南科大创校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很早就结下友谊。早在2007年,就有二人见面的新闻,并且称为“老朋友”:
2007年3月6日下午,在京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巴蜀鬼才”魏明伦先生和北京荣宝拍卖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尚勇先生做客松行(竹)草堂,与老朋友刘正成先生就书法艺术、书画收藏和书法展览等广泛的话题进行了茶叙。朱清时、魏明伦、刘正成就自已各自的学术研究进行了交流,朱清时院士还应邀为魏明伦先生书写赵翼诗一首横幅相赠。[2]
而在最近,2017年的5月,二人还与友人一同登上峨眉金顶(图四、五),并且有“每年登顶一次”的约定:
成都文殊院碧岩大讲堂开讲结朿,第二天上应意寂大和尚之邀去宝光寺参观其收藏,然后赶到峨眉山。十年前我与朱院士更有约定,每年上峨眉山聚会一次,十年中偶尔也要失约,特别是他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校长那几年中。昨天下午回宾馆做一诗赠朱院士,诗中便是昨日登金顶所见所感,正兴亦作一山水扇面。(刘正成微信)[3]
图四 2017年,朱清时院士(左三)、刘正成(左一)一行登上峨眉山金顶。
图五 两位先生在峨眉金顶亲切合影。
由此可见,刘、朱两位先生不仅相识相知,而且志同道合。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立需要的“去行政化”理念,不慕权贵、追求学术的精神,是二人的契合之处。加上对于书法的热爱,促成南科大的校名题词。
李政道的题词则是在2010年。2010年10月30日,“创新中国论坛”上,朱清时作为主讲嘉宾,发表了《南方科技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教改实验》主题演讲,并且请论坛主席李政道先生为南科大题写了校名。
由于事缘巧合,可信的是现场应该比较匆忙,题词也并非十分严谨。更为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照片。而这一重要的时间点上,深圳商报及时发出了新闻报道。笔者比对当时各媒体的报道,题词的时间地点基本吻合。深圳商报的报道中,新闻稿“通讯员”蓝海,是南科大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成员,现任致诚书院副院长一职。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广琳 通讯员 蓝 海)10月30日,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应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之邀,论坛主席李政道为南方科大题写校名,并为学校题词:“敬祝成功!”[4]
可惜的是,李政道并未和南科大有很多交集。在后续的建校历程中,刘正成题写的校名成为学校校名的标准题词,并镌刻在校名石上。
【校名题词的细节分析】
根据上面整理的材料,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官方使用的标准校徽上的校名,是刘正成先生于2009年3月2日,在北京松竹草堂所题;李政道版本的,是2010年10月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所题。
在“中国书法在线”论坛上所公布的刘正成题词照片中,笔者发现,题词并非一次完成,而是分开至少两次完成。论坛帖子中仅公布了一张题词正面照。(图六)照片中有南方科技大学字样,从左到右,最右落款“正成”,并有一枚印章(内容不清)。与图二比较,可以发现“大”字与官方校徽中的校名一致,而其他字显然经过置换。
图六 刘正成所书南方科技大学校名(二幅其一,笔者定为乙幅)。
图七 刘正成(左)与朱清时(右)正讨论书法作品。地上摆放着两张南方科技大学校名,以及一张《素书》横幅。
在另一张照片(图七)上,刘、朱两位先生正对地面上陈放的两张校名指点观看。仔细辨认,可以看出,离二人近的一幅,即是图六所示(笔者定为乙幅)。另一幅(笔者定为甲幅),则除了“大”字以外,基本与现在的官方校名吻合。甲幅的“大”字上方有一点污损。
因此笔者大胆推测,这是因为写甲幅的时候,不慎滴落墨点,严谨起见,重新写成乙幅。最终的字样,是以甲幅为主,并将乙幅的“大”字替换进去的。
综上所述,刘正成先生在2009年与朱清时院士见面时,应邀为南科大题写校名。出于严谨,题写了两幅作品,最终挑选出适合的字样,拼接成校名标准图样。
此外,刘正成所书的黄石公《素书》条幅,内容是南怀瑾先生为朱清时院士讲授的,且又在此契机写成,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图八 刘正成书赠朱清时《素书》横幅。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于后代。”
刘先生即以四尺横幅用行书抄出,并作了一段题款以叙出处。朱校长对校名和横幅表示赞赏和感谢,并说还要请刘先生去学校讲书法,增加学生素质教育。当晚,刘正成先生设家宴招待朱校长,二人饮酒相谈甚欢而散,并相约抽时间再聚。[1]
此书法作品装裱后,挂在朱清时的校长办公室中。在标题图上可以看到,墙上挂着的,正是这幅作品。
【校名真迹下落成谜】
刘正成所书南方科技大学校名成为官方校名,被镌刻在石头上。然而这却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笔者多方求证,目前还没有得到答案。在此与读者探讨:
一般来说,对于学校至关重要的校名题词真迹,应当陈列在学校的重要厅堂中。然而在南科大数年,笔者却从未见过。这些真迹究竟是被束之高阁,还是被陈列在一般师生不能进入的校长室,还是另有他处,尚未知晓。
纪录片《盗火者》中有南科大建校初期的珍贵镜头。[5]镜头当中可以看见旧校区的情况,出现了大堂、会议室和校长室的镜头。在片中,李政道题写的校名悬挂在教学楼大堂的墙壁上,而一并题写的“敬祝成功”书法,则悬挂在会议室中。图中明确看到,李政道仅落款,并没有钤印,与笔者推测其匆忙互相印证。(图九)
图九 纪录片《盗火者》截图。上图中,李政道所题“敬祝成功”悬挂在会议室;下图中,李政道所题校名悬挂在教学楼大堂。
图十 纪录片《盗火者》截图。朱清时校长的办公室中悬挂了多幅碑拓及书画作品,但是没有出现校名题词。
此外,纪录片中出现了校长室内部的镜头。(图十)画面中,朱清时校长的校长室中悬挂了多张巨幅碑拓作品,与标题图的状况相吻合。而镜头环顾将近一周,墙上没有出现校名书法作品。
对于刘正成先生题写的南方科技大学校名书法,的确需要一些处理的智慧。由于书法有两张,如果都装裱,则有些奇怪;如果装一幅,舍弃一幅,则不仅可惜,而且和校名不吻合。有一种做法,是将选定的字剪贴好装裱,然而这样不仅破坏其原本,而且对装裱手艺要求极高。有一个权宜之计,是用电脑制作的方法,做出高度仿真的作品,镶框陈列。但是依旧不能解决原件的保存问题。
建校之初的南科大,似乎没有闲暇处理这个细节。而2014年,从旧校区搬到新校区之后,上述几件书法则更没有展出过。
不仅是校名题词,南科大临时的“美术馆”也有大批下落不明的书画作品。在《翰墨之妙》这本内部画册中,有韩美林等数十位知名书画家为南科大的成立赠送了字画作品,原本应该陈列在将来的美术馆中。然而至今南科大仍没有美术馆,这些作品也下落不明。对于字画的保存有疏忽的情况,笔者也曾经经历。2017年新生入学期间,致仁书院因为装修,将朱清时手书牌匾闲置在活动室内,经过笔者辨认才得以及时收回,得到保护。(图十一)
因此,南科大校名题词的真迹,以及一众优秀书画作品究竟收藏在何处?而许多场馆中挂上了新购入的,二三流书画家的作品,是疏忽,还是另有原因呢?
图十一 2017年9月,由于装修,致仁书院牌匾被闲置在活动室,经过笔者辨认才得到妥善保护。
【低调的“第一个”校名】
在上文当中,笔者仅仅提到“刘题”与“李题”两个版本的校名。然而更鲜为人所知的是,早在这两个版本之前,南科大还有一个校名题词。
在一些旧校区的照片当中,新校名石还没有出现时,红色的升旗台前就有“南方科技大学(筹)”字样。(图十二)这时南科大尚未“去筹转正”。明显可以看出,校名是人手题写的书法,并非电脑字体。而在2014年搬到新校区之前,升旗台下就换成了新的,刘正成题字的校名石。(图十三)
因此,新校名石刻成时间应当在2009年到2014年之间。网上出现的教改实验班学生合影,与此两石均有,因此两石的交替时间又很可能在2011年前后。
图十二 南方科技大学(筹)校名石及早期校徽。
图十三 刘正成题写南方科技大学校名的新校名石。
这一个带有“筹”的校名,想必是南科大的“第一个”校名,它是出自谁手?在2010年初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中,笔者意外地找到了答案。
2010年的2月26日,在南科大校长岗位上工作五个月有余的朱清时召开了一个新闻通气会。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报道了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启用的消息,其中顺带介绍了校名题词:“6个字分别选自中国历史上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3位书法大家的作品”。
在新闻通气会召开的当天,南方科技大学(筹)拿到了深圳市编办的批件,这意味着校方可印制印章、开立银行账户,这一天也成为南方科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天。南方科技大学的官方网站也在这天正式启用,网站上校名“南方科技大学”6个字分别选自中国历史上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3位书法大家的作品,校名书写的独特组合方式也代表南方科技大学(筹)希望能“博采众家之长”的办学精神。[6]
报道中说,这样的选择象征着“博采众长”。当然,这也透露出南科大在时代中独闯的无奈,没有十足的靠山支持,只能求助于古人。而直到今天,对于书法家题词——“刘题”的选择,也没有摆脱这份无奈。不过,却多了几分坚守文人气质的清高与自信。
【总结】
本文从网络及可以接触的文字、图像资料,系统梳理了南方科技大学校名的题词经过。特别厘清了2009年刘正成先生题词,和2010年李政道先生题词的区别,并阐述了相关的一系列事件。相信本文可以纠正很多传播过程中的舛误,也有助于南科大的师生们、好奇者们更进一步认识南科大校史。
当然,限制于笔者自身的能力,不能蒐集更多材料,以至于为读者留下遗憾。也或许文中尚有不足之处,错漏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致谢】
感谢几位参与南科大早期建设的老师为本文撰写提供宝贵信息。
感谢串串科技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与刘正成松竹草堂聊“去行政化”,书法在线,中国书法在线,2010.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715&highlight=%D6%EC%C7%E5%CA%B1
[2]朱清时、魏明伦、刘尚勇和李炳南等做客松竹草堂,书法在线,中国书法在线,2007.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49&highlight=%D6%EC%C7%E5%CA%B1
[3]【刘正成微信】与朱清时院士又登金顶,书法在线,中国书法在线,2017.
http://www.zgsf.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9110&highlight=%D6%EC%C7%E5%CA%B1
[4]李政道为南方科大题写校名,深圳商报,新浪财经,2010.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102/23293505741.shtml?from=wap
[5]盗火者-第七集 在路上,邓康延,纪录片在线,2013.
http://www.jilupianzhijia.com/vodplayhtml/285-1-7.html
[6]中国高教“去行政化” 南方科大要做试验田,中国青年报,搜狐财经,2010.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303/n270549888.shtml
部分参考文献为内部资料,恕未列出。
冯小漠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系学生。
山南小馆馆主,致仁书画院顾问。
曾参与南科大社团联合会、校团宣传部等筹建工作。
Studio Gloire
南科大“九山社”小记与“九山一水”小史
九山社 StudioGloire 2018-10-01 原文
封面图/2018年4月,南科大校内无名岭的湿地公园和观景步道落成。九山社社员冯小漠一袭古装,踏青揽胜。有趣的是,工程结束后,工作人员误将“无名岭商周时期墓葬遗址”保护界碑里外方向放反,耐人寻味。
张皓帆 摄
【前言】
在“九山一水”的南方科技大学校园里,社会科学中心的社团“九山社”成立近一年了。每谈及南科大优美的校园环境,人们总是沿用“九山一水”这个描述。而搬迁到学苑大道1088号永久校址的五年来(2013年到2018年),能分辨九山一水的具体所指的师生,恐怕屈指可数。有人说,九山只是泛称,是中国传统的“多数”,并非实指。这是错误的认识。无论是从文献中查考的结果,还是近段时间以来,由学校官方发起的命名活动,都说明“九山”是实有所指的。
本文由九山社多位骨干协力检索考古资料、分享宝贵回忆,在诸师长的帮助下整理而成,冀为热爱南方科技大学的各界人士梳理南科大“九山一水”的地理位置以及名称,共同见证历史,继往开来。
【“九山社”小记】
2017年底,南科大社会科学中心聘请考古学家唐际根为讲座教授。开课不久,唐老师就提出希望组织一些同学,共同在考古、文化遗产、本土文化保育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
唐老师提出的概念叫“文品会”,有含英咀华、体验文化之意。但由于大家认为太像“唯品会”,以至于联想到讨厌的网页弹窗,纷纷要求再议。最终屴屺山房(Lychee Studio)主人提议借“九山一水”之名,称“九山学社”,获诸座一致通过。后又以避嫌故,略为“九山社”。唐老师尊重我们的想法,一直对九山社给予大力支持。2018年夏,唐老师还慷慨赞助,制作纪念T恤,用于鼓励筹社骨干和课程成绩优秀者。(图一)
图一/九山社社服正面是碉楼的影像,取自张皓帆“南科八景”摄影作品,背面是“九山”二字,由冯小漠集字。“九”取自褚遂良《孟法师碑》,“山”取自北魏《元珍墓志铭》,二字骨力遒劲,神采奕奕。
吴昊宇 供图
九山社成立伊始,发掘南科大“九山一水”之内涵、研究整理史实就已提上日程。但是福光村及其周边,本来就是深圳的偏僻村落,所存留的记录甚为单薄,历史空白很多。
本文分两部分解说南科大校址的历史沿革:第一部分从考古成果出发,解说几个小山丘下的重要遗址;第二部分从明清以来的变迁出发,讲述几个村落的前世今生。另外,以此为基础,对南科大“九山一水”的命名以及校园布局作简单讨论。
【南科大校址上的考古成果】
2017年3月,南科大二期工程四标段破土动工(图二)。四标段位于一期工程的湖畔宿舍楼以及有白鹭栖息的堰塞湖北面,是高层学生宿舍。在开工之前,湖畔宿舍区五栋后的小山丘上,曾经到访过一批考古队员。考古队员的任务是勘探土地下是否有文物遗存。最后勘探顺利结束,并没有发现重要遗址而影响工程。这是南科大校园里最近一次的考古勘探。
当时有相关领导透露,曾与一位文科专业的教授谈及校园遗址。这位领导转述教授的意见——“摇摇头”,说,南方如此边远的遗址意义不大。此言真实与否,尚未确认,只是我们不禁要问——南科大校园内的遗址真的“意义不大”吗?
图二/南科大二期工程四标段总平面图。此区域位于公婆岭及无名岭以北。
图自 南方科技大学官网
在南科大的一期工程附近,已经有至少六处文物保护单位。此六处遗址分别是:
A屋背岭遗址,
B上面光东山遗址,
C麻坑窝遗址(南北两处),
D无名岭遗址,
E杨屋村后山遗址,
F公婆岭遗址。
(另,东部近长岭陂水库有大马岭遗址,附近尚无大型建筑)
图三/南科大主要区域的几处文物保护范围。F区域标出的公婆岭遗址杂草丛生,树木紧贴西边南科一路围栏,因此未确定的区域以虚线表示。另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未标出,在C区域东边近长岭陂地铁站处,为大马岭商周时期墓葬遗址。
此六处遗址均被命名为“商周时期墓葬遗址”,经发掘出土的器物显示,最早应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最晚延续至战国时期。截至目前,这几处遗址均为南山区的区级保护单位。按照相关规定,遗址划定的保护区“紫线”内,不能轻易动工(图三)。
前南科大党委书记李铭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市领导曾经考虑将遗址申报市级保护单位。但由于级别越高,动工审批就越难,结合实际开发也越难,于是作罢。如今这些区级保护单位得以纳入深圳市的统一规划,与南科大校园氛围相得益彰,离不开当年的高瞻远瞩。
在这几处文物保护单位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屋背岭遗址。1999年9月25日至12月28日,深圳市、南山区两级文物部门进行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的试点工作。10月,考古队员刘均雄等人在屋背岭顶部意外发现一把新石器时代石斧,于是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深圳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掘。据考古报告,此次发掘共清理商时期墓葬81座,战国时期墓葬6座(共87座,有报道称91座或94座,不甚准确)。遗址上出土数百件文物,今天分别藏于深圳市博物馆与南山区博物馆等单位。(图四、五)
屋背岭的发现震惊学界,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邹衡先生亲临屋背岭考察,评价:“屋背岭是商时期偏早的墓葬群,这在南方、在广东实为可喜的发现”。尽管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当时南方已经受到商王朝管辖,但是文化交流必然存在,“商周不下江南”的历史观被进一步改写。
图四/屋背岭遗址发掘区平面图。范围即为图三的A区域。遗址主要分布于山顶。
图自 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
图五/南山博物馆展出屋背岭出土陶器。2001年至2002年,屋背岭的南顶、北顶及鞍部出土颇丰,部分发掘成果现分别陈列在南山博物馆及深圳博物馆中。
吅品㗊 摄
屋背岭遗址是广东地区已发现、发掘的最大的商时期墓葬群,但附近依旧有大量未被发掘的遗址。这些遗址或许寂寂无闻,长眠在地下,也或许早已经随打桩机烟消云散。2017年末,筹建九山社的热心成员曾经走访位于上面光东山与屋背岭之间的工地。其时工地尚未封闭,被挖开的山体可以判别出不同时期的土层。由于没有完善的计划,未能贸然进行勘探,成员们只从渣土中临时采集了数十片陶片,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工地。
除屋背岭遗址以外,附近的上面光东山、麻坑窝、无名岭、杨屋村后山、公婆岭,以及靠近长岭陂的大马岭遗址,均在2002年后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址共同组成南科大“九山”的格局。另外,在2009年9月至12月,学苑大道南侧的麦地巷遗址也经考古发掘,惟未属于南科大校内。具体情况将在下文叙述。
【南科大的村落与“九山一水”】
现今的南科大一号门前,是“南方科技大学”公交站,而在2014年,此公交站还是“福光村口”站。南科大与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建设前的拆迁工程,号称深圳史上最大的拆迁工程,涉及福光、田寮、长源三个村落。而福光村下辖的福光、福林、杨屋三个自然村与南科大永久校址关联最大。
福光村大约位于今天的行政楼、图书馆以及理学院大楼(在建)区域,北有屋背岭,南有大沙河。福光村原称**上面光村。**村民传说,由于村址位于大沙河上游,因此旧称“上面江”或“上面岗”。据康熙《新安县志·卷之三·地理志·都里·一都》以及嘉庆《新安县志·卷之二·舆地图·都里·典史管属村庄》记载,当时村名为“上边岗”(图六)。粤语江、岗(读音kong1),与光(读音kwong1)相似,因讹传为“上面光”。新安县多处地名带有“岗”字,“上面光”由“上边岗”演化而来,应较可信。另有传说为旧时穷苦炎热,男子赤裸上身,故称上面光,此说并不可靠。
图六/《康熙新安县志校注》中对上边岗村的注解。
福林村村民原生活于北面羊台山的三坑村,后迁至杨屋村西北,嘉庆《新安县志》载称福庆村(图七)。福林村原于今日深大西丽校区北部及南科大工学院大楼(在建)以西,由福光村委管辖。后亦被完全拆迁。
图七/《嘉庆新安县志校注》中对福庆村的注解。
杨屋村大约位于今天的湖畔宿舍及工学院大楼(在建)区域,比邻杨屋村后山及公婆岭,东边为屋背岭。据说杨屋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至拆迁时已传承四百余年,暂未见文献记载。
除上述村落外,在上面光村东南,即大马岭附近,曾有一文屋村。据记载,文氏聚居者为文天祥后人一支。1940年代末,大部分迁至南头古城一带,文屋村仅存几户,并入上面光村。从麻坑窝遗址沿大沙河北岸东行,可以在路旁看见一明清古墓,近年尚未迁走,偶尔可看见有后人祭拜的香烛。具体碑文等未详考。福光与杨屋两村以广府系村民居多,谢、余、杨、文为村中大姓;福林村则多为客家人,陈、罗两姓居多。
上面光村的北部有一碉楼,在校园内保存至今(图八)。据谢家后人讲述,此楼为民国乡绅谢家天为保护财产而建造,称为避世楼(一说蔽世楼)。上面光村于1992年进行城镇化改造,出于地名雅化的需要,改称福光村,成立深圳市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直到拆迁之后,福光村退出历史舞台,回迁房仍称“福光新村”。
南科大行政楼附近,曾保留有2008年落成的深圳市福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楼(俗称“村委楼”),是“老福光村一号”。此楼后改建为南科大科研教学服务中心,使用至2017年爆破拆除。
图八/避世楼旧影。
图自 《记忆·福光村》
为了探究九山具体所指,我们从荔园出发,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考察校园中的山岭,以期确定各山及遗址保护区的名称并大致界定其范围。
连接湖畔与荔园的栈道横跨无名岭。无名岭山体北起二线关路,南至湿地公园与专家公寓。无名岭的文保碑目前发现有两块(图九),一块在湖畔的栈道入口处,另一块施工挪动后安置在教工篮球场北侧(即被反置之碑)。“无名”可能是发掘遗址的考古工作者临时记录用,或是在更早的时候村民便称其为“无名岭”。
图九/无名岭文保碑现状。
吅品㗊 摄
无名岭东侧的麻坑窝是校园中保护面积最大的遗址,目前在慧园环岛东侧、三号桥岗亭北侧及其向东约百米处各有文保碑一块(图十),三块碑合围,圈出了麻坑窝遗址的大致范围。从北侧登上麻坑窝遗址,一路向南,共计得四处制高点,如果以松禾体育场东南侧横贯麻坑窝的步道作为分界线,则可将其分为南北两处山体(图十一)。
图十/麻坑窝文保碑现状。
吅品㗊 摄
图十一/麻坑窝遗址的南北分界线。
吅品㗊 摄
从麻坑窝南坡下山再向东行,紧靠长岭陂地铁站的大马岭是校园里最偏僻的遗址,现仅在山体的西南角找到了一方界碑(图十二)。沿路继续东行约五十米,可以在路北侧看到一处杂草丛生的明清时期墓葬(图十三)。
图十二/大马岭文保碑现状。
吅品㗊 摄
图十三/大马岭下一座明清时期墓葬(中央突起部分)。这座墓葬可能是文屋村村民所留。
吅品㗊 摄
回头向西,二号门内大沙河北岸处,有“上面光东山商周时期墓葬遗址”文保碑一块(图十四),遗址因其在上面光村东部而得名。上面光东山可能曾是屋背岭的一部分,屋背岭具有南、北两个顶,其间紧密相连,而与上面光东山之间的鞍部则高差较大。
图十四/上面光东山文保碑现状。
吅品㗊 摄
从上面光东山经图书馆绕行向北,抵达屋背岭。这处山岭可能因当时地处村落房屋背后而得名“屋背”。屋背岭遗址在校园警务室附近和大榕树旁自行车道入口处共有两块文保碑(图十五)。2018年初,在文化遗产实验室张钊老师带领下,九山社几位成员曾登上屋背岭,确认了北顶与南顶两个制高点,地面尚可见零星的陶、瓷片。
图十五/屋背岭文保碑现状。
吅品㗊 摄
图十六/从图书馆东望上面光村旧址,右侧为上面光东山,左侧为屋背岭与碉楼。
吅品㗊 摄
图十七/九山社成员串串正在走访屋背岭遗址。
冯小漠 摄
辗转至湖畔一栋东侧,有杨屋村后山文保碑一块(图十八),其北侧(亦即湖畔三至六栋北侧)为公婆岭遗址。遗憾的是,因公婆岭整个山体及杨屋村后山西侧被工地围墙遮挡,相应位置的文保碑也无从确认了。
图十八/杨屋村后山文保碑现状。
吅品㗊 摄
由公婆岭再回到无名岭,南科大校内计得商周墓葬遗址共七座(图十九)。如果将麻坑窝划为南北两个山头,即得八山。由于校门外的麦地巷遗址不纳入校园,九山尚缺一座,此山在何处?从《南科大创校影像史》一书中了解到,南科大一期工程建设时,含泥量高的土方被统一堆积在校园西南角临近学苑大道与南科一路交汇处,最终形成了一座二十余米高的全新山体,名为“藏秀山”(图二十),二期建设所规划的国际会议中心就选址在这座山旁。
图十九/南科大校内九山示意图。黄色圈出范围为山岭,红色圆点为制高点,蓝色三角形为目前可见的文保碑位置。麻坑窝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麦地巷遗址在校外,故未纳入九山。
图二十/《南科大创校影像史》明确指出藏秀山即为新校园内的第九座山。这段话同时也将流经图书馆、行政楼,最终汇入大沙河的水系定为“一水”,解答了“‘一水’究竟是大沙河还是湖畔水系”这一问题。
林诗凡 供图
九山亦有另一说,即麻坑窝整体算作一座山,那么二号门外的麦地巷遗址也有可能是第九座山。麦地巷遗址中包含先秦及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另遗址公园西侧有一小庙唤作“陆纛(音dào)宫”,里面供奉着一尊将军坐像。该庙原位于上面光村,拆迁后在麦地巷公园重建(图廿一)。
总体来说,我们倾向于认为南科大的“九山”分别是屋背岭、上面光东山、麻坑窝南、麻坑窝北、大马岭、无名岭、杨屋村后山、公婆岭以及藏秀山;“一水”为发源自长岭陂,流经无名岭、九华精舍、图书馆、行政楼的校内水道。
图廿一/麦地巷遗址于2009年被发掘,在 2013年的卫星图上依旧可以辨认出探方。
【南科大校园“风水”的未解之谜】
历经南科大与深大西丽校区建设的洗礼,老村民的心里,上面光村是“命途多舛”的。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市建设水库时,就已经传出过拆迁信号。到90年代,又传闻要建设香港邵氏投资的影城。一番周折之后,工程并未在此落地,上面光村却在担忧中延误了许多建设。有村民戏称“风水不好”,认为福光村发展并不顺利。然而今天“九山一水”的校内环境,以及二线关内、地铁站旁、比邻高铁的格局,使南科大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乐土。
南科大的“风水”其实并非不好,反而是一个宜居宜学的地方。校内有职工回忆,南科大创校校长朱清时院士曾经拜访南怀瑾先生。南怀瑾先生对南科大的“风水”格局给予重要开示,甚至有相关资料汇编成册。可惜经过多番搜寻,未见此册流传,传言遂成未解之谜。
**从堪舆学角度看,南科大的山形水势分布不俗。**从最南端的一号门,往北是行政楼、图书馆,再往北是湖畔宿舍与九华精舍(图廿二)。楼宇分布看似不规律,但总体坐北朝南,南低北高,“前朝后寝”的格局明显。这样的布局,在岭南地区是十分宜居的。
图廿二/南科大“前朝后寝”格局的中轴线体现在黄色虚线上。蓝色部分为水体,青色部分为屋背岭,白色部分为深大校内山体,紫色部分为塘朗地铁站到校门的通道。
另一方面,坐北朝南看:屋背岭在左,深大椭圆形山丘在右,恰成青龙白虎之势,中间溪水流淌,曲折往南流入大沙河。山谷地形创造围合、僻静的环境,是适宜修习学业的。由于外部环境所限,南科大一号门并未与中轴线对齐,而是与塘朗地铁站在一线。这个局部的曲折并未太大影响格局,反而减少了直面大门的冲击感,使校园更宁静一些。
而从更大的格局看,南科大背后的“靠山”不仅有荔园一带的山体,且有羊台山(海拔587米)作为“祖山”。而南面的“案山”则有塘朗山(海拔430米),登上塘朗山顶南望,就是后海、前海以及深圳湾的广阔景色。在两山之间的河谷虽窄,而大沙河自东发源于长岭陂,又有五号线地铁贯通,因此并不窘迫。(图廿三)
图廿三/南科大背靠羊台山,前瞻塘朗山,两山之间阡陌交通。而闻名遐迩的麒麟山疗养院亦坐落其间。
西至西丽水库,东至长岭陂水库这一带,堪称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宝地,并非空穴来风。假如将羊台山与塘朗山最高处连一直线,正好穿过西丽水库东部,而那里坐落着闻名遐迩的麒麟山疗养院。南方科技大学虽未在最得山水之胜的地方,亦已十分理想。
**为什么建校初期要特别考虑堆出“第九山”——藏秀山,创造出“九山”和“九华园”呢?这并非只为了数字的吉利或者堆放渣土。**校内弯弯曲曲的小溪流“一水”从无名岭湿地,经九华精舍,一直蜿蜒至行政楼汇入大沙河。在入河处恰好有一个弧形河道(图廿四)。按照河道局部冲刷的效应,弧形河道外凸的部分流速快,会不断冲刷,而另一岸则容易淤积,形成河滩。建筑物处于河滩处,会比处于冲刷处更有安全感。此地形亦可比作弓箭,处于弓后,当然比弓前更安稳的。故宫太和门广场金水河的弓形设计即有此意。
图廿四/“一水”汇入大沙河处正好在一个河道冲刷的弓形地带,人工创造的“第九山”——藏秀山挡在学苑大道与南科一路的交叉路口。
而藏秀山前的河道与桥梁,恰似拉弓引箭射向图书馆方向。在河滩方向堆积出藏秀山,布局会更稳重;另一方面设置长流的溪水与“箭头”对抗,有以柔克刚之力。山水交合,使其“煞气”缓解。如果说这一“弓形煞”有迷信之虞,那么藏秀山对外部的缓解则科学而容易理解。由于学苑大道与南科一路交汇处车流来往,常造成噪音。在购置物业的时候,人们通常也会认为处于交叉路段的房间体验不佳。如果没有屏障,学校西南角则噪音严重,且直接暴露于行人的视野,校园内清新宁静的景色将大打折扣。因此藏秀山尽管是“九山”当中最年轻者,却有化解冲煞、平衡布局的重要作用,《南科大创校影像史》称其“藏风聚气”,不无道理。
在2018年,校方征集“九山”山名的公告中,标出的九座山体并没有包含西南角的藏秀山,反而将公婆岭后的一处地势平坦地带“未命名山9”计入九山之一。“未命名山9”即是二期四标段的学生宿舍,既不具有明显的山岗,也并非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相反,该处曾经是人工设计的灌溉、泄洪水道。为何校方作此考虑,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图廿五、廿六)
而另一概念图中,显示规划为步道公园的麻坑窝北山(图廿七)。又一耐人寻味的是,竟有一处景点被命名为“万景台”。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万景台是朝鲜的伟人诞生地。即便没有严重“错误”,这样的名称也应当避讳吧?由此看出,学校对征集校内景色的工作,似乎并没有认真调研,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也堪忧。
图廿五/校方征集“九山”山名的公告中,标出的九座山体并没有包含西南角的藏秀山,反而将公婆岭后的一处地势平坦地带“未命名山9”计入九山之一。
图自 南方科技大学官网
图廿六/对“未命名山9”不同年份的卫星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紧邻二线公路南侧的地方并没有突起的山体,甚至隐约能够分辨出一条水道。
图廿七/麻坑窝北山的规划概念图中,赫然出现“万景台”字样。
图自 南方科技大学官网
地名雅化的工作并不鲜见,有的是因为避免生僻字,有的是需要更体面的称谓。除了上文提到上面光改为福光,还有“西沥”改名为“西丽”,“塘蓢”改名为“塘朗”等(图廿八)。然而“沥”有踩着石头渡河之意,常见于河名;“蓢”在粤方言指沼泽地或滩涂。这些名字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近几十年许多地方把“蓢”和“塱(江湖边的低洼地)”都简化为朗,使人不知原意。所谓“子不嫌母丑”,面对养育村落的山水,面对曾对南科大作出贡献的村民朋友,面对这些显得“土气”的传统地名,我们更应该理解并铭记。
图廿八/嘉庆《新安县志》校注中对塘蓢村、西沥村的注解。
图廿九/九山社社员吅品㗊正在考察大马岭遗址。
冯小漠 摄
【结语】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文揭示的“九山一水”背后的文化价值,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如此,我们作为一介后生,实在不知道有何底气修改已经载入史册、且见证重要考古发现的地名,遑论“赋予文化价值”。我们期待有知识渊博的学者来主导更名项目,或许会更得体一些。/****当然,南方科技大学校园里这些宝贵的山头,像是时间凝固而成的塑像,他们本无名姓,是历史赋予他们内涵。我们也并非不可变动其名姓,只是希望将来的人们查阅史册时,看到我们作出了负责任的、有担当的、对得起后人的选择。
能力有限,未能面面俱到,希请方家批评指正,亦期待抛砖引玉,出现更详尽的考释。
执笔 吅品㗊 冯小漠
【参考文献】
[1] 深圳博物馆 编,《岭南地区出土青铜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
[2] 本书编委会 编,《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3] (清)廖聚垣 编,《地理龍穴扼要(光绪本影印)》,台湾:集文书局,2012年。
[4] 郝纪柳 等编,《記憶福光村》,香港:中国图书出版社,2017年。
[5] 李海荣 等,深圳屋背岭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4年第03期。
[6] 金志伟 等,广东深圳麦地巷遗址发掘简报,《南方文物》,2014年第02期。
[7] 靳文谟 等编,《宝安文史丛书》编纂委员会 注,《康熙新安县志校注》,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
[8] 舒懋官 等编,《宝安文史丛书》编纂委员会 注,《嘉庆新安县志校注》,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
有部分内容参考自历年新闻报道,亦有整理自知情人士口述,或未发表之资料,恕未列出。
韩蔚老师、唐际根教授、袁长庚助理教授、刘妍青年会士、张钊老师、董韦老师等前辈给予热心的指导与帮助,此处表示由衷感谢。
本推送开启赞赏,所得将与全体参与调研与撰文之同学共享。
——————————
————————
Studio Gloire
————
冯小漠的私人会客厅
——
——
————
——————
————————
——————————
南方科技大学校名题词续考
馮小漠 StudioGloire 2019-01-05 原文
标题图 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文中心讲席教授李凤亮(左)向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右)请得墨宝。
*一说为2017年,详情见本文。
【前言】
2018年初,本号发表了《南方科技大学校名题词浅考》一文,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浅考》一文详细梳理了南方科技大学多个校名题词的来源,及其重要的时间节点。文中亦提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校名题词真迹现存何处?学校收藏的众多名家作品命运如何?如此等等。此外,在前文发表之后不久,南科大校名上的“技”字就被进行了修改,此事亦掀起一阵风波。究竟改字的来龙去脉如何?本文也将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本文将从 “前情梳理”“墨宝迷踪”“改字疑云”“错写之辩” 四个部分,承接前文,记述南科大校名的经历。一年以来,南科大许多热心师生均联络本号,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与回忆,在此谨表谢忱!
【前情梳理】
根据《浅考》一文,南方科技大学的校名题词,有三个版本:“集字本” 是集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三位书法大家的正楷。此版本于2010年的2月26日,朱清时校长召开新闻通气会时介绍,首次见诸报端。“刘题” 是刘正成先生于2009年3月2日,在北京松竹草堂所题。此版本长时间作为官方标识中的文字素材。“李题” 是李政道题写,是2010年10月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所题。此版本零散见于各院系自用的印刷品。多年来,校名使用一直没有标准,以至于大多数师生对于校名的基本状况还有所混淆。(图一)
图一 “集字本”、“刘题”和“李题”的字样
除了厘清校名题词之外,校名题词真迹的下落亦成迷。《浅考》一文中提到,刘正成先生在2009年题词时,至少写有两幅(甲本、乙本)南科大校名。后拼凑其中较适合的字样组成校名。因此这两个版本的校名题词如何保存,如何装裱才合适,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在南科大启动校区曾经悬挂的校名横匾、李政道“敬祝成功”书法以及一众书画家为南科大美术馆提供的书画作品,也无人知晓下落。
【墨宝迷踪】
对学校十分重要的一系列题词书法,原件究竟收藏于何处?且不说南科大的一般师生,就连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说不清楚。一位老师说,学校的党政办、宣传部均进行过资料的整理,其中有大量未发表的老照片,也包含学校早期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当中,会不会夹杂有题词的原件,或者更详细的影像资料,目前不得而知。但是由于事务繁忙,这批资料尚需整理,是可以确认的事实。校方已经将校史馆的建设纳入日程,这些宝贵资料的公开指日可待。
图二 纪录片《盗火者》截图。上图中,李政道所题“敬祝成功”悬挂在会议室;下图中,李政道所题校名悬挂在教学楼大堂。
从视频资料可见,在启动校区,李政道题写的校名以及“敬祝成功”题词,是被装裱成镜框悬挂起来的(图二)。这两件书法作品应当十分显眼,而搬迁到永久校区以后则再也没有悬挂在公众区域。一位参与南科大早期建设的老师透露,这两件镜框均为复制品,并非题词原件。
2010年10月30日,李政道先生于北京师范大学主持国际论坛,朱校长在会议间隙请李先生为南科大题词。根据“南方科技大学”及“敬祝成功”两件题词的笔迹判断,这次题词匆忙,且使用的是小型软笔。其原因有二:一、两件题词均有不同程度的歪斜,且姓名落款后未钤印,说明时间仓促,没有仔细考量;二、题词正文与落款姓名大小相近,如果是大字书法,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根据笔迹判断,用笔应为秀丽笔一类方便携带的简易软笔。综合判断,李政道题词的原件应是用小字在一般纸张上写成,后经过影印、放大装裱,再悬挂于启动校区的厅堂上。
因此也可以推断,启动校区的两件李政道书法既非真迹,也非学校官方使用的校名题词,很可能在搬迁过程中被遗弃或存放起来。而其真迹应当存放于校史档案当中。
图三 《翰墨之妙——南方科技大学美术馆藏书画作品集》书影。山南小馆藏。
关于南科大的“美术馆”藏品,一些老师曾有接触。2017年以来,琳恩图书馆进行了一系列翻新工程,计划在大堂、讨论间以及显眼的墙壁上悬挂名家书画。在装修期间,工作人员曾经向南科大基金会等部门咨询,有老师曾明确表示南科大基金会藏有韩美林等艺术家的作品。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在《翰墨之妙——南方科技大学美术馆藏书画作品集》这本内部画册中,韩美林等艺术家为南科大成立赠送的作品,则很可能交由基金会收藏。除此以外,在湖畔一栋一楼学生服务中心、致诚书院等场地翻修时,笔者亦听闻基金会将收藏的作品分发给各部门悬挂的消息。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翰墨之妙》画册中几十幅重量级的书画作品,至今没有一件出现在公众场地。其真实的保存情况以及存放位置,也尚未证实。
图书馆翻修完成后,笔者曾应邀为其中的书画作品作备注,部分作品质量堪忧。有号称名画家赠送的作品,其实是影印作品再补上款识,影印图像竟然还十分模糊。而大堂悬挂的斥巨资购买的巨幅山水画,不仅内容俗套,而且“万里河山”的“里”字竟然写作“裏”,使人大跌眼镜。除图书馆外,其他很多场地,悬挂的也只是二三流书画家的作品。这些均非《翰墨之妙》中收录的作品。或许等南科大美术馆真正落成之后,师生才能一睹名家风采。
【改字疑云】
2018年7月,南科大2018届学生毕业。随后的暑假期间,学校各处校名纷纷对“技”字作修改(图四)。除外墙粘贴的校名,校门口校名石也为此改字。图书馆前的老校名石则并未修改。
早在2018年初,印刷品上出现的新版校名就开始逐步推行(图五)。而在此前的旧照片上,许多涉及校名字样。按照校宣传部要求,这些旧照片须通过人工编辑,将新的“技”字换上。有个别部门因为误将旧版logo放上印刷品,或照片中出现旧版校名题词,而丢弃数以百计的宣传册,重新印制。(图六)
图四 专家公寓上的校名灯牌换字之后,亮度尚未调整一致。吕同学 供图。
图五 学校的很多印刷品在2018年更换上新版校名logo。张同学 供图。
图六 改字前的旧照片须通过人工编辑将新的“技”字换上。如为旧版“技”字,则须舍弃重做。
新版校名中唯独修改了“技”字,其余标识均没有太大变化。察觉新版校名的师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要改呢?新的“技”字是谁写的呢?
在2018年春节前夕,一位老师曾对笔者提及前往北京看望刘正成先生一事,但是未透露具体缘由,说只是探望刘先生。之后不久,学校部分校名图样开始变更“技”字。有知情的老师透露,是校党委副书记李凤亮教授亲自赴京,请刘先生为校名重新书写字样。经过多番求证,校名的修改为校领导认可,并请刘正成先生重题的传闻得到证实。
2018年8月,校名字样变更已经成为师生普遍知晓的事实。八月中旬,相关部门使用吊车将校名石吊离,准备修改校名字样(图七)。为使工程最便捷,吊车将带有“科技”两字的石块移动至最右,并反转石块使字朝下。同时用最右的空白石料替换,安放好后重刻“科技”两字。在更换了石料,但未动工刻字的过程中,恰逢是9月新生入学,以及某在南科大取景的电视连续剧热播。该剧遮挡“科技”两字虚构出“南方大学”,与校名石的状况似相“呼应”。
此“奇观”使得网络舆论迅速发酵,许多新生、老生与家长纷纷在校名石处留影。为避免引起事端,校方使用工地挡板将校名石围挡起来,直至台风“山竹”过境造成损坏以后才拆除(图八、图九)。
图七 2018年8月11日,校名石在雨中吊离,经过的师生纷纷留影。
图八 2018年9月8日,围挡板内的校名石已经完成修改,尚未上漆。
图九 2018年9月17日,台风“山竹”过境后,校名石周边的树木及设施受到损坏,围挡被迫拆除。
图十 2018年9月28日,校名石完成修改,除了“技”字以外,其他字样并未变动。
校名石完成修改以后,校名修改的来龙去脉以及修改的原因也有多种猜测。据一位老师回忆,这一计划早在2017年暑假期间就已经提出,为确保题词质量,校名仍请刘正成先生题写。题写的具体时间有多种说法,一说为2017年夏,一说为2018年春。根据李凤亮教授与刘先生的合影(标题图)推断,两人衣着较像春装,因此本文认为题词时间应为2018年春。
亦有老师透露,其时李教授亲自到北京松竹草堂,刘先生对南科大发展十分关心,兴致勃勃地拿出与朱校长有关的物件与大家分享。又应请求题写了多件校名作品,最后选取较为满意的字样。2018年11月12日,刘、李两位先生的合影首次公开展示。当天,在《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凝魂聚力》报告中,统一校名字样作为“南科大VI标识推广使用”工作的重要一环(图十一)。从照片中细看,可见地上放置的新题写的校名中的“技”与最终选取的“技”字并非一致,因此当时应当有不止两件题字。总的来说,新选取校名为2018年春季刘正成先生重题。重题后,在多件作品中,仅选取一个恰当的“技”字字样,与原校名配合为一体。
图十一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凝魂聚力》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错写之辩】
修改校名字样是为了统一推广标识,但是为什么统一推广标识就一定要修改校名字样呢?况且,偏偏是修改了这个“技”字。尽管校领导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许多师生心中已大约猜出缘由——因为原来的“技”字写得太像“拔”字了(图十二)。自旧校区展示刘题校名以来,就不断有人质疑,这个“技”字是不是写错了?长此以往,学生们甚至对学校取了一个别名,叫南方“种拔”大学。
图十二 刘正成题写南方科技大学的校名石,2013年摄于启动校区。
“种拔”大学之名,对于学生是一个课余谈资,对于校友是一个共同记忆,而对于学校的宣传,则可能是负面消息。由于刘正成先生特立独行,书风奇崛,甚至有书法家公开斥责刘先生“丑书”,其中就捎带有“为南科大题词写错字”的说法。依笔者之见,这是一个“莫须有”的错误,修改亦可,为了方便普通百姓释读;不改亦可,因为这个“技”字实在没有写错。此处不讨论书法风格问题,仅讨论写法正误问题。
如图十三所示,根据《说文解字注》技字的左边为手部,右边为支部。而支字为“手持半竹”,下半部分为手的象形,像一个叉子。在演变为正楷之后,这个叉形演变为“横撇”与“提捺”。今天的宋体字中,捺前的一小提被省略,而从《康熙字典》内府本,可以看见技字的正体其实还是保留了这个小笔画的。
在一些书法家的书写习惯中,由于从篆隶中寻求趣味,因此在写行楷时,也会有意作出这一小笔画,以示趣味高古。在刘题的“技”字当中,上面的一竖左倾连接横画,而长捺之前又保留了提笔(图十三D)。上面的仅仅是笔者的一个简短推测,此说是否成立还需要读者的检验。
无论过程如何,原“刘题”中,技字结构倾斜,笔画粘连,使人视觉上容易误会其写成了长撇,即是与拔字去掉一点的视觉十分相似,这是可以肯定的。改字之后将此“嫌疑”完全去除,选用横平竖直的字样,也印证了这个笔画正是关键原因(图十三E)。
图十三 A《说文解字注》;B《康熙字典》内府本;C宋体;D改字前的刘题笔画模拟;E改字后的刘题。
刘正成先生作为资深的书法家,必定不至于写错字。对于这个有些偏怪的字,在当初选择校名字样的时候,无论是刘先生本人,或者是其他人员,也肯定有所考虑。而最后选用了一个像“拔”字的字,到今天因为宣传需要而改字,则令人始料未及。今天这一修改,也难免给刘先生带来一个“实锤”的污点。将来观者会说:之前的肯定写错了,没写错怎么会要改呢?如此着实是一个无妄之灾。因此,此事也为书法家们作一警醒——自己的奇趣是自己的,为他人题词还得考虑大众口味。不幸中之万幸的是,改字一事由擅长书法的李凤亮教授亲自主持。得亏“行家”指导,改字的过程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澜,总体还是很顺利的。而改字之后,确实有利于南科大VI标识的推广——至少南科大附属小学的小朋友们不会搞混技字和拔字了。
建筑史上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民国成立后,将天安门前“大清门”的匾额反过来,意欲修改成“中华门”。谁知牌匾的背后正是前朝的“大明门”。此事使人不由得想到那块被掩盖在一侧的校名石——假如将来又要修改,那就没有空白的石块可以替换了!让不少人深思的是,一个修改字样的事件,或许其本身就比字的正误更值得探讨。总之,历经此事,南科人的共同记忆又将增添一段小故事了。
【总结】
本文回顾了南科大校名题词的几个不同版别,对《浅考》一文尚未解决的谜团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同时亦记述了南科大美术馆馆藏书画的相关情况,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对于2018年校名中“技”字的修改,本文对可了解的事实进行了简单梳理。另外也对改字的原因作浅显的探究。
时至今日,南科大还在二期建设工程当中。希望在校史馆、美术馆等场所落成之后,文中提到的问题能够获得解答。
笔者能力有限,未能深入采访相关人士,也未获权限查阅更关键的资料,因此本文也难免有所缺漏,希请诸位读者不吝赐教!
【致谢】
感谢为本文撰写提供宝贵信息的老师与同学。
感谢串串科技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南方科技大学校名题词浅考,冯小漠,StudioGloire,2018.
[2]盗火者-第七集 在路上,邓康延,纪录片在线,2013.
http://www.jilupianzhijia.com/vodplayhtml/285-1-7.html
[3]《说文解字注》电子图册,第2426页,国学大师网,2018.
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sw&p=2426
[4]《康熙字典》内府本电子图册,第1006页,国学大师网,2018.
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kangxi2&p=1006
部分参考文献为内部资料,恕未列出。
——————————
————————
Studio Gloire
————
冯小漠的私人会客厅
——
——
————
——————
————————
——————————
整改声明
南科数据 2018-09-21 原文
过去几天,我们的内心无比煎熬。
十个月前,我们坚定地认为可以通过数据,可以以客观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真正的南方科技大学。为了实现理想,在这十个月内,我们制作了十余份问卷,回收问卷量和阅读量从两位数增长到四位数,【南科数据】的理性与客观得到校内师长及同学的认可,我们表达由衷的感谢。但是在最近,我们的公众号出现了一些带有较强引导性的文章,带动了一些同学非理性转发,导致舆论发酵,难以控制。我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样的现状,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客观的数据统计团队中。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南科数据团队,向各位关注我们的同学、老师和家长等用户说一声:
对 不 起 ,我 们 错 了
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此次错误的严重性,【南科数据】运营团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未来的文章撰写中,一定充分保证文章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客观理性地分析数据,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而导致文章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恳请大家监督我们,时刻批评指正我们的工作。
在舆论与不理性言论面前,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在此向所有人郑重道歉。
本次的处理结果如下:
-
删除【南科数据】之前的部分文章;
-
【南科数据】工作人员将进行调整(与近期事件无关联);
-
【南科数据】无限期暂停更新,恢复时间待定。
南科数据
2018年9月21日
南科大有学生会主席吗?
吴北翎 南科每日见闻 2018-11-26 原文
近日,学校发生了一件有伤风化的事件。有知情者声称,此事与前任学生会主席马某有关。考虑此等事项涉及私隐,笔者无意过多关注该事件。然而,坊间所传之“前任”一语,颇值得商榷。
现行版本的《南方科技大学学生会章程》第二十六条规定,“ 学生会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是学生会的最高执行机构,对外可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学生会。”即,学生们平时口中所言“学生会”一词,严格来说,应当是“学生会执行委员会”,也就是说,“学生会主席”所指,即为“学生会执行委员会主席”。《章程》有关条款兹摘录如下:
“第二十七条 执委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一)主席一名;(二)副主席一至四名;(三)部长若干。
“第二十八条 执委会实行主席团负责制,执委会主席团(简称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组成。主席团成员不得在其他主要学生团体任职。
“第二十九条 主席团每届任期两学年,一任一学年。常委会负责对主席团的届中调整。
“第三十条 主席由民意推荐与学代会民主选举产生,副主席由学代会常委会按程序组织选举产生。
“第三十一条 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当执委会主席因故不能正常履行职权时,可由学代会常委会确定一名副主席暂代主席行使主席职权。”
由三十条可见,学生会主席,乃是由“民意推荐”与“学代会民主选举”产生。那么,学代会是什么机构呢?《章程》有关规定订明,“学代会”是“全体学生代表大会”,学代会选举产生学代会常委会(简称“常委会”)。同时,第十五条规定,“学代会会议每两学年召开一次。由学代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如果学代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学代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学代会会议。”
基于以上条文,不难推定,学生会主席乃是由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的合法性来自于学生代表大会的授权,因此,在不召开学生代表大会的情况下,依据通行的法律原则,任何组织或个人均无权另行确立正式的学生会主席。所以,在没有辞职或合法罢免与弹劾——《章程》并未规定后两种情况——的前提下,学生会主席人选均必须依照前一次学代会选举结果。一旦在届中发生任何一合法去职的情况,也必须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大会的方式,选举产生学生会主席。
然而如今的学生会主席韩某某,却并非上一次学代会选举产生的结果。前一届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学生会主席,乃是马某。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笔者的听闻,马某在升入大四时,无意继续担任学生会主席,所以辞去职位。然而其后并未听闻有任何学代会或临时学代会被召开,以选举新一任学生会主席来完成马某余下的一年任期。现在学生会所谓“主席”,是由六月的16人选举所产生的。
六月的16人选举产生新一任学生会“主席”。(图源:邮件)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章程》第二十九条难道不是已经规定,常委会可以对主席团进行届中调整吗?”那么我们不妨来考订一下常委会的职权。第一,常委会选举产生学生会副主席;第二,常委会有权在主席不能视事的情况下,从副主席中任命一名代理主席暂代职权。学生会副主席固然由常委会选举产生,届中重新选举似无可厚非;然而学代会常委会并无选举产生学生会主席之职能,而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任命代理主席。所以学代会常委会无权产生正式的学生会主席,学生会主席必须经由学代会授权方得合法。“届中调整”仅对副主席适用。
关于六月的16人选举一事,还有另一个可疑的地方。依据《章程》,进行届中调整的必须是“常委会”,然而依据邮件所示,是次选举是由“南方科技大学学生会换任选举委员会”举行的。该委员会并无任何法律依据,《章程》无任何条款订明该委员会的性质、职能、组成等内容。那么,该委员会以何理由僭越行使学代会宝贵的选举学生会主席的权力呢?
或许又有人提出异议:“既然常委会可以任命代理主席,现在让常委会任命韩某某为代理主席,是否可以解决这一法律问题?”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依据《章程》,代理主席必须由副主席中选择;韩某某尽管是前任副主席,然而他已经并非现任副主席,无资格被任命为代理主席。更何况,假如代理主席可以罔顾学代会的召开而连续执政一年,那么“暂代”的意义又何在?学生会主席一职,不就成了学生工作部等少数学生会主管机构或个人,纯而又纯的官僚工具了吗?
综上所述,六月的16人选举产生的学生会“主席”,是非法的。现任的学生会主席,处于法律上的空缺状态。
往期文章
专业瞎扯
村委楼探险记(大部分解密)
Fish 鸡亦 Cheung FishmanInFishland 2018-11-05 原文
在全大陆第八的教改高校,“村委楼”这个名字对于在18年以前入学的学生甚至教职工而言,应该都并不陌生。往年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前后,这句“南科村委楼,一跳解千愁”的耳熟能详的话语,以及其相关段子,就会在南科学子的空间里刷屏。自2017年10月29日下午村委楼被实施爆破拆除以后,18级入学的学生如无意外应该只能在照片中一睹村委楼的模样。
村委楼本名是福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楼,也是福光村委的办公室所在地,后来成为南科大“科研教学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它还有一个英文俗名,多出于外教口中,叫做 the White Building。学校的教工部、语言中心、数学系等部门的办公室,以及化学系的部分办公室甚至实验室,也都在这栋楼里面。然而,“有种就有拔”,这栋楼从建起以来,就一直被传出“质量不过关”——相传这栋楼是原来这片土地的村落为获得更多拆迁补偿而临时建的,所以出于安全考虑,这栋楼也一定会被拆掉重建,sooner or later(迟早)。
(时至今日,学校官网的实景展示依然用的是3年前的图片)
题字
村委楼将于17年十月份拆除的这个计划,我也是直到九月份才得知,此前我只通过学校二期规划图纸知道村委楼将会被拆除。自九月份起,每隔一晚,村委楼亮着灯的窗户就少了几个。一直到十月初,村委楼仅剩一楼还亮着灯,而这灯亮着,是为了给保安守夜的。
我突然有一个想法:要不要在村委楼被拆之前做一点我没做过的事儿?
第一个闯入我脑袋的念头,就是题字。众所周知,在景点题“到此一游”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这种观念也自小就被灌输进我的脑海里。但是,这座将要被拆的村委楼,一不是景点,二没有人在办公,并且我也不会把字写得让人离远远就能发现的那种,所以在这里题字完全不影响公共秩序。于是乎,10月18号那天,我约上小同学,带上大一时候她买给我的秀丽笔,和她一起从宿舍下去村委楼,跟保安打了声招呼,然后搭电梯上十楼。
从电梯出来便是一片漆黑,我开了手机电筒走在前,她走在后。我们再通过楼梯往上走一层,就到了村委楼的天台。我寻思着题两句诗,诗名尽量提及“某某楼”,再表达一下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我让小同学帮忙用手机查了查,再推荐的几句诗里面找出了既有鹤(村委楼前的大沙河时常会飞过几只大鸟,但我不确定那是鹤还是白鹭还是其他什么的,或许我们学校研究鸟类的同学会有所了解),又能表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之伤感的诗句,并在一侧墙上题了下来:
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
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黄鹤楼记》阎伯理)
(我在顶层的墙上题字)
第一次探险
我很少会单独做一件事,进行有一定危险程度的探险行为更是如此。提完字之后,我一度以为我那次就已经算是和村委楼告别了,直到10月24号。那时候村委楼已经被以帆布墙围上。
当时我是学校一个名叫山*****会的社团的第一届理事会成员。24号那天晚上,我们在理事会群里讨论是否需要“抢救性发掘”一些村委楼的碎片——最开始考虑的是外墙的墙皮,因为我们认为墙皮是每个能看见村委楼的人都会看见的,而且采集难度小。我们一致同意,并召集了好几位理事会成员打算一同前往。此时,时任理事会主席的一一提出了他的担忧,他表示,白天前往搜集应该会被保安赶走。我当即建议,晚上行动,避开保安视线。但考虑到大部分理事会成员不习惯深夜行动,我们将行动时间定在了晚上11点,每人都带上一些自己认为必要的工具,例如帆布袋、锤子等。
或许是我直到一年后的现在翻看群聊记录时才注意到,时任理事会顾问的一一学长在当天下午就指示我们只在外围搜集而不进入楼内,又或许是我当时是已经留意到了但主动选择了无视。无论如何,我心里执念要再次进去一趟村委楼内。晚上,我将全身除了脸部以外的其他地方均用反光性能差的黑色覆盖——上身黑色带帽长袍,下身黑色牛仔裤,脚踏黑色登山靴,手戴黑色全指手套,和一群穿着休闲装的队友们一同前往村委楼。队友们一边走一遍有说有笑,虽然我们没有从正面进入,而是在帆布围墙上找到了一条可以进入的缝隙,但还是避免不了被保安发现。一趟寒暄之下,保安同意了我们在村委楼外围搜集砖块墙皮等带回去用于科研,并向我们讲述了这些用于盖村委楼的红砖的质量如何不过关——看来保安以前还是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在讨论建筑材料这方面比我们知识丰富多了。
采集的队伍边走边采集,我留意到了村委楼北侧的楼梯是相对完整的。队伍开始变得分散,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队员已经可以长时间离开保安的视线。我和一一一等两三名队友慢慢走到村委楼的前门处,脚下玻璃渣的碎裂声提醒着我要尽量想办法控制自身发出的噪音。我指示我身边的两位队友分散采集,只身一人弯低了腰走进楼内,躲开外围的光亮,然后四肢并用地匍匐前进,将自己尽可能埋在一楼废瓦砾的后面。此时保安和多数队友也已走到村委楼的正门附近,保安的电筒时不时扫进屋内,我多次吓得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生怕这些已经伤不到我但会发出巨大噪音的碎玻璃和金属板会引起注意。不过因为他们都站得稍远,加之我还有一些石碓和半堵墙挡着,以及我不反光,保安并没有发现我。等保安的电筒扫去其他地方,我又缓慢地匍匐前进,就这样不知道花了多久,我还没到一楼的楼梯口,队友们就宣告采集结束,朝着另一方向离去,保安也回去了,我稍微加快了一点我的脚步,依然是四肢并用,上了二楼,也就是语言中心。
村委楼内部
此时队友们也知道我独自一人进入楼内了,没有身在现场的一一当即要求我撤出,队友一一一也给我打了好几次微信电话,然而我为了能顺利潜入,一早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无振动的模式。我在二楼语言中心摸索了很长时间,这里丢弃了很多好看的装饰布置,但多数因为体积较大无法很好搬运,于是我只撕下了一些贴在玻璃门上的贴纸,和一些其他看起来比较精美的小型装饰。期间我还留意到了一楼的脚步声和灯光,吓得我躲进语言中心那个像是给2 – 4人喝茶的小木隔间内。我赶紧在群里问是不是保安回来了,得到是回复是队友一一一和一一一进来了。我让他们待在一楼,我用临时发现的长电线系上我已经收集满了的袋子递下去,并让他们送一个新的袋子上来。此时一一已经在群里发怒了,要求我赶紧下来。我让队友们多给我15分钟时间,从二楼简略地往上摸索,一直摸索到5楼左右吧,草草地搜集了包括电梯装修告示、金属厕所标识等物品,然后下楼,走人。离开时已经是25号凌晨3点多了。
这次算是我唯一一次夜间单独探险的经历,我也知道假如我当时遇到极端危险(例如失足从中部断裂的楼梯跌落),我可能连求救的机会都没有。无论是此前,还是此后,我都选择两人以上成行,但一般不超四人——人太多了容易暴露行踪。
村委楼内部
第二次探险
10月26日中午,我懒洋洋地躺在床上刷QQ空间,无意间看到一位人称“一一一一”的同学的说说,内容正是我在村委楼楼顶题的那两句诗。询问之下,我得知一一真的在半夜爬上了村委楼,而且是一个人爬脚手架上去的。他表示1 – 3层都挖烂了,而且晚上没有保安。我一边夸他nb,一边暗自庆幸自己探索得早,不然上楼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10月29日凌晨,理事会的一一一突然联系上我,说他和一位朋友(一一一)也要上村委楼“摸金”,我告诉了他一些上楼的方法,以及如何将一些牌子拆下来。他让我带一些工具下来,我收拾了一下,穿好装备,就骑车下来了。
我将车停在图书馆,大步从村委楼围墙的正面进入,来到村委楼楼下。我发现楼梯并没有像一一所说被挖烂了,它还能走。我从一楼爬到五楼还是,和他们回合,并把一些工具借给他们拆卸牌子。我们掰下了一个金属的厕所标识,敲下了数学系的牌子,拧下了五楼(教工部所在楼层)的数字5,拆下了化学系**“张绪穆课题组”的牌子**,也搜集了一些纸质材料。一一一找到了一大袋暗红色的学生证,以及一张发票——上面显示这种红皮的是学校带“筹”字时期的学生证。我找到了一面挂在数学系某办公室的一面锦旗。此外,我们还发现十楼一些实验室还堆放着好几桶未拆封的EA(乙酸乙酯),真想知道这到底是因为课题组太有钱了不在乎,还是说想让爆破产生的粉尘好闻一些。
一些搜集到的物品
(图片从左到右分别是:部分搜集的纸质标识、金属的厕所标识(现在粘在我宿舍卫生间外面的墙上)、挂在数学系某办公室的锦旗(上面的木棍已经断裂,锦旗现在在前理事会成员一一一手上))
(红皮学生证)
凌晨4点多,我们三人开始离开村委楼,他俩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出来的过程中,不知是我还是他们踩到金属板发出了一两声较大的响声。他们走出围墙时并没有什么异样,而当我经过围墙外围的小破房时,里面传出了一声巨大的吼叫,吓得我仨拔腿就跑——**卧槽这是暗哨!**一一你这是提供了两个错误情报啊!
我的心里忐忑不安,不过由于太困,回到宿舍以后依然是倒头就睡了。
10月29日下午,村委楼爆破。
(视频提供者:卢睿)
第三次探险
10月31号,对哦这天是Halloween(万圣节前夕),怎么突然又有了去村委楼“摸金”的想法?哦,原来是一一一在群里透露,村委楼已经在拆钢筋了,接下来是浇水除尘,纸质文件会被破坏,整个村委楼废墟也应该会在几天内逐渐运走。看来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抢救性发掘了。此次我约到了理事会的一一一学长做队友,于11月1日的0点,一同前往村委楼废墟。
这时的村委楼,低下了它10层高的头颅,一堆手指粗细的钢筋暴露在外,给我们带来了危险,也给我带来了攀爬的便利。然而,倒伏的巨兽依然有5米之高,我尝试爬了一半堆满了石块、坡度稍缓的坡,却仍停滞在坡度较抖的水泥墙处,加上我并没有在上面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纸质材料或其他便于携带的材料,我就慢慢攀着钢筋下来了。接着我绕到村委楼废墟的后面,这边的坡很缓,上面甚至停着台挖土机,不过我也没在这里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也没找到被我题字的墙块。暗哨换了个地方,不过依然在围墙的边上,而且里面依然睡着保安。
这段时间一一一直在村委楼正门的空地上搜集。他找到了不少有价值的纸质材料,包括一些便条、一些单子和一些合照,合照中有一些领导老师现在已经离开学校了。我回来后和他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把“科研教学服务中心 Service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之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搬回去。考虑到废墟中能搜集到的英文字母没法组成完整单词,“科”字也缺了一边,保存最完整且能体现出学校意义的就是这个**“教”字**,于是我们用螺丝刀,把“教”字从水泥块上写下来,一一拿着“孝”字,我拿着反文旁,将其暂时藏在第一教学楼的低下停车场的某个角落的掩体后面。
部分纸质资料
部分纸质资料
(部分纸质资料)
好困,睡觉,晚上还要和小同学过两周年纪念。
几天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和一位名叫一一的女生一起把“教”字搬回来,现在应该存放在某位理事会成员的宿舍。
后记
11月初,村委楼的残骸被完全运走,它矗立过的地方变成了一块平整的水泥地。1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理事会的同学开了次小会,内容是关于举办村委楼物品展的。会议基本上将展览的举办地点、主题、物资与其他资料、文字解说等都大致讨论了一遍。这个展览原定于12月末举行,不过出于种种原因,计划被一直搁置,直到发稿为止依然未能成功实施。
自此,“南科村委楼,一跳解千愁”这句挂在嘴边用于自我调侃的话,随着村委楼的轰然倒塌,渐渐成为了一代南科学子的回忆。而我,在以上一系列探险活动中,也找到了一两个我意向的队友,并在日后一同进行了不少校园探险活动。
(完)
致谢
得知我将要公布我的村委楼探险经历,山南小馆馆主,南海冯小漠表示愿意转载我的这篇探险记,并且愿意为我的文章提供一些相关图片材料,以及对文章中于史实相悖的地方作出少量的修改(例如文章第二段“村委楼本名是福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楼,也是福光村委的办公室所在地,后来成为南科大‘科研教学服务中心’”这句就是经小漠的意见所改,此前我一直以为这栋楼从一开始就叫“科教中心”)。能得到高人的赏识,我喜出望外,欣然接受其提供的图片材料,并将其列在下方,以供读者欣赏。
(《南科大创校历程影像选》书影,林诗凡 供图)
(村委楼原址,摄于2018年9月,冯小漠 供图)
(2017年10月24日,张皓帆在临近炸毁的村委楼拍摄采风,冯小漠 摄)
离开前,留下点什么 | 村委楼留言精选
铮锋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7-10-21 原文
供图:聪聪聪聪
对于许多同学来说,村委楼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南科大的新校区曾经是三个村落:福光村、长源村和田寮村。
村子被拆干净了,但有三样东西被保留了下来——两棵老榕树、碉楼和村委楼。
建设中的南科大新校区
村委楼在新校区落成后被称为科研教学服务中心,成为了一栋综合性大楼。
如今,由于学校建设缘故,村委楼面临拆迁。
大家“南科村委楼,一跃解千愁”的调侃也将成为历史。
两周前,我们向大家征集了自己与村委楼的故事,收到了许多回复,下面是大家跟村委楼的故事。
@ Albert Einstein
南科大的草创团队在村委楼顶
https://v.qq.com/x/page/b1326fm9f53.html
提供者:Albert Einstein
@ No.294CoffeeMachine
村委楼也是我们环境学院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当年还是什么都没有的时代,会议桌就是办公室,但是青春的理想、迷茫、成长都被这高高的村委楼见证。真的如清时校长所言,与你们在一起的四年,是我最宝贵的经历。缘,妙不可言。
村委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也陪伴着同学们学习和生活……
@ 叉叉
第一次来到我科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走进一号门抬头一看村委楼顶六个大字就顺口念了出来:“南方解放大学!”……接着被领路的学长一顿暴捶——“丫的这都能看错!”
求匿名
第一个寒假结束后,陪前男友去领线代题的奖金。那晚天气很冷,我在楼下等他。老师和他们聊了很久,我一个人傻乎乎在楼下等了一个多小时,不愿自己先回去。其实,就算到现在,我还是超喜欢他的。
也求匿名
曾经想从八楼窗口跳下去。为什么是八楼?因为我的数学课全炸了。后来仔细一想,还好没有跳。数学系的老师和ta人都那么好,跳下去太伤他们的心了……
@ 想要追回的岁月
作为17级新生,我和村委楼有着不一样的故事。第一次见村委楼是在16年4月,作为其他大学的学生的我,在同学的带领下,进入了校园,当然第一眼就看到了村委楼。那时总觉得村委楼立在那儿,找学校就好找多了,毕竟对我来说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能使我更容易找到路。第二次来是在学校临近期末考的时候,晚上从一教出来看着大榕树,再看村委楼,忽然想到我本来应该在这里的,不过我也只能调侃一句,南科村委楼,一跃解千愁。第三次是很意外的,作为复读生,正是心里压抑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又来到了深圳。再次站在一号门,看着村委楼,月光是格外的迷人,那一刻我终于确信这就是我的追求,我要与村委楼一起过一个真正的大学生活。第四次是高考结束后,我又带着一丝兴奋来见它,结果一场台风让我困在原地,就像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那种困境。还好雨过天晴,我来了。谢谢,陪了我两年的你。
@ 正在想名字中
去年六月初,村委楼放出了这张海报。当时我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但没有时间去听,有些遗憾。而就在一两个月以后,袁老师成了南科大的一员。
@ 黄松
我还说这楼有祥云护体,拆不得。
@ 冷杉
我对图书馆里的鼠标声很敏感,所以我逃到了村委楼九楼,在那儿独自安静的思考。村委楼陪伴着我, 应该有半年之久了。我在那儿感受过冬寒,也忍受过夏毒。它终究还是要拆,也没法再陪伴我走下去。只能希望在其他平行世界的它,能够亘古长存,屹立不倒。情深意重,字不能表,只道一声珍重。
仲夏下午的九楼 冷杉同学在没有空调的901里自习了几周
夏天昼长时,在九楼拍的夕阳
@ PD
故事:门都没有进过就要拆了。
爬上村委楼顶是怎样的体验?
@ 18号大叔
有时候晚饭吃好了,我会走到村委楼十一楼的天台,有个小楼梯,还能往上爬,从那里看过去,夕阳和晚霞绝对不会被高楼大厦挡住。我能看见图书馆和行政楼的全貌,看见一点点搭起来的毕业典礼的会场,看见从图书馆走到村委楼的迈一步太小迈两步又太大的砖头路的全貌,看见晚上会发光的荧光字的、应该是最大的“南方科技大学”,看见前段时间因为天天下雨进而从清流变成黄河的大沙河。
@ (・_・ヾ
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在今晚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上天台,也没什么遗憾啦。
我们在整理留言的时候,思考过一件事情——为什么拆村委楼的时候,大家的反应会这么大?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有我们共同奋斗和生活的痕迹。村委楼对于我们不仅是一个地标,更是一个有着共同记忆的空间。这对于我们同学、老师,还有以前的村民都是如此。
南科大是深圳的一个缩影,这里的一切都在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更新换代。装修和施工的轰鸣声意味着进步和发展,也意味着有些东西被抛在了后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努力地记住一些东西。我们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村民们和南科大初创期的人们做出的贡献,也不要忘了自己过去奋斗时的模样。
冯小漠:村委楼是离我们最近的乡愁
冯小漠 StudioGloire 2017-12-23 原文
村委楼只是一步棋。需要权宜时,用它来缓冲一下工作场地,需要再建设时,它必将让出空地来。我们应当感恩的是,我们竟在一所崭新的大学里,体验了一回不那么纯正,却离我们最近的乡愁。
▲爆破前忙于做准备的工人 图/张皓帆
深圳北站往前海湾方向,两个地铁站,是塘朗站。如果是在夜里,过了长岭陂后,会看到“南方科技大学”几个LED灯大字。灯牌装在一栋白色房子顶上,这栋房子很高,如果书院区的宿舍建筑不依仗自己的海拔,这栋房子应该是南科大天际线的一景。
▲夜晚的村委楼 图/铮锋
白房子被称为“村委楼”,据说是以前福光村村委的办公场所。而校门,是曾经的福光村口,公交站名改换之前,还能佐证这个消息。我们不得不为之震撼,因为小小的村子,村委楼竟像一栋大厦。不过在深圳这个“城中村经济”蓬勃的地方,“亿元村”早就不是新闻了,造一栋好楼房不在话下。
2008年前后,南科大和深大的建设用地开始征地拆迁。2014年,我第一次从塘朗站走向崭新的校园,宝能城还是个大坑,旁边的路还是一条水沟。我们从路边的碎石上蹦跳前行,进入校门,就看到村委楼。村委楼那时候还不是如今的鲜明的白色,而是灰色。南科大的校园里是前卫的楼宇,曾经的建筑已经寥寥无几,除了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山后的厂房之外。村委楼几近突兀地站在校门边上,高大,憨厚,有点自卑。
北京大学的于长江教授曾给我们上城市社会学课程。他说,我来南科大,就像做了一场梦——往年来调研时的城中村街道、理发店、烧烤摊,都已经不复存在。
南科大的二期工程终究容不下福光村的“遗民”,2017年,爆破拆除村委楼的消息传播开来。在几个月间,出自知名建筑师手笔的崭新楼宇,长眠着商周先祖的土地,都被村委楼抢去风头。听说村委楼即将被拆除,有同学自发登上楼顶,重温考试失利后“一跃解千愁”的绝望,徘徊在曾经排队等待解决课程问题的教学部办公室,惋惜曾经用心设计的语言中心活动室……
▲爆破后的村委楼 图/铮锋
村委楼就像小王子用心呵护的玫瑰一样。无论你拥有多大的玫瑰园,即便里面有数千株玫瑰,甚至她们都一个模样,你依旧会倾心自己关爱的那一株,因为是自己倾注了感情、花费了时间、用心去纠结过的。两年前,学校为了更得体,曾经将这栋楼整饬一番,粉刷成白色,装上干净的玻璃,并命名为科教中心。但是大家依旧用村委楼——这个乡土而亲切的称呼。
韩蔚老师给我们讲校史的时候,会特别提起饭堂外的大榕树。大榕树是福光村的“根”,榕树下供奉着土地神仙,每逢初一、十五,能看到原来的村民回来拜祭。有人不解:我们是一所高端的科技大学,为什么要留下这种封建迷信的东西?老师会说:“这是给村民留住乡愁,留住他们的根。”我们追求科学,但是科学并不是一切。村委楼要拆了,这栋房子的形状不重要、颜色不重要,甚至身份也不重要了,人挽留将失去的东西的时候,缘由通常是不可言喻的。
这正是我们需要多想想的地方,因为越来越多的事情将附加上我们自己的期望。就像榕树下的土地公公、婆婆,他们本是无形无象的陶土,一旦被塑造为神,就会享受比一般人更丰盛的餐飨与尊敬。我们自诩唯物主义者,但不是唯其本质,也不是某些公式与定理,唯物的物比我们想像中的要大得多。我们有自己心爱的某物,尽管它不贵重,可以再买,可以被任何另一件同样的物件代替。但我们总不愿意失去它,这个它不是实实在在的它,而是我们赋予意义的它。
为此我们所钟爱之物已经不局限于其本体,而是被赋予的价值大于本体。村委楼也是,我们可以接受它即将被拆除,我们从物质上接受此必然,而内心毕竟是不忿的。但是不忿也就不忿吧,被赋予的价值不会随其本体的消失而消失。这种被我们赋予回忆之物,曾为我们提供某一个时段的故乡,它们的消失,造就了我们的乡愁。
小马哥是教学部的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他为人爽快,以前,同学一旦有选课退课的麻烦,都到村委楼上,找他帮忙。我曾为教学部的公众号做编辑,有一次,我需要将选课通知用“活泼的形式”编写出来,于是我做了一条“拯救小马哥”的推送。假使大家都好好计划课程,了解清楚选课安排,小马哥不就能轻松许多了吗?推送发出之后,大家都转发了起来,而指导我的老师却让我将稿件撤下。究其原因,大概是我心目中的活泼,和老师心目中的活泼,是不同的。
老师说,马老师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他应当是一颗螺丝钉,使学校的机器运转正常。总而言之,情怀只是情怀,情怀在大体面前,是不足道的,甚至是不光彩的。从此我没有继续参与教学部的宣传工作。今天同学们解决课程问题,也已经不再想起小马哥,而是需要走更严肃的渠道填表申请。
如今空荡荡的村委楼里,当然已经没有小马哥工作的身影了,而村委楼自己,也将消失于校园。村委楼只是一步棋。需要权宜时,用它来缓冲一下工作场地,需要再建设时,它必将让出空地来。我们应当感恩的是,我们竟在一所崭新的大学里,体验了一回不那么纯正,却离我们最近的乡愁。
2017年10月17日
冯小漠
注:本文原为《南科新知》约稿,因故未能刊登,造成发布时间延误,十分抱歉。
在本文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评论,
一周后点赞数第一位的朋友可以获得:
南科大村委楼主题摄影作品一件。
摄影作品由张皓帆拍摄,使用优质胶片手工冲洗,已装框,并出具收藏证明,
图片仅供参考。
特别鸣谢
铮锋媒体及张皓帆
张家瑜消失的两小时
我发誓,下次再也不带张家瑜出来探险了。
凌晨一点,他蹿进了后天要被爆破的村委楼。大楼底层墙体已大片剥落,楼旁的灯光穿透断壁,洒在开裂的楼梯上,一片惨白。
打微信电话给家瑜,无回应。
小杰说,要不咱们去找保安,要是他真遇到危险了,现在抢救还来得及。
小康觉得可以等等看,家瑜作为应急救援队成员,应该比我们更清楚怎么保护自己,他可能是发现了什么宝贝,没空理我们。
虽然我们起初约好不进大楼,只在周围搜寻,但是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也只能默许了。我们决定等半个小时,如果没有回应,我们就叫保安。
村委楼旁的小路,探险七人团剩下六个人。我将补给分给队友,楼旁渐渐起风了。
1
村委楼要爆破这件事,其实很早就传开了。在公开的校园二期规划图里,理学院的位置刚好在村委楼那里,总不可能改建吧?
15年新生报道时,校学生会的小阳学长带我逛校园。他指着校名石旁四四方方的白色建筑说,这栋楼是南科大最土的楼,由于以前是福光村村委会,因此也被同学们称为村委楼。现在,它是南科大的科研教学服务中心。教工部,语言中心,环境学院,数学系,金融系,化学系的实验室等等,都在里边办公。
大约是2017年下半年,QQ空间里有同学猜测,村委楼离被爆破的日子不远了:夜间亮起的灯越来越少,老师们开始谈论办公室搬迁,村委楼周围围起了挡板……又过了一段时间,有同学从保安的口中得知了爆破时间——10月底。
消息一出,同学们反响热烈,自发地开展了各类村委楼纪念活动。有在校名石旁与村委楼合影的,有发布与村委楼的感人故事的,有跑到楼里的白墙写“到此一游”的,有爬到村委楼顶观景留念的……
曾经,每逢期末考试结束,“南科村委楼,一跃解千愁”总会在课程群刷屏。临近村委楼的deadline,不少同学才意识到,开了那么多遍村委楼的玩笑,自己却连村委楼顶的风景都没看过。
我在山南小馆书友会理事会问大家,村委楼要没了,我们要不要做点什么?
张家瑜说,前两天已经他去题过字了,咱们有没有新玩法?
老马提议,知道柏林墙不,柏林墙拆了之后,人们把碎片收集起来,做成了工艺品。咱们也去捡外墙碎片吧,和创客车间合作一下,包装成“你科墙”大礼盒。
要是大礼盒真起这么个名字,怕是刚出炉就要被一锅端了。不过,采集外墙的提议的确不错。我发了通知:今晚十一点,麒麟书吧集合,想来的就过来,有铲子的带铲子。只在外围采石块,速战速决。
七人探险团达成。
2
我们在麒麟书吧合了影,便向村委楼进发。我是有些心虚的,一是实在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二是在心里盘算着,要是被保安发现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村委楼只有前后两个入口,我们分析,从后门进入,遇到保安的概率会低一些。没想到,我们刚踏入满是泥泞的后门,保安的灯光就扫了过来,“这里马上就要拆除了,很危险,赶紧回去吧。”
我们一边答应,一边绕到正门打探情况。果然,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正门没人。地面上布满了墙体碎屑和钢筋,我们没走几步,踩踏的声音又把后门保安的手电引过来了。
保安大叔前来询问我们是来做什么的,来自各系的队友们纷纷回应,我们是学环境的,过来捡一些建筑垃圾,看一看成分是什么,我们不会进去的,在周围转一转就走。
大叔的态度缓和了很多,和我们寒暄起来,“我以前在工地上也做过,说不定我比你们在这方面经验更丰富。”说着,他在地上捡起来两块碎片,“这个明显就是混凝土”。大叔又把手电筒对断壁,给我们分析墙体红砖的构造。小刘给他打了灯光,场面非常和谐。
“那你们转转就赶紧回去吧。”保安大叔说。
“好嘞,谢谢您。”
就这样,我们算是糊弄过去了保安大叔的询问。
3
二十分钟后,失踪的张家瑜发来了语音:
“我到教工部了,我看看能不能把他们门上的牌子拆下来。”
担任理事会顾问的14级学长老马远程开骂,家瑜你都多大个人了,还像个孩子一样,出了什么事,咱们谁能负责?
我劝老马别着急,等下家瑜就能下来了。为了让老马学长放心,我向他直播现场状况。小花看我在拍摄,赶紧提醒我别拍到她衣服上的“某某新闻社”,我说,你放心,这件事情,起码得等老马毕业了再公开,如果要发你的图,我肯定也会打码。
过了一会儿,家瑜拎着东西回来了:一张凳子,一双红鞋子,几层铁丝网,PVC提示板………
小帆大概是困得焦躁了,连说家瑜是神经病,让我们等了这么久,拿个凳子回来,谁能用?有病吗?
家瑜说,没事,里边还有宝贝,凳子不要就搬回去。然后他又转身冲回村委楼,我们还没等着劝阻,人就不见了。
小李说,看他今天这身弱反光的行头,可能早就打算进去探险一番的。我们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
小若和小明担心家瑜的安全,打着手电去一楼找他。家瑜听到了动静,以为是保安来抓他,连忙躲进二楼语言中心的木隔间。
“卧槽是不是保安来了”,家瑜在群里问。
“不是,小若和小明来找你。”
家瑜让小若和小明待在一楼,用古老的方式接收他找到的宝贝:把宝贝装在袋子里,再用长电线系上递到一楼,并让他俩送一个新的袋子上来。
凌晨三点,探险宣告结束,家瑜从一袋子奇奇怪怪的宝贝中挑中了金属厕所标识,贴在了自己宿舍的卫生间。
4
两天后,村委楼爆破。
爆破后的第二天,家瑜跟我说,他去把“教”字拿回来了。
我懵了一下,我问他,你说什么?
家瑜说,科研教学服务中心的“教”字。
“那个不是铁的吗?”
“对啊。”
这家伙和小芳,一人拿着“孝”,一人拿着“反文旁”,愣是把铁质的“教”字拿回来了。但是有个问题,字太大了,宿舍放不下,他俩把字藏在地下车库了。
我说,那我来保存吧。我利用课余时间,把它们搬回宿舍,叠放在洗手台下。每天早上,我的室友都会踩着“反文旁”脚垫洗漱。我平时有收集东西的习惯,因此室友也没有多管这个脚垫是什么,“教”字得以保存下来。
几个朋友知道了这个事,问我为什么要保存这个字,我说,我觉得这个“教”,是教育改革的“教”。
朋友问我,教育改革到底是什么。
我说,我也讲不明白,但它是我最初来南科大理由。
2019年6月,我毕业了,“教”字也去了新家。交接那晚,我拿着"孝",学弟小马拿着"反文旁"。计程车的远光灯照出了“教”字的金属光泽,司机疑惑地打开后备箱,“教”字再次启程了。
2019年10月29日 写于村委楼拆除两周年
*文中人物除张家瑜外,均为化名
推荐阅读: 村委楼探险记(大部分解密) 冯小漠:村委楼是离我们最近的乡愁 离开前,留下点什么 | 村委楼留言精选
南科大校内自媒体九宫格
520209 2019-04-28
「这么远,那么近」
十年虽只是人类历史的一瞬,却已然是南科大历史的全部了。
一篇十年前的网站上所陈述的故事,一条十年前的校园媒体所撰写的新闻,它们看上去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可沉下心来阅读它们,或许又会发觉,这些文字虽早已淹没于故纸堆中,对我们而言却显得分外亲切。
在南科大创立十周年之际,南科一路于妮可博物馆下开设“十年、十间网站、十个媒体”专栏,选择南科大校内的十间网站与十个校园媒体进行介绍,希望能从它们的兴衰中窥见南科大校内媒体与舆论环境的变迁历程。
在本系列的文章发布后,本文也将作为它们的目录,在下方列出这些文章。
注:本项目的灵感来源于香港中文大学UEGC 2634课程“Media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中的“互联网考古”部分。
南科大主页:历史那么远,官网这么近
网站是一间大学的线上门面,也是不少访客对大学的第一印象。从南科大官网的主页在十年来发生的变化中,也能窥得大学的发展历程。
目前,南科大使用的域名为sustech.edu.cn,2019年以前则为sustc.edu.cn。南科大主页的CMS(内容管理系统)已经历了四代的发展,按照使用时段可分为:2009年-2013年、2013年-2016年、2016-2019年、以及2019年更换新域名后至今。
第一代CMS (2009-2013)
根据网站下方的版权信息,南科大的官网始建于2009年,但目前互联网上能够搜索到的最早记录,为2010年3月4日互联网档案馆对南科大主页的抓取。由于未知的原因,当时的抓取机器人并未能抓取到网站的CSS样式表,导致这份存档网页缺少布局信息。
在网站的「校长寄语」栏目中,当时筹建中的南科大仍以加州理工大学为蓝本,朱校长也在寄语中描绘了一番对大学管理架构的期待以及对科研教学及行政人员工资的承诺。他更强调:「建设南方科大的核心工作是引进人才和建立规章制度。」
在管理体制上,南方科技大学实行理事会治理、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明确界定政府、学校、行政、学术的权界,探索出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路径。《南方科技大学章程》报深圳市人大审议,通过后成特区法律,依法治校。**南方科技大学的管理工作将由教学科研骨干主导。管理工作岗位不设行政级别。学校的每一个人要得到社会尊重,只能靠在科研教学工作中取得成绩,或者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好,不能靠行政级别或官位来得到。**南方科技大学的行政机构由数个办公室组成,行政岗位有很好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对优秀的管理型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将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大学还原成具有活力的教育科研机构。
南方科大的教师包含特聘岗位教师和常设岗位教师两类。特聘岗位教师水平及待遇不低于港科大和港中大教授的水平;常设岗位教师待遇由学校比照深圳大学同级教师设定。南方科大将着力建设一批有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新兴学科和尖端学科,五年内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所(室),研究人员(教员)约半数是博士后研究助理(助教),他们是合同制的年青教师(研究人员)。
由于当时的南科大尚未设置院系,因此这一代CMS中也并未出现有关院系的栏目,而是直接在主页上显示了工学部,理学部和通识教育部。但页面内容均是「正在建设中」。
而在书院这一栏目下,则是学校对书院制度的介绍。
当时的南科大还开设了一个BBS,名为「南方星空」,不过看起来人迹寥寥。
这一代主页的底部还附有「友情链接」和「隐私政策」等栏目。「友情链接」中收录了指向中国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还有人大附中和华大基因等其它机构的链接;「隐私政策」则在同一时期的大陆高校网站中十分罕见。
这几年间,官网发布过《南科大》网刊与《南方科技大学》通讯(如今则有刊名为SUSTech的英文通讯),其中大都是朱清时与其他教授漫谈对南科大的理想与期望。
值得留意的是,前几代南科大主页的「新闻中心」里曾有一个名为「时评」的栏目,其中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2010年2月,标题为《亚洲大学的崛起》。从这一栏目下的许多诸如《中国高校“行政化”的表现》、《以投考支持朱清时 以声誉证明南科大》等态度鲜明的时评中,我们不难感受出第一任校长朱清时当时对南科大的期许,也不难体会到他对于「高校去行政化」的理念能推广到中国大陆其它大学所抱有的期待。
在时评栏目中,还可以找到一篇发自人民网的文章,题为《"教授治校"遇行政化尴尬,南科大"梦游"到何时?》。人民网在其「浅析中国高教改革路径选择」里对中国大陆的大学进行了分类。由于当时南科大这所大学的特殊性,此文直接将筹建中的南科大独立规划出一类来,将其称之为「南方科技大学模式」,并对当时南科大去行政化与教授治校的理念表示了相当程度上的认可。
中国的现代大学的建立以1928年的国立清华大学的建立为标志,尽管起步很晚,但是起点很高。因为其从开始之处就与西方大学的根源一致,那就是大学独立和教授治校原则。而1949年之后,尤其是从1952年的院系调整之后,中国大学便慢慢剥离掉现代大学的内容和形式。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大学还远远没有到世界一流或者说水平相去甚远。所以,必须在当前的情况下努力找寻出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探索可行的选择。
路径一:西南联大模式。西南联大,是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这是一所与抗战共存亡的学校,历时八年多。它的存在具有时效性但也具有借鉴意义。西南联大的成功来源于其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吻合,大学独立和教授治校是其两个基本特征。
路径二:C9高校联盟模式。国内9所顶尖大学的校长们在10月10日至12日齐聚复旦大学,本次联谊会提出了中国大学的“中国模式”,但存在与否存在质疑。这些学校都是211工程院校和首批“985”建设高校。但无论如何都是体制内的大学,这九所大学的联名希望走出当年的西南联大的气候是不可能的。**尽管占据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大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但是按照现实的眼光来看,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钱学森之问”的难题。**不过,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可以探索的一条新的路径。
路径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可以看做是教育领域的“洋务运动”。从最初的京师同文馆开始算起,随后便是西学东渐的教会大学进入中国境内。现在,新型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风起云涌,项目和机构纷繁无杂*(原文存在笔误,应为“纷繁芜杂”)*。这种办学模式能够吸引国际上先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世界化。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消化不良”乃至“不土不洋”的现状。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监管漏洞的缺失是一个重大的失误。
路径四:南方科技大学模式。位于深圳的南方科大因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教授治校”模式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希望可以从中探索出中国高教改革之路。然而,南科大筹办3年半仍未获教育部正式批复。这个借鉴隔壁香港科技大学的新型大学一开始就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但在这个“行政化”重重环绕的国度进行“去行政化”改革,的确是比较困难的。假如南方科技大学能成功,将会给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假如南方科技大学能够坚持这样的路线走下去,走好,那么,深圳将无愧“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称号。
中国高等教育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其改革的步伐也显得步履蹒跚。上述四种路径,有的仅仅可以提供借鉴意义,有的则是在现实中积极运行着,有的还在积极尝试和探索的路上。
这一栏目的最新的一篇时评是2012年5月4日由深圳特区报所刊载的《南科大,把“万里长征”走到底》一文,文章对南科大去筹转正的经历进行了探讨。遗憾的是,在此之后,虽然南科大和它的官网一起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但曾经的时评栏目却已沉入历史的洪流中。尽管赛博空间上残留着的记录告诉我们,即便栏目中的文章再也没有更新,第一代(2009),第二代(2013)以至第三代(2016)的官网仍旧保留了这个栏目,可在2019年大学更换官网为基于第四代CMS后,这个栏目便消失了,待第三代官网下线,我们便只能在互联网档案馆中查看它了。
第二代CMS (2013-2016)
南科大官网于2013年更换为第二代的CMS,增设了英文版,并弃用了在移动设备无法显示的Flash。网页左上角的校名也变成了由书法家刘正成所题写的版本。
这一代主页上,还在显眼的位置展示了由南科大牵头成立的「深圳国际友好城市大学联盟」,可惜此联盟在协议签署之后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随着院系的增多,这一代网站也在「系科设置」下为每个院系开设了独立的页面。同时,大学对学校院系设置的描述也从「一所理工大学」变成了「以理工科为主、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社会学科与管理学科的大学」。
在档案馆中翻查网站的历史页面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学校曾用于存储主页中媒体内容的域名sustcmedia.net已经在过期后被人抢注,变成了一个在线博彩网站。
第三代CMS (2016-2019)
第三代CMS采用了响应式设计,适配了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幕设备。
这一代的「学校简介」栏目中加上了南科大的创校精神与办学特色。
南科大将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突出“创知、创新、创业”(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的办学特色,努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及深圳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快速建设成为聚集一流师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并推动科技应用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尽早实现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主页上也加上了16年后经常被学校提起的「三阶段发展规划」
同时,在第一代与第二代CMS上随处可见的「去行政化」理念,在这一代CMS中已难觅踪迹。搜索结果中,除了11年左右的社会评论外,余下的结果全都与「行政」有关。也正是从这一代CMS开始,南科大将「党群园地」的入口放在了主页上。
「空间规划」一栏中也宣传了大学的二期规划,此规划于2017年被大幅修改,与最初的版本已有了很大的差异。
从这一代网站开始,院系开始独立设置网站,而不是挂在官网目录的下面。自此,院系网站不再和学校主页的风格统一,主页设计也开始「百花齐放」。
在第四代CMS上线后,南科大在通知中提到,「第三代CMS将会继续在 http://116.7.234.209/home/上继续运行,同步运行约半年」。在这则通知发布的一年后,第三代CMS仍在运行,成为SUSTC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最大痕迹。
第四代CMS (2019-)
大学于2019年6月将主页更换为目前的版本。这一代的CMS为WordPress,并由耀年创意设计公司制作。值得一提的是这间公司承接了多个南科大的院系网站(包括物理系、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的UI设计和校园大型活动的VI设计。
对年轻人来说,网站是他们了解一件事情的重要媒介,所以作为一所新的大学,网站对于南科大的实力背书和知名度积累至关重要。在工作过程中,耀年结合南科大的品牌个性,并考虑不同浏览者的心理和使用习惯,利用国际化的网站排版,和突出交互体验感的图文设计,充分体现了南科大独特和创新的一面。
第四代CMS的一大亮点是添加了开屏视频并使用了WordPress这样的主流方案,和许多看起来像是上一个十年的大学主页相比,似乎是略显优势。不过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就是网页所需的资源急剧增加:在首次访问时或清理浏览器缓存后,加载官网主页需要14MB的流量。也因此,网页性能测试工具PageSpeed Insights对这一代主页的评分低达25分*(相比之下,南科一路的主页只需要500K不到的资源,得分98)*。想必对于境外的访客来说,这样的体验是极为不佳的。
这一代的CMS也将主页的菜单选项从主页上移动到了可隐藏侧边栏中,令主页看起来不那么凌乱和拥挤。同时,下方的新闻板块也分成了「新闻聚焦」的大图轮播和其他新闻的小缩略图的排列方式,方便访客感受大学新闻的主次之分。
有的同学说这一代的CMS和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很像,因为主页首屏都是轮播视频,菜单也是弹出式的。这一观点也是见仁见智。
总结
客观地说,南科大每一次更换CMS和网站的设计风格,基本都跟上了当时的审美潮流。虽然这样的CMS更新可以提升访客对学校的第一印象,但对校内需要查询学校官网上内容的师生职工来说,更换CMS几乎是一场灾难:过去保存在收藏夹里的网页URL会在一夜之间变成404。在网页被搜索引擎重新索引之前,同学们只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级页面中寻找需要的信息。(若是真有信息中心的老师看到了这篇文章,望能考虑在未来切换CMS时多留个心眼,关注一下链接变更的问题)。
同时,如果细心地寻找学校于互联网上留下的宣传物料,不难发现大部分俯瞰一期校园的场景(如下面这张),都是在两年前被炸毁的村委楼上拍摄的。当然,在今年校园二期建设完成之后,这些「无法展示大学新建筑面貌的图片」应该也会被更换了。
相关文件
- 南方科技大学NewsLetter 第1期 (PDF, 13.8MB)
- 南科大 第1期 (PDF, 105kB)
版权信息
本文引用的网站截图与网站中的内容,不适用于CC协议。
下期预告
进入大学,不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每位同学都有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这些信息原先十分零散,查找起来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可能还需求助于其他同学。**信息离我们「这么远」,何不通过互联网使它变得「那么近」?**在下一期中,赛博妮可将访问多个信息聚合类网站的负责人,看看他们如何的拉近信息与人的距离。
信息类网站专题:可用信息那么远,整合获取这么近
特约记者 赛博妮可 发自 大沙河
进入大学,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每位同学都有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这些信息的原始位置十分分散,查找起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有时还需求助其他同学。**信息离我们「那么远」,为何不通过互联网将它变得「这么近」?**赛博妮可分别访问南科wiki、南科手册与SUSTech Flow的负责人,看看他们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拉近信息的距离。
信息交流群:逐渐显现的危机
南科大的网络圈子从腾讯QQ群开始萌芽,经过数年来的积累,用户基础已经难以撼动。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难免有种「南方群特多大学」的感觉,因为事无巨细——班级管理、课程、学生团体,都有相应的QQ群。在微信盛行的今天,QQ群依然有相当的便利,甚至许多早已弃用QQ的同学,上大学后还得重新下载使用。
说到同学们在大学中的信息交流,就不得不提到各种社交群组。QQ作为一个拥有巨大的用户基数,并且能够达成数千人相互交流,即时消息提醒,文件存储等功能的应用,自然成为了南科大同学们交流的首选。起初,群组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快速询问校内信息的渠道。但随着校内同学的增多,QQ群组也逐渐显露出其弊端:由于QQ对群聊历史信息的聊天记录搜索功能残缺,一些热点问题每隔数日就会在信息群重新出现,需要同学再次解答;不同同学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同,提问者可能无法得到完整的答案...... 相关群组的管理员也为此做出过努力,比如将问题整理成文档,放置于群文件中;或是联系校园媒体制作推送,一次性解答同学们经常询问的问题。但是微信公众号文章与QQ群文件均无法解决索引缺失,无法从搜索引擎检索等问题。
是时候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了。
几个团队另辟蹊径,希望通过互联网社区提供的成熟系统,为学校的知识,信息与历史建立索引。他们的定位不同,但愿景一致,都希望通过互联网,令同学与信息的距离「这么近」。
SUSTech.online
新生们的大学第一印象来自哪里?许多同学的回答估计是随着录取通知书寄出的一本小册子,或是学生会或其他公众号推送的《新生攻略》。但对于sustech.online(下称南科手册)的创始人强哥来说,这些方式还有改进的空间。
「一本纸质小册子无法面面俱到的介绍学校」,强哥说到,「而微信公众号文章就更一言难尽了,要是邀请我写一篇批评微信公众号平台在索引(搜索功能差,不允许搜索引擎;非认证公众号也不允许文内外链)与分享(如果不关注公众号,分享出去的链接是一个临时链接,会在几天后过期)上的封闭性,我估计也能给南科一路出一篇文章。(笑)」
虽然微信公众号以它极强的推送与触达能力闻名,但这些性质显然对新入学的同学用处不大。结果就是学长学姐们需要时常在新生群中发送这些文章链接,新生们才会有机会看到。不仅如此,由于校园环境的变化,手册中的内容需要时常更新,但微信公众号与纸质手册显然无法支持这种需要。
强哥也是信息沟通QQ群的管理员,他发现不止是新生,在几千人的信息交流群中,老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也并不顺畅。「经常有些问题,上午才有同学问过,下午又有同学问一样的问题。」
信息群的管理员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整理一些FAQ在群文件中,甚至还尝试过一个通过关键词触发的机器人来对同学们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复。「可惜同学们一般不会主动去看群文件;回复机器人的话,大家提问的方式各不相同,使用关键词触发的自动回复效果也比较有限。」
「不如建个网站来整合这些信息吧!」强哥想。网站的内容管理系统,目录结构都能自行定义,不必受微信这样平台的桎梏,还能具有完善的搜索功能。「到时候网站被搜索引擎抓取之后,同学们轻点鼠标就能找到常见问题的答案,自然也就无需在信息群里重复提问了。」于是,南科手册的前身南科Gitbook于2018年12月上线了。
没有了第三方平台的限制,强哥认为南科手册不应该只是纸本手册的电子化那么简单。作为学生,他也十分了解大家于校园生活中的痛点,并在手册中加入了一些常用功能:比如可以显示目前运行中校巴的班次的时刻表,相比总务处的小程序,南科手册中的校巴线路表无需微信,在任何浏览器中都能够流畅的运行。
南科手册的第一页上还有一张详尽且带有校巴路线及站点的校园地图。通过GitHub上的提交记录,我们找到了这张地图的制作者 @sparkcyf 。他说自己平时对交通挺感兴趣,因为去年八月份看到校巴站站牌上的地图设计有改进的空间,于是就联系上了强哥,一起制作了一套校巴线路图 ,同时加上了校园内的建筑与打印点、服务点来方便同学们快速找到校内的建筑与服务。在开学之后,管理校园巴士的老师也看上了这份线路图。经过一些微调的线路图最终被印刷在校园巴士的车站中。「我之前有看到南科一路的网站上有过一篇『鼓励同学参与校园事务』的文章,我觉得(南科手册和校园服务办公室)这种在线路图上的合作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呀,既能让同学们的建议得到实现,也能让车站线路牌的设计不那么『老年风格』。」
当时看着学校站牌上的巴士线路图,大红色的线路和蓝色的站点五角星在设计优雅的站台中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就以学校的规划图为基础,自制了一份校园地图。我之前还模仿轨道交通线路图制作过一份南科大校巴线路图,不过这种高度抽象化的图在校园里面用起来效果估计不好。
相比于学生会在开学时做的新生地图,这张地图更多的是一种补充吧。它基于校园规划图,相比新生地图能够给同学们一个更加准确的校园印象。
强哥还说,在南科新知和树德书院的帮助下,南科手册也将南科新知上的一些精华内容与图片同步了过来,还加上了许多同学们总结出的校内服务使用流程。「要是我是新生,看完这个手册我应该已经对南科大的校内设施服务了解得七七八八了」,强哥说。
在被问到为什么南科手册里面「学习经验」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经验分享」占比较少时,强哥认为南科手册主要是一个导航站点,呈现的信息都应该尽量客观。「『具体到个人的经验分享』这样主观的东西,还是由校内的其他公众号或者自媒体做比较合适。不过我们也放置了一些学校老师面向全体新生的一些经验分享,比如袁长庚老师的《为新生推荐的书单》」
从最初的只有电话,QQ群信息和Matlab的申请教程的南科Gitbook,到现在已有十大章节的南科手册,许多新生手册上的内容和QQ群中的常见问题在这里都有了解答。「可大家还是会在QQ群中提问那些常见问题,需要我或者其他同学在群里发出南科手册的网址才行。没有大规模的宣传,知道南科手册的同学也不是很多。」强哥说道。「因此,我们这个学期也在尝试新的推广方式,比如和书院的新生攻略合作。不过为此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比如删除了一些『老师认为不太合适的东西』,才最终得以被老师认可。至于效果如何,还是要靠时间来检验。」
南科Wiki
在我们发去请求采访的邮件后,南科wiki的创始人行到水穷处很快发来了回信。他说正如网站介绍中所述的那样,南科wiki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个创建于2018年末的站点经历了最初的几个月活跃后逐渐变得冷清了起来。2020年以来,除了行到水穷处,只有零星的访客对网站进行了编辑。
「最开始也是看到了信息群的一些不足吧:比如信息群里就经常有高频出现的问题,像联创怎么用,vpn怎么申请,那些信息一下子就被刷下去了。这些高频出现的重复内容,稀释了信息群的信息密度,也增添了很多的『聊天垃圾』。」谈到为什么要做南科wiki,行到水穷处如是说。
当时李子强学长也做了一个 SUSTech Gitbook。在行到水穷处看来,这个网站其实可以解决大部分信息群的问题了。**南科wiki和SUSTech GitBook(南科手册)的关系就像技术手册和产品说明书,若是同学们只是想了解怎么申请vpn,那他就只需要了解「怎么连接」这样一个「HOW」的问题,但像是学校的内部网络系统结构,或是信息化的历史这样「why」的问题,放在gitbook上估计就会显得有些累赘。**就像大家买个家电,也没必要知道他的每个部件的管脚是怎么定义嘛。「如何去存储,分发这些信息?」建立一个人人可以编辑的wiki,让了解这方面的同学能够丰富这项事物的「why」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建立一个wiki不能只靠一个人,如何吸引同学们一起贡献又成了一个问题。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了2018年末,南科公益在那时举办了一个名为「U-Action」的微公益活动。「当时也是看到它能帮我们宣传这个项目,加上能够认证思政学时,就打算借这个机会把它做起来。」于是行到水穷处与几位同学一拍即合,花了几天将初步的wiki系统搭建了起来。在国内建立信息类网站总是有重重阻碍,为了让网站迅速开始运行,他们决定将wiki部署在海外的云服务商上。就这样,南科wiki于2018年12月下旬正式上线。
最后推动这个想法落实的是南科公益的一个活动,U-action 微公益活动,是说可以给有创意的想法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可以认证思政实践学时,我就拉了几个朋友一起开始做了。虽然最后由于境外服务器没法开发票的原因没有得到资金支持,不过确实推动了这个项目的落实,还是挺感谢的。
在最初的几个月,由于南科公益的推广和同学们的新鲜感与热情,南科wiki上迅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条目。行到水穷处和他的朋友们也为南科wiki完善了许多具有「南科特色」的模版。可随着时间流逝,南科wiki的热度没能维持下去。半年过后,每月在南科wiki上的编辑数也跌至个位数,其中许多编辑都还是行到水穷处与他的好友 ~~编辑完成的。
谈到访客量的减少,他认为这其中有三大原因。「首先技术上,Wiki编辑语法学习曲线陡峭,同时由于服务器放在海外,国内访问会比较缓慢」,他说,MediaWiki(南科wiki使用的内容管理系统)不像微信公众号有着成熟的排版组件,也没有Word那样所见即所得的编辑环境,在wiki上编辑引用,字体样式和表格的语法可能吓退不少有想法为wiki做贡献,却不甚理解wiki语法的同学。对于这些问题,行到水穷处说计划在近期为南科wiki更换大陆访问速度更快的服务器,并添加插件来支持「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编辑。
其次,编辑词条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对词条本身有一些深入的理解,「编辑wiki有点像写推送,需要作者了解词条本身,同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去写。完成一篇优良的词条,还是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的 。同时南科大的同学似乎对『向社区进行贡献』这件事不太感冒,我们曾经举办过一场线下研讨会,但只有四五位同学参加。」行到水穷处无奈的说。
「不过南科wiki上还是有挺多有意思的条目的」,行到水穷处说:「比如『湖畔』 条目中提到湖畔4栋:『2015年末,421房间阳台成功移植一枝高山榕,采集自仙湖植物园江主席手植树。』,还有『301事件』条目,讲了一个寝室爆炸的传奇事件。这些有意思的事情都是在我来南科大之前发生的,如果没有条目编者的编写,可能我永远都不会知道。」
我自己也写过一些条目,比如图书馆、村委楼、新冠疫情等,感觉写得中规中矩,但也希望可以给南科大的后来者提供一些历史的记录吧。
运营南科wiki,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看大学官方的态度。南鲜平曾在评论文章《群组、空间及论坛:南科大“网络治校”现状及反思》中提到大学相关部门分外重视大学的外部舆论,对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正处于早期建设的南科大可以安慰自己「没有老校的包袱」,却也不能规避脆弱的宣传现状。在打造出一个稳定、安全的主流舆论之前,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任何一个漏洞都可以瞬间摧毁学校的声誉。
谈到对大学负面消息的态度,行到水穷处对此的态度则开放许多。他觉得除了恶意谣言,或是明显的人身攻击,南科wiki对其他符合方针的信息来者不拒。
这要看怎么定义负面信息了,如果是恶意的谣言之类的负面信息,那确实应该尽量减少传播。不过对于一些可以确定不是谣言的事实,我觉得学校还是要有面对这些事实的勇气的。最近我也听南科手册的朋友说,学校要求南科手册在合作时删除的「不合适内容」就包括南科wiki。我想学校也许是想让新生不那么快知道南科wiki中提到的某些有关学校的负面信息吧。恰恰相反,南科wiki并不是为了『抹黑学校』而建立的,wiki上的绝大多数的条目都是中立的记述与南科大有关的事物或历史。因为一些客观记载但与学校官方叙事不同的条目而被认定为抹黑学校的网站,未免有些「因噎废食」了。
wiki上的内容是无需审查即可发布的,不过对于内容还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基本的标准在 南科wiki:方针这个页面里面有提到。对于恶意的谣言以及很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的内容,我会在发布后删除。之前发生过一起某个同学遭受暴力的事件,涉及到很多人物,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很详细的条目介绍这个事件,写得很好,但出于对当事的多位同学隐私的保护,我还是删除了这篇条目。
当然,他也提到是否是谣言需要用事实评判,而不是公众号里面说它是谣言,或是官方说这件事是谣言,那它就是谣言。
在被问到为什么网站的域名是sustc.wiki,而不是以sustech,是不是因为有少许的SUSTC情节时,行到水穷处表示他也没想那么多,「南科wiki建站是在2018年10月,当时的学校官网域名还是老版本的 sustc.edu.cn,所以当时的确是和官网域名同名的。后来学校的官方网站更换域名为现在的 sustech.edu.cn,而南科 wiki 考虑到现有域名 sustc.wiki 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更简短,加上换域名的流程略嫌麻烦,就还是沿用了旧版本的域名。」
「大学的人,事物,生活都是那么的有趣。若是不留下记录,仅凭口耳相传,再过十年SUSTech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了,大家估计也就忘了在南海之滨曾还有一所叫SUSTC的学校了吧。」
sustechflow.top
信息类站点的诞生都离不开信息交流群。当赛博妮可问及sustechflow的创始人John Weston (后文称JW)和Wycer建立sustechflow的动力时,得到的回答也是「信息群里面不方便交流课程信息,得到了的课程信息在几个小时后就会淹没在聊天记录里面」。但面对课程信息这样的结构化数据,放在南科手册或是南科wiki中似乎并不是最佳解。
疫情带来的居家生活让许多的想法成为了现实。 经过了JW和Wycer几天的开发后,sustechflow上线了。
被问及「sustechflow」有什么特点时,JW认为相对南科手册或者南科wiki这样的「文档类网站」,sustechflow更像是一个兴趣社区。
选择同一课程的同学可以在课程下评论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感受,或是对这门课程的难度与有用程度评分。这些功能是可能不适合于出现在南科手册这样的文档中,但做成社区呈现这些内容就很合适。
同时,这些吐槽也能够成为下一届同学选课的依据。通过课程页面上直观的图表与评论,大家基本就能明白这门课学啥,有没有必要学,学的累吗这样的信息。也就不必去信息交流群重复询问那些「无意义的问题」了。
在sustechflow出现之前,也有一间Telegram频道「南科解密」做过类似的事。不过与sustechflow不同,他们利用教务系统的漏洞爬取了全部同学的成绩,并制作了每一门课程的成绩分布。Wycer坦言,他们十分反感南科解密这种自作主张,公开同学个人隐私的做法。
在sustechflow中,每位同学提交自己所获得的成绩,或是评论自己所学过的课程都是基于自愿的原则。同学们提交的内容,除非有违公德,我们都不会去删除它。
在被问到这个网站是否会对同学的选课方式有所改变时,JL说这个网站才建立了一个学期不到,目前还没法提供足够多的有意义的数据。「不过,要是一切顺利,等到课程的评价多起来之后,这个网站也许就能成为同学们‘选课避坑’的好去处了。」
谈到计划添加的功能,Wycer说以后可能会添加一个境外交流项目的评价,在被问到有同学希望sustechflow学导师评价网加上导师与辅导员评价的功能时。他们都表示「这(导师与辅导员评价)毕竟是个学校不乐见的功能,不知道到时候推出了这个功能之后,老师们会不会觉得「这个东西不太合适,希望可以删除一下呢?」
和南科手册的创始人强哥一样,在被问到访问量时,两人都发来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惜除了几门计算机系的课程之外,都没人『栽树』啊。」,他们说。
后记:前景,接班人与自我陶醉
为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后记,赛博妮可给每位站长追加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网站会有前景吗,你在毕业离开学校之后她还能延续下去吗?到最后,会否沦为个人为了某种『信念』而进行的自娱自乐或是自我陶醉呢?」
sustech.online的站长强哥表现得较为乐观,「这或是因为我离毕业还有几年吧,我想要是未来能够跟学校继续做像校巴地图这样的深度合作。以后说不定还可以在迎新前同步制作一个电子版的新生手册。总而言之,在获得学校的『背书』之后,南科手册在可见的未来应该还能存活下去吧。再不济,只要GitHub不倒闭,南科手册也会一直存在于互联网上的。当然有没有同学继续给他贡献就另说了。」
而行到水穷处则把站点的未来寄托在了今年的workshop上:「我已经大四了,大概率在本科毕业后也要离开南科大了。今年我打算再办一次南科wiki的workshop,到时候在现场看看有没有愿意接班的同学吧。」
JL和Wycers则表现的比较随缘,「我觉得前景渺茫,如果没有投入时间运营宣传的话。随着学生流转,网站也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吧」,Wycers说。
SUSTech
2020年,同学全部搬离后的荔园宿舍。
《铮锋》公众号新学年献词
尹超群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5-09-13 原文
选择南科大是一件需要魄力的事,而如何记录这所学校则更为复杂。
过去五年里这所大学经历了太多的风波,承载了太多的期待,也遭受了太多的非议。从最初的筹建、教改班招生、去筹转正,到领导层变动、首届学生毕业,我们仿佛在新闻标题中游到了今天,游到了新一个学年。
我曾被人问过多次“南科大是所怎样的大学”,却不知如何回答,只想到无数报道中的管窥之见。这是四年前我们建立铮锋媒体的初衷——记录并思索,如果我们想要成为最好,那最好从找到自己开始;我们不是追逐热点的外界媒体,也不是声音空洞的宣传工具,甚至不自诩为传达心声的媒介,我们有的是足够的自由与耐心,容许我们坐下来记述,追寻从开端到结局。
这是一座南海之滨的城市,这是一所城市中的崭新大学,而我们是这所大学自己的记录者。
在这个九月,我们推出了全新的《铮锋》公众号,每周两次更新原创内容,不再受制于漫长的杂志制作周期,我们在这里首发主题采访、特约专栏、学科动态,还有最新制作的铮锋视频。新的平台带给我们新的速度,而不变的是我们对,杰出作品与深刻见解的坚持——全新《铮锋》公众号期待您的关注,也期待您的加入。
铮锋媒体,诚意奉献。
这个假期,“南方施工大学”又建了多少东西?
正文共:2057 字 11 图
预计阅读时间: 6 分钟
每个假期,由于校内人员相对平时少,都是学校对校园集中进行维护、修缮的时间。
这个假期,我们的校园则与往年假期相比显得更为“热闹”。小到更换水塔、女生宿舍房间加装刷卡装置,大到更换宿舍区光纤、二期建设,数不尽的大小项目在校园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根据基建办7月24日发来的邮件,这个假期内重点施工项目共有29项。7、8两个月之间,笔者的校邮箱就收到了36封来自基建办的邮件(已排除撤回等重复邮件)。
打开邮箱,满屏的基建办邮件
基建办7月24日的邮件,其中包括了加装雨棚和减速带等项目
临近开学,校园里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变化?接下来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校名石、标识修缮,“种拔”成为历史
这个假期,学校在学生食堂、教师公寓、专家公寓等建筑上都加装了霓虹灯标识。因此每到夜幕降临,当你走在僻静的路上的时,可能会看到几个漂浮在空中的发光字,就像这样——
zjfish供图
你或许已经发现了,上图中校名的“技”字的亮度和其它几个字不太一样。在这个假期,我校校名中的“技”字的字体已经被全面更换。从实验报告、宣传册等纸质材料,到官网、各个南科大相关公众号等网络界面,再到校门、霓虹灯甚至一号门处的校名石,除了图书馆外的旧校名石以外均已更改成新字体。
现置于图书馆前的校名石,字体仍保留原样未被改动
根据南科大毕业生冯小漠的说法,新字是李凤亮书记亲自上北京请刘正成先生重写的(小漠学长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校名的文章)。曾经被同学们戏称为“种拔”的“拔”字几乎全部被“拔掉”,让一些同学觉得有些惋惜。
此次校名石换字正好发生在新生和家长来校的时候。施工期间,校名石已被习总书记的语录围住。特此放一张校名石的照片,大家可以把自己和家长P上去,以弥补入学时无法在石头前面拍照的遗憾
图书馆翻新施工
在暑假的两个月内,图书馆对二、三楼的地板以及卫生间进行了施工改造,在此期间仅开放一层供师生使用。
假期留校的人数众多,一层的位置显得比平时紧张。有同学反映施工期间,由于位置紧张且施工后有轻微的装修气味,与往常相比,在图书馆自习的体验不佳。
从今天开始,图书馆重新向师生开放二、三楼。
教学楼和科研楼翻新
继去年暑假学校花费数十万翻新地板之后,这个假期学校又对第一、第二教学楼教室墙面、第一、第二科研楼公共区域墙面和地面,以及四栋楼的洗手间进行了翻新施工。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施工将两栋楼的洗手间的蹲厕全部更换成了坐厕。有同学反映这次翻新会给部分习惯使用蹲厕的同学带来不便,并且认为这种“国际化”的“厕所革命”不够合理,表示应当留有一定比例的蹲厕。
这种不便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心理上的不适,由于东方人的如厕习惯与西方人有别,加上他人的卫生习惯难以估计,坐厕旁亦没有配备坐垫纸等设施,使得一些中国同学担心使用坐厕不够卫生。
笔者就此事咨询了基建办的负责人,基建办方面表示,此次更换坐厕是应学校要求,要打造国际化学校的标准。另外,相关二期建设的项目也将全部采用座便器。对于如何保证座便器清洁的问题。笔者又就如何保证座便器清洁的问题向学生服务办发邮件进行了询问,但仍未收到回复。
食堂加装传送带
近日,荔园和山下学生食堂处理剩菜剩饭的地方,出现了一条传送带。如今在食堂用餐的师生只需要将餐盘放在传送带上、将餐具放入指定地点方可离开。相比之前需要倒饭、放餐具,安装传送带后稍显方便快捷。
山下学生食堂的餐盘传送带,放盘子前需要先将筷子、碗等餐具放到前面的篮子里
然而,这个传送装置也曾在学生间引发质疑。招标信息显示,安装这个回收系统的预算达到了489,000元,那么比起排一两分钟队并亲手将剩饭菜倒掉,放餐具时动作放缓以免溅水,这套系统则显得过于昂贵。
图为招标网站上的信息
二期工程建设
假期最大的工程,要数湖畔和荔园之间的二期工程建设了。在封顶之后的这两个月时间里,工人们仍趁着假期展开施工。
学校里的另一项大工程,要数新体育馆的建设了。新体育馆建在原有的松禾体育场旁,称为“润杨体育馆”。往年,由于学校没有体育馆,新生们需要徒步到大学城体育馆参加开学典礼。而完工之后,本次开学典礼将在新体育馆举行。
润杨体育馆施工状况图(wpj供图)。目前,体育馆内部已基本布置完毕
湖畔书院改造
在这个假期,湖畔宿舍区也进行了种种修缮,包括乒乓球场翻新、书院宿舍楼内外改造的一系列装修等。
在上学期宿舍调整之后,湖畔宿舍区依照此前在恳谈会的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修缮。包括三栋女生宿舍宿舍加装酒店式刷卡装置等。而由于致仁的一系列方案不符合消防要求,许诺并未完全实施到位,但仍采取了洗衣房分区等措施,楼层加装门禁和磨砂玻璃门等措施也在筹备当中。
三栋女生宿舍的刷卡处
另外,由于树仁书院整体搬迁至荔园,湖畔原树仁活动室更改为致诚活动室,原树仁办公室也将作为致诚的书院办公室使用。曾经湖畔区最为热闹的地带——树仁水吧已成为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同学提议,封闭数年的湖畔宿舍区活动室的楼顶,也就是望月台,现已开放。望月台的入口在树德活动室靠近六栋宿舍楼一侧。从此南科大又将增加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望月台入口
望月台或将成为南科大情侣们常去的地方之一——如果他们不嫌蚊子多的话
文:吴佳铎
排版:二七
编辑:吴新哲、子端
[不可靠解密] 単秒夨校园建设亍朠左稌囜栈殶结构封顶,学生宿舍样板房首次曝光!
単斺秒抁夨孧 FishmanInFishland 2018-08-11原文
(下文纯属个人娱乐,看官切莫考究其真实性)
?月?日,単斺秒抁夨孧校园建设亍朠左稌囜栈殶结构封顶仪式及样板房参观活动在囜栈学生宿舍建筑工地举行。
淲圴布建筑工务署署长乕恓刪,単秒夨校长陉卂丁、副校长鲂昦等出席仪式,并与施工各方共同浇筑最后二十一根(斤)混凝土。
陉卂丁一行考察学生宿舍样板房
小编有幸也去参观了样板房,
下面带大家先睹为快!
札秒甠宿舍
札秒甠宿舍?人一间,上床下桌,房间配有空调及两台风扇,上下床的楼梯还藏有很大的储物空间。
札秒宿舍内景
札秒宿舍走廊
札秒宿舍电梯间
札秒宿舍楼活动室
砕穷甠宿舍
砕穷甠宿舍2人一间,床、空调、书桌、衣柜、椅子一应俱全。
砕穷甠宿舍内景
砕穷甠宿舍独立卫浴
卛壬甠宿舍
卛壬宿舍单人单间,宿舍内部干净敞亮,配有书桌、椅子、大衣柜,独立洗漱台、厕所、淋浴。
据悉,単斺秒抁夨孧亍朠左稌囜栈殶以学生宿舍楼建设为主,将提供宿舍????间,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计划在????年新生入学之前交付使用。
这么美的宿舍,惊不惊喜?期不期待?
文字 | C1
图片 | C1 C2 N
编辑 | C1
欢迎投稿、建议:
(完)
欢迎关注
阅读原文
这个国庆假期,我到访了校内几个工地的食堂
Fish FishmanInFishland 2018-10-07 原文
写在前面
原倒数第一、现全大陆第八高校的食堂,估计同学们都无力吐槽,近期更是发生过热心学生向校园某食堂赠送锦旗却未能赠送成功的事件。学校是学生要生活四年的地方,再好吃的饭菜,连续吃一段时间也会腻不是?然而民以食为天,满足不了同学们的胃,就安定不了同学们的心。于是,许多同学都喜欢忙里抽空,去学校西餐厅、茶餐厅,或去校园附近觅食——但是,有补贴和没补贴的饮食,肯定连价位都不一样啊!这下可好,胃倒是填饱了,钱包却空了。而且,学校附近来来去去也是差不多那几家的食肆,吃多了也有机会吃腻,再往外跑又不是每一顿饭都能做到的。那么换个思路,自己在寝室或活动室做饭呢?即便撇开“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校规,又能有多少同学有这个闲情逸致,对着菜单买菜、洗米、烧水、做饭,以及饭后收拾、清洗餐具呢?
编者我,家境尚算小康,再加上偶尔耍小聪明赚点外快,一个月的生活费算是能支持我经常跑到外面吃十几到三十几一顿的饭。只是,有一个下午,我在校园的麻坑窝遗址栈道 “拦截”一名冯姓基友失败后,垂头丧气地经过栈道附近一片工地板房时,被那里的阵阵飘香所吸引。自那时,我就有一个念头——我想试试校园工地的食堂。校园工地于我而言依然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尽管我曾数次和同学进入学校的施工区,近距离观看新宿舍和新体育馆,但我却未曾尝试过工地的食堂。如今,我决心一探究竟!
(图1. 校园工地食堂位置,若有缺漏请指出。)
(注:为避免不必要的影响,我将这几个工地食堂的归属方进行了化名处理。)
第一次尝试
-
地点:润杨体育馆南侧板房区(图1,S 食堂)
-
时间:10月2日晚6点多
就是闻到工地食堂香气那天的晚上,在6点钟只身前往工地之前,我曾经在好几个群寻觅有意愿一同前往体验的小伙伴,无人搭理。怀着一丝忐忑,我还是决定独自一人骑车前往。
(图2. S食堂外景)
饭堂只有两张桌子,都是圆桌,一桌有六七人,一桌只有两个人在吃饭,饭菜在隔壁房间,有两条不太长的队伍,看起来似乎大多数人并不会选择在饭堂吃饭,而有可能是回宿舍或坐在外面的台阶上吃。我问了问在吃饭的俩人:“问一下,这边吃饭是给钱就能吃吗?我是学生。”俩人回答:“是的,在那边打饭。”我走向打饭的队伍,发现他们都自带了餐具,心想:糟,得赶紧回去一趟!于是赶紧骑车回荔园超市拿了一副一次性碗筷。
回到工地食堂,队伍已经消失,弱弱地问了一句打饭师傅“还有饭不”,表示还有,并把我的碗拿去,打了些许****小白菜、豆角、豆干和一个炸鸡腿,然后带我到后面的蒸饭柜子自己舀饭。我问这么多饭菜多少钱,他回答道:
“1块。”
“1块?!”我异常惊讶,“1块吗?”
“对,1块,”师傅拿出了收款二维码,“不够再来打!”
(图3. S 食堂打饭处)
怀抱敬畏之情,我端着饭菜坐到圆桌前,大口地吃着1块钱的“盛宴”。这里的米饭是瘦瘦的那种,个人感觉比学校的米好吃。炸鸡腿和学校的不相上下,但学校饭堂并不是天天都有炸鸡腿卖。青菜、豆干、豆角也都还行,至少不像学校饭堂那样,需要我就餐前慢慢挑去其中的蒜头。唯一我不太喜欢的是,这碗饭菜底部厚厚一层全是油,吃到后面开始腻得难以下咽,若非如此,我很可能会吃尽最后一粒米。
饭堂里坐着吃饭的人,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他们来自福建,因为工作,他们国庆没有回家。在与我的聊天中,他们也惊异于我校学生相对低价的学费和住宿费。我表达了一下对这里饭菜价格的疑惑,他们没有回答。我舀了几口大白菜虾丸汤,喝完,夸赞了这里的饭菜,便离去了。
(图4. S 食堂的饭菜)
(图5. S 堂的例汤,里面有虾丸)
第二次尝试
-
地点:二线路,荔园西侧的两处不同承建方的板房区,东侧的那个(图1,J 食堂)
-
时间:10月4日中午12点左右
荔园出门右转,右手边会遇到两处板房,分属于不同两家承建方。中间有条小路,进去,右手边就是我的目的地。问门卫:“请问里面有饭堂吗?我是学生。”门卫往里面饭堂的位置指了指,我也就跟着进去了。
(图6. J 食堂外景)
(图7. J 食堂内景)
饭堂的架构以及打饭形式,和学校湖畔、荔园食堂的一楼都有所类似。米饭已事先装在一个个一次性饭盒里,我所做的,就是把饭盒递给打饭阿姨,指几样想吃的菜,付钱,就好。我点了一只卤鸭腿和一份豆芽,付了11块钱,其中鸭腿8块,豆芽3块。
这顿饭总体感觉一般,和校园食堂相比,无论价格还是口感,都不相上下。饭因为长时间至于敞开的饭盒中,已经凉了,而且结成块状,又硬,又黏,简直和学校饭堂的一模一样;鸭腿太硬,可能由于肉质太老、解冻过急或煮的时间过长(本人做饭经验少,还请读者告诉我真正原因);豆芽菜能尝出豆芽菜的味道,不过还是显老,咀嚼中能明显感受到许多粗纤维。这顿饭我也没能吃完,就把整个饭盒扔进潲水桶。刚一走开,后面紧跟着一位阿姨,弯下腰,把我吃剩的鸭腿取出来。感受到我疑惑的眼神,她说:“你没吃完的鸭腿,我要拿去后面给狗狗吃。”
(图8. J 食堂的饭菜)
第三次尝试
-
地点:二号门东侧的板房区(图1,Z-1 食堂)
-
时间:10月5日下午6点半左右
从实验室出来,直奔那一片板房。这次我带了不止我一个人,还有一位学妹,不过因为我告诉她我先去踩个点,所以相当于她是独自前往的。板房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左边亭台楼阁,但闸门关闭,性质可能有点像我们的九华精社,据说里面也有饭堂,不过不对一般人开放。右边则是给一般工人居住的,我要去的饭堂也在那里边。
食堂专门有一个收银台,按照荤素菜的数量收钱。在收银台前排队,付了10块,拿了一张“二荤一素”的卡片和一个一次性泡沫饭盒,交到打饭前台,点了一份肉丸、一份扣肉和一份油麦菜,然后自己拿起饭铲舀了一勺饭。找了个位置坐下。
这家的口感,个人感觉比4号去的那家要好一些。饭菜都是热的,米也是我喜欢吃的米,也没有黏糊糊的;肉丸挺嫩的,也没有腥味儿,是我喜欢的口感;扣肉我尝不出是否肥瘦适宜,但至少这一勺肉里面有肥有瘦;油麦菜也都还行,至少嚼起来不会觉得太老。唯一我不喜欢的,还是因为油太多了,太腻了,正因如此,我需要不停地把肉菜和着米饭吃,我吃菜吃到一半的时候米饭就吃完了,于是再舀了一大勺饭——这样我这一顿相当于吃了两碗饭。
为了等那位学妹,我尽力放慢了吃饭的速度,终于在我快要吃完饭的时候,学妹到了二号门处。我端着饭盒走出去,把她接进来,指引她付款、打饭,找个位置坐下就餐。学妹的饭也是热的。因为7点约了其他活动,我吃完剩下几口就离开了,把学妹扔在饭堂。后来据学妹反映,这个饭堂饭菜的味道,和她当年在山东读高中时,高中饭堂的差不多,不过这里的肉更多些。
(图9. Z-1 食堂的饭菜)
第四次尝试
-
地点:二线路,荔园西侧的两处不同承建方的板房区,西侧的那个(图1,Z-2 食堂)
-
时间:10月6日中午12点左右
今天和我一同骑车前往的,是一位学弟。依然是荔园出门右转,右手边会遇到两处板房,此时若像前两天一样右拐进入中间的小路,那么左手边将会出现我上面所说的“亭台楼阁”,那里的门卫会说:“这里面不卖饭,饭堂在对面(J 食堂)或者那边(Z-2 食堂)。”所以不要右拐,继续直走,直到右手边是工地的铁门,进去即到达目的地。
这处板房和5号晚去的板房,归属于同一家承建方,也会按照多少荤多少素来收费。但与5号去的那家不同的是,我在这里用10块钱只能买到一荤两素。这里可以选择塑料餐盘或泡沫饭盒。我和学弟打完饭菜,就找了个位置坐下。
我点了一条辣子秋刀鱼、一份小白菜和一份麻婆豆腐。秋刀鱼和豆腐都不辣,适合我这种“正宗广东人”和来自江浙一带的学弟食用,但它们都比较咸,需要和着米饭才能吃得下。这里的秋刀鱼是我喜欢的味道,而且骨头容易分离,饭还未吃几口,鱼就被我吃完了。但由于饭堂小哥在打菜时把辣椒和蒜头粒儿都一并扣到我的盘子上,我花了好些时间把这些东西挑到一边,也影响了我的就餐体验。
由于这回是饭堂小哥给我们舀的饭,他舀得太多了,当然他给我舀的肉和菜也多。我相当于花10块钱要了1.5碗荔园食堂2楼的15块钱的烤肉拌饭——而我最饿的时候刚好能吃下一整碗烤肉拌饭。这样,即便我觉得这家的米饭比学校饭堂的要好,我们还是剩了不少饭。怀着一丝愧疚,我们把半盘饭菜倒进了潲水桶,撂下餐盘,去隔壁小卖部买了点饮料就离开了。
(图10. Z-2 食堂的饭菜,以及一同前来的学弟)
小建议与总结
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在工地生活区的食堂就餐,且上述每个食堂我只去了一次,我不可能摸透工地食堂的“就餐礼仪”,也没有向工人们询问太多。若有同学在读完本文后表示自己也想去体验学校工地的食堂,那么,为了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就餐体验,或带来其他不良影响,也请过目过目以下我提出的、自行总结的一些小建议:
-
穿着上,随意、随意、再随意点!T恤、短裤、人字拖足矣。制服、西服、晚礼服什么的,穿过去也不是不行,注意别弄脏就好。
-
最好不要踏着饭点到达饭堂,更不要和工人们抢队。选择饭菜的时间尽可能快。一切的宗旨是:不要让工人们心里觉得你在抢他们饭,或你在拖他们的时间。当然也不要太晚去,否则有可能会吃闭门羹。
-
吃相上,也是,随意就好。你永远不会是这里吃相最难看的一个,但有可能会是吃饭速度最慢的一个。
-
尽量把饭吃完。我知道工地的饭量对于一般学生而言都会偏大,而且油很多。但是工人们干的是高强度的体力活,无论对饭量还是油盐量,都有更高的需求。一天体力劳动下来,他们会很珍惜眼前的这碗饭,我们也应该珍惜。
-
饭后自觉把剩饭倒进潲水桶。虽然许多就餐的人会选择把剩饭直接撂在桌子上等清洁阿姨收拾,但是,素质高一点,谁不喜欢呢?
-
一次不要带太多同伴去。在深圳,无论是学校还是工地,能将一顿饭的价格定到10块甚至1块,必定是有补贴支持的,学生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工地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人。而且,一次组织太多外人进入工地吃饭,也有可能会让工人们心里觉得你们在抢他们的饭。
这些建议当然是不成熟的,假如这篇文章有幸被内行人士看到,那也请多多指教。
也因为每个工地食堂我只去了一次,我没法草率地为这些饭堂给出一个“推荐指数”之类的评价。总体而言,学校工地食堂,无论从味道,还是价格而言,与学校食堂比较,都是差不多的,我2号去的第一个工地食堂可能是个例外吧。我觉得,同学们假若吃腻了学校的学生食堂,又不想增加两到三倍的饮食开销,那么,工地食堂可能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
(全文完)
欢迎关注!
南科大二期建设破土动工,未来的校园长这样!
南方怪兽 南方怪兽 2017-04-01原文
春日回暖,万物生长。塘朗山下,大沙河畔,在九山一水的南科大校园,校园二期建设工程破土动工。
今天,带大家一起走进南科大二期建设,提前一睹南科大未来校园全貌。
校园二期规划图
弹性校园
弹性校园是先进的弹性城市设计理念。首先,充分尊重校园内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南科大山环水绕的景观特点,布置具有弹性的微单元。
校门口的弹床可以将你弹到校园各处
过程非常方便快捷
未来的南科大校园
引入万达广场
风雨操场拆除,建设大型购物中心
超大空间尺度、便捷交通体系、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高科技绿色建筑,营造现代大都市的生活体系和氛围。大规模多业态、高前瞻新创造是万达项目所带来的新运营理念,同时把运动健身、休闲观光、一站式购物、大型餐饮等各种业态功能组合,满足校内师生的所有需求。
学生餐厅改造
不改了。
校内交通更合理
针对校园交通路途过于遥远,每日交通过于麻烦的问题,学校根据南科大山环水绕的特点,建造缆车索道。
索道可通向南科大任何建筑
有同学可能会反映,上课时间过于着急,而缆车速度可能不够快的问题。校方也考虑到这个问题,而下面的方案一定会让你满意。
校内将建设多条过山车轨道通向教学楼,最快速度抵达,上课时间一秒也不耽搁。同时,在路途中可以将疲倦一扫而空,更好地为上课做准备。
关于校园建设进展,今天先介绍到这里,最新进展、最全资讯,请继续关注南方怪兽。
台风“山竹”体验报告
关爱空巢老咩/520209 2018-09-16 原文
⚠️警告 本文属于危险行为 切勿模仿
—— 此刻的咩酱脑子还在飘
本文共2406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不信你数
作者:咩酱,空迹
摘要:为探究“台风‘山竹’对不同装备下人体的影响”,及考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南方科技大学三地在台风时期的应急处置完备情况,笔者协同志愿者方昊天于2018年9月16日12时43分,自塘朗新村徒步归校,现将具体经历汇集写成报告如下
关键词:台风“山竹”;人身安全;切身体验
时间:2018年9月16日12时43分至13时51分,共计68分钟
步行线路:塘朗新村-某理发店-乐购超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南方科技大学,全长约2.5公里
人员构成及初始装备:装备八角帽、长裙及凉鞋的笔者咩酱(质量约43kg),装备短袖、短裤及人字拖的志愿者方昊天(质量约100kg),总质量合计150kg
额外装备:雨伞两把(后因台风报废),雨衣两件(雨伞废后购于乐购超市),方昊天一名(初始装备见上)
台风风力:6~10级(可理解为风力随时间变化逐级递增)
一、撑伞时段(笔者装备长柄伞一把,志愿者装备折叠伞一把)
笔者及志愿者于中午12:43自塘朗新村出发,撑伞沿大沙河河岸向南方科技大学(后文简称“南科大”)进发。此刻风速约为六级,途中目睹倾倒树木六棵,断落枝条不可数。途中屡次因风速过大止步,经讨论决定步行至马路对面商业区继续前行。前行期间因风大,被迫前往途中某理发店内暂避,经检查发现台风造成长柄伞大面积骨折,折叠伞亦有小范围轻伤。
体验:雨伞于台风中主要作用是撑于人体前方,隔挡空中以树木枝叶为主的不明掉落物,对于遮风避雨并没有特别大的功效,部分时段甚至会增大空气阻力,造成前行困难。笔者前往理发店避雨时身上湿透面积约为70%,幸遇好心店主提供热水、干毛巾、电吹风等物,方有勇气继续前行。
二、裸行时段(笔者与志愿者皆无额外装备)
短暂休憩后,笔者同志愿者共同商议,决定沿商业区继续前行。此刻风速约达七级,道路两旁共享单车倾倒率高于90%,有树木被连根拔起。艰难前行的二人步行约三四百米后冲入最近的乐购超市。
体验:在无装备保护的情况下,雨滴击打人体裸露部分有明显刺痛感。降雨量过大导致部分情况下无法看清前路,屡次被前方倾倒的自行车阻挡。
三、雨衣时段(笔者与志愿者皆装备雨衣(带连帽外套及裤子)一套)
在乐购超市经购买获得装备“雨衣”*2后,笔者与志愿者继续坚强前行。此刻风速由七级开始递增。
3.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后文简称“中科院”)
由于笔者的错误导航,原定经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后文简称“深大”)宿舍区前往南科大的二人误入中科院旁林路。由于右侧防洪堤(应该是叫这个)的阻挡,风速大幅降低,道旁倾倒树木减少,但依旧有一棵倾倒巨木阻挡前行道路。认识到走错路的二人决定原地掉头继续前进,并为“出门没带GoPro”一事备感心痛,顿觉自己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香港记者”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体验:装备雨衣后,雨滴造成的人体不适感大幅度减少,但依旧需要低头前行以护住面部。优秀的防洪堤极大程度降低了前进的难度,但出路口的那一瞬间,笔者仍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
3.2 深圳大学西丽校区
找到正确道路后的二人成功进入深大校区。深大校区多棵树木倾倒,道旁可见铁牌落下,部分教学楼有保安巡视引导。途径桥上,可见大沙河水滚滚而去,顿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壮烈。于教学楼暂避片刻后,笔者及志愿者不顾深大保安劝阻,抱着“要死也要魂归故校”的悲凉,冲入八至九级台风。
体验:随着风速递增,虽暂时不用担心异物打击身体的不适,但笔者本身微小的质量依旧抵挡不了过大的风力,在风雨中开始了以志愿者为圆心的转动,不得不参考鸟类迁徙的“人”字梯队,紧搂志愿者艰难前行。
3.3 南方科技大学
经六号门冲入南科大的笔者注意到,六号门那根巨大的门禁杆已经单独卸下放好,校内多有树木歪斜,教学区域空无一人。令人不安的是,立于食堂旁的两根塔吊摇臂分别以不同频率开始一定程度的转动,而大榕树的枝桠亦令人痛心地散落一地,让人担心起榕树下那些幼小的生灵。湖畔食堂楼下此刻已不见鸽子“咕咕”的身影。小歇后,二人自长坡沿迎新桥前往湖畔宿舍区。桥上多有落下的果实,湖畔的书院活动室及健身房等地已封门堵好,但依旧可见部分兴奋的男生在楼下四处奔跑以感受“山竹”的力量,部分售货机已断电并安置于避风处。归宿舍楼后半小时,有应急指挥专人前来劝阻游荡学生回宿舍静待台风离去。
体验:最后这段路其实是风速最大的时候,甚至有坐在过山车上风雨迎面扑来的感觉。在多次失重转动后,装备了手部挂件“志愿者一名”的笔者得以被顺利拖回校园。
四、志愿者体验
在共同经历台风“山竹”后,体验非常紧张刺激的笔者采访了志愿者同学。
由于质量方面过于悬殊的差异(笔者:志愿者≈1:2.333),志愿者同学全程表现淡定,步伐稳重,承担了“通过自身质量来稳定笔者以达到预防笔者被台风吹倒的功效”的重要作用,并且对笔者沿途极为解闷的碎碎念表达了赞赏之情。现将志愿者同学发于QQ空间的说说打码摘抄如下:
“山竹水疗大保健赛高 力道拿捏得爽 手法精湛 (刚刚回学校 台风在外面走2km真刺激 真实作死 要不是事情忙一定长文 照例diss一下贵校影子都没有 隔壁深大就很负责的在引导指挥”
五、总结
本次台风“山竹”来势汹涌,导致深圳全市15-17日停课歇业。有关部门多次发文警告市民台风天气不要外出,注意人身安全。
质量微小的笔者在本次“山竹”来袭之际不幸遭殃,屡次险些罹难;而靠谱的成年男性志愿者则因自身质量原因,气沉入地,两足有力,下盘稳固,上轻下重,稳重如山。
笔者自身用户体验为:雨衣>雨伞>裸行
由此可见在台风期间,雨衣出行最为靠谱,而深圳大学在此次台风来袭之际于教学楼区处理较为得当。为便于抵抗台风,笔者仍需加大自身营养摄入,增强质量,以防不幸发生。
微信公众号《南科周末》删除大量推送文章
南科一路 2020-03-28 https://nanke.suste.ch/2020/03/28/sustech-weekly-deletes-posts/
微信公众号《南科周末》于3月28日突然删除包括全部《南科新鲜事》和部分《鲜评》在内的推送文章。微信显示这些文章“已被发布者删除”。截至28日下午,未有任何人士对此作出解释。
在知乎上,有人提出“怎么看待南科大对学生公众号“南科周末”发起调查?”的问题,提问者提到有老师对该公众号“不满意”,于是查出了公众号的运营者。
有回答者认为**该公众号发布过不少“标题党、哗众取宠、阴阳怪气的内容”,并且打着“南科”、“SUSTech”的旗号运营,可能会使不知情人士误认为此公众号代表了南科大的官方观点。因此学校其进行追究是合理的。还有回答者引用南科大的一句经典宣言“只有你不敢想的,没有南科大不敢做的!并且追求卓越。”**作答。
也有不具名人士分析,校方可能认为《南科新鲜事》和部分《鲜评》中的部分文章暴露了大学管理中的一些缺陷。在社交媒体上大规模传播这些文章,可能对大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向运营者施压要求删除。
《南科周末》是南科大内由同学创办的校园自媒体,其口号是“不错过南科大的每件新鲜事”,其包括《南科新鲜事》,《鲜评》,《图槽》等栏目,并一般推送与南科大师生相关的事件。《南科周末》曾获2019年12月南科大校内微信公众号(清博指数)排名第三。
4月4日更新
“南科周末”公众号于4月4日更名为“高校周末”,并删除先前的全部文章。
{% set c_index = "4" %} {% include "credibility-index.swig" %}
附件:《南科周末》所删除的部分文章:
鲜评:
- 转载:南科大自行车道被行人侵占,高等学府竟无计可施?
- 转载:群组、空间及论坛:南科大“网络治校”现状及反思
- 转载:SUSTC和SUSTech有什么区别?这是个好问题。
- 转载:从0到1的阵痛:南科大突然面向公众全面开放
南科新鲜事:
- 南科幼儿园开芯片课 大学生不懂慧园英文 | 南科新鲜事第1期
- 毒蛇咬,彩虹飘,南科学子有妙招 | 南科新鲜事第2期
- 不能爬,不能打,和不能插| 南科新鲜事第3期
- 网红教师找不到门 王大爷一脸懵逼 | 南科新鲜事第4期
- 有的爱明码标价 有的i无疾而终丨南科新鲜事第5期
- 校墙洞开,教学楼前卖地产;标志重立,无名岭下撞机车 |南科新鲜事第6期
- 冷知识:黄渤到过哪几个南科大?丨南科新鲜事第7期
一 亿 年 校 庆
小鲜@象拔蚌 你科周末 2020-11-25 原文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从你科一亿周年校庆穿越回来的王大康院士。
你科一亿周年校庆景观 图/王大康
你科周末:王院士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穿越回来。一亿年后,你科男女比例如何?
王大康:这是一个好问题。我希望大家用历史,当下,未来的眼光看待这个比例,总体而言,我们是无限趋近于1:1的。妮可男女比例十分健康。
你科一亿周年男女比变化 图/王大康
你科周末:一亿年后,你科在国际上的排名如何?
王大康:我科在世界上长寿学校排名中名列前茅。
你科周末:你科学生那时候还会内卷吗?
王大康:据我所知,妮可学生有教改基因、创新基因、特区基因,还有很多别的基因,就是没有内卷基因。
你科周末:你科那时成为了一所怎样定位的大学,是斯坦福还是哈佛?
王大康:美利坚特别行政区的大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我更希望大家都能有特色地建设。我们不用总是强调建设成别的学校的样子。
你科周末:请问那时候食堂好吃吗?
王大康:学校食堂的口味很多变,基本上能满足校内师生的需要。最近听说山上的食堂推出了怀旧套餐,可以让大家回味99999990年前的风味,我去吃了,觉得很不错!
你科一亿周年校庆食堂怀旧套餐 图/王大康
你科周末:请问一亿年以后,你科周末还存在吗?
王大康:不好意思先挂了,要不然他们又来问我你们是谁办的了。(挂电话)
七月南科赋
李顾音 2011-07-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d73dbe0100tja1.html
炎龙起云天,乾坤无寂月。东去复逝水,南柯梦弦惊。
朱红之烈焰兮,清璞瑕而得时。燃百草之离离,烬千木之洲滨。开渊之未有兮,主风之无往。盘焉兮以冀,涟漪兮映丹心。终日兮长盼,登云兮追志。难乐今昔,佳期远思。浮华空,前尘嚣。青丝断,余音杳。缱绻飞雪,凌波若鉴。梦之邂甘霖,忆之茹苦辛。诚如此生愿,冰颜亦湿襟。
九逾三季聚子夜,梨花千朵泛舟栏。旭光兮万缕,踏歌兮春与。舞叶飘绿,晨露羞颜。流云溪兮静心,溢芳菲兮抒膺。佳婧兮过筵,瑶池兮仙羡!更作鸿鹄之集兮,点碧凌以翱翔。戏锦鳞之金烁,抚薇草以温婉。欣乎情兮!胜乎景兮!羽降兮云依,风起兮水牵。
何期繁华故,几度失浩明!忆朝卿悦容,叹晚君留瑜。玉环缺,其怆然!衫徒净,无子影。星孤催人,月缺怜毓。关山难越,何时照还?箫起三缕殇,琴奏五声寒。万里之遥遥兮,瞰千帆难顾音。雪絮三千,天籁问情。梧桐细雨,奈何晓风!高义自薄天,昂首情丝灭。可叹落木萧声起,付诸去涛归无期。
都云“鲜妍几时”,却彰精魄至永!焉在鲲鹏长荣?孰无沥血贯虹?纵千险,何足惧!云帆起乎,舟济沧海。潮之起落兮固然,挥墨兮以重文。梦云霞之蹁跹,诗长江之神堑。秋之凄凄兮一瞬,筠之气骨兮久然!
扬青云,如是心,谁人知?思源兮胡归?凝涕兮无悔!望长路之曼曼兮,逾万难之重重。拨弦震玉宇,心切志终随。岂惧征途远?长剑家四海!
(本作是一篇以南科大历史为背景之赋。全赋共计四十六句,其中一句最为特殊,另外四十五句每一句都包含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某一位同学的名字。谨以此作,献给我们的学校,祝中国教改能够走得更远!)
李顾音
《南科大自媒体文章阅读排行2018》Top 50强势出炉
南科数据 南科数据 2018-09-28 原文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注意:
-
本次排名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27日24:00
-
转载请注明出处。
Part.1 简介
本排行榜旨在宣传南方科技大学校内由学生个人主办公众号,同时作为南科大校内自媒体宣传教材,现已制作自媒体宣传排行榜两期,分别为南科大最红的前二十个文艺公众号与南科大最没有人气的前二十个文艺公众号,欢迎点击回顾。
Part.2 总排行榜
啥?你问我为啥才39个?一共就这么多公众号报名,我也没办法啊。
Part.3 索引与评语
串串科技
串串科技,作为南科大自媒体界公认的美食专家,在卖广告方面,毫无疑问是很专业的。然而人民群众血亮的眼睛,依然为他最具思想的推送投票,他的高阅读量作品,实至名归。
排名:
1.解读2017克巴博高校排行榜:南科大、上海纽约异军突起,意味着什么?
啵闻
身是十佳毕业生,他却为普通学生请命;身在环境行业,他与部长夫人谈笑风生。兼具知识水平与姿势水平的博老爷,打造一流学生自媒体指日可待。
排名:
南科数据
如果说南科大是大学中的深圳,那么南科数据就是自媒体中的深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他坚持的力量。总有一天,可以守得云开、无心插柳、翻云覆雨、桃李满园!
排名:
5.就在刚刚!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南科大内地第八!
StudioGloire
StudioGloire忠于文人的信仰,苦行文人的实践,忠于获得了令人欣慰的点击量,以及自身的贫穷。三篇入围作品,铿锵有力、深情隽永,而且无病呻吟,可谓得古人之三昧。
排名:
3T公司南科大分公司
3T公司南科大分公司扎根中国大地,以《顽主》为蓝本,无私为同学排忧解难。它成立不满半年,就已经荣登排行榜,是当之无愧的全球youngest公众号第一名!
排名:
11.征稿启事
19.希望你也一样(上)
南科每日见闻
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就会发现里面有一篇南科每日见闻的推送。从教育部长到佛学大师,从洗手间的奥妙到山水之间,每日见闻无孔不入,包罗万有,是每位南科爱好者的必备读物。
排名:
520209
小小的身躯有大大的力量,真正的画师,勇于直面世纪的台风。当然也勇于拿两位数的推送参加排行榜。
排名:
15.台风“山竹”体验报告
30.授人摸鱼 夏天电扇与校徽
39.授人摸鱼 肥皂
LGBT在南科
LGBT是亚文化,是社会上不容易被提及的一环。然而直面亚文化的人,是智者;研究亚文化的人,是仁者;为亚文化做公众号的人,是勇者!
排名:
17.MeToo|南方科技大学校友实名呼吁建立校园性骚扰防治机制的倡议书
20.征婚启事
FishmanInFishland
Fish的理念不可以用自媒体衡量,因为他是一个艺术家。
排名:
23.广府人的普通话
26.震惊!某人为了他的小同学竟然干这种事,男生看了说他中二,女生看了想拍死他
张废椅
张废椅是一张废椅,她既不抱怨别人说她长得胖的传闻,也不因为阻拦而放弃心中那片海。她见过云冈石窟的云淡风清,见过曲水流觞的落花浮萍,她不再需要勇气去挑战什么,只想看遍中华的一路奇景。如此人生,怎能不令君妒忌呢?
排名:
24.皮这一下你快乐吗?
32.可怜生在帝王家
34.闲谈(一)
海浪酒馆
海浪酒馆是值得尊敬的,评委允许其参与排名时,曾经疑虑,一个由酒吧资助的自媒体,符合排行榜选择独立自媒体的原则吗?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号可能还要倒贴。
排名:
25.海浪:南科大第一附属酒吧
31.明 日 特 调
小火龙本龙
小火龙的文章是史诗级的,是毫不做作的,是纯粹的。第一篇,就叫第一篇;蹭热度,就叫蹭热度;明年再见,就叫明年再见——他让所有标题党汗颜。
排名:
28.第一篇文章
33.今日份的蹭热度
38.来年再见。
Ciaran的打油诗
Ciaran的打油诗比打油诗有更多,有荷尔蒙,有粘液,有喘息声,有比排名和阅读量更让人忍不住关掉手机屏幕的东西。
排名:
35.【游记】无可奈何
37.从他身上下来
Part.4 抽奖
截至9月29日晚22:00
本次推送留言点赞量第4多
将获得神秘礼品一份
特别感谢南仲平先生提供的评语,以及在制作过程中提出的诸多宝贵意见。
一封给教工部的反馈信
Gilessong 南科数据 2018-12-13 原文
教工部的老师:
您好,我是14级本科生宋立博(现18级研究生),前日看到南科新知发布《我待英语如初恋,它却虐我千百遍》,其中我对于文中关于南科大英语学习的问卷数据十分怀疑,因此联合南科数据闫同学,共同做出了一份补充调查,其结果与”新知推送“上问卷相差巨大,因此我们担心可能会影响教工部今后的判断,故发送此邮件,问卷结果可视化请点击(可视化在文末),详细数据您可看“附件1:你的英语学习情况问卷统计结果 .xlsx”。同时我个人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将结合自己在南科大所学所思,提出以下个人想法,供老师和同学参考(本文会在个人自媒体平台同步发出,供大家批评讨论,我也会将同学们讨论结果整理后反馈给老师)。
英语课程的思考
新知发布推送中有一题“你对南科大 Sustech English 系列课程的看法?”其结果为50%同学对英文课反馈“挺好的呀,为我们准备全英文教学很有帮助”。结果一出,引发同学们激烈讨论。
而我们进行重新调查后,发现在我们收到的276份有效填写此问题的单项选择中,49.6%的同学的首选为“上这门课都不知道干嘛的”。就此,我说一点个人的看法。
如果让我个人选择,我也会选择“上这门课都不知道干嘛的”。原因如下:
1.除了极个别的课程外(大一一年的英语读写,Tyler英语听说,徐老师的沟通技巧和李老师的公共演讲),我在其他课程上没有感觉到明显的提高。
2.课程内容与所学知识,感觉与理想课程脱节较大,也可以换种说法,好像闭着眼就能猜出来上课要讲什么的感觉,尤其是面对部分外教。
3.基本都在分级教学最差班待,感觉英语课在糊弄人,学术英语课程,前三周疯狂换外教上课,做了N次自我介绍。
4.课程吸引度不够,以至于上课玩手机做其他事频率高于其他课程。
5.对出国等考试课程及学术论文写作,个人觉得帮助意义真的不大(当然认识老师后,私下交流获得的帮助会好很多)。
6.我学了这么多英语课,还真没感觉到在其他课程上有什么帮助。
关于南科大的同学出国申请,我身边案例很多,也收集过一些问卷。我个人认为卡同学出国的主要原因,不是学校不出名,不是GPA低,不是学术水平差,而是英语不够线。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学因为英语的问题掉档甚至无法申请。因此就功利的讲,如果我们有选择性的话,我希望学校开设的是由专业的中国老师开设的托福雅思GRE课程或者针对单方面能力提高的英语课程。当然,为了满足同学对各方面知识的课程,我也建议能够增加公共演讲,沟通技巧此类课程,从而增加丰富性,在学习英语之余,学有其他。 (此段仅个人看法)
最后说一个段子,研究生开学,校外同学问我选课怎么不选外教,我的回答:“在南科大学英语,如果你真想学的多点,就选中国老师吧。”
过多的pre在课程上是否有效提升能力
毫无疑问,presentation的能力很重要,我也非常得益于在南科大过去几年的磨炼,让我能够练出上台不虚的感觉。但是我对有些课程过多安排pre持怀疑态度。
很多课程会安排pre,将同学们分组pre,甚至有些课程会占据20%甚至40%以上的课时。 有些时候,一连几周,都在听pre,看pre。老师也会相对轻松。于是我想说这样一个问题。
课程提供pre平台,能够锻炼大家,我认可。但是有些课程,无缘无故很多pre,给我的感觉是“老师不想上课”。
做pre的课,有一个万能解释,大家讲一讲,一方面锻炼大家演讲能力,一方面让大家学学新的东西,我也看看带学学什么。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某节英语课,老师先讲几分钟,然后让第一组讲pre30min,自己总结一下,GOOD,balabala, 第二节课,重复第一节课。 2个课时完了,大家学会了啥?
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外聘老师来讲南科大没开的专业课,PPT一样,内容却放水很多,一看南科大很多pre课程,于是干脆改成了,每周一个组pre一个小时吧,讲我今天讲的课程内容。
嗯,确实挺好的,可是大家真的在这些课程上提高了演讲能力了吗,有些课程pre确实能够学到新东西,但是有些课程,做pre就是为了应付。似乎有不少同学,一个pre能够讲好多门课。XX课用了,XX课再用。
我自己的pre能力确实在过去几年得到提高,一方面确实因为讲得多了不虚,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还是得益于pre准备阶段中,找人一对一的纠正,而非某些课程上的pre。针对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解决,我只想提出来,有些确实不想上课,才让同学们多做pre。这样的课,**往往巨坑或者巨水,大家很难学到东西。**我觉得,这些很多都浪费了同学的时间,还不如这些时间,在宿舍里面多多休息,或者私下自学课程。
问卷的反馈通道是否有效
这次的问卷公开数据,因为某些问题引发同学们的广泛讨论,以至于我们进行补充调查。于是我个人想要质疑一下,我们每个学期做的那么多问卷是否是有效问卷,是否能够代表同学们的真实意见。提供问卷分析的第三方公司或者其他组织,能否针对这些问卷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南科大进行更好的改革。问卷的目的是收集大家的学习情况,更好的反馈。交给第三方公司的问卷,我真的没少做,每次都认真填写,评教系统也是如此,可是我却没感到实际变化。评价差的老师,课程依旧会开,课程内容针对性调整也不多。
所以,这些问卷收集,以后可否内部公示相关结果,总会有人关心的,而且如果真的出现问题, 我们会主动地沟通反馈的,以便老师及时参考。当然,对于部分问卷信息,我觉得老师可以找更贴近同学们生活的组织或者学生(比如南科数据平台)来收集问卷,从而保证问卷的真实性。
我们该如何最合理高效的向教工部反馈学习意见
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很多同学面对的可能只是冷冰冰的邮箱,我甚至觉得建个班长群可能都比邮箱要好。确实有时候一个人反馈的问题,往往会当做个例对待,如何让同学们的发声有意义,能够真的帮助到同学们很难,但我相信在南科大未来发展过程中,这些都会逐渐克服。在此,我希望教工部能够公示所有反馈渠道,还有最合理的沟通方式,以便同学们及时反馈问题给学校。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期待您的回复!
祝老师工作顺利,祝好!
立博
附件
问卷结果,以下来源于@南科数据的调查结果,感谢闫同学。
一共276份有效问卷。
一篇给“一叶知春夏秋冬”的推送
一字千金木水火土 南科数据 2018-12-13原文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本次南科数据联合啵闻所推出的问卷,共收到276份答卷,覆盖超过5%的在校本科生。
上次南科新知所推出的问卷,可能共收到24份答卷,覆盖超过0.5%的在校本科生。
让我们来看一看具体结果吧!
01
选课时更倾向全英文班,中英文班还是中文班?
南科数据版问卷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选择中英文班的同学所占比例最大,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偏好全英文班或全中文班,当然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某些课程只有一种授课语言。
南科新知版问卷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偏好中英文班的同学所占比例最大,当然也有不少比例的同学偏好全英文班活全(这有错别字)中文班授课,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02
如果一门课程使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你会使用对应的中文翻译版教材吗?
南科数据版问卷
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同学选择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也使用对应的中文翻译版教材辅助学习,也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只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只使用对应中文翻译版的教材,或者使用和其他中文教学院校相同的教材。
南科新知版问卷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同学选择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也使用对应的中文翻译版教材辅助学习。当然,也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只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只使用对应中文翻译版的教材。
03
有想好毕业后的计划吗?是留学,考研,还是就业?
南科数据版问卷
已经做好有出国留学打算的同学比例接近一半,其他的同学有考研保研的打算或是还没有想好,也有少数人选择了就业。
南科新知版问卷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出国留学打算的同学比例达到一半,其他的同学有考研保研的打算或是还没有想好。这样的结果也印证了南科大43.5%的高出国率。
04
是否了解雅思托福的区别,是否了解雅思托福的题型,有几次考试经历?
南科数据版问卷
正因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所以了解雅思托福考试的比例较大,其中多数人只是了解考试的用途,对于具体题型还不甚了解。通过查询后台数据,我们发现考过这类考试的主要是大三大四的同学,多数大二同学了解题型但还没有参加考试,而大一的同学则对此不是很了解。
南科新知版问卷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没有面向留学的英语能力考试经验,但是熟悉题型的同学占比最大,一小部分同学不了解这类考试的题型,而另一小部分同学已经获得了托福或雅思的成绩。看来不少同学已经开始准备出国留学了,虽然雅思托福GRE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马上到来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同样重要:如果全国大学四六级没有通过,其他专业课成绩再怎么优秀,也是没有办法获得保研资格的。其次很多国家公务人员的职位招聘都明确规定英语需要达到四六级水准,如果英语达不到要求则不能通过审核。
05
你对南科大 Sustech English 系列课程的看法?
南科数据版问卷
emmmmmm你们自己看吧
南科新知版问卷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认为通过 Sustech English 系列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适应全英文授课,也有小部分的同学通过这些课程结实到了许多“梁山好汉”或者“知心好友”,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这一课程来提高托福雅思等英语能力考试的成绩。
06
被采访者的年级分布
南科数据版问卷
南科新知版问卷
07
总结
为什么学校的官方媒体“南科新知”发布的数据与民间组织“南科数据”的数据相差巨大?我个人有如下看法:
- 样本容量不足——根据公布的比例(4.2% 8.3% 12.5% 16.7% 20.8% 25%等)猜测推,此次南科新知的问卷回收总数应为24份,或为24的倍数,无法说明全校同学的实际情况。
- 样本不够多样化——最后一题中显示,有1/3的同学是大一的新生,在此次问卷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对第四题和第五题这样经验类问题的数据会造成很大影响。
- 投票方式不透明——本次投票的投票方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都没有公开。
- 邀请评论与建议效果不佳——本次问卷内容已经很难概括全体同学,却邀请语言中心的李远主任对并不客观真实的数据进行解读,有可能会对教工部、语言中心后续开课计划及其他同学造成误导。
全文如上
个人见解
如有纰漏
敬请指出
南科数据 X 啵闻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南科数据版调查的全部数据
【铮锋专访】执委会主席朱君达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5-11-29 原文
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是学生会最高的执行机构,对外代表着南方科技大学。执委会目前的工作是什么?在处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时隔四年,学生会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继学代会委员长后,我们对执行委员会主席朱君达进行了专访。
铮锋:请问你觉得同学们对于学生会最主要的期待是什么?
朱君达(以下简称朱): 学生会作为学生组织,能为学生提供一些老师家长给不了的帮助和机会。 学生们最初可能期待学生会能组织很多活动,但随着开始了校园生活,更加期待的是出现了问题能有人来解决,一旦有利益冲突,需要有学生的代理人。立场决定态度,“屁股决定脑袋”,学生会的思考和发声取决于是谁选出来的。
铮锋:今年上半年学校对奖学金的分发突然做出了修改,这引起许多学生的不满,学生会在当时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朱:关于奖学金,学校曾经承诺将学费以奖学金的形式发下来,在15年初期末考试之前两周左右,突然公布政策,初创奖学金从非常宽松的门槛修改成不能挂科和GPA高于3.0(低于3.0少一半),引起一片哗然。学校的理由是既然是奖学金,一定要有门槛,然而学生的不满在于学校公布的时间和方式:在期末考试前并未正式征求学生意见直接实行。
这种涉及全体同学的事件算是第一次,当时我们不够冷静。各年级意见不一,学生内部并不统一,立场不同,再加上学校对不同年级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会内部反应有些迟缓,面对突发事件未能及时统筹全体同学的意见和行动。
这件事的症结在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些模糊,从当时可查到的规定,涉及到学生方面的规章制度,要有学生代表参会提出意见。但是这种规定非常模糊,什么叫涉及学生方面,学生代表是谁,怎样算征求学生意见,代表怎么产生等等方面完全没有说。这件事之后学生会和学校相关部门和老师谈过,把具体的事项定下来,现在已经明确了,可以说因为这次危机推动了学校和学生会相关制度制定的进程。
学生会一直有一个现象,领导层大二多一些,主力活力大一较多,大三大四(的同学)有时会觉得学生会干事们年级低没经验反应慢,就会出现自发性(去处理问题)的情况。这有时就相当于有一个合法机构不去利用,反而另外单独发出一种声音。在奖学金问题上,12级同学反应最快,写了一封联名信,内容大概是要求从新生开始执行,很快13级效仿,14级也效仿,结果同学们都没能成功,“抗争”是失败的。
另外,我觉得原因有一个,可能是学校当时财政紧张,一直有传言说奖学金政策到期了,财政不给拨款,所以只能执行。还有一点就是从谈判上,一群散兵是没办法和学校对抗的,地位不对等,水平有差距是没法对话的,(学生)不要觉得老师、学校可以任由我们提各种要求。在开始时确实需要积极性和热情,但最后在谈的时候需要讲道理。
铮锋:目前学生会在与学校的沟通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朱: 学生会的身份是学生的代理人,但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学生和学校是不平等对立的,所以界限很模糊,我们夹在中间像传话人,不仅要把学生的意见反映给学校,也要把学校的观点传达给同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立场。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愿意和一个制度完善、有公信力的对方去谈。奖学金的事就出现了学校不知道找谁去谈、找谁谈了有用(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会作为一个有公信力的组织,应该能够代表学生的意见。这是学生会应该有的身份和地位,是学生对学生会的期望。
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明确学生会凭什么代表两千多个学生,代表权在哪里,我们必须有意见征集。没有意见征集,我们就传达不了同学们的声音。我们是去当传声筒的,不是去表达自己个人意见的,我觉得学生会干事都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身份。学校有很多会议、机构,是要求学生代表参与,这些代表不是代表个人去的,他必须代表学生意见。
铮锋:作为主席,请问你现在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朱:大的方面的话,(最近两个月来)主要工作是在二期工程涉及到学生方面,比如宿舍、体育场、活动中心、会堂、商业街、学校交通等,收集同学意见并向学校反馈。还有就是权益方面,像这学期初教室不够的问题、食堂的问题、自行车禁行大下坡、15级体育课,网络问题等,学生会都出面与学校沟通了。
学生会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组织,从办文体活动到宿舍水管破裂等都有可能需要我们的参与,涉及到方方面面,无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铮锋:书院自管学生会的设立,不少人认为是学生会之外的多余机构,自管学生会和学生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会不会造成机构冗杂的现象?
朱:我觉得不会。因为早期只有一个书院,学生也不多,一个学生会代表就可以了。后来两个书院就需要有书院自管学生会,大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学生会代表全校,对外更多一些,对内所涉及到的事物太庞大了,比如具体生活方面,学生会往下是没有根基的。但是书院可以做到。还有就是人越来越多了,学生组织的层次面向受众大小不一样,任务方面也不同。
铮锋:在15级新生入校之后,学生会人数从40到100,面对人数的增加将可能带来的效率、管理等问题,学生会是怎样处理对待的?
朱:早期整体人就少,可能凭着一两个人的个人魅力就能吸引来许多人,事情也少,一讨论就可以解决,思想统一,管理方便。对于组织活动来说,很多时候参与活动的人数和组织活动的人数不是同比例的。有些事无论如何就得那么多人参与组织,(举例来说)两百人开的一台晚会可能需要十个人做幕后统筹,五百人去看也就需要十二个人,这不是同比例(增加和减少)的,五十人去看可能也需要十个。所以不是说总人数和学生会人数必须是同比例的。
但是,15级入学让我们学校人数几乎翻倍,而且不是300到600的翻倍,是1000到2000的翻倍。因为人多了,很多方面反倒没有人少好组织工作,比如很难开全体会议,所以我们采用的**分层次管理的办法。**执委会有主席副主席部长,我们十几个人来讨论,这样效率会很高。到具体的工作上,各部有部门例会,分层管理。作为主席可能不需要领导每一位干事,不可避免的,这样有时在传达命令、人员调配(方面)会出一些问题,我们只能努力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目前)在大型活动上由副主席牵头,各部长选调干事参与。
铮锋:最近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同学在对学校制度存在意见或建议时,第一反应是向校长反应,而不是通过学生会途径,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学生会反应渠道不明显,效率低下等等,不知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朱:渠道的话,非正式(方式)可以直接跟学生会内部人员反应,有什么出现的问题就开始讨论处理。正式的渠道就是几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宣传部每天都有在收集(学生意见),各部门都有自己的邮箱,我们还有两个意见反馈qq群,(执委会)所有主要成员的联系方式也都是公开的。
上次校长下午茶我代表学生会参加了,也和学校老师有了解和接触,目前校长确实是有精力和时间去解决处理学生们直接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但是我觉得这种机制不是长久的。如果说我们这边宿舍有问题,和物业也不能协调好,怎么办,(同学)跟校长说,那校长肯定是直接去找相关的学校部门负责人去处理,通过这种渠道(学生)是得到甜头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渠道是不是一个最高效的渠道,校长的身份又是什么,他不应该是一个意见中转站,天天把学生的意见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处理完了再分类布置下去。很多问题是不需要到校长这一级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小循环”,问题循环到二级部门然后循环下来,问题就解决了,而不是一个大循环到校长,然后一级一级压下来。至于哪个效率高,可能目前看校长现场办公效率高,但是校长公务繁忙看不到(同学反映的)问题了怎么办,二级部门处理得慢怎么办?所以我们也和学校相关的部门老师沟通过,他们也帮校长减轻负担,也也愿意寻求更快更简单的解决方式,其实学生也不愿意总把事情最后告到校长那里去。部门改善自己的服务体验,让同学能直接向部门反映就能解决问题。学生和学校双方应该有个体谅的过程,互相理解建立信任基础。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学生会是要有公信力的,是能够代表这两千多个学生的,这样才能与学校建立对话的机会。**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怎么样去确定自己所代表的是全体学生的意思。当然我们自己的判断也很重要,无论再怎么说“屁股决定脑袋”,也是要用脑袋思考问题,光凭民意光凭不讲理是不行的。一定要讲道理,而不是凭着人多去向学校施压。
铮锋:民主和自由是两个很大的主题,有时候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所以就学生会而言,是如何保证全体学生的民主和自由?
朱:以前人少的时候开大会投票决定可以,现在两千多个人就采用代议制。各班选出学代,各班代表开会统一意见。但是,我觉得民主和自由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词。如果让两者之间必须取舍一下的话,我宁愿选择自由。但是目前来看保证自由需要通过民主的办法。我们学校学生的民主参与度其实挺低的,不过我们所做的就是要保证大家有选择的权利,当然包括(选择)不参与(的权利)。
民主和自由不是完完全全一致的,而学校这样一个集体,永远是集体和个人并存甚至有时有矛盾的,那学生会的存在可以说是作为天平的一端去平衡一下,它(学生会)在不停地为学生的个人权益和为集体的需要让步之间做一个妥协,不停地博弈以求平衡。
我们要给同学们选择不参与的权利。但是我们没有处罚的权利。哪怕是逃课我们也不能说学生会出面把这些人怎么样,但我们肯定会建议、倡导大家按时上课。民主是保证大多数,但自由就更维护个性化,少数,学生的各种口味诉求很复杂,我们要找到平衡点。事实上我们不希望全体学生是一个面孔,一种声音的,我们希望能保证学生们有不同的声音,有不满学校的,当然也有支持学校的,这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民主的手段,保证个人自由。
铮锋:今年上半年学生会进行了修宪,那么修宪对于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呢?
朱:这次修宪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对学生会比较大的影响一个是在章程上规定了可以正式加入学联,这对于学生活动和地位方面有很大好处。以往学校对外的交往和地区性质的比赛,由于没有加入学联导致参赛名单上没有我们。正式加入学联以后,省市学联组织的活动我们学校可以参与了。还有一点就是三权分立的三权更明晰了,以前主要是在学代和监察院还有执委会权益部不太明晰。这次就是明确下来了,三方的具体工作职能明确,制衡更加有利。有成文条例,效率会更高。
财务方面更加细致明确,在南方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开设学生会专用账目,有我们专门的项目专用资金。我们拉到外联也好赞助募捐也好我们统一放到那个账目里,这就等于有了一个外界监督。基金会对资金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合同发票等一应俱全,这样就不存在我们的资金不透明的情况。我们走账记账资金会方面都有记录。其他的一些各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责都在摸索,毕竟学校整体人数还未定下来,功能上的界限还没有划得更清楚。但我觉得到了我这个第四届主席的阶段,学生会的体制运转比起以往应该更流畅了。
**一个好的制度要胜过一个好的领袖。**我特别希望在我任内能将整个制度彻底完善,哪怕将来选上来一个和之前的主席各方面都不同的人,也能使学生会运行正常。要有一个制度保证,我们想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确定学生会发展的方向。我希望不管将来谁当选了主席,这个机器(学生会)都能这么运行下去。
▉记者/杨效康
▉供图/闫明旗
树德书院吴昱含:谈树德书院学生会
铮锋媒体工作室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5-12-17 原文
吴昱含同学是树德书院学生会的首届主席。在采访中,他畅谈书院学生会的发展,对树德书院查寝事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为此次采访的第一部分。
铮锋:树德书院现在成立已经有四个月的时间,我们看到树德书院的学生会已经开始在运行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书院的学生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吴昱含(以下简称吴):在上学期的期末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得到消息说学校会新成立两个书院。我个人是比较愿意积极参加书院的建设,因为我上学期当班长,在团委也做了一些学生工作。我认为书院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贡献一点力量,去帮助学校的书院的建设。然后在开学初的时候,书院的辅导员老师就开始筹备组建学生会。作为管理层肯定是要由老生来担任的,正好我也有主动意愿,我在假期的时候就跟老师聊过这个问题,老师对我的能力包括我上一学期工作还是比较认可,然后老师决定先推荐我来,跟老师一起先挑选人才。毕竟新书院里只有5个老生班嘛,我们之间比较熟悉,然后就根据自己的了解选一些优秀的人才,也优先考虑了在其他学生组织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如校学生会的两位部长张劲松和鲍宗源。在我们进行了选拔以后,有一个树德书院学生会管理团队筹备委员会,这个筹备委员会不仅仅有大二的,也包含了大一的,而且我们是男生女生都包含了。通过这个筹备委员会,我们进行投票,公示,最后确定了第一届的主席和所有的部长,这是我们的成立的过程。成立之后我们首先举办了树德书院学生会的宣讲会,介绍我们的各个部门和我们的部门规划,以及我们的发展方向,从那天开始就算正式成立了。我们的部长例会是每周一次,各个部门基本每周、每两周都会有例会,通过例会的形式和日常的工作来进展。这就是我们开始到现在的阶段。
铮锋:所以你们第一届的主席和部长相当于是自己主动去承担这个工作,然后就自然地成为了主席和部长?
吴:有像我们一样主动有意愿的,然后也有我们去挖掘的人才。基本就是这样。
铮锋:今后你们换届之后会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产生新的主席和部长?
吴:我一开始的时候提了一个方案,我综合考虑到咱们学校之前的环节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全民投票,全民投票造成一种滥宣传,铺天盖地的海报和1243521929空间、微博。大规模宣传,强势拉票这种形式,我不是很赞成。而且我问我的朋友,大家一直感觉滥宣传不太好,这是一点。然后第二点呢就是地域化问题,这个大家都知道一些历史性的问题了。所以我想了一个方案来避免这两个问题。我先介绍一下这个方案吧,基本上先是由现有的管理团队,也就是指导老师、主席和部长,我们这些人先提名,主要是从学生会内部选人才,个别的学生会外部的特别优秀的人才我们也会考虑,但是优先考虑在学生会工作过的同学。这个考虑的原因是,你想直接过来,你并不了解学生会的一个工作构架,你可能很有能力,但是你不一定能熟悉咱学生会的工作流程,所以第一步我们就这么决定,当然这个以后都会修改,这是现在的一个想法。提名以后呢,我们采取不等额投票制。这个具体还没定,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老师和我主席是5票,部长是3票,副部长两票,就去采取这种不等额的投票。
铮锋:有投票权的也都是学生会内部的人?
吴:对,这是本届管理团队的投票,相当于大家在投下一届管理团队。无论选部长还是选主席,我们在提名的这些人中投出来两个人,对于这两个人我们限制他的宣传数量。比如说现在主席有两个候选人,每个候选人交一篇文章上来,你自己不允许宣传,如果你自己滥宣传,属于自己弃权了,我们帮你把这篇文章,通过班长,保证散发到每一个同学手里。然后每个班内对这两个候选人进行投票,最后每个班投出来一张票。一个班里同一地域的人不会很多,这样就避免了地域化问题。根据最后每个班的票数,15个班还不会出现偶数,通过这个票数来决定这两个候选人谁最后当选。这个保证了全民参与,也保证了学生会的发展方向的确定,也保证了干部的能力,之前提到的滥宣传和地域化问题也这么合理的解决了,这是我设想的一个换届选举制度。当然这个工作流程比较复杂,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
铮锋:我觉得其实制定选举制度的前提是首先明确学生会的定位,现在在你的概念里,你觉得书院学生会的定位应该是什么,他的职能是什么?
吴:首先我想讲一点,现在都知道,校长非常大方的给了每个书院200万,造成了现在一个现象,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大家搞了太多的活动并没有什么意义。最开始我在建学生会的设想,考虑的稍微长远一点,它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你说的学生会的定位。我是想把学生会的内部机制,他的一种稳态先建立起来,比如说我这一学期就能保证学生会的整个流程,包括我们组织构架,工作流程都做好,用这个方式我们会把这个组织稳定下来。我们的组织架构马上就要进行改革。工作流程上,我对各个部长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说你们写出来的工作流程怎么叫写的好,一个新人来了,看了就知道怎么做,这叫写得好,这样就能保证学生会能顺利的维持下去。这是一种方式。当然也可以采取一种方式就是,我们一开始就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个我们也是完全可以做得来的。但是建立一个长期的机制是相对来说比较难的一点,所以呢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放在了这里。然后我们学生会的一个特色是“项目”,比如咱们已经开展了农场项目,拓展训练项目,包括3栋楼下建的那个大家比较好奇的,是我们建的创客车间,包括还有一个山南小馆和树德水果店。这些有的在设想中,有的已经开始实施,我们初步设想了十多个项目,会进行选择性的实施。然后我们有一个“明理树德”系列活动,这个系列活动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大家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大家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已经策划了一个“光盘侠行动”,顾名思义,鼓励大家吃饭吃干净一点,不要浪费,这个还是比较有意义。通过这些活动,不断从侧面帮大家修正自己的良好的习惯,也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后还有一个“树德社区文化展”,通俗来讲就是寝室装饰大赛,这个是把宿舍的文化培养起来,我们可能采取一些奖励的制度,来鼓励大家把宿舍环境、宿舍文化打造好。当然我们的”明理树德“活动从来不强制要求大家,只是通过一种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比如说早起,我的初步设想就是早起的人,只要你登记了或者我们采用一种方式确认了你早起了,就会给你一次记录或者积分,用这种形式来鼓励大家。然后我的初步设想是,既然是一个系列活动那就有整个系列活动的积分,当你积累到一定积分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奖励,但这个形式也不一定,也是给大家留有悬念吧。
图为首届树德杯羽毛球赛合影
铮锋:所以你理解下的书院学生会的主要的工作就是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有一些特色的项目?
吴:我认为的话,书院学生会站的高度应该要高一点,你思想的高度决定你做事的高度。你要站在比较高的高度去想怎么让书院的同学的整个人生的发展会走向更好的方向,而不单纯是让大家玩一下,high一下,所以说我们考虑就不再单纯做活动。当然我们不会让大家少了活动。举一个活动的例子,我们做过树德之夜,大家欢聚一堂,同样我们的综艺晚会,我们有一次很好的机会,把它升级到了跨年晚会。在12月31号那天晚上,7点到8年办校庆晚会,初步定在9点到12点,就是我们的跨年晚会和跨年活动,让大家high翻天。
我们书院的学生会要有高度,就是要考虑怎么把学生培养好,而不是单纯的做活动这一点。我们的设想就是,一个是通过“明理树德”这一系列的活动,也考虑通过一些项目做一些学术方面的活动,包括导师这一系列的活动是我们举办的特别多,而且非常成功的。导师午餐会、赏月,我们还打算开展实验室体验日,也就是通过导师来带领一些同学,尤其是大一的学生去参观一些实验室。我也和杨院长说,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外边找一些企业带大家参观参观长长见识。杨院长对这方面也是特别的支持,他也说打算分几类,计划针对每一个系,尽量每一个系安排一类活动。通过这些方法来培养一个书院的文化。所以说我们不会是单纯的为了做活动而去做活动。
铮锋:你刚才提到一个学生会架构的改革?
吴:因为我假期是刚从联想回来,所以我的思想刚开始是比较偏一些企业上的管理模式,属于有点太过长远,所以最开始的组织构架可能比较适合学生会再庞大一些而且这个书院的的整个机制已经非常完善的时候,但是为了针对学生会的初期的现实情况来,我们现在要做出一个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要新增一个文体部,专门来负责文艺、体育方面的活动,我们书院以后也会组建篮球队、羽毛球队、足球队,各类的球队也都是文体部来管;今后要举办的一些文艺类活动比如晚会,或者一些娱乐型活动比如音乐角,也由文体部来管。
然后对于之前设立的财务办、人事办和秘书办这3个部门,他们的作用就是把整个学生会内部机制维持的非常好,尤其人事办是整个学校学生组织中第一个提出来的,它的一些制度是能够调动整个学生会内部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属于内部机构。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组织对内部机构的需求不是很强,我们需要也正在做出相应调整。
铮锋:那在文体部和常务部这些部门以上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吴:你说的这些部门是平列的,我是主席,然后有两个副主席,按照惯例分管几个部门,还有一个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的话,属于在我们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会提出一些建议,然后帮助我们,比如说晚会是否可以通过老师邀请一些外面的社团啦。指导老师的最大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学生会来发展,毕竟老师他比我们有更多的经验,我们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能及时指出来。
铮锋:我举个例子,南科大的校学生会是有着学代会、执委会和监察院的三权分立的制度。这样的职能在书院的学生会里怎么实现?
吴:刚才说到了监察院对吧,我们的人事办的的作用就是负责人事方面的管理,这个大家很明显就明白了。但是之后会做调整,人事办的工作可能会放在常务部里继续执行,我们绩效考核一定会有。
铮锋:人事办行使这种类似职能的方式是实行绩效考核?
吴:对,通过绩效考核来评比,学生会的成员,包括部长,他是怎么样的,这种管理在学生会还是比较严格的。
图为树德书院学生会宣讲会合影
铮锋:你本人也受人事办的监督吗?
吴:这个暂时跟那个监察制度不一样。我们部长以上还是不受人事办监督的。我们之前成立过书院班长团,通过这个渠道,当部长、主席出问题的时候,会有班长团来征求大家的意见,是否需要pass掉。然后学代会呢,可以类比成班长团。南科大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同学不理性,看东西不全面,同学们参选学代的积极性也不高。根据之前的经验,我觉得班长是最合适的。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班长作为代表。然后比如说,大家比较关注的宿舍问题,在我们的宿管会里,每一个班也都会有负责人的。所以基本上这三个部门的职能,我们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都得以了实现。
铮锋:下面是关于书院学生会的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书院的学生会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你觉得当你卸任的时候,以及几年后学生会已经达到稳定的时候,他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吴:首先说需要改进的地方吧,我们学生会现在的一个纰漏就在宣传上,宣传不到位。实际上我们的活动、我们的项目,是整个四个书院里最多的,包括导师方面我们做了这么多活动,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包括农场项目其实大家都认为这个创意是非常好的,大家知道的也不多。所以我也在跟老师申请,组织对我们宣传部进行多次培训,来培养他们的宣传思路,怎么包装亮点,怎么让大家看到咱这个活动里他喜欢的地方,怎么样吸引大家的兴趣,这个是我们宣传上的问题。然后,其实在学生会内部我们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学生会内部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我刚才为什么要说做改革,就是因为现在的组织构架不适合目前的发展状况,这是目前我认为需要改进地方。
然后是对于未来的希望。首先在这一学期结束之前,我们会对下一学期所有的活动进行一次规划,相当于一个时间轴,记一下我们在哪个时间节点会做哪些活动。这学期的问题也是在于,因为学生会刚成立,很多东西都是有一件搞一件,没有办法,但是在下学期我们会非常有规划地进行一个又一个的活动,而且我希望是在学期初就给大家一个很好的答复,大家可以看到这学期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参加什么活动,我们一定会给大家这样的一个感觉。
然后对于未来几届的话,我首先希望是他们能保证学生会内部工作的积极性,这是很重要的。然后我希望每一届学生会都能保证每一个新人进来以后都能学到一点东西,而不是说来干活打杂就走人了,这是对学生会内部;对外部,我还是强调一点,目前学生会主要还是办活动,但是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也不要受了个别的舆论的影响,要坚持住自己的立场。要站在一定高度去想,怎么样让这个书院整体的文化、整体学生的水平上去,以这个为目的,来开展一些活动,然后维持下去,然后不断的进步,不断的优化,这是我对未来的一个设想。
▉记者/杨天逸
▉供图/吴昱含
精选留言
用户设置不下载评论
每100个南科大的孩子中,就有11个是异地恋
可爱的串串 串串科技 2018-08-15 原文
2018年8月16日,南科大迎来1024名新生,本科生总人数达到3977人。
南科大的孩子情感状况如何?
他们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生活?
串串科技联合南科数据公众号,启动2018年“南科大学生情感体验白皮书”项目,为你全方位展现最新调研结果。
·数据来源
克巴博社会调研组—南科大学生情感体验白皮书(2018),本项目共调研南方科技大学学生1013名,其中2015级188名,2016级194名,2017级282名,2018级349名。本科生933名,硕士生52名,博士生28名,样本男女比例为2.21。本文中数据仅采用南方科技大学本科生的调研数据。
·部分图例来源
THENOUNPROJECT.COM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鸣谢&联合出品:南科数据
更多精彩隐藏内容
请见南科大学生情感体验白皮书(2018)
在公众号“串串科技”后台发送“2018”
即刻获取PDF版报告全文
我是性少数,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LGBT在南科 2017-12-04 原文
当你发现你身边有同学是性少数者时,
你还会和ta做朋友吗?
▲各年级参与调查人数占比
本次调查中,各年级参与调查的人数比例与各年级人数比之间的差值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感情状况
▲不同性取向的同学的感情状况
乍一看,似乎不同性取向的同学脱单率都差不多,但是,仔细一看可以发现gay和bi的脱单率较明显地高于直男直女。
Glad to see that.
▲性少数者的感情经历次数
在感情经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数据。
第一个出现在直男直女之中——感情经历最丰富者,有过16次感情经历。
第二个出现在性少数者中,有一位拥有15次感情经历的同学,ta这样写道:
“15次与女生,然后我就对女生没有感觉了,我想摔跤”
???
对于你的性取向,你···
▲你会向家人出柜吗?
总体看来,有超过半数的性少数者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向家人出柜了。
但是,在那天到来之前,他们还要忍受多少年的春节,他们还要忍受多少遍的**“诶呀!XXX啊,男/女朋友找好了没呀!什么时候结婚呀!什么时候生孩子呀!”**
希望性少数者们能经历一次成功的出柜体验,就像外网上经常po出的出柜视频一样,当你们听到父母说的那一句“你开心就好(作为我们的儿子/女儿,不管你是个怎么样的人,只要你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会痛哭流涕,涕泗横流,发现**这几年,这十几年,这几十年的辛酸苦楚,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回报。
很期待那一天能够早点在你们身上到来。
▲你会抗拒和朋友谈论你的性取向吗?
比起是否会向家人出柜,性少数者对于是否会抗拒和朋友谈论自己的性取向有着更加肯定的回答。
事实上,大概会有很多性少数者(小野鸡们)会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性取向。这无疑,能够引起诸多直男直女们的兴♂趣。
性少数者们没有必要去刻意隐藏自己的性取向。
We are who we are.
你开心吗
▲不同性取向的同学是否开心的状况
在南科大的校园里,在这样一个小样本中,性取向与一个人开心与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我们先为那些对目前生活感到开心的每一位同学表示由衷的祝贺。(掌声啪啪啪)
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开心的人。而在我们学校的les群体中,不开心的占比尤其高。
这些不开心的les小姐姐们,我们愿意作为你的倾诉对象,作为一个树洞,为你排忧解难,或者,最起码,让你知道你不是独自一人。
毕竟,看到你们这帮不让人省心的性少数者们能够开心地生活,我们才能放心呀。
大多数性少数者们害怕因为自己的性取向失去自己的朋友
他们害怕因为自己导致一个家庭的破碎
他们害怕茫茫人海中出现的咄咄逼人的指点和睥睨
他们害怕失去求职、晋升的机会
他们甚至需要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幸运的是,在南科大的校园里,大多数的性少数者都找到了能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为每一位愿意接受性少数者的直男直女们打尻。
至于那些仍感到不开心的性少数者们
我们 在这 等你
扫描二维码
关注“LGBT在南科”的最新消息
你好,我不是同性恋
吴新哲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8-05-17 原文
编者按:今天(5.17)是“国际不再恐同日”,前些日子,我们采访了学校里的一位同学,她是南科大LGBT群体的一员。近年来,社会上LGBT群体要求平权的呼声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浪潮之下,我们希望给读者呈现一个平常的故事——在抹去“性少数者”这一身份后,他们只是南科大校园里的普通人,正如N同学说的,“它是你的本质,但它不过是其中一个方面”。
正文共:2283 字 预计阅读时间:6 分钟
“我不是同性恋。准确来说,我是一个酷儿。”这是N同学见到我时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她对男生产生过感觉, 但更多的时候是对女生。“我相信人的性取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你的心境和际遇发生变化。”
N第一次对女生产生感觉,是在一个秋风沉醉的夜晚——这当然可能是记忆偏差,其实那也可能是一个既无风也无任何大事的一天。她和关系最好的舍友并肩走在路上,准备去上高数课,忽然她的肩膀被人从后面拍了一下,她和舍友转过头,后边的同学轻轻笑着说,我还想看你们亲到一起的样子呢,真可惜。谁也没有把这个玩笑当真,但在数学课上,她的心里却对坐在旁边的舍友产生了异样的感觉。一阵很轻的慌乱,轻到让人怀疑这种感觉是不是真的。这它没有消失,而是慢慢地、隐秘地滋长起来。她不知该怎么把这种感觉压下去,只好把它留下来。
“很莫名其妙吧?这个由头。但它是真的,我的每段感情都是真的。”这是她对这个“起源”的评价。
她接着回忆起自己高中时的事情。那时“同性恋”三个字对她来说还很远,它是一个英语演讲的题目,是同学之间的流言。在准备演讲的时候,她和朋友在午饭时讨论过这个话题。“我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这就是我当时的定论。”她说,“但是到它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很快就接受了。我觉得我喜欢的是她这个人,而不是性别,所以我很不喜欢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后来我发现有个词叫做‘queer’,就是指拒绝性别和取向标签的意思,我觉得这个词还算适合自己。它好像也是个标签,不过用这个词比较方便。”
她说,她来这里不是为了讲爱情故事的,因为她没有爱情故事可讲。在纠结了半年之后,她终于在某个冷冽的早晨把事情告诉了她舍友。“情况急转直下,我顿时失去了我大学以来最好的朋友,但我必须告诉她,我不想再忍了,我(对她)装了那么久,事情总得有个答案。”从此以后,每次回到宿舍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她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她舍友,她舍友也不知该怎么面对她。
就这样持续了很久。
我问她怎么没换宿舍,她只说了两个字:不想。就这样熬了一年。终于,冷战结束。她们渐渐地又能开始愉快地交谈了。“但那时我已经无所谓了,我只把她当作众多朋友中的一个。最后我发现自己锻炼出一种控制力,如果自己被对方拒绝了,我就会赶紧把自己的感觉压下来,至少还能做个朋友。”
后来她喜欢上另一个女孩儿,无果。“没办法,我们太不一样了。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都想找一个(女朋友),我偶尔也会对男生有感觉,但我觉得自己长成这个样子,肯定不会有男生中意,还是算了吧。”她淡淡地笑了一下。
南科大的女生不好追。有些人说不想谈恋爱,也有些人称自己是直的。在同志圈里有个词叫“gaydar”,意思是判断芸芸众生中的同性恋者的能力。“有时候一眼就能判断出来,情侣就更明显了,男女(同性恋伴侣)都能看出来。”同性恋者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对方会不会是同类。有些时候,个体的经验就是这个群体共同的经验。这其中也会存在某些刻板印象,“我有时候会搞错,南科大里打扮中性的女生太多了。”
她的朋友里有不少是性少数,“有的人很优秀,有的人一般般;有的人成绩平平,但有非常别致的爱好,有的人人缘很好,大家都愿意跟她交朋友。你是不是基佬(指同性恋者),跟你是怎么样的人没有很大关系,它是你的本质,但它不过是其中一个方面。”
她说,很庆幸自己是在南科大,大部分同学对性少数者都很包容。她只对少数特别要好的朋友讨论过自己的情况,但不会对所有人特地表明身份,平时也不会特地遮遮掩掩的,这样对她而言比较自然。
同性恋群体有自己的交友软件,N也用过。“很无聊的时候会打开看一下,很无聊很无聊的时候。很多人为了吸引同性,会把美颜得很夸张的照片放张去。浏览得太久很影响审美,有的T(一般指女同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方)比男的还帅,慢慢地你就会觉得剪个寸头也是可以接受的了。后来我发现这里除了释放荷尔蒙以外没别的作用,我就不再看了。”很多性少数者希望通过交友软件维系自己的关系网,有些人会把自己私密的、关乎自己这个身份的动态发在上面。“但更多的时候你只能看到P过的图片和诗化的牢骚,”她说道,“还是线下靠谱点吧,别指望通过交友软件了解一个人的全貌。”
同性恋者大多活跃于网络上,是因为她们少有机会光明正大地以这个身份示人。由于在中国相关政策的出台还遥遥无期,有些同性恋者觉得自己的爱情没有未来 ,因此到了年龄会选择形婚,如果婚姻合法化之后,也就多一份保障。“最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一种社会认可,说明不必再遮遮掩掩过日子了。”有的人会把这种不认可看作苦难,这段感情便一直维持下去,“但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感情破裂之后是不会有任何保障的,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没有未来,就可能会态度随便,这也大概是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同性恋群体道德水准低下的原因。”
美好的未来大概很久都不会到来。“大家都很沉默,只有网络上的力量是不够的,转发文章的时候有再多的情绪,过两天作业ddl到了,一切还是会被化解掉。”
我问她,那你有未来吗?
“我很喜欢柴静的同性恋报道手记里的一句话——‘我们终将浑然一体,熔于水火之中’,我希望那是我的未来。”
图源:
图1: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图2:电影《Carol》
图3:电影《相对宇宙》
// 作者:吴新哲
// 编辑:吴亦明
// 排版:黄狗崽
谁改变了南科?
广告 StudioGloire 2017-06-22 原文
他打开了电视
新闻又在报道“南方科技大学”
高教改革的先锋
创新实践基地
他想着哪可能这么神奇
好奇着点开搜索引擎
这一点
就说服了自己
她的父母极力反对
“这什么破学校听都没听过”
“985 211都不是能有什么实力”
开始她还极力争辩
后来只是任由他们说着
自己默默填好了能力测试的报名表单
他参加完了面试
老师们亲切的态度和稀奇古怪的问题
让他兴奋不已
QQ空间和朋友圈在第一时间表达了他的心意
这学校
果真名不虚传
她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让她说服爸妈
爸妈还加入了新生家长群
和她一起成为了
“安利南科大”小分队的一员
他加入了校学生会
不像小说里说的那样阴暗
原来在这里
学生真的可以拥有自主的权利
她加入了好多好多社团
一时间生活突然多了好多种选择
今天是参加社团活动还是呆在寝室呢?
这天她刚醒来
啊 画社社长今天说了让我去帮忙呢
他坐在桌前绞尽脑汁
部长催他交策划
课程作业ddl也要到了
下周还有2个project 1个presentation
什么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怕都是骗人的
她看着手上的发票叹了口气
社团活动垫了不少钱
却没有提前了解报账流程
好容易更改之后
年底财务政策却又突然改了
又吃了个闭门羹
他听说要搬寝室到山上去
一下子激动不已
他收集学生意见
写了建议书
正个八经地去和学校谈判
学校答应了许多条件
他像一个英雄
凯旋而归
她听说思政课网课政策要取消
尽管她早就修完了所有思政学分
却还是鼓起勇气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不小心和老师起了争执
却让学生们空前地团结一致
合理地争取权益
合理地理由
最终赢得了胜利
他听说校园里的猫得被清走
心里着急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找了认识的老师询问情况
找了周围的同学群策群力
一筹莫展之际
听说猫能留下了
长舒一口气
能留下就好 能留下就好
她听说图书馆要改造
馆长通过邮箱积极地向全校师生征集建议
于是她发挥所长
一口气提了好多方案
最后图书馆改造成功了
看到融汇着自己思想的小角落
她开心得不得了
.......
是他/她在改变南科
是他/她 改变了南科
他/她改变了南科 T恤
限量发售
男款
女款
题字/冯小漠
设计/哈哈哈
承制/沸青服装
限量50件
SHE/20席;HE/30席
众筹价
88/件
山南小馆书友会成员、应届毕业生优惠
68/件
不设购买链接,就说一声。
台风“山竹”体验报告
关爱空巢老咩/520209 2018-09-16 原文
⚠️警告 本文属于危险行为 切勿模仿
—— 此刻的咩酱脑子还在飘
本文共2406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不信你数
作者:咩酱,空迹
摘要:为探究“台风‘山竹’对不同装备下人体的影响”,及考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南方科技大学三地在台风时期的应急处置完备情况,笔者协同志愿者方昊天于2018年9月16日12时43分,自塘朗新村徒步归校,现将具体经历汇集写成报告如下
关键词:台风“山竹”;人身安全;切身体验
时间:2018年9月16日12时43分至13时51分,共计68分钟
步行线路:塘朗新村-某理发店-乐购超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南方科技大学,全长约2.5公里
人员构成及初始装备:装备八角帽、长裙及凉鞋的笔者咩酱(质量约43kg),装备短袖、短裤及人字拖的志愿者方昊天(质量约100kg),总质量合计150kg
额外装备:雨伞两把(后因台风报废),雨衣两件(雨伞废后购于乐购超市),方昊天一名(初始装备见上)
台风风力:6~10级(可理解为风力随时间变化逐级递增)
一、撑伞时段(笔者装备长柄伞一把,志愿者装备折叠伞一把)
笔者及志愿者于中午12:43自塘朗新村出发,撑伞沿大沙河河岸向南方科技大学(后文简称“南科大”)进发。此刻风速约为六级,途中目睹倾倒树木六棵,断落枝条不可数。途中屡次因风速过大止步,经讨论决定步行至马路对面商业区继续前行。前行期间因风大,被迫前往途中某理发店内暂避,经检查发现台风造成长柄伞大面积骨折,折叠伞亦有小范围轻伤。
体验:雨伞于台风中主要作用是撑于人体前方,隔挡空中以树木枝叶为主的不明掉落物,对于遮风避雨并没有特别大的功效,部分时段甚至会增大空气阻力,造成前行困难。笔者前往理发店避雨时身上湿透面积约为70%,幸遇好心店主提供热水、干毛巾、电吹风等物,方有勇气继续前行。
二、裸行时段(笔者与志愿者皆无额外装备)
短暂休憩后,笔者同志愿者共同商议,决定沿商业区继续前行。此刻风速约达七级,道路两旁共享单车倾倒率高于90%,有树木被连根拔起。艰难前行的二人步行约三四百米后冲入最近的乐购超市。
体验:在无装备保护的情况下,雨滴击打人体裸露部分有明显刺痛感。降雨量过大导致部分情况下无法看清前路,屡次被前方倾倒的自行车阻挡。
三、雨衣时段(笔者与志愿者皆装备雨衣(带连帽外套及裤子)一套)
在乐购超市经购买获得装备“雨衣”*2后,笔者与志愿者继续坚强前行。此刻风速由七级开始递增。
3.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后文简称“中科院”)
由于笔者的错误导航,原定经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后文简称“深大”)宿舍区前往南科大的二人误入中科院旁林路。由于右侧防洪堤(应该是叫这个)的阻挡,风速大幅降低,道旁倾倒树木减少,但依旧有一棵倾倒巨木阻挡前行道路。认识到走错路的二人决定原地掉头继续前进,并为“出门没带GoPro”一事备感心痛,顿觉自己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香港记者”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体验:装备雨衣后,雨滴造成的人体不适感大幅度减少,但依旧需要低头前行以护住面部。优秀的防洪堤极大程度降低了前进的难度,但出路口的那一瞬间,笔者仍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
3.2 深圳大学西丽校区
找到正确道路后的二人成功进入深大校区。深大校区多棵树木倾倒,道旁可见铁牌落下,部分教学楼有保安巡视引导。途径桥上,可见大沙河水滚滚而去,顿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壮烈。于教学楼暂避片刻后,笔者及志愿者不顾深大保安劝阻,抱着“要死也要魂归故校”的悲凉,冲入八至九级台风。
体验:随着风速递增,虽暂时不用担心异物打击身体的不适,但笔者本身微小的质量依旧抵挡不了过大的风力,在风雨中开始了以志愿者为圆心的转动,不得不参考鸟类迁徙的“人”字梯队,紧搂志愿者艰难前行。
3.3 南方科技大学
经六号门冲入南科大的笔者注意到,六号门那根巨大的门禁杆已经单独卸下放好,校内多有树木歪斜,教学区域空无一人。令人不安的是,立于食堂旁的两根塔吊摇臂分别以不同频率开始一定程度的转动,而大榕树的枝桠亦令人痛心地散落一地,让人担心起榕树下那些幼小的生灵。湖畔食堂楼下此刻已不见鸽子“咕咕”的身影。小歇后,二人自长坡沿迎新桥前往湖畔宿舍区。桥上多有落下的果实,湖畔的书院活动室及健身房等地已封门堵好,但依旧可见部分兴奋的男生在楼下四处奔跑以感受“山竹”的力量,部分售货机已断电并安置于避风处。归宿舍楼后半小时,有应急指挥专人前来劝阻游荡学生回宿舍静待台风离去。
体验:最后这段路其实是风速最大的时候,甚至有坐在过山车上风雨迎面扑来的感觉。在多次失重转动后,装备了手部挂件“志愿者一名”的笔者得以被顺利拖回校园。
四、志愿者体验
在共同经历台风“山竹”后,体验非常紧张刺激的笔者采访了志愿者同学。
由于质量方面过于悬殊的差异(笔者:志愿者≈1:2.333),志愿者同学全程表现淡定,步伐稳重,承担了“通过自身质量来稳定笔者以达到预防笔者被台风吹倒的功效”的重要作用,并且对笔者沿途极为解闷的碎碎念表达了赞赏之情。现将志愿者同学发于QQ空间的说说打码摘抄如下:
“山竹水疗大保健赛高 力道拿捏得爽 手法精湛 (刚刚回学校 台风在外面走2km真刺激 真实作死 要不是事情忙一定长文 照例diss一下贵校影子都没有 隔壁深大就很负责的在引导指挥”
五、总结
本次台风“山竹”来势汹涌,导致深圳全市15-17日停课歇业。有关部门多次发文警告市民台风天气不要外出,注意人身安全。
质量微小的笔者在本次“山竹”来袭之际不幸遭殃,屡次险些罹难;而靠谱的成年男性志愿者则因自身质量原因,气沉入地,两足有力,下盘稳固,上轻下重,稳重如山。
笔者自身用户体验为:雨衣>雨伞>裸行
由此可见在台风期间,雨衣出行最为靠谱,而深圳大学在此次台风来袭之际于教学楼区处理较为得当。为便于抵抗台风,笔者仍需加大自身营养摄入,增强质量,以防不幸发生。
一周坊间新闻|村委楼、卡贴、助推营
吴新哲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7-11-05 原文
坊间新闻是铮锋的实验栏目,为大家提供本周发生的、不值得载入校史的新闻(不定期更新)。
村委楼炸楼
上周日下午3时整,村委楼实施爆破。爆破场面非常壮观,校园多处震感明显。
“南科村委楼,一跃解千愁”。村委楼是许多老师同学共同的记忆(详见离开前,留下点什么 | 村委楼留言精选),见证了南科大草创时期的历史。而村委楼的倒塌,也标志着学校建设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村委楼的残骸
原谅卡贴发售受阻
本周一上午,串串科技发售原谅蓝卡贴。卡贴原计划发售50套,并拍卖其中一套卡贴(即“一号卡贴”),所得全数捐给深蓝公益项目。但由于书院方面认为卡贴的发售影射学校上周发生的一次争执事件,与公众号负责人沟通后,串串科技在卡贴尚未售完时撤下发售推送,并将拍卖交由深蓝项目的同学接管。
而后,一号卡贴拍卖取消,改为拍卖老干妈风味豆豉,附赠神秘礼物。最终,这瓶老干妈由某位16级的同学以51元的高价拍下,堪称南科大校史上“最贵老干妈”。
对于此次发售受阻之事,一些同学认为校方过于敏感,没必要让一个原本无伤大雅且有益公益的活动取消。
“最贵老干妈”尊容
“高考助推营”在南科大举办
本周日,第一期“高考助推营”在校内举办,不少来自广东各地的高中生和家长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旨在向广东考生宣传南科大,同时帮助考生调整心态。与南科大自主举办的科技创新体验营不同,助推营由招生办授权一家名为“天行健”的教育机构承办。南科大招生办与天行健教育签署的授权书声称,参加高考助推营的学员,经该机构筛选后可在明年的招生中保过初审,直接获得我校能测的资格。
在招生办老师对南科大简短的介绍之后,活动的主要部分交由天行健机构组织。在风雨操场里,学生和家长们参加了“助推活动”和高考经验分享会。在天行健的讲师和助教的引导下,学生和家长们共同完成了亲子游戏。
在煽情的背景音乐中,家长和孩子们相拥而泣
除了橘红和蓝色
我们学校的校卡还有
红、粉、绿、紫、棕等颜色
想知道校长的卡是什么颜色吗
后台回复“校长卡”即可知晓答案
本周新闻联播就到这里结束了
坊间新闻接受大家投稿
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或是有趣的事
欢迎在后台留言
晚安!
一周舆情观察
铮锋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7-12-17 原文
行政楼卫生间:“豪华”内外
本学期初,学校行政楼一楼的厕所进行了改造。装修厕所的目的,在于迎接10月的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学校的中标公告(http://sustc.edu.cn/bidding_2/2828)显示,该厕所造价42万。厕所的装潢非常高档。由于参会人员中有世界各地的校长,为了方便西方人如厕(西方人不便使用蹲厕),厕所还安装了日本进口的多功能马桶。
上周,有同学发现这个原本可以让任何人进出的公共厕所,如今设置了门禁,学生卡不能通过门禁。这件事情在同学之间引起了小范围讨论。
舆论讨论的高潮发端于一名学生在10日和11日两晚为该厕所写下了具有讽刺意味的书法,并贴于门上。这两件作品的照片在社交媒体内(主要是QQ空间)被大量转发。次日,书法作品被撕去。
12月14日,行政楼一楼的厕所被围蔽,任何人不得入内。
图1 其中一幅书法作品
行政楼一楼卫生间引起校内广泛的争议,焦点在于事件暴露出的财务问题与校内特权。用近43万元装修46平方米的卫生间,规格不可谓不高,装修不可谓不豪华。为了方便校内师生,为了体面招待八方贵宾,舒适且人性化的如厕环境是必要的,但改造的重点不应是提高装修的档次,而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如在校内推广第三卫生间,改善无障碍设施,兴建母婴室等。南科大作为一所由深圳市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学校的运作开支主要来自于税收,用财政经费兴建豪华厕所是否涉嫌浪费公帑?更何况中央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以来,各地各级机构都力图开源节流,兴建豪华厕所是不是与之相悖呢?
此外,“刷卡如厕”听起来就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公共卫生间作为公共资源,却被改造为特定群体的专属空间,往轻的说,有违平等理念,往重的说,是大学精神的沦丧。当然,笔者期待,豪华公厕不日后向全体开放。
体育场馆收费:乌龙之后?
12月12日9时18分,南科大团委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南方科技大学体育场馆管理办法》的推送,推送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当天22时26分,推送被删除,但文章的截图仍在学生之间流传。
12月15日,学生会苏苏权益发布公告,开始就体育场馆之事在全校范围征集意见。
在厕所事件的挑拨之后,关于体育场馆收费的推送如一枚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大家的情绪。以致于在团委公众号次日发表声明之后,仍有人质疑团委的公关能力,还有人揣测这次推送是团委对学生的试探。
那么,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在询问团委宣传部部长之后,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的情况。起初,宣传部的同学收到了某老师发来的体育场馆管理办法的文件。由于一些误会,宣传部的同学在南科大团委公众号内推送了文件。经过内部沟通,推送随后被删除。次日公众号发出了致歉声明。
如果让同学不满的,是学校在没有考虑学生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出台规定,那么这确实是一场误会。但在弄清事实之后,我们接下来应该讨论的,是管理条例带来的相关问题。
收费问题是条例中争议最大的部分。笔者推测,这一收费条例可能是校方为了限制校外人员而采取的象征性收费。每个师生每年都有三百元的额度,按照同学们的运动频率,估计大部分人都花不完这个额度。在这三百元以外的额外收费也不能支撑学校在管理场地上的支出。然而,校外人员的价格相比社会上的体育场馆要高出许多。比如羽毛球馆,每小时达到了100元的高价,这可能跟学校羽毛球馆场地紧张有关。
另外,体育场馆采用先预约后使用的方式,是否意味着使用者不得不每次租够一个完整时段?足球、篮球还可以打半场,有没有更灵活的租赁方式?体育作为一位社交方式,许多师生都会现场组队,而实施提前预约制度后,以球会友变得困难。
如果体育设施需要预约和收费,相应地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学校统一发放的额度并没有考虑使用者在使用场馆频率上的差异,有的人可能一年下来分文未花,也有人可能在一个月内就将额度全部花完,那么额度是否有必要按需分配?体育场馆采用先预约后使用的方式,具体要怎么实行,才能保证大家有序地使用?学校对外收费之后,要怎么控制校外人士员进入学校?
目前,校内体育场馆的管理有混乱之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是必要的,但管理规定在推出前需要向全体师生广泛地征求意见。希望在广泛讨论和相互理解后,一则更加完善的管理规定能够出台。
撰文/吴新哲和老吴
编辑/老吴
美编/马小燕
2018,克巴博的1%寻人之旅
串串 串串科技 2018-02-20 原文
据说,不论一所大学有多大,只有 1% 的人能绽放与众不同的光芒。
为了让人海中若隐若现的1%照亮更多前行的人,2017年,克巴博人物聚焦专栏正式启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学子”访谈,克巴博人物聚焦将关注与“GPA”无关的闪光点,那是在暗透的黑夜中闪烁的一道道星光。
我想再次向各位郑重介绍第一季的10位嘉宾:
我对嘉宾们的包容心怀感激。第一季的采访是在夏天完成的,200斤的体重让我在夏天变成了一个巨型发热装置,汗流浃背、每天洗三次澡是我的常态。一直忘不了凛砸帮我带的维他柠檬茶、小漠递给我的纸巾和冰雪碧——采访的路上更像是嘉宾们在接待我。第一季的采访做的很匆忙,我没有整块的时间来做策划,甚至都没能给嘉宾发一封像样的采访邀请函。只是提前几天在QQ上私戳约时间,再找一个活动室闲聊15分钟(除了拉着我边吃边减肥边采访的李岩松)。
我的采访很随性,嘉宾通常不需要做提前的准备。我不关心,也并没有时间关心你从哪里来,我只在乎你要往哪里去。抱着这样的提问核心,一篇篇采访稿就初具雏形了。
初稿的字数一般在5000字以上,鉴于“超过2000字的文章都很难被读完”定律,我逐渐尝试在深度与有趣之间寻找平衡点,终于将几千字的采访稿压缩到一千字左右。有一次听小伙伴说袁长庚老师在课上提到了串串科技,我心想究竟是什么方面能让袁老师拿来当例子,仔细一打听,原来是说我字数很适合阅读。得,创作之路依然漫长。
2018年,克巴博人物聚焦第二季将放远视角,寻找用时间创造不凡的10位南科人。这些名字也许你并不陌生:机器人战队负责人卢睿、海淀王子郑非凡、神奇属性小安德、“华爷杯”出品人张少华、文艺青年缪东昊、普通本科生李曾一、不是网红方菲、网络名人664等,都会在第二季中与大家见面。先卖个关子,第二季的最后一个席位,我留给了一位见证了南科大变迁的超级小可爱。
新的一年,祝各位的奋斗之路畅通无阻,为“南科大的孩子”增添新的内涵!
你最期待在第二季中
看到谁的身影呢
克巴博设计室
新产品即将发布
2月22日
不见不散
长按关注
我就能+1个粉S
精选留言
用户设置不下载评论
冯小漠:你能为南科大留下些什么
串串 串串科技 2017-10-10 原文
本文共2643字,不信你数一数
▲正在吃月饼的冯小漠 (串串/图)
现在有一些很狭隘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自己本科没做什么东西,然后还不去提升一下其他的东西,结果就是拿一张没有写多少东西的白纸去换另外一张没有写多少东西的白纸。
—— 致仁英语角奠基人 前招生办学生助理 前团委宣传部核心人物 家长群小打杂 书法爱好者 篆刻爱好者 藏书爱好者 社科中心视野文库管理员 山南小馆馆主 冯小漠
10月7日,深圳的空气依旧粘腻,我们在人文社科中心见到了冯小漠。他招手示意我们坐下,跑到冰箱前晃了一会儿。
没一会儿小漠就捧着一堆饮料回来了,“这个不健康的给你” 小漠说着把一罐凉凉的雪碧递了过来,我身上的热量终于有了去处。
“那我给你带的这块儿月饼,我就给小漠了吧。”我的助手边喝着小漠的椰汁边说道。
为什么叫“山南小馆”
串串科技:山南小馆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
冯小漠:“山南小馆”是我的个人堂馆号,像落款、字号一样。
先说“山南”,南科大地处山南水北,加之广东也恰好在南岭,山南象征着地理位置,也意味着我们与北方不同的行事风格。而且历代中国文人都有一种倚南窗以寄傲的说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表达隐居避世的这种追求。当然,我们今天就说不叫隐居避世,而应该说自己要有独立的天地。
再说“小馆”,当代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任重,任重的那个馆号叫浴桐小馆。浴桐这个名字也是有典故的,说有一个大画家他有非常严重的洁癖,有一天他接待了一个客人,那个客人进来之后吐了一口痰,客人走了之后,他到处去找这一口痰,想把它铲掉,找来找去找不到,最后发现原来在一棵梧桐树的下面,然后他就请自己家的园丁过来洗那棵梧桐树,结果把梧桐树都给洗死了,这体现出精神上和物质上对洁的绝高追求。
我非常喜欢这个画家的一些追求,也一直都看他的作品,于是我就把书房的名字定为小馆。很多人印象中说,我们是不是做拉面的,因为“馆”看上去像是做吃的地方。这个东西其实我觉得也不冲突,因为面馆的确也是“馆”。山南小馆是书房,算是一个馆号,和中国文人的书房叫“斋”、“堂”、“轩”是一样的,我用这个名号来卖书我也觉得很适合。
▲正在喝椰汁的冯小漠 (串串/图)
串串科技:原来“山南”和“小馆”有这样的内涵,这个名字也给不少校内的组织提供了灵感,有的名字甚至有点儿像抄袭。
冯小漠:别人之所以会认为是抄袭,并不是因为你这个和我重复了,而是因为你这个不适合,不适合就别扭。如果你用了一个很自然的东西,别人说你,你还可以说得过去。比如你用“小馆”做书房,我也觉得很适合,但是你要做成一个什么创客空间之类的东西,也叫“小馆”,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奇怪的组合。
也有做公众号的用了“山南”的名字,我也不是说打击他的热情,他用这个名字也OK,我一点都不介意,但是你整天在我的群里发这个,别人一看到就会问我,这个是不是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还要求转发,我就觉得有点过分。我不是说你跟我名字一样,我就要把你怎样,我也不是要一家独大,但是你要考虑我的感受啊。就相当于我用你的名字写了一篇文章,然后让你帮我转一下,就这样就感觉很奇怪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开公众号的,自主的避嫌换另外一个名字应该是一个常识性的东西。
不能本末倒置
串串科技:做互联网平台的人不少,像山南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比较少。
冯小漠:有和我们有类似想法的同学做过一些APP或者一些简单的网页,把它做成一个统一的二手交易平台,但是他们没有动力,因为它们这样下去他们不盈利,很多人都是希望提供一个平台,然后让别人免费使用,在上面投放一些自己想卖的东西。
我们盈利模式就很简单,就赚差价,我收购别人的二手书,然后再卖出去,和所有的二手书店都是一样的模式。我们在学校里面只集中在教材,社会上的二手书店的还包含一些收藏性质的。
说到平台,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互联网产业,如果你问一个人说你以后想做什么工作,他说我想做互联网+,其实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废人,因为他缺乏了一种对于实业的追求。
比如说我这个人很喜欢炒菜,炒的菜炒好了开一家饭店,然后这个时候我用互联网来帮助我推销,这个时候才叫互联网+,而不是我反过来说我想做互联网,然后我再去炒菜,其实是本末倒置。你看我们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做平台失败呢?因为他们用这个东西的时候,只是想要做一个计算机开发出来的平台,或者想要做一个这样模式的东西,然后我找哪个地方做突破口,而对这个投入的行业本身却并不感兴趣,这是本末倒置的。
其实互联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括人脉关系、社会活动,慈善也是一种互利双赢的手段,我既做了慈善,也为我的品牌服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小漠正在感叹时间的流逝 (皮计辰/图)
小漠的大学经验
串串科技:小漠未来打算从事什么行业?
冯小漠:以后还是做科研,然后业余做做图书收藏工作。其实这东西不对等,有很多人觉得你要做这个东西,是不是你看了很多书,我坦诚讲我真的没有一些同学看书看那么多。当然也并不是说看书看得多了,这个人就会对图书理解得很深。我现在基本处于退休状态了,也给山南找了接班人。
串串科技:我觉得像你一样愿意投入精力到个人爱好的同学很少。
冯小漠:现在有一些很狭隘的想法,本来大家都知道自己本科没做什么东西,然后还不去提升一下其他的东西,结果就是拿一张没有写多少东西的白纸去换另外一张没有写多少东西的白纸,而且还固执地认为我做学术就应该做些事。有很多人其实很悲哀的,还有就是花大半年的时间去考一个英语分数,每天上课之前都捧着一本GRE来背,最后拿这个没什么用的英语分数拿一个offer,人际关系一窍不通,个人爱好也没有,那你有什么必要吗?
更别说政府给南科大投了这么多钱,不利用这个资源发展自己就浪费了,有两个项目,甚至发过文章,已经算有有所成就,更多的人就是来没什么东西,四年之后走也没有留下什么,我起码还留下一个宣传效果,像我最近在做的视野文库,再比如宣传部、粤语社等等,他们做事必将留下我的影子,这就很有意义。
▲小漠正在COSPLAY达利的画 (皮计辰/图)
串串科技:有没有什么工作上的经验送给学弟学妹呢。
冯小漠:一个是要做事抓住主要矛盾,有很多时候我们同学就是不会掌握这个主要矛盾,导致别人就是让你做事的时候感觉不到得心应手。一定要让上司觉得你这个人能够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比如说你给一些领导去拍活动照片,领导让你找好的角度啊,小清新一点文艺一点啊怎么样,实际上我们真的到实际操作的时候是一路拍下来再修图,有时候是事半功倍的。我们学校就有很多人,做事还是太自我,这个自我指以自己的标准来做这个事情,自己给自己添油加醋。其实我自己也有过不少这样的问题,感谢各个上司一直以来的包容。
第二个呢就是要就是勇于把自己的观点反过来“灌输”给自己的上司,上司会认可你,特别是在南科大,如果你能把领导“灌输”明白,有时候他做一些有突破的事情就会来找你。
比如说我以前去给团委做公众号,有的老师还以为别的公众号转发我的推送他的阅读量会加到我这来,我当时就站出来解释清楚了。如果你不解释,那些愚蠢的指令一个个下来,然后下面的人就照做,没有人提出,一个组织可能会进入最可怕的混日子的状态,你就离被人民群众所唾弃不远了,当时反正我个人是这样,就是一旦有出现什么问题,一定要给他澄清到底是怎么干的,原理是怎么回事。
▲穿着钢铁侠运动裤的冯小漠 (小周学长/图)
这是克巴博人物聚焦的第三篇
本栏目不定期更新
欢迎与我同归于尽
在公众号“串串科技”对话框
发送“山南”
可以获取文中隐去的内容
长按关注
我就能+1个粉S
戴志豪:权益面前,不应只是说说
串串 串串科技 2017-10-12原文
本文共1854字,不信你数一数
▲正在认真学习的戴志豪 (串串/图)
权益部做的事情其实有点“傻”,要收电费了我们找数据、做调研,空气质量有问题了我们催促公布结果。其实争取权益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多数人会通过发说说来表示一下态度,真正会去沟通、拿出方案的同学是寥寥可数的。
——前学生会权益部部长 戴志豪
与权益部的相遇
串串科技:你是如何进入权益部的呢?
戴志豪:其实有点机缘巧合,一开始我在外联部竞选部长,结果落选了。当时恰好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接权益部的班,当时的学生会会长许子昊就来问我有没有意愿接班。我当时比较自信,也感兴趣,就答应先了解一下。第二天,学生会的张副主席就直接来面试我。
串串科技:后来你就顺利地成为了权益部部长?
戴志豪:面试我的张副主席对我说,我对权益什么都不懂,让我回去继续多了解权益知识。当时他对我的任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我心里想着没戏了。
串串科技:后来这位张副主席还是用你了。
戴志豪:是的,上学期学生会对人事有比较大的调整,张副主席因为一些原因辞职了。临别前,他在我们的群里说,权益部是他最骄傲的部门。
串串科技:这么看来其实你的上任也是挺意外的,也是边做边成长。
戴志豪:是的。
最满意的事
串串科技:我对权益部的定位还是挺好奇的,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讲讲。
戴志豪: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算做权益,但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集体性权益,尤其是不能通过现有的渠道去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室里投影仪坏了,已有的渠道可以去解决,这个不在我们的支援范围之内。但是如果换成电费、断网、空气检测这样的事情,学校里面缺乏已有的渠道去解决这些权益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权益部了。
串串科技:相当于在学生意见和学校之间搭了一座桥?
戴志豪:这句话我们也说了很多遍,我觉得光说“搭桥”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任何一个人发一个邮件或者跟负责老师聊一次天,你都可以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但是真正想要协商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双方逐步建立起来一种信任,你提一个解决方案,别的部门为什么会去采纳、接受,就是因为有了信任的前提。
▲正在观察世界的戴志豪 (串串/图)
串串科技:你是2016年6月上任,2017年6月卸任,这一年间你做过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戴志豪:我觉得最满意的一件事情是荔园教学楼空气检测的这个事情。当时是2016年9月,开学没多久,新生开始上课,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反馈,说教学楼那边味道有点重。
大家也开始发说说讨论这个事情,我们决定正式介入。2016年10月13号,学校对荔园教学楼做了一次空气检测,我们在现场得到的反馈是检测结果5个工作日左右就会出来。但是过了一个星期,报告结果也没有对外发布。
我们就开始去催学校,能不能尽快出具一下这个检测报告,让大家也放心。但是负责检测的后勤一直没有回应。我们就感觉有点奇怪了,一直不公布结果,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检测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我们看到荔园教学楼有人穿着净化公司的衣服,我们当面问那个净化公司的人在这里做什么,他们说在做空气净化,问他们为什么做,他们说他们拿到了学校的检测结果。
串串科技:但是当时这个结果还是没有对外公布。
戴志豪:是的,我们当时比较急,我和副主席直接去行政楼找负责的人员,当时也没有找到。我们基本上有了比较大的把握,这个应该是有问题的,不然净化公司也不会透露说他们拿到了检测结果,我有点气愤。当时副主席发了一条说说,大概意思就是学校现在还不公布结果,当时那条说说很多人转发,这个也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
特别有意思的是,当天下午学工部的负责老师把主席团里除了我和副主席的其他人找过去,先跟他们说了这个甲醛超标的事情,然后再找到我们两个,我猜他的想法应该是怕我们搞事情,当场跟他吵起来。
串串科技:从检测当天到对外公布结果具体用了几天。
戴志豪: 13天,甲醛超标的教室肯定不能用了,他们当天就赶紧召开了一个会,把在荔园教学楼的课重新安排教室。
条条大路通权益
串串科技:当了一年的权益部部长,有什么争取权益的经验吗?
戴志豪:不能什么事情一上来就搞事情,最重要还是要提高权益意识和行动力。不能对待所有的权益问题都是我发个说说,或者我怼一下学校哪个行政老师。我们在空间上发说说,负责这一块的行政老师可能根本看不到这一条。看到这些说说的可能只有辅导员或者说跟学生工作相关的一些老师。**他们的首要想法肯定是先去平息这个事情,其次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与其一上来就在说说上面搞事情,不如我们先通过已有的渠道尝试。
串串科技:不过应该怎么寻找到这些渠道呢?
戴志豪:所有部门的联系方式基本上都在学校官网上。如果你在上面找不到,还有一个万能电话88010123,可以通过它来查号。这其实是物业的咨询电话,基本上所有的信息、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电话去反馈。
▲戴志豪正在检查维他柠檬茶 (串串/图)
这是克巴博人物聚焦的第四篇
本栏目不定期更新
欢迎与我同归于尽
在公众号“串串科技”对话框
发送“权益”
可以获取文中删去的几段话
茶社-王存是-自述
HaggittLee 攬雀尾 2019-04-01 原文
王存是 | |
---|---|
序言(by岩松):
我認識王存是是在他低谷的那段日子,那時候他每天像個活死人,整日整夜睡不著覺,每天晚上不是打遊戲,就是在舍友的床下做俯臥撐,嚇得他舍友也睡不著。
王存是是個聰明人,小我們一兩歲,中科大少年班掉檔到了南科大,學什麼都快,就是不認識,性子還軸,認死理。
他大一大二懟天懟地,還在不認識我的情況下罵過我不少次,後來他誠懇的跟我道了歉,那是他的低落期,自信心被打碎了,仿佛自尊也被埋葬在了土裡。
大約過了半年,他走了出來,然後,被保送到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深造理論天體物理。
這是他寫的自述,我改的稿,鄙人文筆不好,還請各位多多包涵。
順便提一句,在我們的忽悠下,他打算去參選十佳畢業生。
比起類似于锺本鑫那種一路開掛順風順水(起碼看起來)的經歷,像這種一路順風順水,狂傲自大,然後跌落谷底,誤入歧途,然後再一步步爬上來,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經歷,我覺得講起來,應該也不會遜色于其餘的選手。
無論結果如何,希望我的朋友十年二十年後再看今日所寫之事,可以會心一笑,然後破口大罵,哪個SB寫得SB文章!
腹肌 | |
---|---|
↑“在舍友床下練出的腹肌”
正文(by王存是)
我小的时候喜欢天文,觉得星空很美。正巧有个老师愿意带我,就教了我很多天文知识。我越学越觉得有意思,就决定大学一定要学天文学专业。中学参加过天文奥赛,在10岁那年取得了复赛的三等奖,然而后来准备方式不甚妥当,未能再复现之前的结果了。好在高中自己办天文社,拉了一个小学妹下水,现在去了北大天文系。虽说与我无关,但是感觉影响到了别人也很好。
高中高考考了三次。因为年龄小一点,就可以考科大少院。高一的时候目的就是感受考场氛围和休假。高二的时候很遗憾,如果中科大分数线不上涨,就可以去了。不过有趣的是,校长拿到成绩单的时候,说这届数学考得最高的是个145的大佬,考得第二高的是高二一个错了个填空的傻X,你们高三怎么搞的。不过那年我也有点小小的窃喜的,以准备高考的名义请了一个星期假,然后在家打了一个星期DoTA。高中三年反倒是高三高考考的不是很理想,离南大、北师大这些有天文系的学校差了一些,当时感觉很遗憾。不过那时的想法是我也可以先学物理,再转天文,就好像最终的结果是个既定事实一样。
来南科大的时候,和几个也喜欢天文的同学一起,重新建立了南科大天文社。虽说我没有其他人那样厉害,但是我认为我在其中交流和相处得很舒服。有次和天文社的同学一起问夏志宏教授学什么专业更适合未来在天文方向发展,就被安利到了数学系。因为当时的南科大物理系,建设不是很完善,缺少天体物理方向的老师。不过到最后,这些同学里也只有我去了数学系。我们当时讲社课,硬核一点的内容由我和天猫讲。天猫讲的特别好,好多人很喜欢他风趣的讲课方式。某次社课天猫没来,我去讲。讲完之后,人全都跑光了,就剩下我们几个光杆骨干了。就这样,我们的社课基本取消了,改成了讨论班。我反思了下这件事情,才知道为什么高中的天文社办不起来。我们还请过北大KIAA的柯文采教授来讲行星,如果看过《天文爱好者》的话,想必会很熟悉他。在请教授的过程中,夏教授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认识我的同学应该知道,我在大三以前因为不喜欢南科大的发展方向,特别喜欢怼人怼学校,遇事不决先怼了再说。其实新建的学校,各个地方不完善也是正常的,但是问题在于后面的改革方向与前面招生宣传相矛盾了,慢慢学校公信力就没了。我曾经因为很多事情怼学校,比如搬宿舍的事情(16级新生入学,湖畔宿舍不够住,需要一部分老生搬至荔园,原定投票,后改钦定,学生意见极大)。我当初因为此事,对薛铮书记意见极大,经常以“人无信不立”与“话能当饭吃吗”来怼之。除此之外,我还要求书院变现当时的部分承诺,也就是所谓“搬宿舍礼包”,后由书院下发。现在看来,怼薛铮书记单纯是因为愤怒而致,薛铮书记并非能决定这些事情的人,也不是所谓“不诚信之人”(从后来下发礼包可以看出),在这个事件中,仅仅作为学校的发言人,不应受到如此的责骂。但是对其余的部分,从寻求与老师的沟通,到最后争取利益,我认为其中并无不妥。
之前也有很多同学喜欢怼学校,不客气地说其中绝大部分是键盘侠,剩下的分成两派,我称之为改革与革命。两者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改革派走的路是温和的,通过与学校的沟通、交流和谈判来达成目的,或是让校方履行承诺,或是传达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革命则更为暴烈,意在用学校的未来作为筹码,强行让校方接受学生的想法。改革容易被打太极打回去,但是革命根本不会给学校打太极的机会。现在学校家大业大了,革命派也许不那么有效了,也许还是要靠改革派来争取学生利益。
大一我想进数学系,走夏教授指的路,也就是应数转天文,但家长想让我学金融,好就业工资高。我在大二就一直和我家长聊,后来我家长决定折衷,说去学金融数学吧。我当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反正也是在修数学系的课,金融方面的我就索性一点没碰。我觉得数学课很难,每天学得很痛苦,但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大三分专业,半推半就就选了金融数学,就应当补金融的课程了。但是我上金融方面的课提不起精神来。我最初以为是不适应,但是过了一阵,发现其实仅仅是单纯的不喜欢。比如说宏观经济学,出了一道题,意在找个GDP的measure,我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衍生品定价学的Q-measure,是一种将你手里的钱存入银行算利息的测度,本金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加,而非通常的有钱就揣兜里的测度,十年前的300 bucks放到今天仍然是300 bucks。结果上课同老师面红耳赤地争论了半天,才知道原来这个measure是测量的意思,不是测度。此后我在这门课就成了一个梗,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学生动不动就Q-measure。
大三的时候,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没有意义,我每一天都离我想学的越来越远。加上那阵和女朋友分手,TG怎么都考不出来,过得很痛苦,就有些抑郁了,每天混吃等死打魔兽。那一阵天天失眠,连着好三个月,每天都是3-4点睡,一周还能通几天宵。最初感觉很难受,因为缺少休息,后面慢慢地习惯了,每天过得都很麻木,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到后面我都差点以为自己成仙了,看来把熬夜叫做“修仙”的说法还是很有依据的。这段时间有点难以回忆,像是身体本能的抗拒。最初的时候,我精神还很好,每天坚持锻炼,差不多是一三五练肚子二四俯卧撑这样的。但是每晚都失眠,身体得不到足够休息,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那一阵李旭老师一直在关心我的身体状况,一有空就带我出去吃东西,带我出去走走看看,想帮助我放松身心。有意思的是那一阵子打魔兽,把我我的专精恶魔学识术士(专属装备会和玩家说话,召唤物多,能给我一种很多人在关心我的错觉)玩成了国服前十。
我觉得这样不好,我需要帮助。我要从原来的环境中走出,我需要新朋友。就这样我加入了茶社。我在岩松的建议下找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去康宁开了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短时间内,我感觉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从身体上来说,也能得到足够的休息了。岩松要求我每天到茶社去打卡。茶社每晚人都很多,大家来学习,同时也给对方以关注,这样有助于我走出那段阴霾。而且晚上也正是人容易想多的时候,有人在一起,互相开导,总比一个人强。说回宏观经济学,我很难理解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而当时岩松认为我们需要有一些经济学的知识。正好当时中美关系不是很好,就开了一个贸易战的讨论班,用实例来讲课上的知识,我感觉很受用。岩松看我学金融很难受,就撺掇我转回应数。我问了下夏教授,夏教授给我的建议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并且广泛地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为未来打下基础。我仔细思考,认为很有道理。每天浑浑噩噩的不如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于是我給夏志宏老師發了個微信,和他說想轉專業,夏老師在詢問了一番后,叫我去填申請表,於是我瞞著父母自己找教学工作部要了一张转专业申请表,交了上去,我决定学我喜欢的东西。虽说我当时还是很迷茫,但是我相信我总会找到我的目的。不过我敢肯定的是,它肯定与金融无关。
後來的某一天李旭老师找我,說国家天文台的刘继峰教授来南科大与夏教授探讨问题。我当时眼前一亮,就问李旭老师能不能帮忙约一下。然后我拉着天文社的小伙伴们见到了刘继峰教授,我们聊了很多天文的东西,聊了国家天文台的招生政策和夏令营。然后我重新找回了我当年的目标,我还是要学天文。当时时候不早,就急忙找夏志宏教授和何炳生教授要了推荐信,教授们很支持,也对我逐梦的做法表示了鼓励。我用这两封推荐信报名了中科大和国科大的天文营。讲一个插曲,中科大的天文营叫做“第七届天文与空间科学夏令营”,但是在它边上有另一个叫做“第七届大气科学与空间物理夏令营”的,结果不出所料,报错了。即使如此,最后还是去了,毕竟白嫖旅游嘛。我就记得面试的时候,老师们靠在座位上,围着会议桌,师兄坐在一旁整理材料,我走过去坐下。“做下自我介绍吧。”“南科大,金融数学专业(转专业要到大四才能转过去)…”老师们一听到数学,很兴奋,都纷纷从座位上起身,拿起了笔本,师兄也期待地看着我。“那你一个学数学的,为什么报名我们大气专业呀?”结果我支支吾吾半天,说了句“报错了”。老师们听完,一脸遗憾地靠回了椅背上,师兄也掏出了手机。夏令营结束,整个营近40人,一共毙了三个人,一个专业知识不行的,一个英语不行的,还有一个报错了的。现在回想,感觉和中科大充满着遗憾,高中考少院,差最后一步;来了南科大,刚好朱校长当年走了。高中的时候在桌套上写着一个巨大的中科大,现在看来,这个桌套撑个杆子,不就是个flag嘛?
国科大的夏令营是讲座+各个台站的参观这样个形式的。面试天文我本身也不怎么心虚,况且面试的内容算不上太难,很自然地就过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夏令营的男生们第一天见面都很矜持,大家都是“你好,我是xxx,学物理的”。等我们交流之后,就变成了“FA♂Q man”、“My name is Van♂”和“Ass♂We♂Can”。看来我是受了茶社的污染了,而我又把这腐化传递给了更多的Boy♂Next♂Door。我很自豪。
现在保到国家天文台去了,就差政审了。我想如果没有南科大这样一个能够自由转专业,寻求自己真正理想和目标的环境,我大概还在迷茫,还在金融数学中郁郁寡欢。如果没有那些肯帮助我的老师,我的性格还会是偏激暴烈的,我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虽说我离我想做的还差的很远,但是我想我看到了希望,有了实现它的机会。
茶社-王存是
HaggittLee 攬雀尾 2020-06-08 原文
茶社
王存是
前几天听岩松说茶社要拆了,心里忽然很不是滋味,就感觉像一个挂念的东西忽然要消失了。
我不知道应该到底如何定义茶社这个概念,到底是一个地方,一群人,还是一群在一个地方的人,又或者是岩松的朋友圈,是岩松组织的以岩松意志为行动目标的社团。不过总之,并不是一个与茶或者社团关系很大的概念,反倒像是在说某一个人或者一群人。
虽说茶社像是一个以茶命名,有人的时候会泡茶,也会由岩松教人泡茶的喝茶聊天的自习室。但我对茶社感受与印象中,几乎没有茶这个东西。如果硬要说和茶有关的事情,我只记得岩松在本鑫回来的时候,拿了一块叫做昔归的茶,泡给大家喝。昔归,昔人归来。据说这茶很好,但是我喝不出来,我仍然觉得维他柠檬茶,北冰洋和冰阔落好喝。
茶社是个人情味很浓的地方,是在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拿人当人看的地方。我最初加入的时候,岩松和我说,茶社的人都是你朋友。这句话我很耳熟,但很少在真实世界中听到。一般都是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里,某个大帮派的老大拉一个毛头小伙子入伙,拍着他的肩,说出这句话。后来看来,也确实是这样。
茶社氛围很友好,我在刚加入的时候,很多人都愿意在第一次见我的情况下和我聊天。茶社新加入了某位成员,也都会互相介绍。而当某些同学遇到事情或者是困难了,提一句是茶社的同学或者类似的话,能帮到的事情大家就会互相帮。比如有次港姐和螺号被抽烟的同学打了,岩松有点生气,半夜在茶社里说了一句话,半夜于是十几个精壮汉子就跑到茶社了。这件事情如果不是最后岩松冷静下来了,这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发展。
如果刨去对我而言很特殊的那段时间的话(详见《茶社-王存是-自述》),我对茶社最深的印象就是吃东西了。岩松喜欢吃东西,经常会约饭。和岩松约饭,一般都是岩松决定去馆子。他选的馆子一般都很好吃,偶尔是不难吃。南科大食堂吃多了也会腻,换换口味,吃点好吃的。在吃饭的时候还能听岩松讲这菜是怎么怎么来的,如何如何做好吃,体验极好,也能有所收获,所以大家也很喜欢去跟岩松吃东西。所以我们一部分人又建了个岩松觅食群,专门用来约饭。在吃饭之前,集合地点总是定在茶社。打车能直接打到茶社楼下的电梯出口,很方便。
除此之外,茶社的同学们很热情,有会做饭带来一起吃的,也有家里寄来特产的。比如隔壁宿舍的子八同学(详见《茶社大佬-曹子一》),就经常把蒸好的螃蟹端到茶社一起吃。我不太喜欢吃水产,我蹭过一次,一群人一起吃的感觉会比一个人吃要香一点。后来子八也蒸过很多次,每次都能看到一群人在边上的小桌子围着吃(详见《岩食-十》)。在茶社还吃到过东北特产,云南的蘑菇和牛肉,一次火锅,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水果。有一阵,中午的二楼食堂找不到座位,我们也会拿到茶社去吃,互相蹭饭也有一种“奇妙的友谊增加了”的感觉。
我经常往茶社放栗子。我母亲寄给我的栗子,我总是先放过去两包。但是茶社的同学都不太会剥,有时候我会给他们剥一些,就像他们给我剥过螃蟹那样,但是茶社的消耗速度还是远小于宿舍的。所以当我宿舍里的栗子吃完的时候,茶社往往还能剩下一包左右。我就找一个人少的时候,偷偷再把栗子拿回宿舍吃。
岩松在茶社组织过一阵课程辅导。大佬们每人负责一部分科目,然后给大一GPA3.0以下的萌新辅导作业或者讲课。这个完全是茶社内部的福利,讲与被讲的同学都挺累的,不过最后效果很好。致新和树礼书院也效仿茶社开展了类似的操作。在这里就不提某位不知道叫什么的非凡大爷借这个机会骗到学妹了。
茶社也有真正的讨论班,而不是课程辅导这种类似于辅导班的东西。我参加过的叫做“乒乓球讨论班”,是岩松组织的,讲近代史以及党史的,用于研读经典并领悟中央精神的的讨论班。这个讨论班的名字由来于茶社的场地。茶社最初只是3楼的一个小角落,边上是乒乓球台。经常会有同学把乒乓球打到茶社这边,岩松就出去捡了还给他们。外边的人只会以为打扰到了社联开会,而非茶社的讨论班。开讨论班就被叫做了“打乒乓球”,再到后来只要做出用手挥拍的动作,参与的人就会懂了。
与讨论班相关的就是书架制度。书架是一个可以看书的地方。岩松认为同学们应该在大学期间看点好书,于是让大家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放到茶社来,大家一起看。茶社会给书用A3纸包上书皮,然后由书画社的叶梓元写上大字,包完的书是白色的,加上黑色的毛笔字,很好看。为了响应岩松的号召,我把《实用爆破技术》和一本兵书放到了茶社,结果岩松奸笑了一会,然后提醒我不要搞事情。我曾经想在书架上找点好康的带颜色的书,结果没找到想要的颜色,反倒是找到了岩松之前分享过的红色书籍。这些是用A4纸打印的,放在大的黑色文件夹里的勉强称之为书的书,没有与白皮书放到一起。后来发现,红色的书比我想象中的,没有看过的那种带颜色的书好看多了。
我对茶社的记忆中还有很多场景。比如岩松打拳,每天都要站桩,站完桩一身的汗。子八带了个switch,岩松抢过来玩塞尔达。三个人围着岩松的电脑,一边吃叫了个炸鸡一边看South Park。每天晚上下楼买零食,顺便给岩松带一根冰棍。日常一边写作业一边喝岩松泡的茶,后来是小曹或者小朱子为的茶,写完回去要涮杯子。听岩松日常说小曹泡茶太浓,日常酸朱子为的男朋友,日常调戏呆贼。还有日常搞哲♂学的镜头,都十分有趣。
不知道为何忽然想到了很多东西,也不知道拆了之后,我对深圳或者是南科大的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但是感觉这个地方寄托着很多回忆,很多人和事。
(原文链接里有岩松的POPI,欢迎提问,同时也面向茶社社员征茶社相关的稿件)
我的老师欧阳天成
HaggittLee 攬雀尾 2019-06-15 原文
我的老师欧阳天成
感谢王存是同学供稿
想供稿的加岩松微信: haggittli
文体不限,内容不限
序(岩松):
我只修了歐陽老師一門課,那就是實分析,我對他的唯一印象來源於前兩節課,因為除了前兩節課外他的所有的課我都翹了。
為什麼呢?他講課太爛了,對著PDF往下拉,然後經常講著講著推導不下去愣在了講台上,實在是讓我聽的難受。
不過好玩的是,我的朋友王存是對他的評價完全不同。
正文(王存是):
我的导师是欧阳天成,一个被数学系学生广为诟病的老爷子,自挂黑板者。这些是我认识的大部分选过他课的同学对他的评价。我不质疑这些,因为我确实没上过欧阳老爷子的课。但我认识到的,不同于此。
说道“欧阳老爷子”,讲一讲我们私下对老师的称呼。一般而言,对于年轻的老师,同学们习惯直呼其名;对于老一些的老师,我们习惯称之为老X,比如老夏,老王头;对于一看就很老的老师,我们称之为X老爷子,比如何老爷子,以及今天的主角欧阳老爷子。称呼并无不尊,但是每个同学提到,语气和神态自含褒贬。尊敬,则神色凝重,字重千金;反之则配以鄙夷。
最初认识欧阳老师是选论文导师,彼时我对畢設的方向极其迷茫。我希望做和天文有关,但并非动力系统的东西。于是找到了杨将老师,希望做一些数值PDE(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的东西攒一下经验。杨将拒绝了我,但是他向我推荐了欧阳天成,說我可以跟着他做天体力学。為了找他,我又是发邮件又是蹲办公室。但不巧赶上补课和判卷子,吃了几个闭门羹。於是我下定决心,直接找到他上课的教室,当面询问。老师很高兴,当场就签了毕设导师的字。我也很高兴,因为畢設的事终于有了着落。
欧阳老师只带了两个本科生,一個是我,另一个是王晓栋,我们都学n体问题。老师的讨论班也只有我们两个人。每次討論班老爷子都會背着包,呼呼带风地走过来,精神矍铄。老爷子讲讨论班很拼,每次必定讲到很晚,名义上是两个小时,一般卻是三个小时起步。他不休息,也不觉得累,他仿佛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我们。经常是我體力受不了了,然後提出休息,我们才能暂停一下。(岩松注:王存是八塊腹肌)(见王存是-自述)
有次讨论班结束,食堂已经关门了,老师就决定带我们去他家附近吃。他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故事,到了很晚。
欧阳老师是老三届的学生,但如果按照入学算的话,是新三届。那十年,曾经的老爷子,或者说是年轻的欧阳被分到了内蒙古做知青。具体的苦和累,老师并没有详细和我们讲,按照我的推断,最后的结果就是:病退。
所谓病退,就是知青因病实在无法继续下乡了,才能回城。下乡的物质极为匮乏,吃的东西也缺乏营养,年轻的欧阳并不知道。於是后来开始不断的贫血便血,情况严重了起来。我并不清楚这些经过,但最后年轻的欧阳回到了城里,留下了他要应付一生的胃病。
这一代读书人,在我看来,都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他们乐观,谦逊,正直,坚韧,热爱学术,喜欢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原来和别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发现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感受。
后来欧阳老师到了美国念书,畢業後留在了美國教书。他钻过自然保护区的林子,在山上骑过山地车,滑过雪,还摔断过腿。我想这大概是欧阳老师的巅峰了,身体好,精神好,科研做的也好。国外整体氛围上比国内要轻松,没有那么多运动与无奈。
“你才20岁,还充满着希望。 我当时的舍友,和我一个属相的,我比他大一轮。” 老师和我这么说。
那顿饭我们吃得很开心。我们是因为能出去吃东西了,而老师似乎也是因为出去吃东西了。除此之外,聊天本身也很有趣。但是我总有些不好意思,覺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值得受到如此待遇的地方。
欧阳老师来南科大后,一个人住在校外。每次上完讨论班,老师总是请我们到食堂吃饭,我每次都很不好意思。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到结束的时候,老师总是再额外打一份饭回去,说是给第二天准备的。后来我才了解到,老爷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经常上顿吃速冻饺子,下顿还是吃速冻饺子。仔细想想,他过得比我和王晓栋还要惨。所以我们后来決定了,一定要在食堂快关门的时候提醒老师,不然老师回去又要吃速冻饺子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提醒老师吃胃药。老爷子胃不好,每顿饭前都需要吃药。但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他经常讲著講著兴奋了,什么都忘了,所以我们就要提醒他吃药。老师很神奇,为了防止自己忘带药,在身上的每个口袋里,都有那么一片药。于是经常在我们走到食堂的时候,从裤兜里、大衣兜里、甚至钱包夹层里掏出药片来,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似的,只是這口袋裡裝的不是那帶來歡樂的工具,而是苦澀的藥片。
去年圣诞节,老师问我们要不要一起吃东西。我和王晓栋都吃过了,就想着要不要给老师送温暖去。我俩在宿舍楼下纠结半天,从帶糖到带夜宵到带水果,再到实在不行送两袋速冻元宵过去换换口味,然而最終我們卻发现無論是我們谁都不知道该如何关怀这样一位老人。最后我們每人憋了句祝福出来,发在微信上,草草了事。
今年五一前,下大雨,老师把腿摔了,查完是肌肉拉伤。我就给他借了个拐杖。
五一前,又陪老师去看了趟校医,校医也说是肌肉拉伤。当时我認為沒有什么问题。老师走着来学校,又走回家去了,和没事人一样。
五一快结束的時候,老师突然和我说他跟腱断了。我听到后懵了,跟腱断了难道不疼吗?
老师进手术室前特别淡定,但是我看到他床头的疼痛评分,指到10,是最高的一档。每一档下都有说明的文字说明,10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在10的前面有“疼痛致无法入睡”和“疼痛致满身大汗”。我感觉有点虚幻,这个评分和我面前这个淡定笑着,甚至还劝我不要等他的老爷子不太一致。
就这么虚幻地把老爷子推进去,又看着他被推出来。我们甚至聊起了我的毕设。我们聊了当年的上山下乡,聊了他的几个同学。老师给我讲史铁生,讲杨小凯,讲孙立哲,讲了他们的传奇故事。
回到学校,我去和王学锋老师说明情况。老王头傻了,表示从来没见过这么能抗的人。
过了一阵,老师要复诊了。老爷子当时特开心,自己把夹板儿一拆,蹦跶着就去了。结果把医生吓坏了,说一老人,本身就不容易好,还拆了颠儿着过来。于是老师又戴了俩星期夹板。
就这样,我又去看过几次,聊过几次天。每次去,老师都对我特别好,要给我带吃的回来,搞得我很不好意思。而老师又会提借拐啊什么的事情,搞得我更不好意思了。
和老师聊天,老师又给我讲了两个小故事,有关老师的父亲。
在那个年代,老师的出身不好,虽说算不上黑五类,但也是臭老九。按照现在来说,叫书香世家,但那个强调阶级斗争与反智的年代,這并不是一个值得提及的事情。老师的父亲,欧阳师爷,是南开大学的教授,自然也是阶级斗争的目标。很多知识分子在那场浩劫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包括欧阳师爷,也不包括欧阳师爷。师爷有一个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表達自己的观点,不说话。只要不说话,自己就只是臭老九,就还能生存下去,但稍稍言过,马上就会变成黑五类中的右。在那个年代,自己,包括全家,很难有翻身的機會。
他也将这个保身之策教给了年轻的欧阳,但欧阳并不服气。老师说:“年轻人总有一种冲劲,认为很多东西是美好的光明的,我们可以指点江山,而不知道长辈讲的经验都是靠亲身经历得来的。好在我当时很怂,没敢说什么东西,如果像杨小凯那样,现在的结果又不一样了。”
欧阳师爷所处的年代,正是最动荡,黑暗的年代。师爷想去最发达的科研圣地美国做研究,但最终也没有能实现这个理想。欧阳天成老师,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抓住了很多机会,比如在邓的政策松动时候回城,与他的导师黄玉民的相遇,终在他35岁那年,迈入了美国的大学。老爷子每次讲这个,都说得很慢。他回想着那些和他同岁的高中同学,很多下乡之后再也没有读书的机会,有些因恶劣的环境和疾病去世;想着那些和他同级的大学同学,小他整整一轮,他们有着更灵活的大脑和强健的身体。如李亦是欧阳老师的舍友,小老师一整轮,现在做provost。老师很羡慕他,也很羡慕我们,这就是那個時代。但是,老爷子又实现了他父亲所未能达成的理想和愿景。所以老师认为我们这代是会越来越好的,一代比一代强。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欧阳天成老师,我们的“欧阳老爷子”。我所见到的和绝大部分同学认识的老爷子并不相同,我认为他很有趣,很刚强,很和善。老爷子经历过很多,有过很多故事,就此记录分享,希望自己日后再看,能倍感亲切,也希望看到的人,能有所改观。
作者:王存是
校對:李岩松
编辑:当离
榴蓮府君墓誌銘並序
文/冯尖
写于校猫榴莲去世之时
君諱榴蓮,字未詳。癸巳歲得于南山,甲午而游於致仁、樹仁之間。既年而配於黌下芝蔴,三花吼彩之子也。遂得三子,一踏雪,一玳瑁,一被金。冬,配於大黃,得三子,皆著金銀,名芒果。乙未,又得三子。君神邈令茂,錦帔母儀,飲沙河,走屋背,龍盤伏案,蹤跡出九華之濱;虎步遐風,逡巡定邊崗之土。然則哀禍頻仍,一子惟存,校政時苛,未許謀生。故奪愛去勢,以絕其戚,諸子胼胝,共渡時亟。爾後芳華廼絕,青春長闕,弦音空續,子孫契闊。戊戌暮歲之末,以疾暴薨,時年七歲。嗚呼!銘曰:
狸自南山,宅茲書院。與校偕茂,守德長年。
師生眷顧,其名以光。英姿奇偉,其貌以揚。
睢園泉竹,王謝芝蘭。金谷桃李,此闕榴蓮。
天其未遂,念爾遲遲。歲暮煦和,何為遽逝?
無處墳塋,依舊山河。嗚呼南科,新替幾何?
南方科技大学正在紧张筹备中
2007年09月07日 深圳特区报
我市教育系统有关负责人解答市民关心的高等教育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正在紧张筹备中
【本报讯】(记者 李玫 李亚男)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工作进展如何?我市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情况如何?深圳的高职院校未来招生有何变化?……昨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洪一,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基宏,深圳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处长吴惠琼做客《民心桥》,解答市民群众关心的深圳高等教育问题。
南科大拟在校生规模约1万人
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吴惠琼透露,南方科技大学正在紧张地筹备中,《深圳市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已根据多方意见完成修改并呈报广东省政府。按照工作程序,广东省政府将于本月底向教育部申报。
据了解,南方科技大学目标是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科技大学,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万人左右,面向全国招生。根据《方案》,南方科技大学未来的本科生与硕士生比例拟为1∶1。南方科技大学的师生比例初定为本科教育稳定在1∶6.8,引进海外教师的比例较高,初步设想无论研究轨道还是教学轨道上的师资50%以上由海外引进。
《方案》中,南方科技大学拟以理学、工学和管理学作为三大支柱学科,注重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兼顾其他应用型学科和人文社会类学科。其中,工学科约占学科总量的30%,理学学科占20%,交叉学科占30%,管理学科占15%,人文社会类学科占5%。吴惠琼表示,我市除了正在紧张筹备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之外,还正在筹建深圳大学医学院、富士康工程管理学院等公办、民办高等教育单位。
市教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户籍适龄人口全日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吴惠琼介绍,近年来,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我市共有10个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和1个非全日制的高等教育机构。我市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为6万人,非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为7万人,还有50多万人通过自学考试等形式接受高等教育。
深职院将扩大省外招生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洪一介绍,根据教育部对建设国家级示范院校的要求,深职院的省外招生比例将在2009年前后达到30%。今年该院首次“走出广东省”,在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贵州、云南、西藏等偏远贫困地区,共招收了700名新生,占该校今年7526名新生总人数的10%。
面对如此多元化的新生生源结构,刘洪一表示,深职院将采取因材施教、完善学分制等多种措施,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通过“淡化应试教育、强化职业外语”等措施,提升深职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应用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应变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针对有市民关心的就业率问题,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基宏介绍,该校2005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9.61%,2006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9.66%,200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25%。学院历届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稳定率和起薪工资等就业质量指标也名列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2006年对该院往届毕业生年薪水平调查情况为:3-4万元的毕业生占32%,4-5万元的毕业生占52%,5-6万元的毕业生占10%,6万元以上的毕业生占6%。
作者: 记者 李玫 李亚男
南科大举行开学典礼 朱清时称谁有真理听谁的
http://gd.news.sina.com.cn/news/2011/03/21/1116200.html 2011年03月21日06:29 南方网
今后南科大将依法治校,校风和文化一是崇尚真理,谁掌握真理,就听谁的,二是以学生为本。
——— 朱清时
随着今天上课铃声的响起,南方科技大学有45名新生将迎来他们的大学第一堂课。这是南科大的雏凤之声,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隆隆春雷。昨日南科大举行春季开学典礼,校长朱清时称这标志着教改实验班正式起步。
参加典礼需核查身份
昨日下午,南科大在位于西丽的启动校区,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深圳市委副书记王穗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小培、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思平等官员出席。到场的学者则有理论物理学家、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葛墨林、香港大学教授唐叔贤、深圳大学陈国良院士等。此外,作为首个在南科大设立奖学金的企业,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也出席典礼并讲话。
参加昨日开学典礼的主角,是首批45名教改实验班的新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南科大筹办引起高度关注,开学典礼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媒体记者,甚至有市民特意坐车前来“一睹为快”,但到了校门口,却发现大门紧闭。学校只允许被邀请人士进入,就是学生家长们进入,也要经过严格的身份核查。
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相当
昨日下午3时许,开学典礼正式开始。校长朱清时首先致辞称,深圳创办南科大,就是要总结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回答钱学森之问,在筹办过程中面临很大困难,“但是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克服困难。过去三十年,深圳的精神就是敢闯。”朱清时说,开学典礼标志着教改实验班正式起步。
朱清时说,《南方科技大学管理办法》已经制定并上报深圳市,今后南科大将依法治校。朱清时说,南科大的校风和文化,一是要崇尚真理,谁掌握真理,就听谁的,二是要以学生为本。他说,学校的办学是否成功,归根结底是看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朱清时,南科大不但要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也要培养大学校长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朱清时强调,南科大不仅要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还要培养他们批判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朱清时还提到,目前学校有45位学生,以及数量相当的教职工。最后他热烈欢迎有理想的同学参加教改实验班。
南科大将试点课程改革
目前供职于深圳大学的陈国良教授,是中科院院士,也是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这几天他的名字和南科大一起频繁见诸报端。“有媒体还说我从深大跳槽到了南科大,这怎么可能!”陈国良告诉南都记者,他确实会到南科大讲计算机基础,但纯粹是帮忙,而不是全职工作。
原来,陈国良曾任中科大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朱清时是其老校长。在南科大筹建初期,陈国良就承诺鼎力相助,负责该校计算机课程的设计。陈国良说,现在已经确定由他主讲,另外还有两名老师参与授课。教师们使用的教材和PPT都是英文的,“但上课不会立刻用英文,会有一个过渡期。”
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陈国良透露,今年该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就是南科大。陈国良说,大学教计算机,不能只教怎么用,比如画图、建数据库等,更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我上的课就是com puterthinking(计算机思维)。”
而从南科大的课程安排上不难看出为了实现全英文教学,学校特意安排了大量英文课帮助学生适应。同时也加上了英美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讨论课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现场花絮
小提琴来伴奏
开学典礼总少不了《运动员进行曲》,但昨日南方科技大学的开学典礼播放的是《欢乐颂》,场边小提琴手也取代了不停滚动播放的广播。开学典礼前,优雅的小提琴声从未间断,不少家长搂着这群带着教育改革试验品意味的孩子们在校园合影,校门口刻着“南方科技大学”的石头是最受家长们推崇的合影点。45个孩子换上统一服装:前胸上写着南方科技大学几个字的白色T恤,不张扬却处处彰显着他们的年轻。
冷餐会吸引人
校长讲话,院士致辞,再加上学生代表发言,该有的环节一个没少,言简意赅也让开学典礼不到一小时便结束。其间别开生面的冷餐会,让师生及家长间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有学生家长表示这是第一次名师汇集,“这次基本上所有会上课的老师都来了,很多都是院士级别的老师,都想上去合影了。”有家长如此表示,而学生们显然更关心上课的安排及内容,冷餐会上不停地围住老师交流。
家长感言
“孩子来对了地方”
家长对典礼表示满意,更感动于老师们的热情
经历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后,不少家长感叹将孩子送对了地方。新生陈孟之的爸爸在看完课程表后就感叹果如之前所了解的那样,“英语课程多,可能确实要开始全英文授课。”不同其他家长,他对于开学典礼中马蔚华的讲话记忆犹新,“通过这个讲话我感受到社会人士其实也在关注关心着南科大。”
而从孩子入学考试到参加开学典礼一个环节都不愿意错过的高子昂母亲则在冷餐会环节与众多院士名师交流后激动表示:“这些老师太有激情了,感觉他们想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孩子。”她特别提到将任教南科大的著名物理老师张贤科,“一群孩子围着他,他也鼓励所有孩子们要有学术追求,只有努力探究就一定会有收获,有这样的老师教导孩子没什么好担心的!”高妈妈还笑言一群深圳孩子的家长聚在一起讨论周末是否让孩子回家时,大家难得一致认为孩子要珍惜与名师相处的机会,“一个女孩子的妈妈都说孩子需要什么她送到学校,孩子专心跟老师学习就好。”
不过最让高妈妈动容的是孩子们的探究精神,“虽然说是自助冷餐会,但是基本孩子们都忙着跟老师交流,根本没空拿东西吃。”而提起自己的孩子对于上课的准备,她表示孩子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很多教材都是英文版的,孩子叫着看不懂,连以前擅长的物理在见到马上要学习的教材他也苦着脸说看不明白,不过他还是信心满满表示要跟那些名师多学习了!”
嘉宾言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
王志珍对首批学生,特别是女生们表示敬佩。她说,看到这些聪明、勇敢、有胆略和远见的女生特别高兴。她在51年半之前进入中科大,是中科大成立后招的第二批学生。当时中科大是用崭新理念建成的大学,半个世纪后,南科大的成立也意义深远,这种意义在几十年以后将体现得更加深切。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
郭雨蓉昨日表示,开学典礼对南科大来说,是重要一天,也是深圳市高等教育重要一天。教改班开学很不容易,是经过教育部、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和南科大艰辛努力才取得的成果。郭雨蓉寄语南科大第一批学生,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通过各方面的帮助,相信学校会和他们一起健康成长。
教师代表李元杰教授
李元杰昨日称,他们有信心、有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一流的教学。他还引用从清华大学举家搬至深圳,来到南科大工作的数学老师张贤科自创的七言绝句:南国春来天下先,方结硕果又花艳。科教兴邦千秋事,大道将行我当前。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招商银行是第一家在南科大设立奖学金的企业,将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每人1万元的奖金。马蔚华昨天表示,学生们选择深圳、选择南科大,就是选择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求学环境。他也希望朱清时及其同仁,在教学改革道路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实践解答钱学森之问。
本版采写: 记者庄树雄 田恬
南科大「转正」开学一月记
摘自解放日报,2012年10月8日。
(若您无法打开嵌入的PDF查看页面,请点击上方的链接下载PDF阅读。)
陈十一校长到任第一天:调研学术单位 看望军训学生
http://116.7.234.209/news_events_1_1/1716
2015-01-22 综合新闻
陈十一校长、覃正副校长、吴传跃教务长和化学系教授们座谈。
陈十一校长和物理系教授们座谈。
陈十一校长和生物系教授们座谈。
陈十一校长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们座谈。
陈十一校长和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教授们座谈。
陈十一校长和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系教授们座谈。
2015年1月21日,是陈十一院士就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第一天。当天下午,陈十一校长一一走访我校各个学术单位,与6个系教师座谈交流,并亲切看望了正在军训的我校2013级、2014级本科生。
21日下午,在覃正副校长、吴传跃教务长的陪同下,陈十一校长先后来到第一科研楼、第二科研楼,分别与生物系、化学系、物理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系教授座谈,听取各系教学科研工作情况汇报,受到了教授们的欢迎。教授们向陈校长介绍了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研究方向、开展工作的情况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座谈会上,陈十一校长向各位教授鞠躬致意,对他们敢为人先、敢于吃螃蟹率先加盟南方科技大学表示崇高的敬意。他指出,南方科技大学承担着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学校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办学,各位教授对学校的未来要充满信心。陈十一校长说:“今天来跟大家见面,先跟大家报个到。我来到南方科技大学,也就是南科大人。再经过5年至10年时间,一定能够把南方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一流大学。美国有哈佛、麻省理工,也有加州理工、斯坦福,中国有清华、北大,也需要南方科技大学这样的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着力解决教授密切关注的问题。”
针对研究生招生、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平台建设等问题,陈十一校长表示,接下来学校将专题研究,逐一解决。
陈十一校长看望军训学生。
随后,陈十一校长在吴传跃教务长、原筹备办副主任韩蔚的陪同下,来到南方科技大学2013、2014级本科生的军训现场。同学们以整齐的方阵、热烈的掌声和洪亮的口令迎接陈十一校长的检阅。
看到同学们状态饱满,情绪高昂,陈十一校长十分高兴。他对同学们说:“学校的发展一靠教学科研水平,二靠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南科大发展得好不好,主要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够达到拔尖创新人才的标准,每个毕业走出去的学生水平都代表着学校的水平,我们将始终关注每一位南科大学生和有志于考入南科大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中国北方有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在中国南方深圳这座最具创新的城市,我们要致力建成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陈十一校长激情洋溢的讲话极大鼓舞了每一位同学,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同学们憧憬着学校美好的未来,用崇敬的目光向新一任校长致敬。
陈十一校长挥手告别可爱的学生们,又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南科大新任校长薛其坤到理学院、工学院等单位调研
2020年11月20日 综合新闻
https://newshub.sustech.edu.cn/zh/html/202011/39146.html
2020年11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学新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先后到理学院、工学院调研,并到食堂与学子交流、共进午餐。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凤亮,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校党委常委、秘书长、党政办公室主任陈思奇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等陪同调研交流。
薛其坤讲话
在理学院,薛其坤听取了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何佳清以及理学院各系及研究院负责人的专题汇报。在工学院,薛其坤听取了工学院院长、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工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汪宏以及工学院各系(院)负责人的专题汇报。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系(院)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会。
理学院调研座谈会现场
薛其坤充分肯定了理学院、工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对学院全体师生为学院发展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今年是学校建校十周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理学院要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将自身规划与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站高看远,深化内涵式建设,真抓实干,推动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贡献南科作为,在基础研究创新驱动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薛其坤表示,希望工学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抓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尤其是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集中发力推动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深化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为国家未来工业体系建设贡献南科力量。要进一步推动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能协同的更“接地气”的未来工程教育,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未来科学与工程人才。
工学院调研座谈会现场
薛其坤表示,此次调研是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次调研,通过调研,他对学校学院的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下一步高质量推动南科大办学事业再上新台阶的信心。此外,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研究,科学规划,提升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
上午结束在理学院的调研后,薛其坤来到了位于学生宿舍10栋的食堂,与用餐的学子亲切交流,共进午餐。“学校的饭菜吃得习惯吗?在南科大学习感觉怎么样?”薛其坤详细询问同学们在南科大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校的相关保障举措,并和同学们合影留念。
薛其坤与学子亲切交流
采写:劳湘雯
摄影:张晓燕
新益求新 创领未来——薛其坤校长在建校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薛其坤 https://www.sustech.edu.cn/10th/news/39498.html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好!
十年风雨兼程初心不忘,勇者砥砺前行风华正茂。今天,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南方科技大学建校10周年。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全球各地校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但对南科大却是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十年自强不息,十年不懈追求,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新时代澎湃新生、奋发成长。
回首往昔,我们艰苦创业、满怀感恩。
**我们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科技日新月异的崭新时代。这是一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光辉时代。这是一个国家和人民对一流大学充满期待的有为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南科大诞生于党和国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节点,南科大成长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国家赋予南科大的崇高使命。10年来,我们永远铭记,南科大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离不开教育部、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我们感恩深圳这座伟大的城市。**南科大最大的优势就是扎根深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片“领改革风气之先”的沃土,孕育了南科大“改革创新”的基因。这片“立开放波澜潮头”的热土,塑造了南科大“追求卓越”的品格。这片“树现代国际新风”的乐土,提供了南科大“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我们感恩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南科大吸收了国际教育、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借鉴了海内外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获得了热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慷慨捐赠,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校友的充分信任。无论是默默无闻的关心支持,还是捐资助教的爱心奉献,无论是推文留言区的一句问候,还是一路向南、把孩子送至南科的胆量,这都给了我们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感恩全体师生的艰苦创业。**南科大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批南科人的接续奋斗和无私奉献。感谢朱清时校长、李铭书记、陈十一校长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感谢全体师生为学校建设发展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今天是我来南科大第三十天。我留意到,凌晨的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书院里的师生交流温馨融洽,每个角落充满了国际化的双语信息,整个校园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放眼今朝,我们新益求新、满怀自豪。
集国家倾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天时、深圳经济特区快速发展的地利、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人和,南科大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突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的创新型大学迅速成长:在世界四大权威高校排行榜中,表现亮眼,在泰晤士和QS世界年轻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
十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新益求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公办大学,南科大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架构。作为新时代大学,南科大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形成了依法治校的基本格局。深圳市委市政府为学校量身定制了《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南方科技大学章程》,按法定机构管理运行,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通过理事会的治理模式,大大激发了学校自主办学的活力。
**二,探索了南科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南科大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精准发力。率先探索实施了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631模式,形成了以“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和“国际化、个性化、精英化”三制三化为核心的培养特色。通过“通识+专业”培养机制、“书院+院系”协同育人、“学业+生活”双导师制、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国际交流等创新方式,保障了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性、成长发展的多样性、学术研究的前沿性。
**三,探索了与国际接轨的全员聘用和准聘长聘人事管理制度。**南科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高标准全球引才,建立了灵活的晋升退出机制,打造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占比约60%。境外和国外教师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引进、培育院士45人,其中全职院士23人。国际化和高质量成为学校师资队伍的显著特征。
**四,探索了以独立课题组负责人为核心的科研管理制度。**南科大坚持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为发挥教授在大学办学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实行PI制,充分保障每个PI对项目的主导权,鼓励学者、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极大激发了教授的创新活力。竞争性科研经费实现快速增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连年保持在30%以上;在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中,南科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5位。
**五,构建了以理、工、医、商为主,兼具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学校全面布局基础研究,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目前设置8个二级学院,下设28个系(院)、中心,开设30个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设置根据国家和地方需求实行动态调整。目前正在筹建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深港微电子学院,学科结构日趋完善。
**六,构建了具有深圳特色的产学研和技术转移体系。**南科大坚持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积极投身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在深圳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找准位置、定向发力。成立了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与数十家国内龙头企业开展平台搭建和互动合作。鼓励教授团队创办高科技企业,目前已成立高科技企业52家。完成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宝安工业技术研究院筹建。产学研和技术转移的体系逐渐形成,支撑作用日渐凸显。
**七,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高标准的国际化体系。**南科大坚定实施国际化战略,选才育才面向全球,学科专业对标国际,评估评议依靠专家,专业课程双语讲授,合作交流通达全球。已同38个国家和地区的133所境外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与伦敦国王学院共建联合医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建机械工程联合科研中心。建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八,构建了以特区精神和创校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体系。**南科大“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与特区精神和新时代深圳精神一脉相承。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三大圈层协同育人”的新型思政体系。十年来,南科大建成了一个美丽的现代化校园,形成了自由严谨的学术氛围、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科技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
十年的艰苦创业,南科大从一张蓝图发展成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十年的砥砺奋进,南科大从最初3名教师、45名学生发展到千余名教师、7500余名学生。目前,南科大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后劲强大,跑出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
南科大走过的十年,是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十年,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荣、交相辉映的十年,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十年。
十年的艰苦创业,积淀出南科大宝贵的精神财富:敢闯敢试是南科大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求真务实是南科大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创新是南科大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追求卓越是南科大快速发展的精神支撑。
展望明天,我们创领未来、满怀信心。
新时代,党和国家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赋予深圳先行示范的历史使命。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南科大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南科大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025年,特色学科达到先进水平,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力争进入国家一流高校建设行列。到2035年,建成与创新型国家、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创新型大学,努力跻身中国高校第一方阵。到2049年,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面向未来,南科大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拔尖创新人才。
面向未来,南科大将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瞄准“卡脖子”技术持续发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
面向未来,南科大将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探索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互动的新模式。
十年新益求新,百年创领未来。
回首往昔,无数人的努力和坚持,推动了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诞生。
放眼今朝,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成就了学校的高位发展和品质跃升。
展望明天,南科大将牢记党的嘱托,将牢记建设新时代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带着改革创新的“深圳基因”,阔步前行,通过拼搏努力,为国家、为城市、为时代发出最嘹亮的南科之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树洞| 贵校行政究竟是要 ……?
realCraz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6-09-06 原文
首先向大家道个歉,这树洞发得也太迟了,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多收集几条留言本人睡了两次懒觉
这次树洞并不是所有留言都发了,因为有些纯吐槽以及针对个人的形容性的评价不是很切合本期树洞的主题……基本上只要带有经历/体验性质的我都选上来了。
对每条留言进行了匿名处理,这样应该不会被认出来。每条留言后头的小灰字是对留言的吐槽(吐槽的吐槽,天哪我怎么在做这么浪费时间的事
本期树洞大家留言涉及事件很多,我们无法一一调查确认其真实性。所有留言中提到的事件未必是真实可信的,也不代表铮锋对其真实性的认可,望您理解
本来打算按时间顺序把它们发出来的不过后来发现……好像没什么意义呵呵呵 (′▽` )
真正的树洞
不想兑现的支票大可以不开
令人心疼的住去后山的同学 2016/9/5 09:41
腊鸡行政,贵校的领导喜欢开出一连串的空头支票然后无一兑现…在此提醒各位以后和领导之类的有什么交流谈话一定要记得 全!程!录!音! 说好的八月下旬山庄 食堂、超市开张……然后现在呢 o-:? 说好的入住前十天甲醛检测…然后现在呢?改成九月五号请人 “清除”。。我不知道是怎么想到用这么风趣的字眼…反正意思就是甲醛没时间散了除除就能用了……既然这么安全还是欢迎各位领导来和我们住上一个月…说好的自选宿舍…反正我现在已经得知我被“钦定”了新室友…而且是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还说好给每人发一个新书院大礼包…现在我就坐等打脸了 :) ……上述这些只是一次会议小小的总结,也是我唯一参加的一次,表示失望至极,再也不浪费时间于此,反正到头来都是领导说了算……其中有些或许可以归因给建设方的问题,,但是既然本就是不能确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在答应学生的时候说的信誓旦旦呢?? 希望通过这段话折射贵校行政水平一角,不想兑现的支票大可以不开…
还好我每次跟都录音了,但是……谁愿意听两三个小时的录音啊!能讲明白的最好都在会议桌上讲明白
麻个吉!怎么请假?
你爱折返跑 2016/9/3 14:40
辅导员:找马旭
小马哥:去一栋
一栋:找辅导员
不能及时返校报到的同学,请先去书院一栋,再去教工部,再回书院找辅导员,再陷入等待,然后找班长登记,再去财务部缴费,再……??
到底有没有去做?
请喝茶的主观能动性 2016/9/3 9:14
吐个槽,被舍友偷了不少的财物,考虑到大家的相处问题,想叫学校出面教育一番,证据材料都交了一大堆,先是保安科直接处理,然后被打到书院去了,跟某书院领导和老师都聊了好几次,结果都是说的时候一套一套的,我们要怎么怎么对那个同学开展教育,然而一次都没去做…我也不执念要要回那些东西了(加起来还挺贵的说),然而什么都不干,就贴个告示在不起眼的角落:“近期学校有宿舍偷盗,将严查”,这有个什么用…希望学校关于这类事情还是要认真处理,小事就算了,说的不好听这就是犯罪事件,都这么敷衍
希望你的室友现在很好。请喝茶是件苦差事,你得将心比心,理解学校领导。
非财政报销莫属了
在土豪大学变穷 2016/9/2 00:47
这头等反映行政效率差的非财务报销莫属了,简单讲讲就是报销速度慢 流程冗长 态度差 经常被弄的一趟一趟跑 话就不能一次说完要求不能一次提清? 最可气的是还赶不上财务部政策变化了,打个比方某某款项一直正常报销突然出新政策此款项超过xx钱以后自己去市政府报销!(财务部你这么理直气壮学校要你有何用啊究竟?主要工作究竟是搞什么啊这么傲娇?简直无厘头)
这种小事情,去找政府解决吧
真是我要用来吃饭的钱
想钱充饥 2016/9/3 8:43
我就吐槽一个,勤工俭学的工资 发放效率低的令人发指,往往要拖两个月以上,这些可真的是要用来吃饭的钱,财务那边根本不重视,和资助中心互相推诿(中心:我这边早提交了表格是你那边太慢了还不发。财务:你提供的不齐全,我要等全部的齐了再发),真是寒了人心!又不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大项目,为什么行政审批要这么麻烦??直接把工资管理权交给用人部门不行吗? 完成工作后直接发放,真的是等那钱吃饭!!!
我等学费吃饭和你比,还是你比较惨
我们是南科大,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hope 2016/9/5 00:06
希望学校老师不要拿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随意比较:就算中科大或是其他学校会断水断电。但我们是南科大,还是有些不一样;另外的,希望学校做出决定前要进行调研,不要用一刀切和先入为主的想法掩盖学校管理的懒惰。所谓教化,还是教而化之!
这位老师的面孔徐徐浮现在我眼前,啊,…
谁来维护我们的权益?
书院爱我 2016/9/3 1:33
小学期有门课程生物讲座,选课前给的信息是课程面向全校开放。在选课开放后的几天,又突然说不允许大一选这门课,把我们大一选了这门课的人全部退掉。 我们在选课前已经考虑了很久安排好了自己课程时间,选课还要去抢课,好不容易选到了突然就说退掉,那我们原本的计划全部打乱,其他的课程这时也都基本被人选满了,学校对此也没有什么说法。
据我了解,校学生会不能对书院进行干预。然而某些或者是所有的书院学生会只是名字叫做学生会,实际上是由书院领导管理而不是学生,并且书院学生会大部分工作不是为了学生权益而是负责书院一些活动等,简单来说就是书院学生会不是为学生负责而是为书院负责。那么当学生权益收到书院或是书院某些领导侵害时,没有任何部门能帮我们进行维护。
学校钦定这一点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虽然在章程上说学校关乎学生或是教室利益的事,必须征求校学代会或是教职工会议的意见,然而几乎是没有过。(南科大章程第三十八条:理事会、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当事先征求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的意见。)。譬如搬宿舍与这次断网断电事件。对学校一直以来的这种行为已经越来越不满了。
“我老是听见你们说‘征求学生意见’,说章程规定。你们有人能把整部章程背出来吗?” 说完,他部整本章程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背了出来。全场学生掌声不绝。
好像得了健忘症
只是想要学分 2016/9/2 8:27
远的不说,就是刚刚过去的暑假社会实践,团委的说法是朝令夕改。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样,前面刚说只要团体报告,转过头来就要个人报告。前面说可以顶替全部学分,转过屁股来就说只算校外实践学时。最后我觉得吧,脑子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屁股:只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很惭愧
用生命体验报到
新的学期心情忐忑 2016/9/2 10:03
来体验一下报到现场 我* 等了半小时了没交上费 上午10点
排了1小时队,告诉我pos机升级了,13级先来! Excuse me??
行政老师付出了很多
一位参与者 2016/9/3 13:31
也算参与了3年学校小小建设 学校行政老师付出了很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其实很多事情学生是按着学生的思路去想 还不周全 造成了沟通上的不便
[露齿笑] 学校的行政老师大都很nice的 他们真的很辛苦
我相信这一点,希望不断进步!
缺乏完整行政体系
期待理想实现的勤杂工 2016/9/2 15:34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去行政化是什么,或者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理解朱清时的本意。而显而易见的是,少有人曾经质疑或者批判去行政化,向来都是要跟着新的思潮叫好。 “改革固然是好事”这在很多人心里都扎下了根,殊不知改革只是一种改变,就像基因的变异一样,只有适应环境的性状改变才是有益的。浮躁的心会被尝鲜的事物取悦。在“去行政化”的口号下。学校的行政部门删繁就简,但是,校门外面的世界没有变,需要检查的证明证件,盖有公章的红头文件却不能删减。缺乏相对完整的行政体系,尽管每一位老师都把满腔热血洒下来,但是杯水车薪,很多部门的效率还是严重不足,最后矛头还是直指连夜工作的辅导员,休假提前回校的行政人员。无时无刻不打击着他们的热情。 不得不承认,一份红头文件,一份行政报告,没有什么问题,签字盖公章都是必然事件。其实很多时候这种证明担保都是完全不必要的,但是校门外不是岛,是一大片陆地,公章和签字则是必需品,因此去行政化的路也只能修到校门口,外面的路是人家修的,要想把校门建好还是要和外面的路保持一致。 我在学校各个部门打杂的经历已经整整一年,去行政化每一步都走的很艰难,这让人回忆改革的初衷,这条路到底通不通。各个行政部门从去年起开始大量的招收学生助理。有时候部门之间的联系都是学生之间交接,行政化还是很完整。我们原本想删去的行政人员如今被学生助理代替,工资低于普通职员,不用办理入职和五险一金,工作时间尤为灵活。但这始终不是一个新型大学健康发展的信号。 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可以选取各种手段。去行政化是一种手段,但是它是否有明显的效果有待商榷,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认为结果重于过程。改革也不能矫枉过正,行政化的缺点显而易见,但是它拥有适应外部环境的特点仍旧不容抛弃。 总之,只要学校的每个人都都在用正确的方式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而不是想着口号与说法,就终会有一天达到理想的目标。
很少听非校外人士提起朱老了……
很明确,当我们在谈论学校行政时,关注的不是某一个基层行政人员的好坏,而是何以造成如此。
到哪去投诉物业?
沉迷学习,夜不归宿 2016/9/5
晚上回宿舍除了刷卡还要登记姓名,不反对安全考虑,可是物业难道不知道我们刷卡时会记录自己的进出情况的吗,不然要卡机何用?而且现在骗子知道我们的信息太多,本来就不应该再把自己的信息透露。和物业撕了半天,她说改天会叫上级亲自回复我,然后好几天了毛都没有,感觉吐槽新物业的绝不止我一个,关键是没地方反映和投诉。
技术不够,人力来凑 hhhh
不过给宿管登记个人信息是常有的事情吧……不明觉厉
一條捷徑論學校後勤部門的不作為
所思在远道 2016/9/5 12:39
學校的思維就這樣,近路不能走。二科先封住了能擋雨的那條路,所有人都要走淋雨的正門。然後這裡的路擋住了最近的口,大家都走草坪,結果現在放兩棵樹擋住小路。一次又一次地做蠢事。
(不是很看得懂……
在UBC与国际部的老师
被羡慕了 2016/9/5 12:29
暑假去UBC,国际部的李老师和侯老师一直对我们特别关心,我生病感冒时李老师一直在发微信询问我的情况,侯老师在同学夜里肚子疼的时候专门开车去医院帮忙。老师们还给我们发了很多生活方面的建议,都很有用,约束也很少,培养我们的自主能力,大家在温哥华的一个月时间特别开心,也学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期间遇到其他大学的同学,他们要么是老师管的太多,放不开,自己什么都不懂;要么是根本没有老师负责,遇到事情只能同学间帮忙,听到我讲国际部的老师为我们做的这些事情都感到很羡慕。大概行政能力也是与眼界、学识和胸怀很有关系的吧。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胸怀,提高了自己的学识水平!下次还要参加
(P.S. 这是提了具体人物的留言里,唯一一条我敢发的…
呼,今天就到这里啦!
最后,尤为感谢南方怪兽和山南小馆,在我们深陷泥潭,前途未卜之时伸出援手……
怪兽 ▼
山南 ▼
新学期开始了 可以在山南买二手教材 肥肠便宜
love you!
本该如此——论麒麟书吧失败之因
袁骏超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8-05-25 原文
正文共:2164 字 预计阅读时间:6 分钟
“由于经营困难,麒麟书吧于5月14日关门结业”。贴在麒麟书吧自动门上的这则结业启事,宣告了“深圳首家高校书吧”的失败。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书店关门早就是大众早就讨论了无数遍的话题,书吧的困境,大部分也就是实体书业的困境。而在“老生常谈”之中,我认为决定性的原因仍是网店对实体店的冲击。
本人在大学期间购书百余本,全都是网购。身边的朋友购书也几乎全是网购。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除了送货上门之外,网购的最大优点就是便宜。各大购物网站除打折外,还时常推出满减优惠等活动。而正规实体书店的书大都是原价出售的,优惠活动也不如网店频繁。
此外,一方面人们对书籍的需求没有生活必需品那么强,一方面书籍的平均价格也不低,且不提国外原装教材的高价格,一套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原价近一千,一本科普读物或历史读物也要几十至几百不等。学生一方面学业负担沉重,对书籍的需求进一步下降;一方面为经济条件所限,许多购买计划因为价格问题放弃。双重作用下,网购当然是购书的最经济选择。
相比实体书店,网购还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即是目的性强和全面。这两个优点对于理工科学生和工作者是特别受用的。
“目的性强”是指如果已经知道书籍的类型、版本等具体信息,只需在购物网站输入关键词就能迅速检索出对应书籍。相比文科读者喜欢漫步书店邂逅好书的习惯,理工科人士更想快速准确地找到规定版本、作者、方向的书籍。例如,欲购买威廉海特第七版《工程电磁场》,如去实体书店,可能会在“电子电气类”书架上寻找很长时间。但在互联网上输入书籍的基本信息,马上就能得到书籍的封面、详细信息和购买链接,相比之下更为方便快捷。
“全面”是指互联网存储的书籍信息的丰富、完整。一般的实体书店储书量都无法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相比。互联网储存的是几乎所有书籍以及广大网络店家的信息。只要不是太小众或版本太旧的书籍,都可以先用搜索引擎检索,然后在某个大型购物网站找到资源。各种网络旧书平台还分享了一些相对稀有或年代久远的书籍。所以说,网购比在实体书店淘书更加人性化和便捷。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大规模普及,网购的方便性更加突出,成为更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学生学业任务繁重,因而更倾向于网购,书吧作为实体店的代表,生意当然会逐步走低。
除去所有实体书店共有的困境外,扎根南科大的麒麟书吧,其失败也有属于南科大的独特原因。
书吧的选址本身就是失败的。书吧和图书馆都在图书馆主体建筑内,所以校内任何区域到两者的步行距离完全相等。而相比麒麟书吧,图书馆有免费借阅的书籍,有更多的藏书,有不同温度的免费饮水,有完整的荐购机制,有休息区和讨论区,有免费电子阅览区和海量电子资源。对于阅读学习的需求而言,图书馆几乎有绝对的优势。书吧在选址上也几乎没有更好的选择——湖畔宿舍区的活动室既有舒适的环境也有很多免费借阅的高质量藏书,欣园宿舍区太过偏远且人数较少,荔园至慧园一线又不便于湖畔区学生购书。
南科大的环境也是书吧失败的催化剂。南科大虽已“扎根中国大地”,但其客观环境与中国其他大学还是有较大的差别。一方面,封闭式校园使书吧基本没有了校外的客流,其主要客源、零散客源和潜在顾客加在一起,也就是校内的所有人,而我校人数又比大多数大学要少。另一方面,南科大学生学业负担普遍较重,很多学生专注于学业,学校整体对于书籍的需求较普通读者更小。为减轻负担,很多学生使用电子版教材,其他书籍也使用电子产品阅读。客源少与需求不足,两者相辅,共同打击着书吧的经营。
此外,书吧在自身经营上也值得反思。书吧是实体书店中的“轻骑兵”,店内面积往往不大,紧密切合顾客的需求选书,并结合自身经营条件辅以特色服务,仍然可以把体验式消费的优势发挥出来。然而,麒麟书吧似乎一直都没有找准自己的方向。以杂志为例,南科大校园和周边都没有销售杂志的书报亭,而可以想象,杂志的需求量并不低。麒麟书吧的经营方理应注意到并填补这一需求缺口,但很可惜没有。书吧不是不卖杂志,但从来都只有寥寥几种,而且还是在杂志中价格偏高的那几种。杂志的类型也局限于新闻、旅游等,年轻人更为青睐的其他话题都没有覆盖。再比方说,书吧选书以人文社科类的新书,尤其是畅销书为主,这是书吧与近在咫尺的图书馆差异化经营的策略。选书的大方向没错,但是不是真的契合南科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呢?难说,至少书吧里种类不少的鸡汤类作品就很难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击败麒麟书吧的,或许正是自身定位的迷失。
原来我一直以为饮料售卖是书吧的一种转型方式。后来与同学闲聊,才得知书吧内的饮料店是独立经营的。惊讶之余明白了,原来书吧一直就是没有任何转型的传统实体书店,在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又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书吧的倒闭真的是必然的了。
前些时间书吧就在无人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关门,在校长的干预下又重新开门了。那时我想了很多,考虑得最多的还是权益之类。如今我明白了,书吧作为传统实体书店没有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作为南科大的书吧又没有面向南科大学生的经营策略,其失败就“本该如此”,这不是校长能干预得了的。
图源:http://www.sohu.com/a/213673163_306868(搜狐网)
作者//袁骏超
编辑//吴亦明 吴新哲
美编//黄狗崽
湖畔区宿舍调整引争议 书院召开恳谈会息风波
正文共:2777 字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近日,湖畔宿舍区宿舍调整方案公布,在学生内部引发了诸多争议。上周,致仁、致诚书院就此召开了恳谈会,就新宿舍安排进行了讨论。
根据安排,我校书院宿舍实行楼长制管理制度,书院1栋和2栋为致仁书院管理,书院3栋为致诚书院管理,书院5栋和6栋为树德书院管理,根据调研情况和现在宿舍空余整体情况,按照书院学生集中居住的原则,树仁书院所管理的荔园4栋从2016年开始实行男女分层居住,本次调整中致仁、致诚和树德书院的所管理的书院2栋、书院3栋和书院6栋宿舍楼楼内将实行男女生分层居住。
有关此次调整的消息一出,立即在学生内部引发了争议,学生纷纷对此次调整表示出不满。对于此次调整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搬宿舍和混住带来的不便上,也有部分同学对同书院同栋楼的举措能否促进书院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质疑。
多个部门也立即展开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协调。在6月6日致诚书院向同学发出通知后,学生代表向同学收集意见,并与学工部老师、书院院长进行了一次沟通。致仁书院和致诚书院陆续召开恳谈会,向同学们说明了学校现实的困境,并且对学生的诉求提出了相应的方案。此外,致仁书院方面对于学生的意见持开放的态度。会后,同学们的反对意见开始平息下来,许多同学表示理解学校和书院方面的决定。
有关书院解释,此次调整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学校今年的宿舍床位紧张,需要通过调整,重新整合宿舍资源,以便18级新生顺利入住。“调整、盘活现有宿舍资源是必然趋势”,致仁书院对此解释道。2014级毕业生有600余名,他们腾出的床位主要分布在湖畔的各栋宿舍;而2018级将有近1050名新生入住,届时学校宿舍位将接近饱和,而由于学校本科招收18级新生将有近1050名(其中50名留学生)入住书院,届时学校宿舍位将接近饱和,根据我校历年书院男女比例3:1的比例,书院提出了男女同一栋楼分层居住的方案。
另外,书院也希望通过此次宿舍调整,促进书院的建设。目前书院制在实施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书院的归属感不够强、书院的一些构想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2015年致诚书院、树德书院,2016年致新书院、树礼书院相继成立,比如湖畔宿舍区目前居住有致仁、树仁、致诚、树德四个书院学生。因我校二期书院宿舍正在建设,故湖畔区的宿舍按男女分栋居住,本次调整中6个书院都有男女分楼层居住的情况。因此,书院希望将同书院的同学集中在同一个物理空间,这是符合书院制内涵的举措。致诚恳谈会上书院的老师如是说。
对于同书院同栋楼的方案,致仁书院请来了设计师,对二栋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届时,二栋一楼将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和活动空间,许多重要、基本的公共服务将配置于二栋;同时,关闭多年的二楼望月台(即书院活动室楼顶)也计划开放使用。而致诚书院女生也将在三栋享有楼层活动室和自习室。
此次宿舍搬迁,涉及到湖畔宿舍区的数栋楼。致诚恳谈会上老师说道:“这是一个联动的行为。14级毕业生将在7月13日举行毕业典礼,在18日前退宿离校,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宿舍清洁和整修。此后,致诚书院的16、17级女生将搬迁至湖畔三栋,腾出六栋和二栋的宿位。致诚书院早对湖畔书院3栋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学生获得好的体验。”
对于学生的一些意见,书院方面在与同学沟通之后,进行了一些协调。
起初,致仁书院考虑到男女生上下楼可能带来的摩擦,计划安排女生在四至六楼,而男生住在二、三楼,但引起了高年级女生的反对。于是,恳谈会后致仁决定将女生安排住在较低的2-4层,男生新生入住后将安排在5-6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宿舍搬迁量。
致诚的一部分女生对搬宿舍颇有怨言。在2017年初,部分女生接到书院的通知后,从6栋搬到2栋,书院方面当时没有请搬家公司帮忙,女生们在搬宿舍时付出了不少代价,包括找男生帮忙请吃饭,甚至有的同学在途中丢失了贵重物品。而在一年之后,又接到通知要求搬到三栋。而在一年之后,又通知要求搬到三栋,同学们觉得实在是不合理。对此,书院老师承诺在致诚书院在搬宿舍时,将请搬家公司为女生们提供点对点的搬家服务;另外,此次搬宿舍的同学今后将绝不会再搬动。
男女混住是此次争议的焦点问题。考虑到湖畔宿舍区的特殊结构,不少同学觉得男女同楼会带来不便。对此,致仁书院计划在男女生分隔楼层的中空处加装“天幕”,以遮挡视线,最大限度地保护隐私。宿舍楼内分层配置洗衣机,确保男女生洗衣时分隔,并减少奔波之苦。针对女生对骚扰和侵犯的顾虑,致仁书院表示会在楼层内加装闸机。致诚书院除此之外还将在每一间女生宿舍门上安装酒店式的刷卡锁。对于学生的一些顾虑,致仁恳谈会上鲍院长解释道,这些设置的作用在于“防君子不防小人”,主要意义是引导男女生相互尊重性别差异,并引导男女生健康交往。也有部分同学认为男女生之间应该有最基本的信任。
经查阅相关报道后笔者了解到,男女混宿在国内外都有先例。如北师大珠海分校即设内有男女混住楼,男女生分层居住。2016年开始,树仁书院在荔园二栋实行了男女分层居住,女生住在高层。回忆起当初的情况,16级树仁书院的朱同学说:“军训结束的时候辅导员就说明了情况,当时觉得还挺好的。16年时老师承诺会在六楼安装门禁,到现在都没安上,全靠男生自觉。偶尔会有男生上楼,女生看到之后很不满,会在树仁的山民群抱怨。”
事发之后书院和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及时出面,在相关部门与学生充分沟通之后,舆论迅速平息。而除了现实的考虑,学生们对于此次事件最大的不满,在于学校事先没有跟学生商量。书院临近期末下发通知,让同学们猝不及防。而学校在发布通知之前,似乎并没有充分向同学征求过意见。
每年的宿舍安排是全校性的事务,那么男女混住、书院独栋的方案在商定过程中是否有学生参与?笔者就此问题采访相关的部门,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
致诚书院早在三月就已经在书院群里提出过男女混寝,并且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而笔者向致诚的一些同学询问,同学们对此表示并不知情。学代会发布的总结中亦提到,当时的书院内部的讨论不够仔细,结果也没有向同学们公布。
对于此次事件,一些学生认为可讨论的空间不大。曾有几位湖畔区的同学向笔者表达过学生处境的无奈。致仁恳谈会上,有学生提出在让各书院的女生集中住在二栋,但也不了了之。鲍院长对此表示,鼓励同学们提供事先经过调研的、可行的、有操作性的方案,如果有成熟的方案替代目前的方案,书院持开放的态度,乐观其成,但前提是“须确保18级新生顺利住进宿舍”。在期末考试临近,目前的方案已经过诸多讨论的情况下,学生提出相对成熟替代方案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学校能提早发布消息,并且向学生征求意见或宿舍调整方案,是否会有更加合适的并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案呢?事到如今,我们已不得而知。
未来,学生将以什么角色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决定生成的过程中,学校是否愿意与学生充分沟通协调,并且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校园的建设之中,仍是学校和学生们今后可能面临的一个问题。
目前,湖畔二栋一楼楼梯口处仍挂着一张纸,纸上印着一位女生希望将此次宿舍调整方案延后一年实施的联名书,上面仅有的十多个签名安静地等待着它们的同伴。
//作者:吴新哲
//美编:二七
燃灯
文/冯尖
高擎火把容易,寂夜燃灯却很难。
我在致仁书院听的第一场讲座,至今记忆犹新。王小妮老师匆匆赶到,坐在橘色的沙发上,给我们讲她对教育、文学的心得。在讲座的尾声,小妮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十本值得一读的书,我们宿舍四人凑钱买齐了,互相传阅。苦于少有闲暇,竟一直拖到大三才基本读完。其中一本长伴我枕边的,是赵越胜先生忆述周辅成先生往事的《燃灯者》。两位先生在文革年代相识相知,压抑且寂寞,书中充满着对哲学的思辨。
可是今天不一样。在一个安全、散漫且物质极度充裕的年代,很多时候,我们不好再谈燃灯了。划着火柴,点燃微弱的灯火,期盼某一天可以星火燎原,已经变成了老土的想法。今天的火,是迅雷不及掩耳的火,每个人都可以揭竿而起,可以肆无忌惮地表露心迹,去爱,去恨,去伤害别人,以至于互相伤害。你要教人停下,讨论讨论青灯古卷,是效率太低,让人看不起的。
可是时代,恰恰是由燃灯者们撑起来的。
书院是中国特有的宝藏。假如说外国也有类似的学园,那我们且以中式的书院作为我们最亲切的讨论对象。中国最早的书院是“白鹿国学”,“选一方山水清幽之地,奉一套求真悟道之理,聚一群心向大义之人,延几位德高饱学之师。”曾经有那么三五百年,中国的书院成为思想的巅峰。而今天的书院呢?距离往日的神采还差得远。《燃灯者》中有一段颇有趣的对话:
……(我)和先生开玩笑说,大学的哲学系应该统统取消,改成书院、学园。想读哲学的人去投奔各处书院,各位先生自筑杏坛,哲学自会精进,再有个诸子百家时代也未可知。先生笑答,国家不给书院出来的学生发文凭,他们靠什么吃饭?
南科大的师生看见这段话,感触定不会少。不过周先生大概只是调笑一下,真正让我们难以回归书院的原因,大抵是在我们本身。总括起来有两个:一个是对成见的执着,另一个是对解决问题的怠惰。
我们谈论的是书院的精神传承,不是书院的“复辟”,这要先弄清楚。因为要说成见,古代书院比我们要更多。由于科学尚未进步,而且独尊儒家一派,古时候的书院大多是守成的,所谓辩证,也跳不出经史子集。我们不是要回到白鹿洞去,然而我们依旧对此倾心,毕竟在那个时代,儒学小小园囿里的火花已经足够精彩了。今天则很不一样,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野蛮生长着。胡适之先生提倡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历经百年,革命依旧未成功。曾经风起云涌的运动批判了很多权威,又树立了很多权威,而到了今天,有些新树立的权威又像从前一样亟待批判。
环顾我们所学的东西,是知识多,而贯通这些知识的方法少;是研究事物变化的规律多,而研究处事待人的规律少。由于高考,使得文理科过早地割裂开来。身边总有一些学理工科而高傲的人,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追求真理,乃是至高无上者。而这部分人的成见也往往是最顽固,凡事总喜欢站队,非黑即白。不过,在南科大的书院制实践中,最突出表现的倒不是理科人不了解文科的世界,而是缺乏最基本的哲学逻辑。总有那么些人满腹牢骚,说话词不达意,为人处事总使人落入尴尬境地,却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如此一来,日常便被“撕”字所充斥,害得来之不易的“德先生”使人生厌。加之一些书院领导、老师未意识到“年轻人”身上矛盾的尖锐,用过时的方式来“教训年轻人”,成见之壁垒则愈加森严。
如何去放下对成见的执着,如何放低身段抱持学习态度,如何用温文尔雅——至少文明、得体地处理争端,是很多人需要补上的一课。我比较担心的是,当我奉劝一些同学要会做人的时候,不免被理解成处世圆融的墙头草。我说的“会做人”并不是八面玲珑,而是时刻看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这与君子慎独相类,是基本的要求罢了。
至于怠惰,有两种,一种是个人的怠惰,一种是集体的怠惰。我们大多数是怠惰的,最好是不需要对言论和行为负责。发朋友圈,发说说,既不需要详细论证,也不需要表决通过。不过既然有此途径,也就预料到一些合理的怠惰,靠的是大家遵守法度和理智判断。一时的放松与怠惰是人类之日常,诸君亦不必以为耻。不过,当积累至足以引起集体的怠惰,那会是一场灾难。
怠惰最可怕者,并不是肉体上的怠惰,而是相反。大家都貌似很忙碌,也能找出好多成绩来,却没有一些踏实的进步。如今南科大的六个书院建设蒸蒸日上,但距离真正有生命力,匡正人格的的书院教育,还有好一段路程。目前用深圳市的经济实力换来的物质之充裕,活动之丰富,生活水平之高,令人赞叹。但有老师感叹,已经“量书院之物力,结学生之欢心”了。同学们怎么越来越贪心,有这么好的环境,给这么多的礼品,还不知足?究其原因,还是怠惰。一味大踏步前进,不好好思考一下要解决的矛盾在哪,灰尘还是不会自己跑掉。如果做活动、搞装修就能教育出人才,那何必做书院制呢?看看身边的同学,能做到“以中有足乐,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的,屈指可数。是时候给老师们多一点思考时间,每天抽半个小时喝杯茶或咖啡,靠在沙发上发发呆,仔细审视一下手中的呈批究竟为何物吧。
但愿在数十年之后,回首南科大湖光粼粼之上,荔林葱葱之中,是同学们能修身精进的书院。吵架是不免的,但是文明严谨;倦怠是不免的,但是毕竟头脑是清醒的。就如书中所向往的:“我辈友朋、学子机锋相夺,义理相搏,如君子之射。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当然,文凭之困扰是不在考虑之列了。能混到饭吃,又能身在书院之中,已经十分感恩,不得不时时自省自勉。2016年年底,南科大建校六年了,我给南科八景之“湖畔夜灯”写过一首诗:
乌啼月落夜星沉,半是湖光半是真。
走马封侯非我愿,长思古卷伴青灯。
愿这燃灯者常有,愿这湖畔夜灯长明。
2017年1月18日
于第二科研楼
注:下划线文句为《书院》杂志审稿时删改的句子。
解读2017克巴博高校排行榜:南科大、上海纽约异军突起,意味着什么?
串串科技 2017-08-21 原文
▲2017年克巴博高校排行榜于日前发布,上海纽约大学与广东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为两匹“黑马”,排名全国第1位和第13位。(克巴博排名中国区/图)
克巴博高校排行榜,全称为克巴博中国大学热度排名(Kebab Popular Ranking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不同于传统的大学排行榜,克巴博排行榜使用的是“热度指标”。在中国数百所高校中,克巴博通过大数据抓取所有学校的热度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在985、211大学的包围之下,这些新学校的“异军突起”,对于中国的高校改革事业有重大的意义。
▲2017克巴博高校排行榜30强(克巴博排名中国区/图)
▲2017克巴博高校排行榜31-60名(克巴博排名中国区/图)
分析师专访:克巴博的指导意义
“我们有意降低了学术研究结果,以及传统学校的资金积累的影响。排名将真实反映这所学校目前的活跃程度,甚至包括了校内学生的网络动态、学生组织的活动宣传。”克巴博排名中国区委员会主席吕跃进博士(Dr. Johnson Lv)介绍说:“由于一些大学的成立年份较早,已经积累了比较多资源,这样比较是不均衡的。”吕博士对中国的高校已经研究了将近20年,近年来,他成功将网络大数据引入评比,创造了“热度指标”评比概念。在2017年的克巴博排行榜上,上海纽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强势上榜,说明这个评价方式的确发掘出一些具有活力的新兴院校。
吕博士称,在得出初步评比结果后,他曾经进行详细的调查,以避免报道有偏差。“我们从评分可以看出,其实每所院校的分数都很相近。可以说,前二十名的院校,热度是相当的,他们随时会互换位置。”在数据偏差分析当中,学校的人数也成为修正指标之一。“三千人的学校,和三万人的学校,热度的评价起点怎么会一样呢?”
谈到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吕博士印象颇深:“这所大学不仅有深圳市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技术上有优势,而且宣传能力、家长和学生的配合程度也是惊人的。”克巴博评价团队抓取了近数月以来的数据,包括官方的新闻宣传、各大媒体的报道以及学生流传的社交主题等数以万计的信息,惊人地发现这所高校具有快速的信息传播能力。“学校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可以在数分钟内扩散至整个校园,甚至家长团体中,这是极大的宣传能力。”吕博士的团队进行仔细比对后,认为南科大的特殊制度,特殊教育方式造就了这种热度奇迹。一些传统的高校由于制度老旧,人员缺乏流动,容易显现出对新消息的疲态。
“这种现象不容小觑。校园的信息流动,师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不仅为学校打下扎实的社会基础,而且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监督、反馈意义。”吕博士也提醒,“过热的行为也并非都好,在谣言侵袭或者舆论控制的时候,过热可能会带来难以收拾的后果。”
南科大热度的中坚力量:家长、社团和群组
南方科技大学的师生们有一个玩笑的说法,叫做“家长治校”。在大大小小的家长群中,家长们对学校事务十分关心,甚至付诸实践。在2017年暑假期间,一位尚未入学的南科大新生在旅游期间遇险,当地的家长们立即组织了救援,使这位同学渡过难关。学校也积极配合,派出招生办老师飞到当地慰问。这样的良性互动,无意之间将“热度”散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如何发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校做良性的宣传,甚至已经比官方的新闻更重要。”克巴博团队的一位数据分析师这样说:“一个成功的活动,或者是适当地处理意外事件,可以胜过数百篇宣传文。这是有数据支持的,他们(非官方宣传)发挥的热度的确以百倍计算。”分析师对于一些高校的宣传手段表示遗憾,比如在突发事件后封锁消息,这样的做法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了。
▲朱棣文与南科大学子热切交流 (致诚书院学生会/图)
在学生群体当中,学生发挥的热度也极大地增强了南科大的影响力。致诚书院学生会成立才两年,就已经邀请到了诺奖得主朱棣文、社会学家郑也夫等名人进行近距离交流。“只要活动做得够好,大家的朋友圈里面自然都在传,新闻报道其实只是一个配角而已。”一位致诚书院的同学如是说。虽然是暑假期间,但致诚学生会的招新启事已经在新生圈子当中传播,这正是一种“热度回馈”的表现。
▲南科公益组织的夏令营活动 (南科公益/图)
此外,南科大书画社正在与致仁书院筹建“致仁书画院”,聘请书画名家做导师;南科公益与树德书院开办“明航夏令营”,为边远地区儿童进行科普教育,这些师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尽管不在教学框架内,却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贡献了不少热度。克巴博团队的数据分析师称,一所高热度的高校一定是一所鼓励自发活动的高校,而并非总是有计划地组织活动。在统计的数据中,90%以上的贡献来源于自发宣传而非官方新闻稿件。
在985、211大学的包围之下,南科大这类新学校的“异军突起”,将对于中国的高校改革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长按关注
获取最新高校资讯
谁动了奖学金这块奶酪
槿一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7-10-08 原文
“你知道吗,今天我的空间秘密炸掉了。”
确实
每个人的空间秘密都围绕着那三个字爆炸了
学校的西瓜当天销售一空
前排板凳早就被热心群众抢占
有路人愿意去做一个键盘侠
也有无名英雄愿意站出来追求真相
比如第一位爆料整件事情经过的啵啵同学
了解具体情况,请戳下方链接
为了了解背后更多的信息
铮锋工作室采访了啵啵同学
Q:对于现在奖学金的一些“黑幕”,请问你是如何获取信息的?
A: 刚开始的时候,也听说过一些小道消息,但大多吐槽的是加分的问题,比如学生会加分多什么的。那天也是偶然看到“黑墙”爆的那个消息,确实挺震惊的。正准备去找同学问问情况,就已经有人比我早发出来了。再看性质,我觉得这可能是原则问题了。我平常消息比较灵通,就又去问一下该书院的人,问出了一些内部消息后,就有了下面的故事。从那天打听开始,不知不觉认识了一些该书院想要争取公平正义的同学,然后互相分享信息。
Q:你认为这次奖学金评选备受质疑,问题主要出现哪些方面?
A:
-
在被曝光之前,奖学金的人选并不公正。
-
在被曝光之后,书院的处理态度很暧昧,并不能让同学满意。
-
很难想象这是计算错误。即便是手算,犯这种计算错误的概率极小,需要很多种条件组合在一起。
-
目前没有当事人和评审小组公开说明情况。
-
官方已经承认拆助学金的事情了,这是违背书院评选奖学金的规章的做法,并且存在暗示助学金不分成两部分就不给的情况。
-
在辅导员的回复邮件中,存在疑似威胁学生的语句。
Q:为什么你们当时不和证据一起举报?
A: 证据收集时间漫长,而且大部分证据是在我把那篇文章发在公众号上之后才有的。
Q:你们在面对书院暧昧态度的时候,有没有抱着一定要弄清楚事实真相的态度?
A: 有,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除非结果大家不满意,才会继续调查。
Q:有没有公示期有疑议,学生上报之后更正评审结果,成功解决问题的例子?
A: 有啊,我所在的书院回应态度很正面。公示期有质疑,然后30号晚上重新计算,再公示。当时第一次计算的标准不统一,后来纠正了,全部重新计算。我参与了第一次评审,没有任何违规,都是按照白纸黑字的规则来做的。
Q:如果对奖学金有疑议的话,你觉得用什么方式解决更为妥当?有没有什么建议?
A: 提前准备好申述的材料和证据,先去找辅导员商议(谈话建议做好记录);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可以和上级继续反映;如果觉得反映没有得到解决,或者涉及原则性的问题,请鼓起勇气实名举报。南科大的学生不要怕,只要你有理有据,教授们和同学们都会支持你的。
Q:书院在对于奖学金这种敏感的问题上肯定对自己有所保留,你们这么争取目的是为了什么?
A: 为了南科大的公平正义。
问题出现在哪
确实,这次奖学金不像以往“顺风顺水”,在公示期间,某些同学的加分项受到他人质疑,许多书院的奖学金名单不得不作出调整。在网上的激烈讨论中,书院处在风口浪尖。从啵啵同学在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和对他的采访中可以看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奖学金材料审查问题
在出现问题之后书院解决的方法和态度
奖学金材料递交之后需要审查小组的审查,但因为学生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问题与疏漏在所难免,之后的复查更为关键。出现了现在这样的问题,说明复查在评选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本身更重要,我们很赞赏那些勇于给书院反映问题,提出质疑的同学。他们为维护校园的正义做出了贡献。从书院角度考虑,书院既出于家丑不宜外扬,没有办法过多透露评选中的操作问题,又要给同学们一个解释,给不出令人信服满意的答复也在情理之中。
怎么去解决
我们建议在公示期,书院应该安排非书院学生会、非参评奖学金的同学自愿组成“审核小组”,在经过正式培训后,核对评分和排位结果,以保证公平性。公示名单应包含具体的分数构成。
匿名举报的同学做法也有待商榷。虽然把信息发到“黑墙”是一种有效的引起舆论关注的方式,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直接找到书院老师处理更加直接有效。
奖学金就是一块奶酪,如何切、分给谁都是难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但只要程序不失公允,规则不被破坏,总能有一个最不坏的结果。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但我们相信在努力争取后会有相对公平的结果,纵使过程曲折。
背后那些人
这次事件中,那些被莫名其妙挤出名单或者第二次才出现在名单上的同学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如果不是评选过程中的失误,调整后被挤掉的同学就不会经历滑铁卢般的打击与伤害;
如果不是一些同学站出来去质疑名单,他们将会不知情地失去一次机会。
希望来年再无那些“如果”。
很多同学像啵啵一样,去维护校园的公平与正义。南科大从不缺“勇士”,但我们更仰慕用理智去做铠甲和刀剑的人的战士。每个人的QQ空间里关于此事少不了几个刺眼的评论,这件事正为开学不久的南科大增强了正义的气场。
大学如社会,必然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每个同学都能在这个事情中意识到社会的复杂,但复杂中也你有反抗的机会。
关于奖学金,我们还有话要说
奖学金意味着什么?
“如果把大学比作是超级玛丽的游戏环节,那么奖学金就好比于在过关的路上会有的可以顶出金币的金砖。如果你不顶砖,不要那些金币,只要你躲过游戏中类如螃蟹钳子一样的陷阱,你慢慢走也可以安稳过关。如果你在路上的时候很高兴,兴致高昂,不停的勤奋顶砖,一路蹦蹦跳跳,你会在把砖顶破的同时得到很多金币,它不会为你安稳过关增加更多机率,只是告诉你,鉴于你一路勤奋,拿些金币给你做为活跃分子的表彰。”在知乎提问《大学奖学金对个人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看待大学奖学金?》下面,最高票回答如是说。
奖学金是四位数的现金,奖学金是你大学简历中可写上的一句话,当然奖学金对于你也可能什么意义都没有:
因为奖学金的意义是你自己赋予的。
从大部分同学角度讲,奖学金是自己的利益,没人会愿意让自我利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除非奖学金只按照绩点排名发布,那么质疑的声音将会一直存在。
即便得不到奖学金这块共有的奶酪,我们仍可以一次次地突破自我,取得个人专享的奶酪。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奖学金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多年以后,当你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你会想起那个在大学不甘而默默努力的自己。
留了缝的茶歇间
串串 串串科技 2017-12-13 原文
1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神秘改造,高中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终于连通了。老师的新办公楼有精装修的洗手间和茶歇间。
听说高三年级离办公楼的洗手间距离很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穿过那扇高端的红外感应玻璃门,体验一番高档洗手间的滋味,顺便带了个保温杯去茶歇间接点儿热水。
我早已记不清高档厕所的体验,只记得两周之后,洗手间和茶歇间突然被装上了门禁,只有教职工刷卡才能出入。据班主任说是为了给老师创造一个独立的办公空间。
于是,高三年级与校长对话会议上,重点班的一个男生抛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用门禁来限制同学进入。
面对全年级1000多个人,校长有些尴尬,扶了两秒眼镜才缓缓答道,“同学那边也是有洗手间的,我们建的时候就是为了给老师是创造一个好的办公环境。”
“那为什么不颁布一个通知,号召大家不要去老师那里用洗手间,用门禁来限制我觉得这让广大同学都觉得不舒服。”重点班的男孩子补充道。
我很佩服校长能够在这样的场合与全年级同学互动,虽然我早已不记得他是怎么回答这个疑问的,但经过这样开诚布公的面对面沟通,同学们都理解了装门禁的做法。
后来,卫生间一直是锁着的,但茶歇间的门都会留个缝,这是老师们悄悄送给高三同学的接热水福利。
▲高中老师们的茶歇房 (串串摄于 2015.4.11)
2
南科大因为诸多方面的特殊性,导致问题的发现、传播、解决,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舆情反馈道路。如果这个故事的大学版本发生在南科大,可能又是完全另一番景象。我们不妨做一个构想,假如南科大出现了一个洗手间/休息室,仅供教职工刷卡出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按照我理解的南科大模式,一定会有人先在空间/朋友圈/群聊里把相关图片放出来,然后12小时内形成至少200人规模的吐槽势力。
我们假设这个问题被成功提出了,是否会有人去向负责人员反映这个的问题呢?几乎不会,原因很简单,因为我都不知道反映问题的渠道在哪里。
也许会有人成功地反映了这个问题,但即便是这样,讨伐的舆论早已经将相关负责人围起。还没等解释,就已经让负责人喘不过来气了。这个时候是十分考验负责人的公关能力的,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塔西佗陷阱——不管你说什么人民群众都不相信了。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造成了师生间进一步的相互不信任。
南科大的学生舆论以一种有趣的姿势跑着,它以社交平台为载体,侧重表达情感,关注个人体验。有人说这是“空间治校”,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够恰当的,因为它几乎没有“治”的成分,当作单纯情感宣泄的“空间吐槽”更为合适。
情感宣泄是人的正常需求,吐槽只要没有造谣,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问题来了,大家都在吐槽,真正去“治”的人去哪里了呢?
3
这也是我把“华爷杯”作文比赛只命了一个“治”字作为主题的原因,我希望能够引导大家尝试去探索“治”在南科大的丰富内涵。当你作为“治”的参与者,你必须从个人的情感宣泄脱身,站在高地去思考问题解决切实可行的方法。
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换了物业后,信件/明信片没有像往常一样送到宿舍区,小明主动给负责人提了意见,没过多久,楼下的板子又出现了让人惊喜的马克笔迹。
住在山上的小红发现手机信号不好,于是直接打电话给国家部门投诉,第二天就收到了通信公司的基站修理反馈,并补偿了两个月的话费。
小炜做了一个“南科数据”,用问卷调研的方法提出了增加校园巴士班次的建议,建议采纳的同时,调研结果也被团委、书院公众号转发。
这些都是南科大历史上难得的“方案跑的比舆论快”的例子,创造它们的人有的绝不只有一阵见血的分析能力,更要有预见未来的长远目光。
你也许会问我,大家都去找方案了,没有舆论力量的支持,万一对方不理睬你怎么办?
舆论当然不可或缺,历史上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它更适合作为摸清各方情况后,依然处处碰壁的最终武器。
你坐还是不坐?
吴亦明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8-09-03 原文
正文共:1550 字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在我校暑假期间,包括教学楼在内的多处公共卫生间都经过了重新装修——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从此前的以蹲厕为主,变成了清一色的坐厕。且据了解,校园二期工程也同样以坐厕作为卫生间建设的标准。从蹲到坐,带来的是愉悦还是尴尬?
倾向于使用坐厕还是蹲厕,因人而异。我就是一个典型的蹲厕党,坐厕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将就使用。我多次捂着肚子,忍着不适从欣园走到慧园,就因为欣园无论是公厕还是宿舍内的厕所都只有坐厕。然而,一位外教告诉我,他来到中国尤其不能接受的就是蹲厕。我和这位外教的体验都不是个例——多数中国人倾向于选择蹲厕,而英美在内的许多国家基本上没有蹲厕。有调查显示,80.3%的中国人在面对公共马桶时,感到“非常烦恼”。[1] 许多新闻报道也支持了这一结果,如南方日报《羊城“如厕难”调查:蹲厕比坐厕更受欢迎》。[2]
坐厕与蹲厕之争,深入探讨起来不是一个小问题,比如说,倾向于选择坐厕还是蹲厕,更多的是文化差异还是体质差异?坐厕与蹲厕,哪个更健康,更卫生?这些问题未必能有实质性的结论,因而在公厕配置这一问题上,尊重既有习惯才是实际可行的出发点。既然多数人更愿意使用蹲厕,通过把蹲厕换成坐厕强行改变使用习惯不但过于草率,而且很可能适得其反。在没有蹲厕供选择的情况下,许多人会出于卫生考虑蹲在坐厕上如厕。这正是国内公厕马桶的通常状况——马桶圈上往往留有鞋印——即便习惯使用坐厕的人也嫌脏不敢用,结果往往是恶性循环,给使用者行个不方便,也让保洁人员加多工作负担。
当问及卫生间重新装修一事时,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是为了“打造国际化学校”。国际化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所有国际化大都市都汇聚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族群,所有国际化学校都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在一起共事共处共同学习,才造就了财富或者智识上的辉煌。这一切的前提正是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接纳,而南方科技大学却以“国际化”之名,把作为校园人员构成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的如厕习惯排除在外,岂不谬哉?更何况,公共设施建设是为创造美好生活服务的,应当“怎么让人舒服怎么来”。如果为了彰显所谓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而无视给使用者带来的麻烦和尴尬,不仅不符合公共服务的初衷,更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
要解决卫生间厕位配置问题,应当尊重文化和习惯差异。管理者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许多人不愿使用坐厕是认为不够卫生,因而只要做好保洁工作就足以应对。但无论是蹲厕还是坐厕,都与卫生与否本身没有必然联系。许多中国人不能接受坐厕,并不见得是觉得马桶圈上的微生物数量超标,反过来“老外”不能接受蹲厕也不见得一定是因为不卫生。卫生是一个伴随着对生命和健康的认知发展起来的科学概念,而在选择坐厕或者蹲厕时,人们说的“脏”很可能只是文化意义上的“洁净”的反面——坐厕使人的私密部位间接与他人亲密接触。保洁工作可以解决卫生问题,但即便是把马桶清洁到传说中“马桶水可以直接饮用”的地步,也不可能解除“不洁净”的状态。
解决蹲厕与坐厕之争的具体措施也十分简单——原则上按照习惯两种如厕方式的使用者比例来分配。假设前文所引的调查结果在南科大校园中大致成立,蹲厕与坐厕的配置比例应以4:1为宜。而此前爆破掉的“村委楼”卫生间,以及不久前才被砸烂的教学楼洗手间都是如此分配厕位的。我建议,无论是校园里的既有建筑,还是在建的二期工程,都应该沿用这一做法。此次卫生间重新装修也许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学校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与师生学习生活和学术密切相关的事务在决策前发起公众咨询,这样方可尽可能地免于好心办坏事,也免于浪费公帑。
厕所看似小事,却能反映大问题。习总书记多次就推进“厕所革命”作出指示,其意义可见一斑。于社会、于学校,厕所都是文明程度的一把量尺。从管理者如何应对厕所问题,就可以管窥其对待市民、师生的态度。
[1]http://gd.sina.com.cn/news/jk/2012-08-03/09485297.html
[2]http://news.southcn.com/community/shms/content/2007-08/09/content_4223446.htm
作者: 吴亦明
编辑: 呆瓜 吴佳铎
美编: 金金
“谢谢,但我不登记”
吴亦明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8-09-21原文
正文共:2600 字
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
我开学以来几次回宿舍比较晚,刚刷卡过了闸机,宿管就会从值班室里探出头来招呼我填晚归登记表。我回答:“谢谢,但我不登记。”这时她就会赶忙走出来劝阻我,但这时我往往已经上楼了。这位宿管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姐姐,看起来和我同龄。她可能还不怎么认识我,但大概已经觉得自己负责的这栋楼里有个态度不好,又不配合工作的学生了吧。
我是不想在别人眼里留下这样的印象的,至少这不是我的本意。我选择这样做缘起于上个学期的事情。我的一位室友因故要从荔园搬到欣园住一段时间。他搬过去没几天,欣园就发生了一次停水事故,他只好回来洗次澡。那天宿管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我向她解释了这是我刚刚搬出去的室友,因为欣园停水回来洗澡,她却说:“你一直住这我怎么没见过你,你随便带个人进来出了什么事谁负责?”她的回答让我们惊讶,因为我确信她不仅认得我舍友,也记得名字。最后在我反复解释下,她才同意我舍友押下校园卡跟我回了宿舍。在我舍友在宿舍里停留的一小段时间里,她上楼敲了几次门催促我舍友离开。
这件事情之后,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人在作恶,还是这种管理制度在作恶。如果两者都有过错的话,到底是谁作恶在先?宿管的态度是如此的不友善,但我认为不值得浪费数千字去分析她“不好好说话”是出于什么心态,因为即便把执行者的行为放到一边,制度本身就流露着恶。我至今不清楚谁是规则的制定者,可但凡我见到他,我一定要指着他鼻子质问:是不是谁要到你家做客,门口的保安也会要求他把身份证押在那才能进?
我不认为我算是言辞激烈,因为但凡自由民居住的地方,都不会有这样的要求。甚至在有住户带领的情况下,连访客登记都不是必要的。我之所以强调是自由民居住的地方,是因为我不太清楚监狱、看守所一类的去处是不是这样要求的。从那时起我就打定主意,直到我离开这所学校,我都不会向这套登记制度做任何意义上的妥协。在我眼里,这关乎的是尊严。
我选择的应对方式就是:“谢谢,但我不登记。”然而,这并不代表我能安心这样做。倒不是担心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我最不担心的就是这点——而是我这样做不仅得不到理解,还会给人留下不友善的印象。我拒绝配合登记的初衷是对不友善的人和制度的不满,到头来,我却因为不满而反过来不友善地对待他人?更让我不安的是,新来的宿管姐姐一直都保持着敬业和热情,我这样做是不是迁怒于他人?我陷入了两难境地。
我试着回忆从入学起的一些琐事,就是想弄清楚让我住得浑身不自在的到底是什么。大一入学的时候,我住在湖畔宿舍。当时宿舍门口还没有闸机,一楼大堂总坐着一位物业姐姐——我们当时没有人有“宿管”这一概念,“物业姐姐”就是我们所有人对她的称呼。我们和她打交道的机会其实不多,想起来不过是宿舍有设施需报修、需要在一楼寄存东西,以及有访客来访需要登记的时候。过了一个学期,物业姐姐被换成了身着安保制服的宿管,门前也安上了闸机。
我事实上花了至少一年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尤其是装了闸机之后,我一度宁愿待在活动室而不愿回宿舍——也许是刷卡入闸更像是进地铁站而不是回家吧。从“物业”变成“宿管”,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不是简单的称呼变化。起初是莫名其妙的晚归登记——既然闸机都记录了大家的出入信息,再填晚归登记表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则是外卖不被允许送上楼,更荒唐的是,宿舍一楼一度不接受物品寄存。而谁若要与她们理论,得到的唯一回复只能是“领导是这样要求的。”宿管替代了原本的物业,看起来职责相仿,实则是管理替代了服务。相比于物业几乎直接向住户负责,“宿管”更彻底地镶嵌在垂直的官僚体制内。哪怕学生对宿舍管理有意见,诉求都需要逐层上达,最后转化成对校园“顶层设计”的微调。
当然,在我看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在体制中的作用如何受到重视都不为过——纵使制度再不堪,只要执行的人心存善意,结局就不会太糟。而就算制度再完善,人也总有百般刁难、处处下绊的办法。尽管我不惜笔墨表达对宿舍“管理”的不满,我仍然感激自己在大多数时候都遇到心存善意的人,更有许多细节难以忘怀。
我尤其记得一位宿管姐姐,她最早是在我大一下学期时来到南科大工作的。她看起来比我大不了许多,总是笑得很像个小孩子。当时我家人经常给我寄水果,我都不忘下楼分给她;她也会问我要不要尝尝从老家带来的米酒。有一次我和她在楼下吃水果,她聊起许多她的经历,比如她曾经因为一场网恋去某东南亚国家生活了一年,随后才来到南科大工作。过了一个学期,她告诉我她辞职了。我再次见到她是在整整一年之后,这一年她去了很多地方:“上海、北京、重庆、昆明……”她一边点着手指头,一边告诉我她一边打工一边游历过的城市。又过了大半年,她跟我说,她觉得自己还年轻,当宿管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她决心要踏踏实实学点东西。她再次离开了这里,但我一直希望我还能再见到她。
每天上楼下楼,我都能注意到那里坐着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宿管姐姐。但只有通过她,我才意识到她们的生活有着丰富的细节,而不是近在咫尺的陌生人。甚至坦率地说,就从生活的状态来说,这个学校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不及她。作为同龄人,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是如此地近。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有些沮丧——当我在这里通宵敲击键盘的时候,我知道楼下坐着一位相似的“她”;当我说,“谢谢,但我不登记”的时候,从值班室里出来想要阻拦我的也是“她”。而我们之间本不应有什么隔阂的,更逞论对抗。
是谁制造出来的隔阂和对抗?答案看起来已经很清楚了,不过是把物业换成宿管的“那些人”,是把让人住得浑身难受的规则制定出来的“那些人”。我给“那些人”打上引号,是因为他们从来都躲在我们生活的背后,却悄无声息地安排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甚至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就连其实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并非不可能——这三种可能对我们来说没有区别。
“谢谢,但我不登记”看起来很解气,但不见得是什么好的斗争策略。对登记的抵制不见得会通过垂直管道传递上去,即便传递上去,结果也只是我被从“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中排除出去,而不太可能触发对宿舍管理制度的检讨。就如我的上一篇评论提到过厕所改造一事,不能指望靠抵制如厕来解决一样。
写到本文结尾,我给不出什么中肯的结论,我也在犹豫自己要不要继续抵制宿舍登记。我尤其不安于自己可能为了某些诉求,却伤及了这个社会值得珍视的善意和温情,以至于得不偿失。这段时间学校里舆论上针锋相对的东西很多,如果我的文字能给读者一点启发,我就心满意足了。
作者:吴亦明
编辑:呆瓜
排版:二七
我在活动室的时候,不想有个“他”看着我
吴亦明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8-10-12原文
我现在坐在监控摄像头下赶稿子,感觉像是在考场上仓促答题,监考老师悄悄走到身后瞄我的答题卡;我屏住呼吸,假装没发现老师,老师不一会就走开了——可监控摄像头一直在那里。在宿舍活动室和自习室被装上监控摄像头之后,我至少能知道它在那里——这就是我能享受到的全部知情权。学校处处都是营建修缮项目,大小诸事都发邮件告知一声“给广大师生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可这次没有经过公众咨询,没有张贴告示,没有发邮件,我该怎么“谅解”你呢?
据说活动室、自习室是“公共空间”,所以装监控摄像头“合情合理”。那么,活动室、自习室到底是不是公共空间?虽然公私界限如何划分在某些特别场景是有争议的,但对于大多数情形,空间使用者约定俗成的行为本身就足以区分。许多同学在自习室、活动室都没有穿戴整齐,但在教室、在食堂,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如何恰当穿着。这说明对于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同学们都是分得清的,不需要外来的权力指手画脚。事实上,宿舍作为一个高度压缩的生活空间,许多在通常居住条件下在室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如把饮料放进冰箱里,从饮水机里打水,都很难在寝室内完成,正因如此,自习室、活动室才被同学们看做寝室内的私人空间的自然延伸。不很恰当地类比,活动室、自习室相当于你家的客厅和书房,即便没有卧室那么私密,也与“公共空间”的概念相去甚远。
当然,我并不否认活动室、自习室有公共性,正如我在力图劝说一部分人不要忽视它们的私密性一样。只是说,活动室和自习室没有“公共”到可以安装监控摄像头的地步。不然,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寝室安装监控摄像头也挺“合情合理”的,毕竟南科大的学生宿舍一般都不是单人间,公共性也是有的。
这件事情让我忧虑的是,一个不断“向内收缩”的图景逐渐呈现在眼前,就像恒星在引力作用下坍缩一样。起初,学校大门被装上门禁,以防“无关人员”进出校园。随后,宿舍门口被装上闸机,把非本栋的同学拦在门外。在“混宿”事件之后,每层楼的楼道装上门禁,每间寝室的门口装上门禁。即便如此,各级圈层之间难免留有空隙,比如校门与宿舍门之间,楼层门与寝室门之间,则要靠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来填补。
这个全方位无死角的管制措施有时能得到民意的支持,因为它被塑造成了“安全”的化身。但现在我们至少清楚一点,它根本不是什么民意。尽管有同学在湖畔二栋搜集了上百份意见,八成的学生不同意在活动室、自习室安装监控摄像头,也大概不能阻止工程人员今天就开始安装,正如一位领导说的:“不要说无效的话了。”
既然如此,如恒星坍缩般“向内收缩”,甚至不顾反对地吞噬私人空间的持续动力是什么?与校园自发形成的联结相反,“向内收缩”的趋向不见得是内在于社会的,而只是外力作用产生的表象——其实质是威权的扩张。在威权体系下,管制者似乎拥有了比以往更大的权力,但与此同时,往往被要求承担超乎职责本身的无限连带责任。以“现代化治理”的名义建立起一套全方位无死角的管制机制,就成了制度下的最优解。
在这个“现代化治理”的图景里,每个人都被分门别类。而当一个人没有沿着既定的轨道落入某个固定的位置时,比如在楼层里,却不在宿舍里,就需要监控摄像头来消除管制者所不可接受的行为的不确定性。当面对同学质疑在活动室、自习室安装监控的合理性时,那位领导是这样反问的,“假设自习室有人打架,想了解原委的话,光靠外部的监控是否够(?)”“或者其他伤害事件呢?”“如果有一例非常严重的呢?”领导不关心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关心安全与自由、隐私和尊严之间的平衡,因为管制者不是要控制不确定性,而是消灭不确定性。这正是当今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吊诡之处——有学者指出,统计学是现代治理术的基础,然而,一方面,数字化的、分门别类的管理,无所无在监控摄像,正是“统计学”治理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这个治理体系却不是以风险控制——统计学的基本思维模式——为基础的,而是要不惜代价地消灭风险。
以威权扩张为动力,这个管制网络尚未覆盖的任何一处死角都会被迅速填补。按照此图景推演下去,我们所能看到的未来,将一如奥威尔所描绘的那样。出于对时局的判断,我们仍不得不继续面对这样一个被“现代化治理”之外力所扭曲的“向内收缩”的图景,至少它的一部分可以被看做是我们为“公共安全”付出的必要的代价。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蚕食所剩无几的私人空间:说“不”的时候到了!
作者:吴亦明
编辑:呆瓜
排版:金金
图源:网络
数据之外——探讨校园问题
yannima6 南科数据 2017-12-13 原文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今天不聊数据,聊一聊这两天发生的事情。
大概就是昨天,南科大的校园里发生了两件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所谓的行政楼里的豪华厕所。
以下为空间内的图:
我个人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用“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来解释,毕竟行政楼这种地方,一般来讲(注意,是一般来讲)学生去的机会很少,而去那里的多数都是学校的办公人员,或者是一些外校的嘉宾,钱花在了能提高学校形象的地方,即便是面子工程,钱也是被合理的花掉了。
学校里为什么会有专家公寓?我想也是一样的道理,我看来,任何一所学校都是不可能会让学生的住宿条件和专家公寓是一样的,而专家公寓的受众面也不会是在校学生。
如果说把这个厕所是在第一教学楼、第一科研楼、图书馆,或者是荔园这类学生经常去的地方,然后把它改成“豪华厕所”,然后安上门禁,这样的话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理解。
但是,它的位置在行政楼,行政楼也就几乎算是是staff/guest only的地方,虽说是在校内,但是我们也无权干涉。
可能学校搞这个厕所的初衷和我们在意淫的完全不一样,于是就有人会发条说说,吐槽你科药丸,也就是所谓的“空间治校”,只要看不惯就上去怼,却不去真正的想一想,这个背后是什么?
我也不想多谈,毕竟这种事情的真相没有我们不清楚,所以不好说话。
反观,我觉得串串科技所说的话很现实:
南科大出现了一个洗手间/休息室,仅供教职工刷卡出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按照我理解的南科大模式,一定会有人先在空间/朋友圈/群聊里把相关图片放出来,然后12小时内形成至少200人规模的吐槽势力。
我们假设这个问题被成功提出了,是否会有人去向负责人员反映这个的问题呢?几乎不会,原因很简单,因为我都不知道反映问题的渠道在哪里。
也许会有人成功地反映了这个问题,但即便是这样,讨伐的舆论早已经将相关负责人围起。还没等解释,就已经让负责人喘不过来气了。这个时候是十分考验负责人的公关能力的,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塔西佗陷阱——不管你说什么人民群众都不相信了。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造成了师生间进一步的相互不信任。
传送门:留了缝的茶歇间
第二件事,便是运动场地收费的消息。
我昨天晚上收到推送的时候还高兴,我关于校巴的文章被校团委转发了,然后就看见了第二条推送,也就是《南方科技大学体育场馆管理办法》,看名字我还以为只是让大家爱护公物,遵守场地规则,但是点开之后,我发现内容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如果对外人来说,用运动场地交钱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这是南科大,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曾经承诺各种场地均不收费,是给学生的一个福利。
但是看到这个收费标准之后,我的心凉了半截,我当时的心里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学校骗了我们,说好的不收费,到头来还是要收费,出尔反尔的这种事情真的很难让人接受。
等我打开空间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吐槽这一件事情,我就想再次深究一下,想再去仔细看一下都有什么规定,不过当我第二次点击文章的时候,却显示文章已经删除。
于是昨天晚上我在的几乎任何一个交流群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其实一开始我觉得收费是天经地义的,毕竟想一想,交了一年6000元学费,难道就可以享受到任何的学校福利吗?我可以理解学校的做法,但是我不能接受。学校为什么要欺骗我们?当初说好的承诺,到现在反悔,然后受到伤害的是我们,我们的利益被侵占了。
现在回到了原点,我们为什么要有冲突?冲突就是在于,我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任何事情,只要谈到利益,那就没有一个正确的观点,也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我想问有多少人来南科大,是为了奖学金,是为了条件?如果南科大没有新生奖学金,如果我们的住宿条件和其他学校一样,你还会选择南科大吗?在你面前有两个学校,一个刚刚成立七年,另一个是双一流名校,在学费相同,住宿条件相同,奖学金相同的条件下,你优先会选择哪一个?所以任何人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学校有学校的利益,我们有我们的利益。
在真相揭露之前,任何人说都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不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之上,所以以上言论均是我自己的个人看法,真相还是要以最终学校给出的解释为准。
这几件事让我想起了红黄蓝事件,我全程都是围观,因为我不知道真相是什么,我也不想去跟风,转发一下微博,或者是转发QQ空间里的说说,然后去骂。最后的结果呢?朝阳区警方的通告,让多少人傻了眼?
以上言论除引用部分外均为我个人观点,可能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同时欢迎各位留言,写下自己的看法。
这位客官
看完
就长按扫描一下
为我+1(fan)s
岂不美哉😏
来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啦😏
对不起,我不知道您是什么意思?
南科数据 南科数据 2018-09-20 原文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本次问卷收到了585份问卷,其中141份在第一题中选择了“无需改进”,占到了约24.1%,凭借自媒体人敏锐的直觉,我认为这次的问卷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要道歉,由于仓促,我忘记设置答题者作答次数,导致本次问卷出现了“刷题”的情况,再次在这里向大家道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所谓的“刷题”现象。
当天下午的17:17:17,南科数据收到了第241份问卷,IP地址为163.125.248.12(广东-深圳) ,其答题时间达到了689秒,在填空题中他这么写着
——个人觉得菜品口味、卫生、菜量、价格和服务都没有什么问题,菜品种类那得考虑就餐人数等方面。至于上学期的辣椒烟头事件,明显是供应方生产线上的问题,何必非要归咎于食堂?炒大锅菜难道要一粒一粒地对辣椒进行筛选不成?搞这个问卷有意思吗?好与不好,倒是给个建设性意见的选填栏吧?那些老觉得食堂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想搞事情的人,你倒是你行你上啊?
OK,我们接受各种各样的建议,您所说的现在也完全呈现在大家面前。
但是!
但是!!
但是!!!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大开眼界,各位请看:
(序号 时间 耗时 IP 选项 填空)
序号从243到445共203个问卷中的138份,连续刷43分钟,几乎全部是10秒以内的答题时间,相同的IP地址,清一色的无需改进,清一色的没有填空。
我觉得这样看来,是个明白人都能发现问题了吧?
我在这里做出了两种假设
一:您是南科大的学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喜欢欣园餐厅,为了不让调查数据十分难看,您选择为餐厅刷票。
二:您是餐厅的工作人员,因为这些数据明天要拿到“书记下午茶”的现场,为了避免尴尬,保住餐厅的颜面,您选择不停做问卷来制造餐厅好评率还算可以的假象。
不管您是出于哪种目的,您应该没有想到问卷的后台可以看到这些数据,同时也被我们曝光了出来,希望您可以明白,您的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已经完全与您的初衷背离。
以上。
闲谈十佳
HaggittLee 攬雀尾 2020-05-12 原文
馮尖&李岩松
前言
此文由我和冯馆主(冯尖,山南小馆馆主,后文馆主,冯馆主等均指代冯尖)一次两小时的闲聊整理而成,不代表对任何一位十佳毕业生的贬低,我们完全支持十佳的评选,也完全清楚不存在一个完美的评选规则。
我们也祝福所有的毕业生今后前途似锦,为母校争光,为师弟师妹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南科大形象。
正文
前几年评十佳的时候,一位院长转发了一位候选人的宣传文章,并附上一句,“这是我们书院最优秀的人”。那时候馆主可能还理着非洲人的发型,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他跑去找那位院长争论,并说他伤了书院其他学生的心。
十佳毕业生,是评选最优秀的人嘛?那什么又是最优秀的人呢?
举个例子,一位从小家境优渥,每周末在家自己举办音乐会,假期跑到北极拍极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广泛,毕业后拿到北美名校博士录取的毕业生和一位生长在农村,因为异姓打小受欺负,忍辱负重十几年考到深圳,英语听不懂,数学学不懂,磨了四年毕业后进了腾讯当了一个工程师的毕业生,哪位才是优秀的毕业生呢?
如果光从大学四年的表现来看,毫无疑问是前者,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到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我极其看好后者,而后者也确实是我本科阶段最好的几个朋友之一,然而他连十佳的票投都没能过。
用冯尖的话说,实际上十佳的评选早早的就开始了,开始于出生的家庭,父母的教育,童年的环境,甚至是祖上代代的积累,无论是财富上,亦或是精神上。
所以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十佳?
第一,我们想要的十佳,是具有某些特质的十佳。
这些特质是我们的评选机制决定的,他要求我们的十佳必须习惯露脸,有着良好的社交气质,同时最好还得掌握一两门才艺(宣傳稿,拉票,宣傳片等)。
我那位朋友为什么票投都没过?太明显了,他讲不好普通话,除了代码没有别的才艺,最主要的,他不愿意,也不可以随意地讲出他的那些故事。
第二,我们想要的十佳,是可以拿出去写宣传稿的十佳。
前几年的十佳侧重升学,近几年,升学也要有,就业也要有,创业也要有,尤其是简历上东西多的,他们最喜欢。
我在写南科大桥牌社历史的时候,写了这么一段话,“於是在給學校的宣傳稿上,我改成了大學組冠軍,學生組亞軍,我想基本上沒有人會摳這個字眼,尤其對於南方科技大學這種初創的學校來說,他們只需要獎項數量,不需要獎項質量。” 这是我刚刚来南科大第一个月说过的话,五年过去了,我觉得我这句话依旧适用。(橋牌社(一):“全國冠軍”)
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超人,而不是只專精某一方面的人。
我们这样选十佳,会带来什么问题?
十佳是学校对外的形象,学校相当于对这些学生的未来下了赌注,赌他们未来定是优秀的人才,然而我们目前评选出来的十佳,仿佛只是为了学校招生宣传,而不是为了今后发展,例如,十佳畢業生本鑫毕业了两三年,他那个十佳的牌子还挂在学校的大街小巷,风吹雨晒。。
拿走学术路线的十佳來說,一个名校的博士录取便是未来成为优秀人才的保障了嘛?
OFFER是什么?OFFER只是学术的敲门砖,允许你进了学术的门,学术之路漫长且窄,有的人穷尽一生也就评上一个教授,而培养教授就是对标斯坦福的南科大的优秀人才了吗?有几个教授有能影响社会的能力呢?南科大有些教授甚至张嘴说话的能力都欠缺。
同样的,就业OFFER,创业OFFER,我们在选择十佳的时候,只是对他过去四年,甚至对他过去二十年的一个承认,再对他封神,却没想过学生的未来,没想过他可能跌落神坛的样子。这也回到了开头,老师们觉得他是“书院最优秀的人”,却没想过“最”这个量级,给人的不仅仅是赞美,还有沉重的负担。
南科大是一个草创大学,什么事情都想着快,想着宣传,然而随着南科大渐渐发展,我们逐步进入了“后十佳”时代(这个词是冯馆主原创),我们需要评选,或者培养出一些真正的人才,这些人才在二十年,三十年后,能引领这个时代,能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或许有些人觉得我妄言,但我们学校不正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解答錢學森之問,才建立的吗?
Find your own way in SUSTech
HaggittLee 攬雀尾 2020-05-28 原文
作者:张思宇
谨以此文献给曾经给予过我指导和启发的前辈学长学姐、同期小伙伴以及学弟(对... 我并不认识任何一个学妹)们。
很久之前兆旭大佬就找我约稿,希望我能写写CV方向的就业、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学习历程。这个事儿一直拖了很久,一方面因为科研和毕业任务比较重,另一方也是因为我自己并不算成功:整个申请/招聘季我没有投出一份简历、参加一次正式的面试就拿到了offer,纯属是运气型选手,还是不太适合提供就业方面的经验。倒是最近看到了一些同学分享的经验,觉着自己的经验尽管带有很大的偏见,但也许也能给予一些同学鼓励和启发。
在开始之前提醒一下,这是一篇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分享,里面有很多我个人的观点,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另外现在的情况已经和我那个时候有了许多的不同,切勿按图索骥。另外,我本人是CS方向的,如果方向和我差得较远可能参考意义也会比较小。
南科,南科
首先,大家需要弄明白的事情是南科大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你为什么要来到南科大。崭新的设施一定水准的师资当然是一方面,但我认为最大的优势在于制度优势和相对充裕(尽管不见得优质)的资源带来的低廉的试错成本——你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专业,自由参加一个交流项目,自由加入实验室搬一块砖... 或者好多好多块砖。整个大一和大二的期间,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尝试和探索中找到自己的专业和方向,而不是想着什么趁早做项目发paper年少有为。
我非常不鼓励大家在一进学校就很笃定的觉得自己一定要选择某一个专业或者方向,然后给自己打满鸡血早早钻进实验室开始“干出一番事业”。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讲,对于任何一个专业,只有当你真正开始学习这个专业的课程或者进实验室接触到这个专业核心技术相关的项目,才能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适不适合这个专业。从我对身边同学的观察来看,大一的时候我认识的已经非常确定自己要学什么专业、做什么方向的同学(>=12)里面,只有两位同学没有转过专业。就我的观察而言,大一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相比于到了在不断尝试中等到大三才逐渐确定自己的方向而言,不见得会有什么优势;而一开始确定了一个错的方向,对后面带来的detrimental effects可就深远的多了。所以我得出了这个具有强烈统计学偏差的结论:别这么做,it's not going to work ...
有同学可能会有疑惑:如果大一就确定方向开始做东西了,相比于大三才开始,不是一定会有更多成果吗?这里其实有两个误区:
1)早开始就能早出成果 :众所周知,大一、大二的课程是非常繁重的,并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科研项目。我看到的很多人大一大二投入很多时间做的东西,其实更多的还是在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不会有什么决定性的产出。
2)在没找到方向之前就不会有任何成果:实际上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已经会产生一定的成果和积累。这些成果和积累可能并不产生在你最终选择的方向,但这样的积累依然不会白费。尤其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的:快速和学习并应用于实践过程的meta knowledge,更是能对后面的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帮助。
所以最后的差距不敢说完全没有,但不见得有你想象中的大。从另一个角度说,绝大多数人大一大二的程度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小打小闹,在你最终做的方向小打小闹和在另一个方向小打小闹其实没有啥区别;后者没准还能给你对于不同学科更好的视野,前者等你后面严肃地学习这个领域之后真的就迭代掉了。
如何找到自己的专业和方向
上面讲的东西都比较鸡汤,但绝对是出自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我很多人聊过以及观察他们的经历得出的结论。这一部分我试着提出一个自己亲身实践过的可执行方法。这个思路我认为不适用的同学是:
- 只想简简单单找份工作,并不太介意学的专业方向是否感兴趣 —— 建议直接去金融、通信或者计算机,别搞啥科研,有机会就多实习。
- 因为大学以前的经历,有一些很独到的个人兴趣和方向。每一级最后都有一些选择了南科大不开设的方向的同学。这些同学我是很敬佩的,但我的思路对这些同学可能不适用。
- 即使在严肃且认真努力地尝试过之后,依然觉得对什么提不起兴趣,或者对什么都特别感兴趣的人 —— 这部分有点超越我的理解,可能我的经历不太有参考价值。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自己探索的经历:
- 因为学过很多年的绘画,刚进南科大的时候我想学机械、做机械设计方面的内容。但上了一节工图课之后,就发现机械设计是非常严谨的,需要一板一眼,这跟我想象中的、可以自由发挥创作的艺术完全是两回事儿,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 当时恰好赶上机械系建系,实验室开始吸纳本科生,当时并不了解机器人是做什么的,机加工又觉得太过底层,于是选择了智能制造这个看上去偏“系统设计”的方向。当时去听了几次组会,又非常幸运得到融老师赏识,给了我一个机会跟随清华的一个研究团队做暑期实践。在那边,我做了一些对机加工过程进行信号采集、然后进行数值建模和算法优化的工作。
- 在这一段学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一些信号处理算法的知识,并且我基础编程课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学得很不错,所以大致觉得我的兴趣应该是在这样一个能把数学和编程结合起来的方向。但当时偏向电子的信号处理方向和通信方向,以及偏计算机的网络方向、分布式方向、机器人方向我都很感兴趣,思考过后我最后决定先从最感兴趣的电子信号处理方向开始尝试。同一时间我参加了Artinx机器人社,想借助RM比赛学习一些机器人相关的知识。
- 大二上学期选我自己的专业意向从机械改成了信息工程,开始修读电子系的课程,包括模拟电路和信号与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电子电路这种偏硬件的方向不太对付,推算电路和实验课连导线对于我而言几乎到了一种无法忍受的程度。所以大二上学期结束之后,我就决定要转去不需要做过多硬件实验的计算机系。
- 大二下学期,我在机器人社团的学长们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一些传统计算机视觉的算法。我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当时深度学习正大热,于是我便加入了一个电子系的课题组开始做深度学习方面的工作,但很遗憾最后没有做出什么来,自己也做得比较郁闷,于是暗暗发誓再不碰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相关的东西了。
-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却学习了很多机器人方面的知识,慢慢又开始觉得自己的兴趣领域应该是在这一个方向里。这个大方向里的具体的小方向依然非常多,包括控制、规划、感知等等,我也确定不了学哪个。一转眼到了大二结束的时候,我再次靠着融老师的帮助去了一家机器人的创业公司为一个即将上市的扫地机器人的感知模块做一些算法评测和优化的工作。当时我其实是不太看得上做产品、做工程的,去实习也只是希望能了解一下在机器人感知方面,真正公司里的人是怎么做这件事情的。
- 在这一段工作的时间里,我和公司的前辈聊了很多,觉得面向产品去做机器人系统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于是觉得自己想要做的方向应该会是机器人整套软件系统或者算法框架方面的工作。大三回到学校之后,我继续学习计算机系的课程。同时抱着想了解不同种类的机器人系统的心态,进入了机械系的一个课题组做机械臂系统标定方面的工作。后来逐渐了解到,机器人软件系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方向,更像是多个方向的结合,因此不太适合作为职业发展方向。即便如此,到了在这个时候,我已经比较确定自己的兴趣是在机器人感知系统相关的算法方向。
- 大三大概上了一半的时候,一位学长给我提供了一个去某AI领域独角兽实习的机会。在当时的我看来,能去这种公司的一定都是大佬中的大佬,在那里我一定能够更好的了解到最牛逼的一帮人是怎么做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于是靠着之前的实习经历和学习过的课程、读过的论文(更主要是学长的推荐),我比较轻松的就通过了面试加入公司开始工作。在这一段工作的期间逐渐接触到了一个每年稳定产出顶级工作的课题组是怎么work的,也读了很多paper,做了很多项目。最后就决定自己要做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相结合这个领域。
在每一次做出选择的时候,我都是非常迷茫的;而在每一次经历中,我也一直是抱着一种了解和尝试的心态去参与,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逐渐建立的对一部分事物的了解、学习到了很多不同方向的知识、也积累了一些值得一说的小项目。最后逐渐缩小自己的选择范围,收敛到一个点上。
具体来说我觉得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方向,一个比较可行的思路可能是:
-
首先需要大致筛选出一个你想要尝试的专业和方向的***列表,***并且通过搜集资料、找一门相关的网课听听,找这个方向的学长、学姐聊聊他们具体做的是什么,包括去到实验室里面听听组会,对这些方向有一些大概的了解。
-
- 在这个阶段,不要想着做出任何成果,最重要的还是要抱着一种好奇心去了解和思考,同时也多问问自己是否感兴趣。我个人觉得,最好还是能将想要尝试的专业和方向限制在一个相近、相关的大方向里——这样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你在A方向上的学习和积累到的知识到了B方向不会完全没用,并且A方向和B方向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交叉也可以减缓你的毕业压力。
- 就我自己当时而言,我刚上大二的时候对电子系、计算机系都有一定的兴趣。尽管开始是想选电子系,但也搭配了一些在电子系能认定选修学分的计算机系的必修课一起上(事后证明是一个非常机智的决定)。
-
然后,可以为这个列表排一个优先顺序,从你最感兴趣的开始逐个往下尝试。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比较关键的点:1)怎么排优先顺序 2)什么时候应该开始尝试下一个。
-
- 这里先不讨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而是想解释一下最终选择一个方向的原因是什么。通常大家会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但我觉得不是。决定你能不能坚持下去的不是你有多感兴趣,而是你能不能在一个合适的发育环境里面不断获得正反馈(这部分观点借鉴自欧泽斌学长)。通常来讲,你去尝试一个方向的时候有两种情况:1)没有人能给予你合适的指导,你自己也琢磨不出来,日渐自闭,最后放弃治疗;2)有合适的指导,也能看到产出,自己越做越高兴前最后决定选择这个方向。更多时候,是两者的结合。最初的兴趣其实只是一个基础的反馈值——如果你特别感兴趣,一开始会更有动力去做;反之一开始会没那么有动力。一个方向,只要不是你觉得完全不感兴趣、或者有些不可能忍受,否则都可能会是你最后的选择。
- 所以排优先顺序的时候,兴趣当然应该是一个考虑因素,更重要的是你觉得自己擅长做什么,以及哪个方向有更好的机会。譬如一个方向本校就有教授在做、或者至少是做一些相关的事情,而另一个方向在你所认识的人里完全没有人做,那毫无疑问应该先尝试前者。当然,我也不认为如果本校没有教授做你就一定不能做,但这个时候去尝试这个方向的成本会更高,也需要更加谨慎一些,不适合绝大多数人。
- 什么时候应该开始尝试下一个:个人觉得是你认识到这个方向有一些你无法忍受的因素;或者你觉得无法获得任何正反馈和收获的时候。**但在此之前,你还是需要认真的努力做一下 ,因为只有努力之后,你才有资格去评价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喜欢。**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大二最后没有继续做智能制造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觉得没有人带。但后来发现,无论做什么,最核心的都得靠自己学;在哪儿都很难有人手把手的带你。回想起来觉得当时主要的问题还是自己的心态不太好,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情的本质性。需要努力认真做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不要让这一段经历白费。我大二做深度学习的时候,虽然最后决定放弃、也没做出任何值得一提的成果,但至少我学到了深度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框架的基本用法,做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尽管实际上非常挫)。这些也是我退出之前给自己设定的底线——既然花了这么多时间做一件事情,还是要有所收获。放弃的时间点是很重要的,一般我还是建议在决定放弃之前把自己做过的东西warm up一下、总结成一个值得一提的小成果或者小经历,不见得有多好,但能让简历上有点东西写。
- 这里一个很大的经验教训是,不需要急功近利的想着要搞大新闻。进入一个课题组去尝试一个方向的时候,跟着一位高年级学长打打下手可能会是比自己独立做一个项目更机智的决定。因为此时,至少有一位有hands-on经验的人能给你一些指导,产出成果的概率也更大。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学到这个领域正确的做事情的方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值得一提的项目(尽管不见得能用来发paper,也不见得是完全由你领导的)。
以上是我自己经历和实践出来的一些经验,如同开头所说,带有强烈的统计学偏差,请大家理性看待。
做科研还是不做科研,这是一个问题
在南科大读书,这恐怕是困扰最多学生的一个问题了。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确定自己要不要做科研,那就先假设自己以后不做科研。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时候,进入实验室之后不要盲目开脑洞、决定自己要做一个项目发一篇好文章,而是应该以积累基础知识和学习了解为主。
南科大的这种氛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是每年选十佳误导所致的——因为每一位十佳毕业生看上去都有一份很好的科研履历,甚至是一篇顶级会议的论文。这件事情其实是有不少可以商榷的地方的。我自己也在顶级会议上发表过论文(尽管不是一作),有过不少(>=5)的投稿经历,也在一个能稳定产出顶级会议的环境里工作学习过,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有过很多交流,所以自认为属于看过猪跑也吃过猪肉型选手,能有资格稍微评价一下这件事儿:
- 首先,不同领域的顶级会议发表难度差别非常之大,更别说是非顶级会议的论文或者是一些没有发表论文的科研工作。所以有科研经历、发表了一些论文,当然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能力,但绝对不代表比起去就业或者做其他事情的同学有什么高人一等之处。
- 其次,在绝大多数领域,能发顶级会的论文仅仅只是代表这个工作大概率“及格”了(尤其在CV领域,顶会论文不及格的概率可能大于及格的概率),这和做了一个能得到业内认可的、漂亮的、经得住检验的工作没有半毛钱关系。无论是对于申请博士还是找工作而言,有论文和科研经历都只是一个敲门砖,更重要的是你真正的能力:对于CS的工作而言——有很强的coding能力;对于research而言,读过很多paper,对于整个领域有广泛的认识、对某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研究方向有深刻的见解。
- 最后,虽然可能有点得罪人:在简历上同样都是写“曾经研究过xxxx,做过xxx项目”,但实际上有可能已经是顶会oral级别了、只是因为一些运气没能发表(至少在CV领域有挺多引用破百的文章,至今没能正式发表);也可能只是有一些非常粗浅的了解,做了一些非常naive、非常trivial的东西。去竞选任何奖,都需要大量包装,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内在深刻的特质被忽略,而表面肤浅的名号被放大,很多十佳候选人也可能无奈这一点,但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所以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
说这些其实想make the point是:参与科研项目只是一种经历和选择。你看到的很多十佳毕业生,他们的科研经历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他们能成为他们也不是因为他们早早的进了课题组开始努力做科研,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努力、选择加上一些(或者很大一部分的)运气。
我本科还是见过太多踌躇满志,早早进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最后自闭而终的同学;也见过很多只是踏实的把基本东西学好,在大三才开始逐渐找到方向,毕业之前成功发表顶会论文的同学。当然,我是很鼓励早点进实验室的。在实验室你能看到这个专业、这个方向的人在做些什么,能够很早的参与进去。我也觉得本科低年级的同学不应该给自己设各种各样的限制,觉得我xxx课都还没学,去了也不知道做什么。恰恰相反,先接触一些更高深的知识,再回来学基础课,很多时候能起一个指导作用,让你对这些基础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所反对的是一上来就急功近利地想要尽快独立领导项目,尽快的做出成果的这种行为和想法。真的进了实验室之后,我认为还是应该多抱着学习和了解的心态,不要太过在意能做出什么不能做出什么。对于CS的同学来说,去了解这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学习做这个任务基本的框架,锻炼编程水平,多读paper,而不是一上来就git clone,然后对着别人写好的代码拼命魔改;对于一些实验学科而言,可能就是去学学一些仪器操作和实验流程,同时大概也是看paper(这部分不太有发言权)。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大一暑假跟着清华的课题组学习的时候,我就已经参与了一个最后被发表成论文的项目,也挂名了作者。这其实是一件不太幸运的事——让我误以为做科研就是A+B这样拼拼凑凑,怼上去能跑,然后包装一下就完了。当时这个课题组里面的学长主要都是机械背景的,没有人能在我做的算法部分给我很多的指导,后面自闭而终;后面去到电子系的一个组继续做。但前面形成的错误观点,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几乎一直是各种魔改网上clone下来的代码,想着能跑起来、包装一下就能发论文了,然后又自闭而终,这也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觉得深度学习就是玄学,决定不再碰深度学习。这一段经历中我犯了几个很典型的错误:
- 首先,科研本身并不是一件什么非常高大上、一定要读到什么年级才能做的事情。但科研确实很需要对一个领域和方向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积累。对于CV来说(其他领域没做过,不太有发言权),最基本的需要把传统视觉方法、几何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基本知识全部都了解了,然后再读大概100-200篇论文,你才有可能会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基本sense。而不是你拿着别人的代码连连电路,拼凑拼凑,开开脑洞就叫科研的。
- 其次,在科研过程中,教授或者其他负责指导你的人都没有义务什么都手把手教你做。交给你负责的部分suppose你就是需要自己去查文献弄明白的。寄希望于有人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看法。
- 最后,在足够努力、足够serious地学习和了解一个领域之前还是不应该对一个领域妄下判断。如果真的感兴趣,还是应该想办法去到一个更强的组里。虽然有点得罪人,但对于CV而言,一个无法每年稳定产出顶会的组,我觉得不是很值得去,你也应该不太有机会在里面学到怎么做科研。
总结
总结而言,我觉着大学期间还是应该抱着尝试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尝试弄懂事情是怎么work的,也尝试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随大流,去追求其实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其实是很多南科大学子的错误想法,我自己曾经也深受其害(好在大一GPA太差,直接就放弃治疗了,所以才有了后面这么多折腾的经历)。当然大家都会对成果和出路感到焦虑,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只能说我认为急功近利的去做一件事情,比起抱着开放的心态认真的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见得会更有可能带来成果。很多时候当你想明白了自己要什么,找到一条出路就是顺其自然的了。
最后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点击文底阅读原文链接,进入我的POPI箱来提问,有时间我都会回复大家。
深度报道|教育部长访谈录:南科大是一流大学(上)
赴苏丹特派记者 南科每日见闻 2018-02-08 原文
2018年2月6日,第三届“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亚洲大学峰会”在南方科技大学隆重召开。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位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同赴这场教育领域的盛宴,足称得“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然而正当宾主共话教育未来之际,在遥远的阿拉伯地区,也有一颗璀璨的教育之星冉冉升起。这颗明亮的星星便是北非的苏丹。虽然近代以来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历经战乱与饥饿,苏丹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在近年来愈发繁荣昌盛。由此可见,苏丹在发展高等教育上的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
著名高等学府—苏丹科技大学(SUD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图源:网络)
因此,为助力我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非交流合作,本报对苏丹共和国高等教育部部长阿基·哈巴拉(Aki Habara)进行了英语独家专访,并向其就南科大发展中的困境进行请教。
南科每日见闻:尊敬的部长阁下,您好!
阿基·哈巴拉:《南科每日见闻(SUSTech Daily News)》的记者朋友,你好!我很高兴能看到你这么一位中国学生来到苏丹学习我们的知识。
南科每日见闻:谢谢部长阁下的褒奖。首先我想请教您:您知道并了解南科大(SUSTech)吗?
阿基·哈巴拉:哈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事实上,来到苏丹以后,你或许可以发现,在我国,南科大(SUSTech)的地位与中国的清华大学高度相似。它们都是理工科公立大学,并且都在本地区排名中位居第二——这是来自US News 的2016年排名,应当说比较权威了。我的侄儿也在南科大(SUSTech)读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办学中会遇到许多困境。这是必然的。
南科每日见闻:部长阁下过誉了!南科大(SUSTech)确实在塘朗地区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但是第一名的荣誉还是归属于清华大学。不过,远在异国他乡,南科大(SUSTech)居然取得了如此崇高的地位,还是令人惊异和感动的。我想您应该对南科大(SUSTech)是比较了解的吧。
阿基·哈巴拉:是的。
南科每日见闻:那么,您能否谈一谈您方才所提到的南科大(SUSTech)出现的困境呢?
阿基·哈巴拉:可以。首先我认为,南科大(SUSTech)最大的弊病在于,它目前缺少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我很难去从理论上描述这种极为抽象的概念。我只能谈一谈一些具体的表现:重视GPA,重视出国,缺乏温暖。提到GPA与出国留学,并不是说这两者就不重要,但是不能让它们绑架了我们的生活。大学生的生活不应当只是学习专业知识,社团、出游、实习,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在每天学习十个小时的情况下抽出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在部分学校,这种问题被称为“科气”。一般意义上的“科气”包括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一位同学曾主张为了减少过于严重的“科气”应当实行“废理兴工”策略。(图源:网络)
南科每日见闻:部长阁下,我对您这个观点持有异议。要知道,学生并不总是学习十个小时。如果碰上十个小时,那可能是因为他/她那天凑巧满课或者赶上考试周。即便是学习十个小时,学习的效率也可能是低下的。更何况还有很多其他的课余时间被玩手机、打游戏甚至是发呆所挥霍了。
阿基·哈巴拉:(笑)不错,你说的确实是一个事实。但是这个事实多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多大程度上是文化环境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探讨。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你几乎不可能在一台轰鸣的机器旁边认真看书,原因显然不是你精神不够集中。而你愿意作为记者来对我进行采访,就表明你找到了能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对时间的无意义的挥霍可能是因为学生无法找到其他更多的有意义的挥霍方式。换句话说,他/她不知道自己除了学习以外该去做些什么事情比较好。而这就与校园文化有关系。
南科每日见闻:那么,您认为校园文化是如何在学校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呢?
阿基·哈巴拉:如果我们作一个横向比较就会发现,在其他大学里,尤其是一些比较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尽管学生也要学习同样的专业,学习也并非不努力,但是并没有学生像南科大(SUSTech)一样对于GPA有很深的执念。这就是它们丰富的校园文化所起到的效果。丰富的校园文化产生多元的价值观,学生不会被拘束于某种窠臼之中。不仅如此,这种文化使得学校既不会在宣传上有刻意的学习与出国的导向,也不会在实际生活中过多挤占学生课余时间。此类学校一般是有历史积淀的老校,有比较深的文化传统,因此即使出现一两个教育思想仍然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守旧校长,也不会对学校整体带来过度的损坏。南科大(SUSTech)本身确实太年轻,所以文化传统的缺位是必然的。但如果不做思考与改进,可能二十年、五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都不会有明显提升。最可怕的莫过于这个实际上是文化缺失的现象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新“传统”,从而更加难以改变。这种病症现在已经在折磨一些很有名望的老牌科技大学、理工院校了,我们要警惕,不能重蹈先辈的覆辙。
南科每日见闻:您觉得该如何发展校园文化呢?
阿基·哈巴拉:从大学的角度而言,不需要做什么事,相反应当学会不做什么事。我相信以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与活力,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少点限制去自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做的很好。学校有能力的话提供充足的资金与资源当然更好。但首先要让大家去做。我的侄儿经常上中国的Bilibili网站,他有次给我展示了在Bilibili上的中国中学生制作的以他们校长为素材的幽默视频。那些学生似乎是来自一所名叫合肥一中的学校。在评论区有学生称校长本人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起观看了这个视频。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在中国安徽省的合肥一中,校领导们共同观赏自己被学生做成的鬼畜视频。据悉,此作品已参加合肥一中第一届多媒体大赛。(图源:QQ空间)
南科每日见闻:您的侄儿经常上Bilibili,那您知道Bilibili名字的来历吗?
阿基·哈巴拉:我怎么可能不了解お姉様(onesama,姐姐大人)!
清风拂过,部长那双红色的双马尾在空中摇曳生姿。
(To be continued......)
戳原文,看合肥一中的学生如何鬼畜校长
小年快乐
(这个点廿三、廿四的朋友都能照顾到吧XD)
NEW YEAR
2018
深度报道|教育部长访谈录:南科大是一流大学(中)
赴苏丹特派记者 南科每日见闻 2018-02-11 原文
2018年2月8日,本公众号采访了苏丹高等教育部部长阿基·哈巴拉(Aki Habara,中文名白井黒子),并就南科大的校园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刊发采访的中篇。没有看过上次文章的朋友请戳这里或”阅读原文“:深度报道|教育部长访谈录:南科大是一流大学(上)
南科每日见闻:但是我们南科大(SUSTech)从定位上来说就属于理工科大学,会不会导致校园文化本来就容易单一呢?
阿基·哈巴拉:这属于借口罢了。理科生有理科生的玩法,文科生有文科生的玩法,你这次的稿子写得这么腹黑,也是你的玩法。而年轻人共同的特点便是充满能量和想象力。
加州理工学院的两名学生在1984年的玫瑰碗橄榄球大赛中巧妙使记分板上显示“Caltech 38,MIT 9”,其中一名学生因此得到了“电路实验项目”的学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在2006年假冒搬运公司偷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尊大炮;加州理工学院的高年级学生会在“逃学日”设置大量的电子、光学、化学或生物等谜题作为低年级学生进入高年级宿舍的障碍;麻省理工的学生在每年4月把一架钢琴从楼顶扔下来作为课程退选结束的庆祝盛典。
2012年4月26日,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为庆祝”退课日“,从屋顶扔下一架钢琴。这一传统兴起于1972年。(图源:中国新闻网)
南科每日见闻:那么,您不担心如果没有必要的管理,校园内会产生混乱和无序吗?
阿基·哈巴拉:实际上,混乱并不可怕,如果有人害怕混乱不如让他/她去管理一所军校。在大学里本来就要追求由混乱带来的碰撞与交融。适度的管理自然是必要的,然而校方的角色只应该是“守夜人”,即避免学生的行为触犯了明确可考的法律法规。但是对校方而言这个目标显然业已超额完成,那么就需要着眼于时间的给予和限制的降低,而非相反。
关于时间的问题之前的谈话已经很详细了。关于限制的问题,我只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今在南科大(SUSTech),宣传海报需要在宣传栏上规定的玻璃框内张贴。我曾经向工作人员了解过,其中一人声称这样做是因为“我国传统是在方寸之间才能展现出美丽”。这当然是非常扯淡而且霸道的言语。校内设置的宣传栏是如此稀少,而每一个宣传栏如果严格依照这些愚蠢的玻璃框来张贴,利用效率是非常之低。学生们不得不把无法在小框中张贴的海报贴到宣传栏的其余各个角落,抑或遮盖框内的旧海报,这样也没有达到所谓“美丽”的效果。
我曾经去香港大学访问,他们的宣传栏并没有那些愚蠢的玻璃小框;而除了宣传栏,他们还有很多立柱可以张贴海报。我从那些海报铺天盖地的张贴中看不出有任何不美丽的地方。即便有,用所谓“不美丽”的理由剥夺学生随意贴海报的权利,也是令人不齿的。
在内地的南京大学,社团联组织了一次在宣传栏上清扫校外广告的活动。诚然,过量的广告必须予以严厉清除,但是为此而给校内学生利用宣传栏张贴海报设下障碍,尤其是还有所谓”美观“的玻璃框,显然属于多此一举。(图源:南大青年)
南科每日见闻:但是我发现,似乎在南科大(SUSTech)里面,学生之间比较疏离——大多数学生在四年大学期间彼此十分熟识的学生并不多。您认为这是否对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构成了挑战呢?
阿基·哈巴拉:南科大(SUSTech)是一所非常特殊的学校。全国多数大学在招生与分班时,入班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一批比较稳定的同班同学的圈子;即使后来转入别的专业学习,同班学生一般也会上同样的专业课。这种体制是与高中相似的,所以学生在大学里入学时就可以很好地适应。而且高中这样的一个稳定结构,也有利于举办大型活动;在学生能够被准许发挥创造性的条件下,许多新鲜事物都可以付诸实践。因此我们能看到许多较开明的中学的校运会上,学生们进行的角色扮演(cosplay)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南科大(SUSTech)的分班制度打破了原来的模式,同一个行政班里的两名同学经历了四年以后仍然互不相识的概率大大提高。行政班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那么系科呢?如果系科比较小,专业课阶段基本保证所有人都上同一课,情况还尚可;而如果系科比较大,一门专业课有多个老师讲授,那么由于选课的原因也很难有稳定的圈子可以结识。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学生心中的“孤独感”。
解决的唯一可靠办法就是发展社团组织。社团的优势一方面是稳定性,同一级加入某社团的学生基本可以保证至少在该社团里待满一年及以上;另一方面是加入某一社团的同学们都会有某个共同的兴趣爱好,亦即共同语言,这相比较于以共同的课业为基础的旧式班级来说其实更加牢靠。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大多数学生不会休息时间聊知识点,但他们可以在学知识点时毫无顾忌地看球赛。(笑)
南科每日见闻:您提到的这个解决办法倒是有点意思。不过社团一多了,会不会导致管理上的缺失呢?据我所知,社团联现在的工作似乎已经颇为繁重了。
阿基·哈巴拉:记者朋友,我觉得你总是担心“管”,实在是很肤浅了。真的有那么多东西都要“被管”起来吗?自己“管”自己不也是“管”的办法吗?培养学生们自行结合、组织自治的能力,难道不重要吗?况且,你说的管理,是指怎样的管理呢?社团平时的运作与活动的举办,应该可以自己解决;那么剩下的事务里最重要的其实是许可与资金的问题。
许可的层面之前已经谈过,就是要降低对学生的限制;至于资金,南科大(SUSTech)应该不缺钱吧?各书院(college)也不缺钱吧?学生社团的注册完全可以选择在书院(college)。除此以外,如果各社团能够自行筹措资金,为什么不能放开呢?任何事情走公款就要求流程,也肯定效率低下。如果自筹资金可以被广泛允许,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事。然后如果需要的资金超出筹措能力的范围,或者社团不愿意自筹资金,从书院(college)、社团联中开支也是可行的。
南科每日见闻: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了“自治”这个词语。我不禁想到我们的前辈《耶鲁每日新闻》,他们是一家完全独立的校园媒体,是美国最古老和最有声望的大学报纸,所有的职员均由本科生组成。在美国法学界享有盛誉的《哈佛法律评论》也是独立于哈佛法学院的一家学生运营的学术刊物。
1990年,在哈佛法学院就读的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任黑人主编。这个阳光灿烂的大男孩露出了有毒的笑容。(图源:中国网)
阿基·哈巴拉: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实际上加强学生的自治能力不仅对学生有好处,对学校的管理也有好处。你如果留心观察,在南科大(SUSTech)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会、社团联以及基层行政人员,常常处于一个两面不讨好的境地,即:他们觉得自己平常很忙,要干的事情很多,但是还是会受到批评,有时来自领导,有时来自学生,而且这种来自学生的批评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岗位整体的形象。这其实就是严格的管理要求和学生的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之间发生冲突的一个具体表现。
如果能尝试引导学生学会自治,其实对大家都很好。一方面,放松了的限制会导致日常事务的减少;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性会提升,也有利于未来走上社会后参与团队合作,培养协同精神。合作是要实践的,而不是放在某个大而空泛的名词式集体中就能自动出现的东西。这种实践比较适合在一个小团队中实行,因为成员彼此都比较清楚相互之间能做什么、做过什么、要做什么,而在大集体里经常出现“搭便车”的行为,并且普通的成员对于所做的事是感到一头雾水的。
一种错误观点是认为学生由于太年轻而无法实现自治。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生活主旋律是学习,社团一般仅仅存在于高一、高二,所以没有经历过充足的自我管理的锻炼,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只要假以时日,经过两三届学生以后情况就会改观,因为有经验的高年级生自然能教会低年级生。从我已有的观察看,我认为目前南科公益的自治情况属于比较好的。
采访到这里中断了。因为阿基·哈巴拉(Aki Habara,中文名白井黒子)突然开口问道:“为什么你这次拖更了好几天?”笔者只好如实相告:“因为我和姐姐大人约会去了。”
(つづく)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深度报道|教育部长访谈录:南科大是一流大学(下)
赴苏丹特派记者 南科每日见闻 2018-02-27 原文
2018年2月8日,本公众号采访了苏丹高等教育部部长阿基·哈巴拉(Aki Habara,中文名白井黒子),并就南科大校园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上次被黑子大人予以严惩之后,采访中断了很久,直到今日才得以进行。本次刊发采访的下篇。没有看过之前文章的朋友请戳这里:
南科每日见闻:先前谈到了学生对基层行政人员的批评,我想起上学期发生的一起“原谅蓝卡”事件。您能否顺便谈一谈学校学生中经常出现的“空间怼人”的现象?
上学期一名RA与一名学生之间发生了冲突,这名学生将事件发到空间中并获得大量转发,随后RA给出了事件的另外一种解释,此事最终获得解决。克巴博设计室为纪念此事,特发售限量版“原谅蓝卡”,某袁姓教师成功购得一张。(图源:克巴博设计室)
阿基·哈巴拉:关于在网络,尤其是QQ空间里发表针对性、攻击性言论的事情,我很难说一定是攻击者或被攻击者某一方面做的就是错误的——这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地分析。但是我暗暗觉得总是出现这种情况似乎并不好。我没有办法给你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只能笼统的说这是校园内存在“戾气”的一种表现。
这种“戾气”可能与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戾气有关系,如果你经常浏览中国的微博或者知乎,就会发现这一点;在某些时候,也与南科大(SUSTech)目前校方许多不合理或不稳定的政策有关系——并且这种政策也已经影响了基层行政人员的形象,再加上有的人脾性、态度并不算好,装得如同大爷一般,更是导致事态雪上加霜;当然还有网络传播的低成本和高效性——自然,我们时时要注意,一个能够大面积传播的言论必然是事先存在社会基础的。总而言之,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不愿意下一个断言。
但如果单就针对学校基层行政人员的攻击而言,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或若干公开的、广为人知的、有效的投诉手段。有时候行政人员会认为学生的投诉属于幼稚病,或者是认为置之不理一段时间后事情就会淡忘,殊不知这对自己而言是不利的,并且这种作风会使人感到厌恶。我的侄儿曾经对一名行政人员进行了邮件投诉,直到一个月后才收到回复,而且这个回复并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由此可见,有的人是非常傲慢的。如果说到学生之间在QQ空间中的攻击性言论,我仅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建议学生最好互相留点情面,有事情或者当面批评,或者私下和同学聊天时引出,因为我们的学校确实太小,也就四千人而已。如果你曾经在一个老式的国有企业里生活,你就知道即使是关系很坏的两个人彼此之间也不会完全撕破颜面,因为总是有可能相遇。
南科每日见闻:那么您认为大学在教育学生、减小来自社会的非理智因素的影响上,应该怎么做?或者可以换个话题,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怎样培养人才和培养怎样的人才呢?
据说西湖大学也将快速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比较而言,斯坦福大学在世界一流之路上的道路显得漫长艰辛。(图源:网络)
阿基·哈巴拉:诚实地说,你的问题已经超过我现有能力能做出回答的程度了。所以我只能尝试着给出一些方向。也许这是错误的,也许会有帮助。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我们的大学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类的课程不太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即便某些课程可以非常受到欢迎——有的人会认为文科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放松”。但是我不认为这种想法有益于进行“博雅教育”、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因为所谓的“博雅教育”,也对学生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提出了要求——这种知识甚至可能是“歪门邪道”的玩意儿。
更进一步地说,于我看来,这其实只是一种形式,核心要求应当在于培养学生能够从芜杂的知识荒野寻求出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大学的目的并不是培养技术工人,甚至不是培养可以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的人。大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讲不清;因为大学培养的人才必定是多元化的。但我总感觉历史上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有一种共性,就是思维的独特性、深入性和开创性。我私以为大学的哲学教育可以起到这样一种作用,因为哲学教育可以帮助人进行思考。而思维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通识性的哲学教育并不是要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哲学家,而是要教会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至少能够对不同的思想怀有宽容的心态,少一点冒犯性的攻击;学的较好的同学,对世界的认识可以更加深入,这就足够了。但是现在开设的一些所谓的必修“哲学”课程,单一地重视某一个哲学家的思考结果多于思考过程,这对学生而言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
我个人比较欣赏MIT的通识文科培养方式。他们的文科培养课程称为HASS(Humanities,Arts,and Social Sciences),分为导论课和进阶课两类,每类分别要求修3-4门课程。进阶课需要在预修完成相关领域的导论课以后才可以修读。不过他们削减了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的数目,仅要求生物、化学、高等数学(上、下)、大学物理(上、下),合计6门课程。南科大(SUSTech)未必要完全学习他们的做法,而且目前人文中心和社科中心的老师还比较紧缺,与MIT现有的条件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如果能有这样的办学思路,引导学生对艺术与人文社科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也是有意义的。
学生能有一些基本的艺术与人文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至少他们在日后做决策时,那些有审美的人不会在一座大楼上修建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大屏幕,使得别人感觉他们在有意恶心别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画外音:建一个也就罢了,既然建了能不能对称一点啊?!)(图源:SDN记者)
南科每日见闻:谢谢部长的解读!我们的采访就到此为止吧。
阿基·哈巴拉:不用客气,你的采访也是一个契机,能让我把许多不成熟的想法整理一遍。
(正当记者准备离开时,阿基·哈巴拉突然叫住了记者)
阿基·哈巴拉:对了,你们学校的简称不是SUST吗?
南科每日见闻:哦,为了与中国的陕西科技大学作出区分,他们的英文缩写也是SUST,有的朋友可能会产生误解。
阿基·哈巴拉:也就是说,我国的苏丹科技大学(Sud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了和中国的陕西科技大学(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做出区分,修改了自己的英文简称,对吧?
南科每日见闻:(吃惊地)不是啊,我们方才不是一直在探讨南方科技大学(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吗?
阿基·哈巴拉:(困惑地)南方科技大学(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那是什么学校?比得上陕西科技大学(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吗?
(全文完)
思考题:请问,阿基·哈巴拉(Aki Habara)的名字来源于哪里?含义是什么?
(欢迎留言探讨,我会选(qin)取(ding)一名同学送出一件小礼物)
祝拜仁
生日快乐
南科大开放之我见
MH Catman MH的情诗 2020-01-10 原文
▲山花烂漫时,她在自行车道上笑
南方科技大学是国际知名院校,虽然说我家九线小城开封市的同学们至今还以为我在野鸡大学上学,不过他们又能懂什么泰晤士全大陆第八呢?他们也就是上北航同济南开哈工大大连理工等泰晤士不知名院校的学生罢了。贵校也实属非常,于2020年才开始开放校园,岂知深圳苦等“深圳冲绳”南科大开放久矣?何须到日本,贵科满足你打卡冲绳BUS站,干净的马路,多彩的BUS站,虽然没有撒库拉,也能让你一秒穿越到冲绳。
▲图源“深圳小冲绳”一文,侵权请发律师函
不过身为高贵的南方科技大学的一名差等生,一名爱好骑车的同时车刹坏掉的学生,对于贵科开放学校一事有着反对的意见。无他,只是身为差生的同时亦是一名贫困学生,付不起摔伤的汤药费罢了。
前些日子,一名南科学生于湖畔自行车道骑车时,见自行车道上忽然迎面走来一精壮男子,该生秉承“骑车不撞人,撞人不骑车”的良好精神,果断转向躲避,奈何车技不精,车转人不转,飞出一抛物线,除脸部着地外亦擦伤身体其余部分,可谓凄惨至极。
又前些日子(2019.10.12),一名南科学生于操场自行车道骑车时,见自行车道上迎面走来一群精壮男子,该生秉承“南科大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的良好精神,果断刹车劝阻,奈何精壮男子自称老师,不顾劝阻,坚持走在自行车道上。该生气不过,竟于QQ空间发布说说,并附照片,可谓侵犯肖像权,其违法行径可见一斑。
▲身体不舒服的一自称老师之人,照片属实侵权
于是我不赞成开放校园。南方科技大学里的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称老师的人乱走自行车道,身为老师的一群行政人员也不管此事,安健办的江主任更是有好大的官威,这种学校,也配得上开放学校吗?奈何学校已经决定了,深圳冲绳这块地方,被学生糟蹋的久矣,深圳市政府投入这么多钱,不让市民参观,成何体统?对得起这么多经费吗?对得起新建的没有阳台没有独立卫浴的宿舍楼吗?对得起校领导们一个个的大肚子吗?
不过虽说都对不住,我依然觉得开放校园不妥。这是四年来于南科大骑行的经验所致。南方科技大学虽贵为全大陆第八的知名高校,其内部行政人员、服务人员、学生,甚至某些老师都不怎么样。行政人员不行政,或行他人的政。据一黑脸学弟反应,其于行政部门反馈建议时遭到行政人员的一顿好怼,把学弟骂将出来;学弟又问有无投诉该人渠道,行政人员又说投诉渠道也归他管。该人员自然没有自己处理自己的道理。服务人员也不行,17年时本人于足球场踢球,误将饭卡落于足球场,第二日发觉饭卡已被刷干。调查监控发现原是物业人生所为,当然,确实是名临时工。南科大的学生也不行,比如说我,时常踩草坪,确实配不上南科大。至于老师,传言生物系侯圣陶老师学术造假,真假我一材料系学渣自然不知;在此也不敢妄下定论,毕竟学术一事要比泰晤士排名严格极多,非交钱就能上榜。
因此,南科大的素质都这个怂样了,还上赶着看什么呢?更何况近几日本人于车道见行人走动,恐是开放学校后所进外来人员。又听闻黑脸学弟所言,从一教至宿舍一路见三人抽烟。当然,黑脸学弟此人亦是南科大不成器学生。今日更是见一图,两人于自行车道上练功。其余事小,此事着实恐怖,很难不让人想起FLG。惊,南科大难道已被邪教入侵?这还开放得了?
当然,此文屁用都没。文中所言与作者无关,概不负责。各位老师也不要再请辅导员对我教学了,我一入党积极分子,何德何能,也配各位的理睬?本人所有言论均是扯淡,本人也实属烂人。当然,南科大也就这卵样,要是什么好学校,怎会有我这种鬼学生。
——
长按关注
——
南科一路半周年:我们还能在断裂的舆论空间中建立连结吗?
亲爱的读者,
今天是南科一路成立半年的日子。感谢你们一路以来的关注和陪伴。
半年前的今天,南科一路在横跨太平洋的赛博空间中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希望用尽可能中立的视角、严谨的报道,打破大学与学生的对立,搭建连结和对话,并围绕真正的问题展开思辨。**半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在努力向这个目标靠拢。
但大学的舆论空间已发生了转向。南科周末突然删除稿件,令运营自媒体的同学人人自危;大学一边鼓励同学理性参与校园建设,另一边却将理性的自媒体作为反面典型,在新生教育上进行批判。我们和你一样,也难免陷入悲伤和怀疑。
当大学师、生、行政员工间的连结像一块掉在地上的曲奇,碎裂成难以拼凑的形状时,我们还能在断裂的舆论空间中建立连结吗?
连结,到底意味著什么?它是断电断网的采访视频,是荔园公告栏上仅留存一晚的海报,是安全办主任没收的电动车;它是欣园餐厅墙上的锦旗,是贺建奎的项目组网页;是二期宿舍座谈会上,「我们是南科人,我们能改变南科大」的呼吁;它是大学对外开放使用的来访预约系统,是南科先知对南科周末粉丝的质问,是同学剪辑的《塘浪》......连结,一直以来都是健康校园舆论环境的必备选项。
回到2013年,南科大去筹转正,并获得了教育部授予的院校代码。那时的社会中充斥着「南科大被教育部收编」,「南科大的教改已经失败」了的论调。在那年的八月,南科大的第一个学生媒体铮锋被教改班的同学建立起来,在第一期《铮锋》杂志的卷首语中,他们写道:「南科大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它的每一次成长吸引着外界好奇的目光。......他们(媒体记者)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了他们眼里的南科大。......但是,他们不是南科大人......而我们,是南科大自己的记录者。」
媒体的使命之一,就是做一个「不合时宜」的角色——在令人炫目的排名和引用指数增长下关注被权利被剥夺的个体,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跃进中标注出岌岌可危的隐私边界,以及,在「理性参与校园建设」的声浪里展示多元声音的重要性。
回到那个问题:我们还能在大学断裂的舆论空间中建立连结吗?我想和你一起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参考
本文在写作时参考了端传媒的端传媒五周年:我们还能在断裂世界中建立连结吗?一文。
读者调研
认为南科一路需要改进?有话想对南科一路说?欢迎参与南科一路的读者调研!
调查表长期有效,可以重复填写。调查结果仅用于南科一路读者调研项目,我们不会将调查的原始数据披露予第三方。您也可以在调研表格中向南科一路的编辑团队提问,我们将会择期选择一些问题进行回答!
从「科气」到「内卷」,总是在原地踏步的我们究竟还能做些什么?
吉拉弗 2020-10-31 https://nanke.suste.ch/2020/10/31/from-flxg-to-involution-p1/
九月中旬,一篇名为《顶尖高校: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的文章刷爆了许多大学生的朋友圈,并为网友们更好地讽刺高等教育的现状引入了一个新词:「内卷」。虽说是新词,但我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却对文中所描述的现象有一种莫名的似曾相识之感。于是我很快地明白了过来,曾经的「科气」如今摇身一变,从名词改换为了动词。一个好消息是,我们讽刺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了;而坏消息则是,高等教育的列车在轨道上不停地上下颠簸着,但我们周遭的风景似乎并没有在向后移动。
当然,「内卷」与「科气」的具体含义也是有区别的:「内卷」所强调的是「恶性竞争」,而「科气」则将重点放在了「唯分数论」上。从这方面来说,使用「科气」一词或许能让我们更接近问题的本质一些。正因如此,我对「内卷」这一词的使用感到了一丝担忧,因为对于许多并没有实际参与到「内卷」当中的同学而言,他们会下意识地把自己视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的身份来审视这一现象。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是清白的,并不需要为「内卷」的社会氛围负起任何的责任。但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内卷」这一大环境当中的一分子,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它,它也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对于这一观点,我会在之后做出论证。
还有一些批评者也对「内卷」这一词的使用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内卷」把矛头对准了进行恶性竞争的学生们,却有意地忽略了「大人们」在这一社会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可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大人们」必须要承担起最主要的责任,而不是每日盯着各种排名与指数不放,嘴上说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心里却想着怎样把学生们当工具人来培养。
对于这些人的观点,我表示认同。但我并不打算在这一问题上过多地着墨,因为愿意认真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大多都是学生,而学生是不太可能会影响到「大人们」的决定的。因此即便我写出再怎样动人的文字来讨论「大人们」的责任,也终究不过是在隔靴搔痒罢了,这并不会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任何的帮助。但是,即便我无法改变这个原地踏步的社会,我相信我仍然有能力去帮助到屏幕前的你,这正是我目前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我的文字能够让哪怕一两位同学走出这个恶性循环中,那就已经是莫大的安慰了。
而走出「科气」与「内卷」的第一步,就是要重新定义「成功」与「失败」。
很多人或许会感到不解,为什么我要在「定义」的问题上较真,这难道不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吗?的确,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的哈姆雷特,但我并不认为在当下的这个社会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成功」。相反,我在南科大的这几年里深刻地感受到了不同的人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定义是多么惊人的一致:人们看到绩点高、出路好、又有男/女朋友的人时,总是会一致地高呼「人生赢家」,给他们送上数不尽的虚荣心;而看到自己又没有绩点,又没有好的出路,还打了一辈子光棍时,总是不由得陷入消极的情绪当中。**我可以说,只要还有一天这些「人生赢家」们能够从他人那里感受到无数羡慕的目光,那么「科气」与「内卷」就永远不会离开大学的校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科气」与「内卷」这一大环境当中的一分子,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在不经意间,让这种对于「人生赢家」的刻板想象在人们心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或许有人仍旧要问,这样的定义又有什么不好呢?它可以鼓励人们变得更加上进,更加主动地去追求一个更好的生活,这有错吗?
但是,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而已。而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成功者」有几个是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的呢?他们在背后露出的那些痛苦的表情又曾有几人知晓呢?有谁能保证他们的人格是健全的呢?有谁能保证他们是快乐的呢?有谁曾在他们脸上看到过幸福而又爽朗的、无忧无虑的笑容呢?这几年里,我总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许多的「成功者」一个接一个地开始产生抑郁倾向,乃至最终患上抑郁症。于是我问自己,难道这就是世俗所定义的「成功」吗?我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定义。「科气」与「内卷」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我们有必要对自己负责。所以我最终选择了自己去重新定义什么才是「成功」,什么才是「失败」,去走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
最近大学里的一位老师邀请了九位同学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我看到这九位同学给出了自己是「失败者」的种种理由,但我对此并不以为然,因为我心目中的「成功者」完全可以具备其中的大多数要素。《顶尖高校: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一文中倒数第三段所提到的那些老师们就是我眼中的「成功者」,他们或许并没有拿很高的工资,或许并不是同行中的佼佼者,或许并没有结过婚,或许并没有多少学生来上他们的课,或许并没有受到过多少来自他人的赞赏,或许他们也在体制中受到了不少压力而不能反抗,或许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特长,或许他们平日里也并不是很自信,或许他们也会从理性上认为自己「很菜」,或许他们也曾陷入过自我怀疑的泥沼中,或许他们也会忧虑未来。但是即便事实真是如此,在我看来,他们依旧是热爱生活的,依旧是乐观的,他们依旧是幸福的,依旧是「成功」的。「我工资并不高,但我依然可以满足;我并不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我至少还是喜欢这份工作的;我并没有结过婚,但不结婚也有不结婚的好处;没有多少学生来上我的课,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对我的否定;没有受到过多少来自他人的赞赏,但我根本就不在乎不了解我的人对我的评价……」不管身处怎样的困顿中,总有人能有办法乐观地生活,乐观地面对,总有人能有办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们都觉得连物质基础都没有还想要幸福是相当不现实的,但即使它再不现实,我们也总能找到例外;既然有例外,那么这个例外为什么不可能是自己呢?很多时候,幸福与不幸福真的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世上并没有任何具体的人生经历可以将任何一个人定义为「失败者」,也没有任何具体的人生经历可以将任何一个人定义为「成功者」。当然,也正因为「成功」与「失败」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我在此并不准备将我个人的定义详细而具体地写出来,这个问题应该是留给每一位读者自己去思考的。我相信不论你最终得出的答案是什么,这都会帮助你从盲目的社会浪潮中走出来,摒弃他人的眼光去追逐只属于你自己的「成功」。
(或许还有下篇)
《南科一路》“广场”栏目欢迎各位投稿,主题不限。如果您想投稿,烦请您将稿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
Cover photo by redcharlie on Unsplash
荔园:肺病、报告、沉默与漫长等待
Maria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6-10-05 原文
1.咳嗽
16级某班的四名同学在荔园患肺炎;多名居住在荔园的学生上呼吸道感染。
9月24日,四名男生因高烧39度到医院就诊,检测报告为肺炎。两名为病毒性感染,一名为细菌性感染,且前期症状均为感冒发烧,还有一位同学症状为呼吸道感染。
据了解,两名病毒性肺炎的同学所在寝室(位于N30栋)入住时刺激气味较大。医院无法给出直接证据证明肺炎和甲醛有必然关系。
2.检测报告
荔园在开学时只仅仅保证了宿舍和教室的建造。
现在仍有多数地方处于施工阶段,扬尘肆虐。
9月20日,我们在学生会运营的的微信号——南科大信息平台上看到了宿舍甲醛检验的结果。对象是N35的高楼层和低楼层各一个宿舍,N33和N34中各一个(共4间宿舍)。并未涉及患肺炎同学所在的N30栋和已经投入使用的教室。报告内容为室内甲醛、笨、TVOC浓度,检查的结果为完全合格。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6.0.12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每个建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氡、甲醛、氨、苯、TVOC的抽检数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每个建筑单体不得少于3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在新生开学一周后,9月26日封闭荔园一栋教室进行空气净化。
老生开学一个月后,9月29日校邮公告责令施工方控制粉尘。
目前没有教室及其它在用建筑检测结果公布的消息。
3.声音
据悉,荔园宿舍的装修一直持续到新生搬入的前一两天。在新生开学时楼下广场还有大片泥泞,新生报道当日,因为宿舍建设问题,行李均寄存在各宿舍楼。校方在军训之后才将荔园内外清理修整完毕。
9月8日,一张题为 「这样的房子谁敢住」的抗议海报出现在宣传栏中,不到半日便被安保撕扯清除,海报制作者一直没有露面。
9月9日官网上对于新生宿舍的报道 「新雨山庄荔林浓,荔枝楼暖百花明」中照片被指「用花遮羞」。
9月20日,宿舍甲醛检验合格的结果发布以后,同学们对荔园环境健康仍不放心。不断有学生、职工在社交网络上抱怨在荔园的不愉快经历。开始有高年级学生在实地考察后呼吁新生戴口罩上课,此后这种倡议通过各种私人渠道半公开地传播开来,并已有同学佩戴口罩上课。
10月2日晚,学生会宣布荔园超市接受了建议并计划购进各种口罩,这条微信推送在发出后几小时内就被发布者删除。
10月2日,一篇自称来自家长的长文再次引爆舆论,直指学校在空气质量问题的上的欺瞒和不作为。截止发稿前,学校官方没有对此事作出任何表态。
当我们罹患肺炎,或承担着患病风险,等待检验结果时,我们听见了什么?这些声音又来自何方?
我们将持续追踪荔园建设的前因后果;也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
荔园:我们要说的还有很多……
编者按
几天前的《荔园:肺病、报告、沉默与漫长等待》一文在校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读者在铮锋的后台发来了留言,或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或是陈述了其所了解的一些事实,或是提出了疑问或质疑。为了给予读者朋友们一个发声的平台并解答来自各界的疑问,我们在整理留言后特别撰写了这篇推送,在上一篇推送的基础上,继续为你揭开荔园上空的层层疑云。
1 等待之后
“南科大信息平台”中关于口罩的推送被删除的原因并非是校方过于敏感,而是由于权益部在发出这篇推送之时尚未与其他部门协调好,从而导致了误删。(注:截止发稿前,在与学生会权益部沟通的基础上,荔园超市已购进多款口罩,且“南科大信息平台”已推送有关的详细信息)另外(针对甲醛问题)校方是有动作的,我们(权益部,下均指)看到校方在23号就找来一家堪称行业标杆的公司处理甲醛,同时校方也给出了我们最后期限。今天我们亲自去了荔园的教室,除甲醛还是有效果的——我在里面已经不会感到呼吸困难,要比之前好了很多。“
——10月5日(推送发布当天),校学生会权益部A同学
2 沉默面前
“吐槽终究是吐槽,当与学校作对成为一种类似于正确的站队,吐槽就没有意义了啊。善于吐槽还要善于解决问题,我们希望看到我们执行工作时别人给我们意见建议,而不是以舆论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校学生会权益部A同学
首先,我认可你说的解决问题比舆论更重要,可是我不得不遗憾地承认,由于所列举事实的特殊性,上篇报道的确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定的导向性,但我们的初衷仍然是通过对已有情况的报道来介绍荔园的一些现状,从而将真相带给关心荔园情况的校内人士。
无法否认,目前我们难以回避的现状,是在关于荔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公众讨论当中,时常出现“事实未到就你说我话”的情形,于是在众说纷纭当中,对事实真相的探寻往往被弱化,对各种观点、言论本身的探讨占据了舆论的高地,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脱离了“就事论事”的原则,也就出现了你所说的“与学校‘作对’成为一种类似于正确的站队”的景象。
但为什么对态度的站队在解决问题面前站了上风呢?我认为这是个充满无奈的景象,因为没有人有资格解决自己并不了解具体情况的问题,所以在“不透明的决策”与“敷衍了事的态度”面前,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是“吐槽”这种略显极端的方式)来企求能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获取到自己本应知道的信息。我想,大部分敢于针对问题发声的人的出发点并非企图以舆论压力来“强夺”本应拥有的权益,而是在寻求真相无果的情况下想要用这种方式来寻求被掩盖的真相。一个月前,我们没有看到早应该一切就绪的荔园,出于对学校的信任,我们选择了等待;而今天,我们没有看到早应被完成并公布的教学楼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更没有得到健康生活的保证,难道等待我们的,是继续等待?
最后,我想声明一个观点,作为观察者,我们绝无意“引导舆论”甚至“施加压力”,我们希望做的只是向我们的读者复盘近来发生的种种事情,试图还原荔园疑云的本来面貌。如果一定要说我们对舆论做出了怎样的引导的话,我们只希望我们的报道能够尽可能将已有的事实拼凑起来,用对真相的还原将舆论讨论引回大家所期待的理性轨道。同时我也相信,倘若一切都足够公开透明,我们的权益会更容易得到保障,校方也可以摆脱目前略显尴尬的处境。
毕竟,作为一个媒体,我们有责任用声音来推动一些事情走向更好的方向。
3 回声
“不要把肺炎与室内空气联系在一起吧!就事论事没有问题,把未必有联系的硬扯到一起,莫须有?”
——wsw(读者)
“室内空气污染可能使肺部对感染源更加敏感。而且(病患)检测出有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种肺炎,这样的假设更可能成立。”
——AT(读者)
“甲醛能导致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吗?”
——南风·曽歆勋(读者)
研究表明 ,甲醛可降低机体的呼吸功能、神经系统的信息整合功能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肾脏均具有毒性作用, 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尤其是对有哮喘病、过敏体质的人以及婴幼儿和孕妇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刺激作用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 甲醛是原浆毒性物质 ,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能够严重刺激呼吸道, 出现疼痛、水肿、溃烂、眼睛干涩刺疼、持续性头痛等症状。
-
致敏作用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皮肤坏死等病变 ;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尤其是有哮喘史和过敏体质的人员更容易发生这些情况
——郑健. 甲醛与人体健康[J]. 大学化学, 2009, 24(1):52-56.
“感觉还是少了一点声音。如果采访,老师会怎么说呢?”
——疯~(读者)
在近期我们会采访各路相关人士,欢迎继续关注铮锋。
我们只希望,等待我们的,不是继续等待
关于荔园,我们依然期待你的声音
转载:我们是南科人,我们改变不了南科大。
https://nanke.suste.ch/2020/03/16/we-are-sustecher-we-cant-change-sustech/
编辑注:这篇文章首先被发布在qq空间上,随后于2019年4月5日被转载至sustech.wtf,后因sustech.wtf关站,只剩下了 Web Archive 上的存档可以查看。然而因时间久远,这篇文章的作者已难以考证。
我曾说过,我们是南科人,我们能改变南科大。
面对一次一次的改变和伤害,一届一届的学生站出来“闹事”,有的事情解决了,有的事情没有解决。但这是好的,只要我们还在争取自己的权益,只要我们还在反对将自己的权益拱手让出,只要我们还能让学校在压缩学生资源的时候有所顾虑,我们就仍然是作为人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着的学校的一份子。我们相信着南科大的校长信箱,相信着书院,相信着推送,相信着学生组织,相信我们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相信每一份改变我们都会知情并理解,相信我们的学校会在我们的争论和建议中变得更好,相信新宿舍的生活会像院长们说的那样。
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得到的实地考察情况是不知名者偷偷传出来的,学生会和书院在帮忙粉饰太平,校长信箱石沉大海不曾有过回应。是什么时候,我们要住的地方不是我们亲眼看过的?是什么时候,学生权益部不再能主动有效地维护学生权益?是什么时候,声称为我们好的书院和学生会在面对这样严峻的宿舍生活问题集体沉默?是什么时候,学生甚至失去了自己未来宿舍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学校每天数不清的讲座和修理施工邮件轰炸着学生的邮箱,却吝于发送一封也许有用的宿舍规划平面图?学校、书院和学生会的公信力,自此崩塌。
学生的本职自然是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如何,学生的学习都会处在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同学无力也不愿支持长达月余的维权周期。这并非学校借此打太极、搞拖字诀的理由,因为在南科大仍需名声的发展阶段,学生手里永远捏着一颗核弹—学校的名声。对于南科大,名声就是招生的基础,就是高考分数线,就是知名度。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这都是学生手中的王牌,也是学校的一部分忌惮之处。那么,在学校不能一味打太极的前提条件下,意见反馈的困难和维权的长周期成为了学校和同学沟通的一大问题,而另一问题是学校不能关于学生提出意见作出清晰快速且能够服众的回应。2018年九月份书记下午茶“禁用平衡车的一大原因是没有平衡车的同学会觉得不公平”的惊人之语彻底毁灭了书记下午茶的公信力,同学们数月的争取得到了玩笑般的答案。除了书记,没有人对这个结果满意,但是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因为那些争取了数月的同学最终意识到自己的争取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终于明白了,南科大的车轮滚滚前行,我们只是车轮上的虫蝥。毕竟我不过是一个和大家一样,平时学习水群摸鱼鱼的普通学生,对我来说,能提出的最有效的建议就是:希望学校相关对这件事尽快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与回应,不要再糟蹋自己所剩无几的信誉,少发隔靴搔痒的空洞公告,真正提出能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将宿舍改为两人间,集悦城宿舍租期延长,保留荔园欣园宿舍。以及一点也许可能有的长远的建议:让学生安静的最好办法不是删说说请喝茶,而是让每一次改变都透明清晰,每一点意见都及时得到回应,每一次建议都得到准确回复,对不现实的意见与不合理的建议的有理驳回自然是无人质疑的。
转载:我们是南科人,我们能改变南科大
https://nanke.suste.ch/2020/03/16/we-are-sustecher-we-can-change-sustech/
编辑注:这篇文章首先被发布在qq空间上,随后于2019年4月5日被转载至sustech.wtf,后因sustech.wtf关站,只剩下了 Web Archive 上的存档可以查看。然而因时间久远,这篇文章的作者已难以考证。
我知道,各扫门前雪,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学生影响学校,学校影响学生,接下来我想谈谈这句话。
不知道你们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我只知道我选择这所学校是有原因的。一个年轻的学校,一切都可以改变,没有不可修正的所谓校风校纪,没有铁板一块的上层管理,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但问题也能在我们的影响下改变,这件事让我感到欣喜。
为什么一定要将南科大与其它学校相比呢?这并不是避重就轻,而是真的没必要比较。有些大学有强制的晚自习,强制的早操,强制的超远距离体力测验,以及强制的晚上十一点断电断网,我想问问你们,其它大学有的就一定是好的吗?
18级的同学们大概没听说过曾经学生们为了可能推出的断网政策和学校争取的故事,也许17级的同学们也没有听过,但总有人记得,有我记得。
南科大的学生曾经是团结勇敢的,我为此感到骄傲,也不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们会因为曾经“闹事”而感到丢人。现在我们享受到的学生权益并不是本来就有的,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几个手握权力的人想把别人捏圆捏扁,但如果弱势者能团结起来,每次都让那某些特殊的人吃瘪,合理的权益自然能争取到。
只要管理者在变化,学生和管理层关于权益的斗争就不会停止。斗争的确会令人感到疲惫,但不去斗争就是把自己的权利拱手让人,而且放弃权利是不可逆的,一次的放弃带来的是惯例。这件事不是“吃个亏”就会结束的事情,让步得到的只会是对方的得寸进尺。
斗争,是在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一个人想要活得更好,就必须去抢占社会资源,我们学生作为一个团体,需要争取的就是整个群体的资源和利益。我们中大多数人大概都不想每换一个领导就多“吃一次亏”吧,那么请你们记着上次的胜利,继承学长学姐们决不妥协的意志,在下一次问题来临的时候继续斗争,坚持下去。
我认为,南科大是让每个人都能平安成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地方。
二期新宿舍座谈会纪实
铮锋 铮锋媒体工作室 2019-04-10原文
4月3日晚,校内QQ群流出关于新宿舍的文件,引发同学们激烈讨论。4月7日上午九点三十分,学工部邀请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参与关于二期新宿舍楼的座谈会。本文为座谈会录音的整理稿。 感谢Au、不愿透露姓名的惜、神必壬、港姐等同学的帮助!
李总:
规划设计的完成阶段,其实早在2015年的8月份已经完成了。2016年的时候,我们整体的包括后期的初设和施工图都已经报建。尤其是在2016年的下半年,我们在挂网以后,相当于是进行了施工总承包的招投标。其实都已经是在开始就已经挖坑开始施工了。当我们开始启动二期的时候,是在其实是在2014年就向政府申请。然后真正开始规划是2015年的5月份,陈校长到了以后,花了几个月时间,思考一下看未来的发展。从2015年的5月份正式启动。到了2015年的8月份,整个校园的规划,包括书院,至少是一个理性的推进过程。然后到了2016年的8月份,整个二期包括书院就是整个工程设计和投资概算都已经做,而且也报了城市规划相关的主管部门的审批,因为咱们是一个投资一定是要按照政府投资管理模式,资本通过财政情况来。面积是在2016年8月份确定了。到2016年底就整个建筑的形态啊空间啊规划。虽然这个整个二期是在2016年底基本确定建设标准。这个也是之前陈校长到了之后拿一年的时间做大量的研究过一下。
四标是因为也考虑到咱们是需求是最紧迫的,就是赶在2016年底完成了施工招标,施工单位进行,所以才有今年到了六月份竣工。当时是考虑到因为二期建设的时候,我们的土地已经很紧张了,不像一期我们可以全部做六层七层,所以一定要做高层怎么摆放,考虑到本科生人数多,人流量大,而且上下集中,所以还是把本科生放在尽量靠前,高度压低做到应该是6到9层。
当时为什么要把卫生间换鞋室集中塑造,其实也是我们在二期设计之前,也是认真反复检查一期得失,而且发现至少几个问题,这种公寓式的也就是卫生间要么放在宿舍里,要么放在路口。现实存在几个问题很难短时间改变。实际上采光肯定是(受影响)。另外一个老师很讨厌这点,这个尤其深圳南方回南天这个集中在卫生间,水汽很大。第三个考虑就是保洁。因为毕竟我们这个学生宿舍做不到酒店手段,比如说旁边有贴身的阿姨是吧?天天去处理,做不到。那这一块这个保洁怎么办?那就是把它拿出来安排集中巡查,但是再想一想,它这个东西它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就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弊端,因为毕竟考虑到深圳南方去。我们这几栋楼实际上体量都不大,从这一端到另一端,最多也就是个30多米40米。没考虑完以后,就相对来讲集中设置的(卫生间)可能才做出来的。
因为我们现在算这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是一个国家标准的算法来,叫做套内面积。什么叫套内建筑面积?算到哪里为边界?按照墙的轴线,这样的话就是轴线构建这样的。
我们在二期一共是五栋楼, 5栋7栋8栋9栋10栋。20多层的是博士楼,然后还有个17层的是硕士本科生都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楼都相对独立,每人有自己的一栋楼。但是呢就是5号和7、8、9、10是本科生,五号楼有17层,七八九十是7到8层。
硕士生的话是1588个人,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的话,一年招收500人,而且学制的话改成三年了,一年500人的话到时候肯定不好。
就是我刚说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这对搬迁的意见,我们会把这个带给学校,因为搬迁方案没出来。就现在大家有一种紧迫感觉,9月份这个问题可以达到突破,大家觉得需要关注,而且我们也是按照这个工作做的,具体怎么办?就是怎么搬,什么时候搬,谁愿意搬,有多少人愿意搬,什么时间把这个今天可以放开来提,提完之后我们把这个意见带到学校来决策,决策完之后学校搬迁意见出来之后再增加大家意见。
15年1月定的方案已经施工了,就发了15,就刚才你讲的是定期邀标公告。招聘话就15方案定下来之后去做,人家干了六年8月初,是初步的设计方案的,最终保险方案竟是一年。你们在自己的比较导致他16年整个就是公示是公示试点城市招标的, 14年开始论证,15年开始方案定下来就开始。算下来之后四年是16年的8月份是工程设计,从设计的就单独就16年8月份出的,除了蓝图。
那我觉得我认为16年8月份之前,应该可以,这个也许是工作市场,嗯是这个不充分,我们承认这个问题,就是关于卫生间这个问题下来,没有经过学生的这种意见。
(男)老师:
那个我提一点,您刚才说的那个二期设计导则是一个很厚的本子,好多页,我知道可能不能公示,那能不能拿出一本书本放到学生事务中心,让大家去看,我们保证不拍照,但是能不能让我们去看。
(薛):
OKOK啊放在学生事务中心,就是能给到清楚,下周的今天,就是4月14号,我们工作人员来记一下,到时候把这个我们今天大家讨论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落实这个好吧?
(男):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学生公寓,除上述基本条件外,还有满足以下条件,寝室设有阳台,封闭的阳台能自由开合,一楼公寓可不设阳台,究竟是什么非正常的条件不允许我们宿舍有阳台?
(薛):
第一个是规范时间的问题,这个规范其实就像你刚才说这个2006年2月1号实施的这个之前,新规是2017年的6月1号。走廊宽度新规比旧规要扩大很多。
第二点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问题,我们当时做这个设计的考虑,一个总面积 ,包括整个校区不仅是四标,1234标,包括办公楼,还有其他的那个教学楼,它的总面积是不限制,它是一个政府投资的项目,当时从开始立项很早, 不一定14年更早的时候,学校要因为学生扩招,其实很早就立项,但是很早这个立项的话是基于原来的一个标准和基于原来的一个总面积的限制,但是在这个总面积里面,我要分成12344个标段,它要进行一个估算。
因为有一个总面积一个限制,第二就是人数的限制。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面有一个最后找一个平衡点。一般的我们现在是按既有面积就是建筑面积,就像大家先买房子一样,好吧?但实际上这个只要讲到要不要多一点面积,放在阳台,都涉及到一个建筑的规模。现在总规模是什么确定的?是在2014立项,然后2014年7月份我就这个项目可行研究。
实际上在我们2015年启动规划设计的时候,咱在之前好,那就分到咱们四段学生宿舍里面。11万多平方。怎么办?所以我们也是为什么要工作到后半夜,就是中好的一面,让宿舍群众都出现变更自由,而且啊还能够要抄,因为你只要有超项目就走了,所以阳台是全覆盖问题。我们认为没有书面,是这么一个过程。让我帮你介绍,就是嗯刚才也说了,我们七天之内会把那个的文件会拿到事务中心。就是因为在这个会上我说你说原件拿出来就放哪,我真的没法跟你讲。
(男):
我们拿了一份在七年之前出来的文件,也是在你们之前招标完成之前确定的文件,你们依然会说有困难,就说过了14年就完成了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提供所有的时间,都有不同的时间线来回应我们的问题?
(薛):
中间肯定是有学校肯定是有这个规矩的地方,这个我先承认就需要肯定有做的不责任,我不否认。这个会议这个部分,而且我刚才说了这个15年我们在立项做这个事情,我们征求意见,我们也承认当时应该征求意见,而且我们发现错误,从现在开始,我们以后得这样做,具体还有三期的这个建设,还有医学院的建设,我们一定会让学生来参与讨论。
那个关于这个阳台,现在地基打起来之后,阳台里面就加不了。这个明确告诉大家,如果说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作为搬迁的一个考量的一个因素来考虑进去。包括我看了昨天嗯学生会的邮箱和学生,尤其收到了学生很多问题,包括同学提出的一些建议,19年的招生还写的是独立。我马上让招生办去改,我们只能做到,把现在的情况告诉后来同学。
还有一点说明一下就是关于卫浴的数量的问题,大家可能这个对于数量问题是比较关心的一个重要的一个问题。对于问题,新的宿舍按照七年的标准,就是最新的标准,但是有八层楼是不符合的,就是女生有八层是不符合的,我们学校可以采用按控制人数的方式来让他满足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可能有几个房间暂时不用,未来看看学校对这个房间是否进行改造,或者让它符合标准之后再达到这个设计规模使用,因为虽然我们是按照05年的计划帮你做的,但是17年就出来(新规定),我们尽量按17年的规范来。
原来旧规的话是每六人设一个不足六人设一个,超过六人的话,超过12人要设一个。这个坐便器,新规的话标准提高了很多,是少于五人设一个,多于五人的话,每六人就是比原来的那个12人(提高很多),就是每六人都要设一个坐便器,但是就洗手那一块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们后面一个月可能马上会测大家的这个宿舍里的一个空气指标,因为因为这个卫生问题会影响到我们健康,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每一年学生离校的时候,是有些同学确实是卫生状况比较差。大家可能对打扫卫生不太积极的话,以后未来可能,非常抱歉,就选择性少一些,但是也有选择性,大家意见可以选择,但至于未来,我想书院既有独立卫浴的,也有公共卫浴,而未来建好之后,至少就达到四星级了。
第三呢就是国内外好的大学这个宿舍我们去看,管理得好的大学,两种都有,有独立的,也有集中管理的,我们去看之后,这个集中管理的可能这种会更容易保洁。这是耶鲁大学的这个最新的一个书院,它采用的是集中男女通用的规律。深圳(港中深)的也是这种,所以说两种都有,只是我们做决策的时候选择后者,但是刚才我们刚有同学说没有没征求意见,我们查到了当时的邮件,到时候我们也会给就把这个截图发给大家做一个公示,当我这个方案定下来之后,发给全体的学生邮件,或者是发表共同来进行意见的话,再分头给大家看一看。
(男):
学校可能很久以前,因为某些同学晚上熬夜打游戏,然后决定要断网,这样的执政思路其实是一样的,我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懒政。
(薛):
我接受你的批评。
学生议事制度,这个学期会颁布。
(男):
你们是愿意把这个面积用到公共的地方,还是用到自己的宿舍?
(薛):
我的意思是去掉阳台之后,学生可以在床边直接看湖畔的景色。
首先洗手间那个数量,大概总体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盖房子的时候用的是2005年的标准17年标准变了,变了之后我们差多少,先给同学们讲讲。
这个5号楼是符合国家规范,新规。7号楼和9号楼一样,男生也是配九个,高于这个标准六个,小便器配了四个,低于国家标准两个。洗手盆11个,我们也在请设计师将这几天也在想办法。然后呢这个问题来了,按照原来如果这么推算,女生就是坐便器九个低于国家标准。
这个我就不多讲,实际上也是在这之前17年底努力在往上加,然后就是8号楼10号,我们男生也是那个小便器少了一个。我们配了四个。然后问题发生在女生的四个楼层。
目前解决问题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就是现有的如果要住的话,大家看现有的这个不足的比如说女生有两个楼层是不足的,不足的话,我们安排人数安排到社区规模,比如说80人不够那70人可能接受的了,那我们就住按照规范去指导他,规范的人数就作废了。标准的是按照标准来,不合标准的我们按照符合标准人数来,这第一个意见。
第二个意见,如果未来要主导设计规模的话,可能重新改造,这个是等后面就是我们有一个原则,就是达不到它的这个标准的话,我们可以暂时不让他住。
(薛):
这跟技术没关系,就是现有的这个宿舍达到标准的,我们按照标准,不达到标准的,我们不按照,跟技术没关系。改造前就是没达到改造的设计标准前,我按照现有的标准的人数来入住。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设计是80人,需要十三个,但是我们只有九个,那我们就对照九个人,按九个人这个标准来安排人数,这个同学们可以监督我们,这个还有没有什么意见?
(男):
未来扩张到位了是在这个住进来之前,一直会住更多人的情况下,我们再进行,然后那个时候才改进的思路。
(某老师):
从我设计角度的话,我会给大家一个意见,这个还没跟学校商量,从我设计的角度,首先要满足国家规范,如果新规出来了,我们要满足新规,而且我愿意,当然是我个人从设计角度,我们也会配合学校,包括基建办和后面宣传部这边,如果一旦要有说要住满,我们提前一定会把这个改造好给大家使用。我知道大家的担心,大家担心说后面这些人我们都走了,他们不清楚。不会的,我觉得明正公开,而且包括大家信息这么公开,你觉得会吗?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男):
时间区间可以给一下吗?
(某老师):
这个我可能要看公司这边,因为它涉及到,我跟大家多说几句吧。因为要改的话,所有里面房间,包括我们要找空间要找所有的给水排水,包括卫生间淋浴,所有这一套东西都要加装,加装的话,大家也知道如果要改的话,其实是要把所有的楼板都要冲破。我们这一套东西要改是从头到下的,我不可能说就在一层改,因为这一层改的话,我所有的给排水,包括电器这些一套东西装进来,我要从别的地方要出,其实这个是很难的,大家都清楚对吧?好吧,就是虽然我们现在努力向16年标准走,但是因为当时设计立项时那个标准没有实施,所以说虽然没有实施,但是学校还愿意做更多的努力来做这个事。至于什么时候能做完,这个可能还是跟学校的整体的人数,需不需要把它完全改出来,发展规模是不是这个房间全需要住满。不一定你们能看到,但是这个改造如果说未来不够用的话,肯定是按照这个策略。
(女):
那我想再问一下洗衣机数量的问题,大概一栋楼会配多少洗衣机左右。
(薛):
OK这个也是很现实的,这个我想可能是大家集中来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我们每一层是每一个公共空间洗洗衣机的数量,但是之前有同学去量那个数量可能不太够,我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我们会把洗衣机做成立体式的,这种信息的开放,就是它会两层大概这么高,我看好多学校像华东的那种两层的洗衣机来做的。第二个呢就是,男女我们看用什么方式来看看,这个因为涉及到使用不是建筑问题,涉及到采购问题。这些还都没开始做,后面希望也请同学选出学生代表来参与到后面设计和规范,而且支持大家到现场看,提出一个可行的意见。
第一个空间我们可以商量,第二个比如排水的话,就不一定说要放在洗衣房里。这个我想空间在那放着,怎么改造它,这个就是人可以改变的。(女:那这些采购之前会找同学交流吗?)设施设备一定会。除了床,床如果说没有征求意见,我是不承认的。我们把这个床放在学生宿舍楼下已经放了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这个样板房也放在欣园一段时间,在欣园2栋401。后来都发了邮件。
(男):
为什么要放湖畔呢?荔园、欣园的同学搬宿舍,但是你样板房放在了湖畔。
(某老师):
当时是荔园和欣园没有申请到位置,所以我们在湖畔的架空层放了。
(男):
发邮件了吗?
(某老师):
当时我们是通过各个书院的学生会通知。然后之后呢,我们为了更广泛地征求学生的意见,所以我们就在欣园2栋找了间宿舍。
(男):
欣园2栋是女生宿舍,男生怎么进啊?今天是我第一次知道有样板房这个事情。如果其他同学要进入欣园2栋,宿管亲口跟我说的:第一出示学生证,第二登记,第三需要有人下来接你并且合照。
(某老师):
放在湖畔公共空间的床,没有看的同学请举一下手;不知道的同学请举一下手,摸着良心。现在我们还可以布置,大家再去看一看。你们有意见可以提。
(女):
老师,我想问一下储物空间。
(某老师):
一个是衣柜,每人0.864立方米,有四个,总共3.456m³;鞋柜1.22,一共2.4m³;上床的楼梯底下的储物空间,总共是0.92m³。一个房间的储物空间总共是6.78平。这个空间够和不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我希望大家理性地来看待这个事情,我们把现有的东西给大家做个呈现。湖畔鞋柜量的是1.881.2*0.57,空间1.28。可能有量错的,不过大家可以不用计较,也许后面比前面大,也许前面比后面大点,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事情。
(女):
如果储物空间和湖畔差不多大的话,那么屋里肯定还是很挤。如果把鞋柜都放到寝室,寝室里走道根本都走不了。如果我们到新宿舍还是这样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一下呢?比如在墙上加个架子。
(某老师):
大家在看到新的宿舍通知之后,你们有什么建议,你们提出。
(男):
我找到一个2001年的,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其中有一条提到,新建设大学公寓与现有大学宿舍相比有明显改善;而且阳台也有提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尽量设计;而且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得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能适用。我们现在新宿舍楼设计好些都是贴着国家标准,我认为这完全不能称之为相较于旧宿舍有明显改善,也不能称之为有前瞻性的设计。
(某老师):
新旧宿舍总面积一样。这个属于政府投资,投资方给的标准是刚性的,我们突破不了。我们目前是把个人的公共面积增加。
(男):
现在有一些学生会私自占有活动室的情况,您知道吗?所以把公共范围扩这么大,如果还是有这种情况出现。湖畔的宿舍现在实践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事实证明了,湖畔的面积不够用。
(某老师):
这位同学,您的理解跟我们当时征询面积的时候是一样的。我们找了各种老师,去询问发改委去要面积,但是他给到的面积是我们学校层面无法突破的。我希望学生真正能够自我管理好,像香港,每个人住的都是鸽笼,但是他的面积都很大,是吧?这个城市管理很有趣。我们也希望同学参与管理,不要学校给学生空间,每天让清洁阿姨或者书院老师每天去做学生管理。公共空间的方案会跟每个书院的资源进行空间配置,我们把公共空间交给书院。
(女):
如果书院不愿意将公共空间交给学生呢?现在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
(男):
既然你们希望学生能把公共空间管理好,为什么不愿意相信学生呢?
(某老师):
这个大家未来有选择可以选。
(男):
要是分配的时候不达标怎么办?
(某老师):
你在国外申学校的时候你也可能申请不到宿舍,你怎么办?不去读了?现实情况是这样。
(女):
现在问一下阳台,我们晾衣服的空间不够,你们有没有统一的方案解决一下,比如在哪里加设一些大的晾衣杆。
(某老师):
设计里面也是尽量在有限的空间内去腾挪一些东西给大家使用。有一些在5栋里面,大家也能看到,有一些休闲空间;包括有一些每隔几层会有一个两层高的平台,其实这也是想大家有一个在住宿的时候,会有一个交流空间,有一个活动空间,不仅是书院,也有一个对外的。这也是当时我最开始从这里面抽出一些面积的初衷。每层是有一个大的阳台,在活动室外面。图纸在事务中心,大家可以查阅。
(男):
宿舍的建筑面积多少?总建筑面积。主要是那个5栋。
(某老师):
到时候把面积一览表公布。
(女):
有同学反映他们在宿舍已经买了很多大件家具,因为之前宿舍面积比较大。然后我们要搬过去的话,学校这边会不会帮助他们把这些之后放不下的家具卖出?
(某老师):
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男):
老师,我跟您说一下,我17级这边的情况。我们在军训基地的时候,韩蔚总监在给我们演讲的时候就提到了洗衣机的问题,她说你们也可以自己买洗衣机放寝室,并且寝室给你们预留了洗衣机的位置。这算是一个学校的建议,对吧?所以我们搬寝室以后没有洗衣机的位置,也没有地方处理。那学校该怎么解决?
(某老师):
可以搬的东西尽量搬。根据现有的信息,我们可以协助回收。如果要搬回家的东西,我们可以帮你搬回家,如果说你要现场处理话也可以考虑。
(女):
这个有一个具体方案吗?
(某老师):
可以公开这个信息。今天会我们会约下一次会,你们把今天解决的问题,下次不要再翻上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去解决,一直到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后面大量的家具采购、洗衣机采购及空调安装,还有公共活动室的管理问题,我希望这些事大家都来参与。
(女):
有同学反映,洗手池因为兼具洗手和洗衣服的功能,洗衣服比较占时间,有没有可能把这两个功能分区,或者加设一个专门洗衣服的盆。
(某老师):
下周跟设计师商量。我们来专业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一个共性问题、是不是一个真实问题吧。目前方法放在下一个会上,现在这些没法下定论。
现在请学生会把一些情况给同学做个说明。首先非常感谢学生会,大家可能有很多意见,我替他们说句话。责任不在他们,在我。学生会的很多工作,其实他们站在(??)的角度提了很多建议和意见。当时他们拿了个图纸,我知道很多同学给他们压力,要看图纸。我们为什么不给你看,原因是那个图纸没有经过施工方确认。怕发出去引起学生意见。施工方拿到图纸的时候,是规划后面的图纸。规划落到建筑的时候,粗细或高低,做了调整。这样导致空间不是完全的一致。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也希望大家也能够选出代表加入学生部组织来,然后反馈。
(另一个某老师):
我补充一下刚刚关于图纸的问题。我们在2018年6月份的时候,我们就组织过山上的3个书院去看了样板房,当时也有基建办老师在那里。当时就提出很多状况,提出很多问题。之后确实学校有关部门也吸纳了,包括我们卫浴数量调整,大家看到的也是调整后的数量。最初的蓝图草纸里的数据确实有出入,所以我们总结出一个报告,包括报告里大家看到了附加的图片确实是不准确的,后来我们也发过信息更正。去年6月份的时候,大家应该有看到学校官微的推送,那天是我们第一天正式带领3个书院代表。因为从这个样板房开始就是一直是我在任期间一直发生的事情。那时候大家都已经放假了,可能在校的书院代表不是很多,而且有的书院已经换届了。之后呢我们也提出了相关的报告,我们也发现了问题。然后我们组织了学校的工作组对华南地区的高校宿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上海一些一线城市,我们主要调查的是05年之后一些新建的宿舍,包括周围的深大,今天电脑上没有这个文件,以后可以给大家。相关老师也看到,给他们提到过,包括书院的负责人。那天我们开会也给他们看到过这些很详细的文件,我们就准备做一些比较。之后就是2019年3月19号,我们学生会再次组织了树仁致新树礼三个书院的部分学生代表与学生工作部的老师就新宿舍搬迁相关问题展开了座谈,了解了相关宿舍规划情况以及部分建设历史。会后我们学生代表的意见是希望在学工部或基建办老师协调下,我们能再次到实地去考察一下。
2019年的4月1日中午,包括三个书院的学生代表总共十个人再次前往这个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去参观了在建的本科宿舍,包括5号楼7号楼8号楼。很多在建的情况,里面确实很多地方很危险,确实有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只对部分楼层进行了抽查,统计了大概的数量。而且本身设计上每一层都有略微差距,因为我们只说了一个平均数量,具体的数量会发生变化。
之后我们协调三个书院,都给了相关的报告,汇总一个总报告。在4月3日晚上我们权益部同学在整理商讨具体的工作考察报告的过程中,确实我们的工作失误,一不小心的转发到班级的QQ群中,虽然及时撤回,但是文件已经被同学们下载了或者甚至转发,但是充分表明了宿舍问题是受到我们所有同学关注的。
关于刚刚提到几点数据不足的问题,包括大家针对的宿舍面积,我们在第一稿--我们不小心外泄的稿中提到的宿舍面积,我们也进行了补充更正。宿舍的使用面积,我们说的是套间面积,不包括鞋柜阳台的面积。
然后4月4日上午,我们就对学校发布了关于南科大二期工程本科生宿舍实地考察报告的信息更正声明;4月4日下午,学生会根据考察情况和同学诉求,再次组织了树仁致新树礼书院学生会对宿舍关心事宜展开了讨论,最终总结出改进意见以及汇总形成意见报告。换句话说,这是我们学生会收到的信息的全部。但是包括湖畔样板间这种问题,刚刚有个老师回答说发给我们(学生会)通知,对不起这个我们没收到的,包括各个书院。如果我们确实有消息,肯定会第一时间发给大家。而且我们的工作流程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内部调查,内部调查之后,我们要把我们的调查报告发给学校,要确定,因为我们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正式的组织,我们要确定我们每一个数据是准确无误的,不能给大家任何误解的。
我们再会公布这些数据,最终再进行调查,进行问卷。从流程上讲,确实时间比较长,也恳请各位同学能给我们一个耐心,允许我们去做这些事情。包括我们跟学工的老师,还是跟我们老师也讨论过,这种形式的座谈会,我们终究是要举办,只不过可能因为工作事务,导致大家临时或者各位老师抽调时间,来跟大家一起讨论这些问题。但是我觉得大家放心,我们终究是要搬进去的。我想很多老师其实有预估,这些安排是我们早早就做好了计划,做好了准备。
还是恳请大家监督我们学生会。宿舍搬迁这个事情还没有结束,一直到9月份到10月份,我们会一直跟进宿舍,只要出了问题,随时随地我们都会去处理、参与这些问题。如果学生会得到了最准确、最官方的数据信息,我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通知的。
(薛):
其实之前我们沟通可能存在一些基础(问题?),但是我们努力让学生会尽量把意识机制的制度系统化,更多的同学来参与。第二呢,学生会今天也非常好,看有些同学非常热心于参与这个学校的事务的治理中,我们也希望学生会能吸纳更多在座的同学。作为代表,下次开会的时候,就以大家这个推荐的同学来为代表,继续的反馈问题。最后一点,因为涉及到后面还有几个很核心的东西,我们不要花太长时间。因为有些事可能是我们提出来,我们给一段时间商量办法,然后可以直接解决,但大事我们必须要开会,具体就是搬迁怎么办?到底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让大家搬还是不搬。如果搬,什么时候搬,可能需要大家去做比较详细的调研。我们需要把这个渠道打开。
后面的会议更重要,我们涉及到搬迁的具体过程。这个是大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再商量细节问题,比如搬了之后怎么改造问题。
大家看,今天这种会议,是通过一个群还是通过报名的方法,还是以今天的名单为主,以后暂时这样通知?渠道怎么打通,我们要看大家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发邮件?好吧。
大家觉得,是以事件的这个进度为时间节点,还是以固定的时间,比如一个月开一次,还是比如下次这个搬迁方案出来之后,还是怎么着?
(男):
定期和不定期的,两个是并行的。
(薛):
让学生会把今天的问题都总结,下次开会就不发散。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解决。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推进工作作用更有效,大家同意吗?
(男):
现在告诉我们到时候,你们大概一定能解决哪些问题?
(薛):
不是,我们是学生工作部门,主要我是要跟学生要收集这个意见,把学生的这个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我现在没法答复。那我们就两周之后给你答复。短期之内都可以给一个会议纪要统计出来。一些问题是可以再聊。
(男):
就是对这次会后之后有一个工作列表,需要发给全校的师生。
(学生会老师):
今天参会的人建一个群,会议纪要出来以后,先在群里征求完意见,没问题了,我们再发给全体的同学,否则的话,大家就不要说你看了,一会没看。我觉得我们内部讨论东西不要全部发给同学们,(男:今天直播的),我知道,但是我们内部的话,要先达成共识了以后再给他。
(薛):
搬与不搬,应该说是条件,什么情况下搬,什么情况下不搬。学生的诉求是什么,多少人想搬,多少人不想。可能还有些数据还需要你们提供。
(女):
我们现在很多人有一个共同的诉求是什么:在座的应该有20个人,意见是看能不能争取不搬。我大概总结一下他们意见,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承诺,如果有不搬的想法的同学,我们可以尊重他们的意见。想搬的同学可以搬。
(薛):
只有统计出来,才能够告诉学校决策层,学生目前是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如果之后突然有人过来说你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又出现了问题。这个意见我会完全的带给决策层,这个不是我今天这个会能承诺的。但是你的意见很重要,如果说这个意见是广泛性的,有典型代表的,而且是做了充分的民主的商议的,我们把这个给决策层。总是要有这个过程的,否则的话我没法统一,所有人也没法努力。 把这个数据分析出来,给大家看看。
(男):
老师下一次还是这些人来?
(薛):
我建议以这些人为主,因为把东西再重新扫一遍,我们没有时间,因为后面7月底要交房子,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确定。我希望每次会议都能推动这个事情。第二个希望这个大家过一段时间都能来,不能来的话,你们把你的诉求要有人移交,跟学生会或者跟你们书院有移交。有延续性。
第三个,会议中有些东西没有确定的,没有跟我们学校部门,尤其是数据,没有确认的,不要以我们名义说是会上答应,一定是这样做的。我们不敢答应,我们有个确认机制,但是中间可能还存在时间轴的问题,如果你们确实对这个事情需要很关注,但是会上不是很清楚,或者没有问清楚,我们跟相部门把时间确认一下,把具体的正确的给你们,再通知你们发布,这样的话沟通起来效率更高。
然后我们还有两个事情,第一个事情就是搬不搬这个事情,怎么搬的事情。这个需要问卷调查,需要学生会来组织问卷,请各位同学,可能都来自不同书院。我们做问卷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数据整理出来,那么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型的人来做,但是以搬的意见为主。
第二个事情呢就是我们这个代表的机制,我们把现场去之后做一个会决议,就是在座各位尽量还是原来的人,如果说有变化的话,你们可能需要有一个委托关系,就是把今天开会的情况跟那个代理人说清楚。我们下两周之后来开这个推进工作会,这样大家有没有意见。
(男学生):
这个机制,我不希望它只影响宿舍搬迁的事情。
(薛):
议事规则,这学期内,我们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我们有大的事情希望请同学们来参与讨论,写提案,加入要求,我们要求你必须要写提案。
我们几次权益事件发现一个问题,信息不对称,或者学生信息获得太晚,所以我们在做这个学生议事制度。从18年的9月份一直到现在,一直在引进,然后细则章程我们全部有做好,现在在等学校大家提出意见,最终会公布给大家,应该我们这半年会全部做出来。我们希望学校把信息的大门通过学工部,可能大多数事跟学工部不一定有关系,但我们希望通过各个部门,包括团委和学生组织,我们希望能把学生组织做好,做起来,更多参与这个制度。把它做成一个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和学校信息公开的一个渠道,通过渠道让更多的人更广泛的人知道。然后为学校的决策,提出更合理、更加规范、更加可靠的建议。
我们这个规则是一旦做出来之后,会通过学校的会议来确定一个学校的规则,就是虽然学生参与,但是这个规则是学校的,不是学生,他是约束跟学生权益相关的部门,在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这部分。
(学生):
首先要结合学生讨论,得出一个规定,是这样吗?
(薛):
对。我们认为最核心就是涉及到学生权益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上面要求来做的,我们一定要先做,比如说国家部委对什么东西应该来做,做完,做的沟通当中可能征询意见,这个有什么意见,我们可以反馈,这是一种就是想先做后说,或斩先斩后奏的这种方法,有些很多这样的事,你至少知道都会有这样的事,对吧?第二个是学校要出台一个新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应该涉及到什么权益,应该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征完之后他在这个意见在最后讨论时候应该有学生的意见内容,但是这个意见不保证学生的意见就一定是采纳,但是至少这个渠道,要学生要知道这个事情,哪怕这个学生意见可能部分采纳,或者有些可能没有完全采纳,没完全采纳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这个制度主要是做这个事。
我先公布一个渠道,收集广大同学信息的渠道。我们今天之后再有任何意见可以通过我们的校园QQ,南方科技大学学生会大家可以关注,私戳留言可以直接回复,还有我们的邮箱,我们的学代公邮,还有学生会公邮,大家可以到自己的邮箱搜一下,然后学生提出建议,我们把这个整理统一列出来,就是这个事情解决还没解决,到时候看给谁。借助这个渠道,这样可能更有利于监督这个事情。
(未知老师):
好,我刚刚说的那几个途径,但我发现大家随时来,我们给我们发消息,什么时候都可以,我们保证会24小时之内给你回复。就能解决,还是不能解决,我们会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时间告诉你。
(男):
那在搬与不搬的问卷之前,能够能否先把最新的图纸告诉我们?因为刚才有人说3.6米,然后我们成了3.1米,那么3.6米还是3.1米,对我们搬不搬影响还是挺大的。
(某老师):
刚才说的那个蓝本会放在学生事务中心,我不知道这个蓝本能不能放,不知道是不是要保密。我们不知道能不能允许这个东西放在网上,如果不乱放的话,我们至少允许学生看是可以。
(男):
然后那个蓝图我们可能看不懂,能不能选几个同学作为代表,在问卷调查前?
(某老师):
当然可以。
星期二下午两点半, 6个人跟他们一块去。
[不可靠解密] 単秒夨校园建设亍朠左稌囜栈殶结构封顶,学生宿舍样板房首次曝光!
単斺秒抁夨孧 FishmanInFishland 2018-08-11原文
(下文纯属个人娱乐,看官切莫考究其真实性)
?月?日,単斺秒抁夨孧校园建设亍朠左稌囜栈殶结构封顶仪式及样板房参观活动在囜栈学生宿舍建筑工地举行。
淲圴布建筑工务署署长乕恓刪,単秒夨校长陉卂丁、副校长鲂昦等出席仪式,并与施工各方共同浇筑最后二十一根(斤)混凝土。
陉卂丁一行考察学生宿舍样板房
小编有幸也去参观了样板房,
下面带大家先睹为快!
札秒甠宿舍
札秒甠宿舍?人一间,上床下桌,房间配有空调及两台风扇,上下床的楼梯还藏有很大的储物空间。
札秒宿舍内景
札秒宿舍走廊
札秒宿舍电梯间
札秒宿舍楼活动室
砕穷甠宿舍
砕穷甠宿舍2人一间,床、空调、书桌、衣柜、椅子一应俱全。
砕穷甠宿舍内景
砕穷甠宿舍独立卫浴
卛壬甠宿舍
卛壬宿舍单人单间,宿舍内部干净敞亮,配有书桌、椅子、大衣柜,独立洗漱台、厕所、淋浴。
据悉,単斺秒抁夨孧亍朠左稌囜栈殶以学生宿舍楼建设为主,将提供宿舍????间,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计划在????年新生入学之前交付使用。
这么美的宿舍,惊不惊喜?期不期待?
文字 | C1
图片 | C1 C2 N
编辑 | C1
欢迎投稿、建议:
(完)
欢迎关注
阅读原文
学工部宿舍调整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本方案曾是大学学工部所计划的宿舍搬迁草案,由不知名人士于2019年4月泄漏。迫于压力,大学在不久后撤回了该方案。
(若您无法打开嵌入的PDF查看页面,请点击上方的链接下载PDF阅读。)
你也配参加毕业典礼?
原文发布于北京时间2020年6月9日01:14:42,转载时稍有改动。
文/MH
这几天从学弟那里听到一个有关毕业典礼的消息。该消息真实与假,来源是否可靠,我一概不清楚。不过要是真的,我就不配参加毕业典礼;要是假的,其实以南科大近年来的作为,我也不信这是假的。以下即是该消息的具体内容:
我翻开信息一看,这消息没有对象,方方正正的每段上都写着“优秀毕业生”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篇都写着两个字是“不配”。
是了,我也是毕业生,却不配参加毕业典礼。
自我入学以来,向来是与优秀无缘。到我毕业之时,更是不敢被称为优秀。优秀这个词,是鲁迅先生所创的汉语词汇。他在《书信集·致赵家璧》里写到:“我以为印刷,装订,都要算优秀的。”我有幸见过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印刷清楚、装订整齐,实在可称得上一句优秀。而这个词目前呢,是形容一种客观差异,泛指人某一特质突出、好的意思。放到南科大的语境里,无非是GPA3.X以上、排名前X以上、论文发了X篇以上、学校工作做了X次以上......
很抱歉的是,这与我半点不沾边。249名本科优秀毕业生,我就是250+。要是有942名优秀毕业生就好了,因为虽然2016年入学1000来名学生,2020年能毕业的也没有942个。不管以南科大的哪种标准,我都不配被算成优秀。在某个(或某些)校领导眼里,我是个污蔑她(他)的无耻小人;在某些行政办的领导眼里,我是个被经常打电话的反校派;在党政办的领导眼里,我是个四年的入党积极分子。或许在我的学术指导老师、我的各位任课老师、我的各位实验导师眼里,我还勉强算个不爱飞的笨鸟。可惜他们也不配参与校内行政管理。
我很悲哀。虽然轮到我毕业,但却没有我的毕业典礼。这件事就和球队7:0垃圾时间也没让我上场、尝试入党四年还是积极分子一样,听起来好笑想起来心酸。而且后面两个还是真的发生了。如果第一个也是真的,那我准备在优秀毕业生的毕业典礼结束后就在九华精舍门口拉个横幅,给陈十一校长庆祝:
恭喜南科大2016级优秀率达到1/4!
如果是假的,我也难说好受。说来说去,我不过是个不优秀的人罢了。虽然是事实,但是被人当面说出来,想必也不会认为是好话。就和对秃子说,嚯,头皮可真亮!他应该也不会认为你在夸他。(这不是在暗讽校长)而我根本不会当面讲。
想必能当面讲这种话的,多少是个人上人。向来只有老师批评学生:就你也配评价南科大?总不能反过来,学生对老师说,南科大被你管理成什么卵样了?其实就算说了,老师也不听的。他们爱听的,是南科大大陆第八。南科大是不是大陆第八,取决于那年泰晤士会议在不在南科大开。
身为不优秀,我很抱歉。其实也没什么好抱歉的。毕业典礼又不让我去。我挺想参加毕业典礼的,因为也不能从南科大毕业两次。有个能两次毕业的机会,这要感谢上科大给我抹灭掉了。要不然两次毕业典礼都参加不了也是够蠢的。49个优秀毕业研究生,感情南科大向外输出了多少不优秀的毕业研究生呀。啊,其实也没有。不优秀的都留下当了RA。(经典地图炮)
今天在路上,鲁gay问我,这消息是假的怎么办?
你觉得是假的吗?我还觉得挺搞笑。
南科大开放校园是假的吗?新学生宿舍没有独立卫浴是假的吗?去校石献花被当场抓获是假的吗?蓝卡荔园餐厅吃饭人上人是假的吗?今年毕业满不了942个是假的吗?你丫不是个优秀毕业生是假的吗?
就你,也配参加毕业典礼?
《南科一路》“广场”栏目欢迎各位投稿,主题不限。如果您想投稿,烦请您将稿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
你也配参加毕业典礼?二
原文发布于北京时间2020年6月10日02:23:50
文/MH
想必大家也看过本系列的第一篇:你也配参加毕业典礼了。然而遗憾的是,还没半天团委就给辟谣了。之所以用遗憾,是因为团委辟谣辟的不够完整。所谓的两个谣言,一个是假的,一个却是不准确。谣言还能用准确区分吗?我也不清楚。不过团委也不敢用“假的”来形容“只有优秀毕业生代表才配参加毕业典礼”这个消息。
无他,从招标书上来看(不会还真有人没看过招标书吧),该消息属实是真的。芜湖,搁南科大上了四年学,毕业典礼差点没了。好在我还参加过开学典礼。有始无终或许是南科大的新特色。去行政化的最后尝试是想去不优秀学生的毕业典礼。
不过我其实无所谓的。我担心的岂能只是参加不了毕业典礼?你也太小看不优秀学生了吧。怎么一股领导作风啊,真话全往报告上写。更何况,如今全体不优秀毕业生又都配参加毕业典礼。我在这里要感谢学校、感谢领导,我这个后进生能参加毕业典礼,完完全全是你们大恩大德。我更担心的是不优秀的3/4南科大学生们毕业后的情况,因为南科大并不担心。与此同时,我也对南科大有着一些担心。
我担心的是南科大2020届就业质量报告怎么编。以领导人的猪脑子(非特指,亦非指南科大,我在说川普等),不得把优秀率只有四分之一全说出来?那可如何是好?对得起深圳市政府吗?干脆别办学校,回家养猪吧。
2016级本科学生在2016年的时候还有992人,2017级研究生在2017年的时候还有465人,这些本应在2020年毕业的学生,按算数加起来应该是1457人。在昨天之前配参加毕业典礼的则是249+47=296人。那么昨天之前不配参加毕业典礼的是1161人。换言之,让我们放下毕业典礼这玩意,背后的实际情况是总体不优秀率达到了79.68%。这个数字有点触目惊心。想必是不能放入南科大2020届就业质量报告。那该怎么办?今年的报告怎么吹?图饼怎么画?画错了又该怎么重改?
我建议招生办的老师要从南科大2019年的就业质量报告中学习。按理说南科大并不会一届更比一届差,就算事实如此,官方也不会说出来。但明晃晃的优秀率早就摆了出来,只有20.32%。这别说答钱学森之问了,连我家小区老大爷之问也答不了。他问我你上的是什么学校?我本不想说野鸡学校,但不优秀率摆在这,也实在辩驳不了。实际上其他野鸡学校优秀率应该也比南科大高。因此我以后介绍南科大只能说,这是独一份。2020届南科大毕业生在陈十一校长的领导下,突破了2019年的就业质量。毕业人数显著提升。(注,2019年没毕业的,大多变成了2020届)
其实这也没办法。以南科大的教学水平,也就只能教出1/4的优秀率。也不是我尬黑,官方文件、毕业总结的招标书还是看的准。一个宿舍只配出一个优秀毕业生。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我失去了笑容。无他,我也是宿舍三个倒霉蛋之一。但我担心的不是我自己,而是南科大以后的招生工作。2017年我入学一年的时候,还想着南科大多招点好学生,因为我水平不行。2018年我就想着南科大招点心理素质强的学生,因为抑郁症太多。2019年我只希望能招到可以忍受没有独立卫浴的学生,因为真的没有独立卫浴。2020年我实在没办法啦,对南科大也实在圆不动。想来南科大的学生们,你们最好掂量下:
-
你够优秀吗?不够你可能参加不了毕业典礼。
-
你在宿舍里能做到最优秀吗?不能你也可能参加不了毕业典礼。
-
你能接受不参加毕业典礼吗?
我把这三问称为MH之问。南科大建校以来答没答钱学森之问我不知道,不过很快就要答MH之问了。我率先回答,我接受不了。不过还是先别开除我学籍,要不然毕业率就更难看了。我只希望老师们高抬贵臀,把我当个屁放了。
不过近几年除了南科大之外,我还听说了另外一个叫科技大学的院校。那个学校我听说是个任何毕业生都可以参加毕业典礼的学校,而且也不会区分你优秀不优秀。毕竟他曾经说过,“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比249个优秀的毕业生,剩下1161个不优秀的毕业生在数字上更为广大。可能只是在南科大眼里不配广大吧。而他的儿子,正是那个学校的校长。想必蝌蚪也不会像朱清时校长一样,干五年就退役。让我们提起裤腰带朝着能参加毕业典礼而奋斗!
欢迎大家报考上海科技大学!
招标书下载链接:http://static.biddingoffice.sustech.edu.cn/upload/files/20200604141557.rar
《南科一路》“广场”栏目欢迎各位投稿,主题不限。如果您想投稿,烦请您将稿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
南科大自行车道被行人侵占,高等学府竟无计可施?
南鲜平 南科周末 2019-10-12
2019年10月12日下午1点多,一条社交动态在网络平台刷屏,一名疑似南科大学生发布了与老师发生口角的视频。作者在动态中表示,南科大自行车道被行人侵占的现象屡禁不止,即使地面上贴了行人禁止标识,还是有行人在自行车道上行走。同时,发布的视频中,一男子称自己的身份是老师,不顾劝阻,坚持走在自行车道上。这条说说被广泛传播,截至发稿前,阅读量已经突破2000次。 自行车道被行人侵占,对道路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行人不顾自身被撞的危险,也容易造成骑车者翻车。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使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有同学认为,在学校已经规定自行车道不可以走行人的前提下,直接撞上去合理合法,公开称“下次我就一车怼死在自行车道上看手机走S型的憨批”。 自行车道走行人已经成为南科大交通领域的顽疾,需要系统的治理。很多行人反映:“走车道也是无奈”,那就要搞清楚:为什么走车道是无奈之举呢? 南科大校内道路设计存在区域不足,设计不够人性化等问题。南科大社科中心袁长庚老师认为“学校里自行车道窄、少,停车不方便,夜间骑车照明不足,都是问题”。而早在2016年,自媒体专栏《南方期末》就已评价自行车道“窄、弯、斜、滑”,至今仍未见改善。一位同学认为,人行道也存在设计问题,“体育场西侧人行道的宽度只能供一个人通行,比自行车道还要窄,中午太阳暴晒的时候,自行车道可以提供阴凉,人行道却没有。”另外,行政楼南侧的道路没有提供人行道,只有机动车道,那段路只能沿着井盖走,没有其他的路。类似的情况在校内比比皆是。 南科大自行车道走行人的现象,只是南科大校内交通状况混乱的一个缩影。综合地解决实际交通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行政工作,而是需要科学的调研与智慧的决策,不能搞“拍脑袋”的空想式决定。此外,与群众密切交流,共同协商,实践解决方案,还需要相关部门保持开放的态度。将来南科大的交通状况还要一直乱下去吗?我们期待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原文的存档位于https://archive.is/ox9ez
位于原微信文章下的评论
-
无论是我科的老师还是同学,都不要以“已经比好多大学好了”“你看看别的大学都怎么样”来洗地。是我科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不是别的大学谢谢
-
对A网友的评论:
- 历史车轮滚滚,我国未来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社会主义示范先行区,南科大更是当仁不让,结果,你看出来这是“通病”,南科大不更应红脸出汗?你反而觉得理所应当吗?
- 建学校不是种树,比喻不当。
- 你只看到了投票表决,却忘了承担处分风险的ICU和LEAK运营。
- 学校的运转不是开船,每个人的想去的地方大都不同,比喻不当。
-
A网友:
- 这篇文章改改就可以用来批评中国几乎任何一个职能部门,毕竟生于斯长于斯,南科大的很多问题,其实是中国许多职能部门的通病。
- 我不是洗地,但是不得不说,南科大特殊的宣传方式,有其特殊的原因。山东大学的事情,现在大家已很少提及,但是南科大一个基因编辑事件,就可以被大家唠叨很久。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就像小树苗需要支护来防止倒伏,而几十年的老数挂个沙袋都不成问题。
- 说到学生治校的方式,不得不说,我们学校也算仁慈了。上次欣园搬家的事情,我也和自己的高中同学聊过,她所在的学校也遇到了搬宿舍的问题,学校的方法就很强硬,不搬就直接扣综测,取消评优评先,甚至处分。我们学校能开交流会,直到投票表决,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了。
- 最后还是想说一下。一艘大船航行于海上,桨手的职责自然是划桨,水手的职责是扬帆,厨子自然要生火做饭,船长和大副则忙于规划航路。桨手和水手自然可以抱怨饭菜不佳,厨子自然可以埋怨船舶摇晃,但是目的地和航线是万不得投票表决。不爽和埋怨是一码事,把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的人去做,那是另一码事。
-
没有向上反馈的其他便利机制!
-
全文写得很棒。小小更正一点,知乎上并不是高级知识分子聚集地,一些匿名回答很low的
-
很多次提出学生向上反馈和得到回复的需求,人家根本不在意。sustc已经死了,各位还是醒醒吧。
-
我来说句公道话🌹🐔,不光学生们在“网络治校”,其实校方也在大搞“网络治校”(智慧校园)。
-
牛逼!
- Author: 你这么会说话这次咋不多说两句🤨
-
有一说一,南科大物业还是挺负责的,大事小事反馈后回复与解决都很快
-
知乎上有关妮可得回答还是算了吧,感觉一半都是瞎比比
-
南科大校内少有的理性客观讨论。敬佩笔者的勇气、担当
群组、空间及论坛:南科大“网络治校”现状及反思
南鲜平 南科周末 2019-12-08
南方科技大学的“网络治校”常被诟病,但是这一现状似乎还难以改变。“网络治校”是近年以来在各大高校出现的现象,泛指校内学生通过各类网络渠道反映问题,借助网友间的广泛转发传播,引起管理人员重视,从而对校园管理进行批评、建议的现象,具有扩散性强、可控性弱、多平台覆盖等传播特点。据网友统计,南科大平均每半个月就会出现一次较大型的“网络治校”事件,好奇者浏览或参与转发的过程被称为“吃瓜”。 随着近几年来网络媒体的发展,人们在生活当中拥有了许多分享渠道。其中群组(如微信、QQ聊天等),个人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以及论坛(如百度贴吧、知乎、微博等)三种渠道成为青年网友最擅长使用的网络交流媒介,它们也自然地成为了青年网友参与事件讨论的窗口。在某境外社交网站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网络治国”的同时,活跃的青年网友也纷纷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映。
网络中的“平行世界”
南科大的网络圈子从腾讯QQ群开始萌芽,经过数年来的积累,用户基础已经难以撼动。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难免有种“南方群特多大学”的感觉,因为事无巨细——班级管理、课程、学生团体,都有相应的QQ群。在微信盛行的今天,QQ群依然有相当的便利,甚至许多早已弃用QQ的同学,上大学后还得重新下载使用。 QQ群逐渐成为问题反映的重要渠道,一些人数较多的群成为学生反映校园问题的“主战场”。曾经风靡一时的“南科大总群”一度拥有数千群成员,而南科大师生之总和也不过万人。一旦在群里爆出校园传闻,意味着将有相当一部分校内(甚至校外友人)会知悉并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与此同时,在微信以及某些其他聊天室里,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有影响力的群组。 面对难以控制的舆论,从校长办公会到书院辅导员都“十一分重视”,将其视作意识形态安全的工作对象。因此各种活跃的群组中,往往有行政人员和老师存在,他们有的“潜水”观察,有的参与讨论,并及时将情况汇报到相关部门。一定程度上,群组聊天提供了沟通窗口,促进了相当一部分校园管理的改进。比如在QQ“南科大物业管理”群组中,与师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处理。在微信“南科大-山南小馆书友会”群组中,校园服务办公室的老师直接与学生对话,对食堂、巴士等校园服务进行改进。这些群组俨然成为反映问题的官方途径。 然而,学生、老师、行政人员之间始终有难以调和的隔阂。由于一些事件的舆论愈演愈烈,“南科大总群”管理员中的老师纷纷表示退出,不堪纷扰的群成员也逐渐离开。最终,肩负群管理责任的群主一职被数次易手,群成员几度分散迁移到新群,曾经的大群成为猎奇观光之处,不能再正常讨论问题了。 南科大在宣传工作中投入巨大的资金,然而与校内一线的舆论完全是“平行世界”。如果我们对南科大官方新闻稍作浏览,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报道都是校园内的大事件,比如会议、赛事以及科研新成果等。这本无可厚非,但就连学生媒体“南科新知”的选题,也无不服务于“报喜不报忧”的话题,几乎从不针对校园问题进行反思。偶尔出现有创意的选题,稿件也多是风花雪月,绝不愿批判实际问题,有道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样的背景之下,官方新闻(包括校级及院系级的媒体)便只存活于喜报式的传播当中,师生的转发多以“自己参与其中”或“为学校而自豪”为出发点。这正凸显严重的短板:**南科大的宣传是填鸭式的,既没有准备也没有诚意接收回馈的信息,只是希望读者将报道全盘吞下而已。**更多避而不谈的问题,则通过更直接的方式——群组进行交流。
不可避免的冲突
管理人员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依旧是造成冲突的重要原因,否则“群众路线”也不必一谈再谈。长期以来,在南科大各种网络渠道上爆发的冲突,大多数由于校方(校领导、各级人员、食堂、物业等)各机构管理的问题而引起,这些冲突当中的各方显然难以直接对话,也难以相互理解。如何顺利建起沟通桥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着人们。 毫无疑问的是,各部门人员和学生的生活节奏大不相同。比如曾经在学生宿舍出现的更换物业公司的问题,学生关心的是课余生活中的住宿条件,而物业公司的职员则缺乏世界一流大学宿舍生活的经验。作为主要管理者的书院院长和辅导员,却甚少向学生了解实际的生活状况,或者说,是缺乏有效的沟通了解。因此一旦问题爆发,沟通与发泄渠道几乎都拥挤在网络之中,包括在群组中抱怨,在空间中发布动态等。而管理人员不仅经常摸不着头脑,且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在抱怨! 虽然经过长期的书院管理工作后,相当一部分书院管理者开始反思并改进,为言路打开窗口,如近期成立的学生议事会。但我们仍然要提醒,加强体验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方式——请注意,是“体验”而非“巡视”。如果不能直接感受学生在书院的生活方式,怎样进行有效的管理呢?许多国际知名院校中,都是院长住在书院之中,有了切身体验,可以“不治已病治未病”,学生的问题自然消失于萌芽。同样的道理,学生指望一个月不吃一次食堂的人替他们改善食堂伙食,也该及早放弃幻想了。 **在一些问题的讨论中,过于区分双方身份,或过于模糊双方身份,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动态时,学生通常难以区分对方的身份与职责,只以“学校”代称。言必称“学校”怎样,这并非明智之举,但也反映一个事实,即学校各部门没有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职责范围,也没有明确的问责对象,这一点正在逐步改善。遇到问题时能找到具体责任人,自然大大降低了漫无目的发布抱怨言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某些领导在回应学生质疑时,批评处处抱怨“学校”的语言习惯,并有“我们都是学校的成员”“你说谁是学校”这样的话,是陷入了避重就轻的谬误,并不利于真正解决问题。有这样的牢骚,为何不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在向谁提意见呢?
家丑外扬的危机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全国瞩目(或至少曾经是)的新兴高等院校,对于新闻中的“喜事”和“家丑”甚为重视。通常来说,聊天群组和个人平台的信息传播范围仅限于校内,并不能造成很大影响。相对的,如果事件在网络论坛被曝光,就有一泻千里的危机。早期的网络讨论大多集中在百度贴吧,并一度引入了代表校方的账号进行管理,但收效甚微。后来百度贴吧因为人气不再且充斥不理性的讨论,就再也没进入南科大主流舆论的视野。 知名问答平台“知乎”则是一处重要的舆论场。近年来,无论是“基因编辑婴儿”还是“泰晤士排名”,以及每年的招生与毕业生质量,均在知乎上引发众多问题与讨论。想要理性客观回答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门槛,因此南科大主题的问答成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经常涌现颇有参考价值的问答,传播效果也十分明显。令人惋惜的是,**这一类最有价值的逆耳之言,却最少被校方仔细研究。**一方面可能由于校方很少了解此平台,另一方面可能是保守的公关政策难以接受这样开放的讨论。 除知乎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家丑外扬”潜力的网络传播方式,比如微博、公众号推送等等,都可以令相关的宣传单位紧张起来。正处于早期建设的南科大可以安慰自己“没有老校的包袱”,却也不能规避脆弱的宣传现状。在打造出一个稳定、安全的主流舆论之前,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任何一个漏洞都可以瞬间摧毁学校的声誉。比如校方曾经斥巨资在某周刊购买了整版报道,形势一片大好之时,突然发生了基因编辑事件,又为学校挣了另一整版报道——当然,是负面报道。这样的事情使人大跌眼镜。 除去那种无法预料的事件,学生反映的多数问题完全是可以及时解决的。我们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做好一件事情本身比管好事后的舆论要重要得多。**如果再来一个道理,就是:**治理舆论不如治理舆论所指的事情本身。**我们在这儿不是说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不是从源头掐掉声音,而是要正确地抓准事情本质,尽快解决造成舆论的问题。应对网络舆论需有正确措施,不能将删帖噤声作为处理手段,而应积极回应师生关心的问题,解决师生提出的合理诉求,从而将“负面信息”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点。可是,知易行难。 至于某些事情无法解决,比如排名靠后,一时间无法买到前面去;又比如饭堂的菜实在做不好吃。既然如此,为什么抱怨不得、笑话不得呢?试问哪个一流大学没点笑料?我们都不希望南科大成为“不让笑”的大学,培养出“不会笑”的学生。 此文一发,按照正常的规律,肯定会有相关人员发动各种关系寻找文章的发表者,希望见个面喝喝茶,听取意见。实际上心里难免希望笔者闭嘴。就治校方略来说,这点愚见肯定比不上拿着官方宣传经费的“校内媒体”们集思广益来得实在。着实需要联络,留评论便是,不必重复文中的剧情了。☵
本文原文的存档位于https://archive.is/YUOPd
位于原微信文章下的评论
-
这个鲜评够新鲜
-
爷爷你关注的公众号更新了
-
体育馆那边的自行车道坡度陡行人多,骑车下来真的贼容易受伤
大学该不该建围墙?南科大或许能给出答案
南鲜平 南科周末 2019-12-15
日前,“识广”公众号发表推文《曾许诺“不建围墙”的广州大学城,还是向现实低下了头》。文中介绍了近年来广州大学城从相互沟通、融合互认,变化为“建墙”的现实。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高校,从2011年开始,就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大学该不该有围墙?或许南科大能给出答案。
大学该不该有围墙,你怎么看?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本文原文的存档位于https://archive.is/K3uBQ
位于原微信文章下的评论
-
围墙再高但还是可以从大沙河游进来
-
南科大设立的目标之一就是一个人才和资源的集中地,公共资源深圳有很多公共图书馆,足够满足进不了南科大的人学习了。人进了南科大,脑子到不了又有什么作用呢,无非是增加了学校无关闲人的数量和服务提供者的压力。
-
校园服务师生,师生服务社会,对外提供体育、娱乐、教学设施本不应该是大学的义务。要论日常游憩,深圳有很多公共空间;要说体验大学,你科有专门的开放日,有丰富的活动和充足的展示。政府投钱,是为了大学教育与科研能够回馈国家、服务社会,而不是为了建一个以教育为名的公园和体育馆。投钱与开放,二者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将封闭视为大学的堕落,哪里来的逻辑。
-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现实中的围墙可以有,网络上的围墙不要有
-
设墙是中国大学近几年的趋势,南科大无法提供答案。我校设墙最初是为了避开媒体,这种制度遗存到现在的意义就是以“安全”之名,将自己与普通民众区隔开。高等学府公共性的丧失,实属悲哀——每年深圳市政府把大把大把的钱投到我们学校,深圳市民却难有机会接近这所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
-
建不建围墙都有道理 我只能说有墙有有墙的过法 没墙有没墙的过法
-
可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也是要打卡的呀(以德国大学为例,只有食堂没有被圈起来) (英国大学也没有围墙,但是食堂还是成功的被圈了起来)南科大只是把食堂和教学楼中间的部分也圈起来了而已嘛(狗头)
-
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设墙没有什么冲突吧?开通权限做好了,不就ok了嘛?比如根据学生证或者邀请函发个什么不记名的visitor卡。多组织一些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反正没设墙的深大,就在我们学校对面,我也只是进去买了杯奶茶,其他的学术交流活动并没有发生。)
-
看过广州大学城的那套图吗?这也许能告诉你你一个大学为何要建墙。
- Author:欢迎直接给出您的观点哦~
SUSTC和SUSTech有什么区别?这是个好问题。
南鲜平 南科周末 2019/12/21
最近发生了一些使大家都不怎么开心的事情。因此引起一些同学的感叹,而感叹又会引出一些疑问,比如有同学就在某交易群中“收SUSTC和SUSTech有什么区别”。我们都知道,SUSTC和SUSTech有很大的区别——连字母数量都不同,区别不可谓不大!诚然,这两个名字都是南方科技大学英文名的缩写,然而却又区别明显,当年更改,经过了一番覆雨翻云。笔者想,许多同学都知道那段往事,本文不打算讨论了。也很抱歉不能给这位收区别的同学一个答案(毕竟他要收购,怎么能白给)。 我们不禁想到,为什么会有人发出这样耐人寻味的问题呢?如果一个人问“1和1有什么区别”,可能换来一个有一说一的答案:没有区别,只要是1就可以!但是当一个人问SUSTC和SUSTech有什么区别,这就令人费解了,这两个名字肯定有区别啊,眼瞎吗?这位同学可以使用QQ群,眼瞎的状况大概可以排除的。所以我们得出两个可能性:(1)这位同学认为二者没有区别——尽管有字母上的差别,但含义没有变化;(2)这位同学在借题发挥,希望大家告诉他一些关于这个变化的故事。 我们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持第一种观点的师生估计不在少数。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名称的更改,是许多人可以袖手旁观的事情,特别是其内涵没有变化的时候。但是不袖手旁观的人呢?他们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担心。比如要依附于这个名称以增长自己身份的人,要申请深造或面试工作。如果自己的身份发生变化,会不会招致怀疑?对方会不会觉得你的院校是经常变化的“野鸡”?毕竟有时候宝贵的是仪式主义的东西。除此以外,也会有更形而下的担忧。比如邮箱网址一律换掉,曾经说好的“终身邮箱”变成“出师未捷身先死”。同学们也难免会担心,将来会不会“一岁一枯荣”? Tech来了,Tech来了,她在哪里?她在校园里大大小小的英文标识里,她在重印的宣传手册里,她在闪耀的LED灯光里……还有更多人真切地感受着校名的变更。从道路标识到印刷品,从文化衫到校卡,从荔园深处到塘朗地铁站,半个塘朗村的人民都知道改了这个名。问问题的同学啊!你为何后知后觉?不过,那些先知先觉的人,又未必真的了解改几个字母的缘由,他们很多只是工作而已,不懂英语,也对你叫什么名字莫得感情。按照包工头的指挥,在图纸上比划一下,就换上了新字。除非把S放倒了,否则是谁都不会再多看一眼的。那么我们要问,那些懂英语,对学校有所感情,且带着脑子工作的人们,又会不会为这几个小字母的变化有所思考呢?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含义没有变化,名称变化了,还是绝大多数人最终可以习惯的。然而含义跟随名字一同变化,甚至为了变更含义而特地变更名字,那恐怕是借题发挥的源泉。本文就发挥到此,祝愿大家将来能顺利地有一说一。
- END -
我们都是是南鲜平!南鲜平文章发布不分别署名,均以“南鲜平”为作者。南科大的新鲜,我们共同守护!
本文原文的存档位于https://archive.is/8BuZO
位于原微信文章下的评论
-
还在wifi里
-
SUSTC与我们真的有关吗?恐怕除了本科也就读于南科大的研究生之外没有人经历过SUSTC时代吧,那其余人又有什么权利去缅怀一个都没经历过的SUSTC呢?你史可法可以谈反清复明,丫你一曹雪芹跟着掺乎啥呢…总不能逼着05后也去膜吧?
-
貌似很有逻辑却是片面的充满主观色彩的逻辑。“ 所以我们得出两个可能性”,为什么只有这两种可能性?就不能有不知情的新加入的同学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 Author:对哦,谢谢你!
-
本以为是篇雄文,结果..
- Author:此雌文也。
-
公众号推文骂人家 眼……,说 比较激进 真还是表扬你
- Author:本号没有骂任何人眼瞎。但想请您的小学语文老师加强一下阅读能力的教学。
-
SUSTech好念一点。英语中tc无法连读,SUSTC只能一个一个字母读,SUSTech就可以当成单词读。
-
因为SUSTC是一个代名词,就如同我向往汉唐的兴盛,不管有没有经历过,都是一种文化记忆。
静心思考、高质原创——教授为南科大发展“开药方”
王立新博客 南科周末 2019/12/28
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我心灵向往的地方。去年,我申请了南科大,拿到了长聘教授聘任信。今年初准备前往报到期间,由于教学课程安排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决定不去了。下面是我写给同事们的“离别信”(出师未捷身先死),欢迎批评。
大家好!
再过三个多月就要加入X头领导的大家庭了,在这里先向大家问个好!
在和xx交流上课的安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工作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也关系到SUSTech计算机系发展的基调,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香港科大时,我们系里的许多事情都是faculty一起讨论。我给X头写了一封邮件,谈了谈我对教学和科研的一些思考。下面copy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愉快的周末生活再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调节一下紧张的教学科研生活。
Enjoying …
王立新
Dear X,
一些与教学有关的问题想和你探讨一下(我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哈)。由于学校网站主要是用中文写的,为了更准确的引用学校的办学目标等大政方针,这封邮件用中文来写。我知道几年来你在教学上花费了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想听听你的思考。
一、对于regular faculty来讲,多少教学任务比较合适。在学校网站最开始的“学校概况”栏目中,**SUSTech到2025年的中期目标是“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25年也就是六年之后,时间很紧啊!**所以,我想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首先至少要做到不会对这个最重要的目标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的教学)会使教授的时间碎片化,不利于长时间静心思考,因此会影响比较深刻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出(对跟踪性研究或许影响不大)。
这是基本事实,不应该视而不见。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聘请part-time lecturer来上本科生的课程(这些part-time lecturer都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完全可以胜任这些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让他们的regular faculty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专心于科研。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在从现在开始的六年内“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想我们至少在发展方向上应该和美国这些真正的研究型大学保持一致。
二、从系网站上看,系里聘请了不少“研究助理教授”。从科研的综合能力来讲,是正式的“助理教授”科研能力更强,还是“研究助理教授”的科研能力更强呢?我想,显然是正式的“助理教授”科研能力更强。那么,为什么我们让科研能力更强的“助理教授”去从事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因而使其时间碎片化),而让科研能力更弱的“研究助理教授”全部时间去从事科研呢?打个比方,“助理教授”是“杀牛刀”,“研究助理教授”是“杀鸡刀”,本科教学是“杀鸡”,原创性科研是“杀牛”,**那么我们现在的体制安排是“杀鸡用牛刀”、“杀牛用鸡刀”。**对于我们这些“多目标优化”的专业学者来说,这样的体制安排能够使得科研与教学的综合产出最优化吗?
“研究助理教授”都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完全可以胜任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真心想改变、真心想为我们的regular faculty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那么改起来其实是很容易的:只用把“研究助理教授”的title改为“研究及教学助理教授”就可以了。从宣传和说法上讲也不用有什么改变,因为这些“研究及教学助理教授”同样“全部具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
三、在过渡阶段,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安排:**每名regular faculty一学期上一门本科生课程,另一学期开一门研究生课程、或者干脆专心从事需要静心思考的原创性科研。**如果这样安排本科生课程开不齐,那么可以先让“研究及教学助理教授”顶上(改一下title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然如果不想改找个理由也是很容易的),想办法加速“教学系列教授”的招聘工作,把我们的regular faculty尽快地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整片时间静心思考,做出开创性的重要成果。时间不等人,六年之后我们就要实现“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伟大目标啊。
**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数数论文篇数、数数影响因子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拿出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让国际同行们去评价。**做出这些高质量原创性成果,需要静心思考、需要精心钻研、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有可能与能力做出这些高质量原创性成果的人群,应该是我们的regular faculty,而不是我们花钱雇来的学生、postdoc等。我们应该为我们的regular faculty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成长为“研究者”,而不是成长为“管理者”(好像SUSTech不再使用“领军教授(领导别人做科研的教授)”的头衔了,确实进步了哈)。
四、香港科大的成功经验。我是1993年、香港科大正式成立的第二年去的,我是ECE系最终50个左右faculty中第20个加盟的。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学生,加之我们大家大部分刚毕业不久,于是形成的风气是大家“关起门来自己干”。现在回头看,许多原创性成果就是我们当时关起门来自己干出来的,学校后来的声誉也是靠这些原创性成果打出来的。想想我们是幸运的(学校也是幸运的),如果当时就给我们很多钱来雇其他人做研究,那么很有可能就把我们引上了“管理者”的路子,早早的断送了我们“研究者”的生涯,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新兴的学校来说都是灾难。
五、“研究型大学”or“社区大学”:That’s a question。xx在邮件中告诉我:“计算机系不仅承担我们系的教学任务,还在承担工学院和全校的计算机相关教学任务。南科大实行各种教学改革,学生到大二第二学期才选专业,这样就要求我们大一大二的必修课必须是滚动开出。同时我们又要开英语班和双语班(南科大在推行英语教学,这也是非常难招聘的原因之一),有些科目还要分成A B级,(B级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好了,问题来了:招我们这些一流的学者过来,是让我们静下心来完成高质量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进而实现“到2025年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伟大目标,还是让我们这些绝对的“精锐部队”来给全校开计算机的公共课,进而建成一所优秀的“社区大学”?That’s a question; A Big Question!
六、其它“研究型大学”骨干教授的教学情况。我现在在国科大每年上一门研究生课(“最优控制”),而且是三位老师联合来上。也就是说,我一年的教学工作量是1/3门研究生课,所以有大把整片的时间静心做科研,处于一种很好的“研究者”状态。其他许多老师也是这样,尤其是那些科研在国际上能拿得出手的“精锐部队”。前几年我在西安交大时,情况也类似。国内其它冲击“双一流”的大学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大家都“不差钱”,经费大把大把滴,而且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毕业的好学生“截留”。所以,在优秀研究生的来源方面,我们SUSTech不仅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处于非常大的劣势地位。但是,the good news is,这样一来,反而为我们创造了一种环境,让我们更有可能做出一流的开创性成果。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学生们也就是做做跟踪性研究,发发论文充数。以后,数数论文篇数、数数影响因子肯定是不行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代表作制度,由国际同行们来评价。**而这些优秀的代表作,最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七、若干年后(比如2025年中期评估),如何评估SUSTech计算机系的整体科研水平。很可能采用现在国际流行的做法:我们每位regular faculty拿出五篇在SUSTech期间完成的代表作,交给相关领域的国际同行,由这些国际同行针对这些论文的原创性和深刻性进行打分:4分(顶级原创性论文)、3分(很强的原创性、内容深刻),2分(有一定原创性的严肃论文)、1分(缺乏原创性的跟踪型论文),这些分数的算术平均就是每位老师的科研评分,而我们系全体regular faculty科研评分的平均值就是对我们SUSTech计算机系整体科研水平的评估。
完成这些高质量的原创性论文,如我前面所说,只有靠我们这些“最精锐的部队(regular faculty)”自己来完成。我们在这方面其实有着很大的优势。我们是一个高起点的新系,大部分同事很年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大家干劲十足,和我当年刚到HKUST时很类似。只要给大家创造一个静心钻研学问的环境与氛围,大家一起努力,做出一些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进而实现“到2025年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伟大目标,并非完全不可能。而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一只很大的拦路虎(至少对计算机系来说是这样),就是繁重的本科生教学任务。
八、为什么计算机系regular faculty本科生教学任务这么繁重。xx在邮件中告诉我:“最难招的就是教学系列教授,甚至连教学的实验员和实验工程师都非常难招”。好了,我们知道问题的核心在哪里了。本来,我们这些regular faculty并不是招来主要给本科生上课的,给本科生上课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学系列教授”来完成的,我们regular faculty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高质量的原创性科研。现在,招聘“教学系列教授”的工作举步维艰,于是,就让我们regular faculty来一起“共克时艰”。应该是这样吧?**“共克时艰”的代价就是牺牲高质量原创性科研。**当然,许多人并不认为教学会影响科研。全世界研究型大学都在设法减轻其核心教授们的教学负担(见第一、第六点),教学使教授的时间碎片化,不利于需要静心思考的原创性科研,这是基本常识。
九、我的“SUSTech梦”。这是最后一点了,说点儿自己的事情,取个“九”字,吉利一点,“长长久久”吗。… 我对深圳是很有感情的,希望能为深圳做些贡献。看到深圳举全市之力兴办一所“一流研究型大学”,我就很想付出自己一份力量。“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是高质量的原创性科研,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可以做出一流的贡献。但是,我必须**要有充足的静心思考时间,才能做出一流的原创性成果。**我的研究方式和许多学者不同,我的大部分论文是单一作者论文,包括近五年完成的十三篇论文中,有十一篇是单一作者论文。我希望一年之内起码有半年可以有连续整片的时间静心思考、精心钻研。给本科生上课会让我的时间碎片化,很难有连续整片的思考时间。其它研究风格的学者或许问题不大,但对于我这样“孤独的牧羊人”来说,影响确实很大。
SUSTech一定需要高质量的原创性论文,否则“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是一句空话。但是,SUSTech能给我这样“孤独的牧羊人”一片空间吗?一学期上本方向本科生课,另一学期上研究生课(比如“智能控制”)?有可能吗?我不知道。即使可以这样,与我现在国科大每年1/3门研究生课相比,我要多付出六倍的时间用于教学。这样一来,我现在的科研节奏还能保持的住吗?我还有能力为SUSTech做出一流的原创性成果吗?这些,确实困扰着我。难道真的要“出师未捷身先死”?That’s a question。
Li-Xin
热门评论
来源:管理学季刊公众号,原标题《教学影响科研吗?—含泪惜别南科大》,转载自王立新科学网博客,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分享,不代表本号观点。
本文原文的存档位于https://archive.vn/IYaAs
位于原微信文章下的评论
-
感觉都说的有道理 为什么不设立一些启发性的课程由 能做出原创性成果的老师带呢(lecture形式,而不是一个老师负责大跨度的课程,既能产生思想碰撞也不会严重影响产出)?基础课程由 研究力稍弱的老师带?
-
不想给学生上课就去研究所当研究员潜心修炼好了,还去应聘什么大学教授呀?况且自称近五年完成的十三篇论文中,有十一篇是单一作者论文,说明没有一点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嘛,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呀
-
应该有一些专门负责教学的教师,一方面解放教授,一方面解放同学,一些教授科研很厉害,但是教学上让同学们“懵叉叉”的,同学们痛苦,教授们也痛苦。其他教授也需要有一两门课,来跟同学们产生思维的碰撞,当然是建立在教授不是单纯地给同学们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下。如果只搞教授们的科研,这就是南科研究所,而不是南科大,人才培养是南科大的初心,但是现在离想做到的改革目标还有距离。教学上,感觉除了前两年不分专业,其他的例如上课模式跟其他大学并未有很大差别。如果把同样的资源支持放在其他学校,最终我们南科大做出来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
深觉有更大成就的教授需要承担更多合作和教学的任务,教学绝不能是所谓杀鸡刀就能胜任的事情,感觉作者对于科研和研究型大学的理解和当今大多数人有所不同?
-
害怕
-
光头领导??
从0到1的阵痛:南科大突然面向公众全面开放
南鲜平 南科周末 2020/01/12
2019年年底及2020年初,南方科技大学先后传出两次开放校园的消息。一次消息中称校园将对校外人士开放,采取预约制度,每天仅限200人进入校园。两周后又传出新消息,称学校“全面开放”。
第一次消息引起全校师生的普遍关注。陈十一校长召开了座谈会,在会上,校长表示校园开放是必须的,应该讨论“怎么开放好”而不是“开放不开放”。而其动机也颇可玩味,除了一直以来的社会呼声,最关键的是“导火线”——深圳市长便装考察南科大,被拦在门外了。许多人猜测,市长向校长抱怨了校园不能开放这一事实,且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于是这一议题迅速提上日程。在各部门几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宣布开放校园。
假如并非市长突然的要求,或者要求者并非市长,事情会不会这样呢?如果一个学生被拦在门外,然后大发雷霆(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会不会引起重视?辅导员可能会驳斥他,认为他不了解学校的管理,发表意见没有做详细调研,作为学生要维护学校的安全……但是谁敢问问市长:“您让我们开放校园,了不了解南科大?有没有做调研?对学生安全负不负责?”估计是没人问过。因此我们该多体谅一下陈校长,在召开两会的百忙之中,还要费心纠缠这样的破事。
当然,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开放校园的决定并非临时起意,也并非一两人的拍脑袋决定。但是这次实施得十分匆忙,是有目共睹的。在开放校园的传闻中,校内师生几乎看不到相关部门出具的正式通知或者指引,最多见的竟然是物业、宿舍管理人员的微信提醒。细看这些提醒,字里行间都在传达一个信号:校园开放给大家带来了“不速之客”。他们会侵占公共地方,进入教学、生活区域,甚至于偷窃财物!访客给师生带来的不是益处,而是紧张与恐慌。而实际上,局部的冲突已经出现了:自行车道上出现成群的婴儿车,乃至有人“打坐”拍照;教学楼前摆放着地产广告;大批摄影爱好者涌入——无论这些事情是否和校园开放直接构成因果,他们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反感。
“南科周末”公众号在2019年12月15日发布了《大学该不该建围墙?南科大或许能给出答案…》,尽管并未发表具体观点,但对这次校园开放的事件可谓“神预言”。在该文章的留言区及其他渠道,有大量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网友认为,深圳有足够的公共资源,公众不需要多一个南科大这样的地方,校园开放只是徒增压力。甚至有人直斥校园封闭与学校的堕落不构成逻辑,学校是特殊的机构,有理所当然的封闭的权利。而另一种观点则比较接近西方的“公共性”概念,认为大学本身应当和社会高度融合,体现高等学府和社会本体的交流。
2020年1月7日,公众号“吃喝玩乐在深圳”和“深圳生活”不约而同地(也可能约了)发布了两篇进入南科大校园拍摄的摄影推送《新晋免费拍照圣地!深圳“小冲绳”,南方科技大学对外开放啦!》《深圳生活深圳惊现“太空堡垒”!还有天空之境+湿地公园,这所学校也太牛了吧!!!》。两篇文章中,摄影师和模特几乎走遍了南科大所有开放的地方,以及部分尚未清楚是否能拍摄的空间。由于这两个摄影集形式新颖大胆,并在一定程度上比南科大官方呆板的宣传照更具青春活力,受到了许多师生甚至行政领导的转发,引来大量阅读者。
耐人寻味的是,两篇文章的走红与校内师生对校园开放的反感,其实是背道而驰的。由于这两篇文章都具有一个观点,即是“南科大已经开放,号召摄影爱好者进校园采风”,因此人们的转发,意味着鼓励或者默认这种行为。到底转发者中有没有曾经反对校园开放的师生呢?或是其实立场并不坚定,仅仅是随波逐流?一个合理猜测是:某些部门有意统一指挥转发,甚至专门支持这些创作,希望为校园开放带来更多舆论支持。
除了在精致的摄影集面前大家似乎忘掉了曾经的立场,还有另一个让同学们倍感纠结的人群——送货员。早在三年前,同学们和相关部门就已经为快递和外卖送货员是否能进校园的问题而争论过。最终针对快递包裹的解决方案是:快递只能统一送到一个校门,校内派送另由一家公司负责。当时给出的不允许入校的原因是“校内只允许开正规机动车”,紧随其后的是安全办刘主任没收电动车事件。经常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外卖小哥,自然是无法满足学校的安全条件,也不能承担太高风险,因此一律被拒之门外。这个规定下有两个例外:顺丰速运因为能用小面包车收派件,得到了特许入校的“殊荣”。而南风点点快餐外卖,因为其“校友创业光环”,而且的确使用面包车送货,获得了进入校园的资格。
在送货员不能入校之后,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来直接由快递员负责的快递派送,需转嫁到校内物业另外承担。如快递丢失或错派的时候,校内师生必须通过两重关系才能联系到真正的负责人。对于外卖餐食的不便,学生更是怨声载道:本来南科大就远离餐饮门店,取外卖还要走到校门!一年多以前,能送餐到宿舍的只有南风点点外卖,而最近似乎也逐渐销声匿迹,无法维持了。更荒唐的是,荔园的某位院长曾以“让学生多锻炼身体”为由,令学生必须走下楼取外卖,不得送到房门。这样近乎无理取闹的决定,对腹背受敌的外卖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据相关部门的说法,南风点点的安全性来自送货员是聘用在校学生而非社会人士。其他的餐饮,就算麦当劳自营的“麦乐送”这样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单位,也一律不允许进校。
这样的管理也许能帮助我们豹窥全校的校园管理政策。当年的外卖风云已经逐渐被淡忘,在这次校园开放的问题下,许多同学第一时间想到一个简单的问题:校园开放了,外卖小哥能给我送餐了吗?
这一次南科大成为“网红”,与以往都不相同,因此辩论之声也不绝于耳。一些校内自媒体也闻风而动,开始以各种方式表达意见。“随坛”公众号发布《老牌免费玩乐圣地!南科“小罗马”,行政楼厕所对外开放啦!》在行政楼的豪华厕所拍摄系列照片,调侃此事。而公众号“MH的情诗”发布的《南科大开放之我见》则借自行车道被游客大肆占用一事,翻出过往的多次事件,对校园管理进行猛烈抨击。 在各种推送的留言区中,不少有志于“保卫”南科大的同学发出尖锐的警告:不许抽烟、吐痰、乱丢杂物,不许进入教学楼、宿舍区等等。学生对校园开放的抵触也引来各种声音,包括长期开放的老校的学生表示同病相怜,也有社会人士对南科大校园表达向往,当然也不乏训斥学生“不要把校园当做私人财产”的社会人士。
直到目前,似乎南科大校内还没有一个主要的部门来“认领”校园开放的责任。而有很多直接受到影响的部门,则被动地应对着各种挑战,比如前文提到的宿舍管理,还有校门岗位、校车等等。老师们似乎也没有准备好解决学生的疑问,多数情况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既没有做好准备接纳同学们的意见、也没有做好准备对游客进行管理——甚至曾一度上线的预约平台,似乎也与一号门一样退出了历史舞台。更不用说学校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开放式的,许多场馆也不设置门禁。安装大量的新设备会不会成为某些部门和公司大发横财的机会?在游客管理方面,某些文件中提到的“书院活动室、宿舍、食堂不对外开放”,是贯彻落实还是一纸空文?以目前的状况看,还需要各方加紧思考,出台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校园全面开放”是南科大与深圳社会碰撞的又一次阵痛。南科大的师生、管理者、热心人士们,是否能顺利度过这次阵痛期?这个关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题目,答案还在书写当中。
一个简单的选项:南科大开放,你同意不同意?【必选:二选一】 (编辑注:这是微信公众号的投票功能,在此处已经失效)
- END -
我们都是是南鲜平!南鲜平文章发布不分别署名,均以“南鲜平”为作者。南科大的新鲜,我们共同守护!
本文原文的存档位于http://archive.is/Yk79B
位于原微信文章下的评论
-
我不同意开放,是因为科研型大学与社区大学有根本性差别。科研型大学不应该承担公园的责任。但我对南科大开放问题持悲观态度,校方在执行过程中丝毫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态度。
-
我曾在湖畔活动室旁边看书,遭某网红呵斥驱赶,理由是其要拍“某音”
-
整天像皇帝巡游一样视察校园的安全办江主任,贵部为何对部分游客们的劣迹熟视无睹?如此选择性闭眼闭嘴的管理,若游人或学生因此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你们担得起责吗?
-
所谓的“南科大的建设都是政府国家花的钱所以应该开放的”说法完全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些政府机构军事基地同样是用所谓纳税人的钱建造的为什么他们不开放呢?
-
一个外校的青椒在贵校教了一学期选修课,校园也从来没对我开放。迟迟不给办门禁卡每次进学校上课还要被保安盘问哦
-
以知乎上的回答来看,南科的争端核心除了事件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事关学生利益的事情都没有都没有与学生讨论甚至事先通知,都正如这次的校园开放一样从微信截图从别处才知道。 并且,在各种会议上,学校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永远都只给出一个解决的承诺,而不是解决的方案。然后以与其它学校相比,政府限制等为由继续维持原状。 校方这种“我们花了一大笔钱,去解决了一个我们关心的问题,至于你们关心的问题,我们不考虑”套路生生不息,往往能套路一大批人。
-
南科大究竟是谁的南科大?脑袋出了问题,不过是短痛;屁股出了问题,可就是长痛了。
-
昨天又亲眼看到有两名不明男子,光明正大地在南科大边走路边抽烟,保安都不管的。这就是所谓的无烟校园?在校园中传教的,发广告的,随意就去科研楼实验室参观的比比皆是。如果出现重大安全问题,究竟谁来承担这份责任?学生安全不是儿戏,一个不懂科研的人随便进去实验,弄坏价值几百万的仪器谁来赔偿?南科大一些实验室说是是国家机密也不为过,部分还是军方项目,要是实验样本,实验数据被窃取怎么办?被偷窃了实验药品或者其他财物又该怎么处理?剧毒药品存放在了保险柜,难道所有的有机试剂(乙醇,丙酮,异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等等)也都能放进保险柜嘛?这些动辄几十斤用量的试剂如果遇到这些不负责任的外校人员随意丢弃的烟头又会发生什么?进校人员都学习过参观的规章制度了么?还是根本没有这样的规章制度?佩戴参观证了么?签署安全责任书了么?各个实验楼,测试中心等等有保安24小时执勤以防外来人员进入了么?……我们希望学校能给予一个满意的答复来解决这些问题,不然就不要随意做这些不负责的开放。
-
实名表示江主任懒政不作为,对外人唯唯诺诺,对学生重拳出击。其余领导和江某咪一鸠样,只是该事暂且没落到他们头上。南科大的原则就是领导人集体不负责任制,反倒是邀功时一个比一个上赶着。昔日新宿舍功劳不就归于校长陈十一院士的设计?而全面批判新宿舍之时这种声音就销声匿迹了。当然,校园开放也让我见识到了部分深圳人的素质,至于要不要开除他们的市籍,还是说他们是临时深圳人,还是有待时间证实的。我所可惜的是南科大建校近10年,开拓者们所遗留的南科精神是一点也不剩了。至于我,我都快要被开除校籍了
-
很多老的学校都从自由进入改进为登记进入,敢问楼上是怎么得出“开放是大势所趋”的结论?想要欣赏绿化欣赏美景,深圳那么多公园已经完全可以承担这个责任。作为高等学府,如何保障师生的权益,提供良好的科研教学环境,产出科研成果,才是南科大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回馈社会的方式。同样,开放校园跟就业知名度完全不能构成因果逻辑,有几个是奔着了解学生的潜质来南科大参观的?仅仅凭游客走马观花地游览校园就可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我不敢苟同。花心思培养学生恰恰应该学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拿着纳税人的钱就该开放校园”,不禁让我想起,多年前深大面临的也是同样的声音,“拿了深圳纳税人的钱就该多录取深圳学生”。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开放or不开放还是应该认真讨论,私以为节假日开放,且限制人流量就很合理。目前的全面开放已经极大的干扰了科研教学秩序,首当其冲的一教上课时间吵的像个菜市场,自行车道有人打坐,坟头有孩子嬉闹…
-
被去“去行政化”道路上的丰碑
-
有的时候看看南科大的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个趋势,南科大建校的时候,领先别的学校两步,而现在,当别的学校慢慢地在进一步的时候,南科大反而在退一步,别的学校进一步(还没进完),南科大在退一步(也没退完),表面上看,大家似乎到了同一个水平线,可是事实上,对于南科大这样的新生的学校,没有211985的传统光环,对于传统的考生来说没有吸引力,而创新,不愿追随传统的同学们,看到南科大如今的退步,也自然会失去报考南科大的动力,长此以往,若要是错过了双一流的加持,南科大必然泯然众人矣,彻底沉沦,校方的一意孤行,表面上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扩大了所谓对外开放的程度,事实上,他们在亲手毁掉南科大的根基
-
仅同意设有一定门槛的开放。全面放开入校的话校园和公园有什么区别?
-
“深圳纳税人出的钱,那么学校就应该向深圳人开放”。按照这个逻辑,深圳市政府和相关办公人员的工资也是纳税出的钱,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否可以考虑把深圳市市委大楼开放给公众,然后市长办公室也开放,门口别扭扭捏捏的放那么多保安和警卫。
-
夸一下南科周末,有趣,有料,有态度。希望南科大能多点南科周末这样的公众号,和像这篇文章作者这样的人~
-
只是针对这个开放的过程,想到了一个恶俗的笑话:从1到0的阵痛。
- Author不宜过度解读!
-
私认为这种开放必然会削弱社会上对其学术的关注度、像评论中所提到在湖畔看书被拍某音的网红赶更是学生的可悲
-
我同意开放。虽然sustech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但是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开放是必然的趋势,特别是我们一开始就在风口浪尖的位置。部分同学担忧完全开放带来的危险,把矛头对准不文明的游客和蹭热度的公众号,我觉得这样反而会抹黑我们自己的形象。开放反映的真正问题应该是学校自身的管理问题,如何引导游人正确的参观,如何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学校的沙雕行政管理会不会变得更好,以及开放以后学校一直存在的自行车道问题会不会改进,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至于开放到底好不好,我觉得我们需要时间才能回答.
-
不同意
-
所以外卖现在能送进来了吗?
用蛮力管理比耐心地沟通对于管理部门来说省事得多,根本上来说还是有关部门对自己的定位:是管理还是服务?
-
现在看来我们已经有了结论。
-
你女朋友说晚上吃胡萝卜 但是你晚上做了茄子 你女朋友生气了 这并不是因为她没吃上胡萝卜 而是因为你做了茄子
-
放在三年前,南科大做这项决议至少要先一个月发通知,征集意见。很多人确实对校园开放有意见,而我却为学校的做法悲哀。可能我真不喜欢吃茄子。
-
其实这体现出妮可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傲慢。校方对学生傲慢,连开放校园的正规通知都没有,更别说让学生参与讨论,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部分学生自带优越感,默认大众素质低下,自己高他们一等。虽然他们嘴上会掩饰说“没素质的只是小部分人”,但既然大部分人都有素质有秩序,校园开放怎么会影响在校生正常生活呢?当然校内部分教授也优越感爆棚,但这就和这次事件关系不大了。希望校园开放这一措施能灭一灭各方的傲气,妮可最不缺的就是傲慢和优越感了。
-
千年不上所言成群结队送货员混乱可谓诛心之论,半年前外卖就能送到荔园门口,请问彼时送货员可曾“成群结队,混乱”?有些事不能理解可以,你立场不同,但也不要造谣。
-
好多人所言这么好的绿化不为市民所用更是有趣,南科大旁边就有一个麒麟山庄,那里绿化不比南科大好几倍?南科大究竟是个学校还是个公园?要是公园建议收门票,毕竟花了这么多钱来建设;要是学校为何交了学费仍保证不了我的权益?
-
可以开放,但是在管理规定和措施根本没有的情况下,贸然开放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
要开放可以,必须建立各方都同意的规章制度,游客进入前必须仔细阅读,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才可以。
-
“更荒唐的是,荔园的某位院长曾以“让学生多锻炼身体”为由,令学生必须走下楼取外卖,不得送到房门。这样近乎无理取闹的决定,对腹背受敌的外卖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关于原文章中的这点,我想问,如果允许外卖人员进入宿舍里面的话,是否会侵犯我们的隐私权?还有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本来就普遍低下,确实需要锻炼。我不建议让他们到校门去取外卖,但是送到校内指定几个地方总还行吧?
- Author:作者回应:隐私权问题。送货上门服务早已成熟,能填宿舍地址,就达成了允许登门的契约,和每一个普通家庭一样。这时候谈隐私权,未免有些落后了。锻炼问题。敦促学生锻炼可以使用对应的方式,但不能以剥削学生的时间精力为代价。书院管理应使学生生活更便利,而非疲于奔命(吃饭)。
-
不赞成全面开放,很多985211大学已经从全面开放变成登记进入了,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退一步。支持节假日内限流开放校园,我们学校很多建筑的安全措施没有到位,从一楼的窗户就能爬进去,十分不安全。
-
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开放,周一到周五还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咯
-
嫌“成群结队的摄影师”的混乱,不嫌一下成群结队的送货员的混乱?
-
不要开放吧,或者每天两百个名额也可以。全面开放真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嘈杂。
-
等着吧,其他大学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科一个也躲不掉,就看有关部门怎么处理了。
-
一所大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并向国家输出高水平人才,不在于是否向公众开放。如果说参观校园能够提高游客的智力水平,或是虽然不能,但是于学生没有影响也就罢了。游客干扰学生的学习生活,恰恰是影响了大学发挥其育人功能。纳税人享受国家的福利,缴税是天经地义,政府拿钱办学,是政府的选择,与纳税人已经无关。如果非要说大学要回馈社会的话,也应该是通过培养高端人才及贡献科研成果,绝非把自己降格为公园。
-
参考下北大清华
-
Yysy,我觉得开放肯定是要开放的,但应该要按规定、有限制地开放,门卫处必须做好登记,凭身份证参观,并且在校门口立上参观须知,告知不得影响教学、实验等。开放不是问题,但校方对于开放要做到权责统一,规范管理,这才是关键。
-
要是碰到校外人员为了拍摄而“请走”课室里的学生,建议打880101110联系校内保安,保卫自身权益。
-
南科大是深圳投资兴建的大学,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它既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禁地,更不是南科大某些人的私人财产,对社会开发是理所当然。另外,看看旁边大学城,清华北大哈工大研究院、哪个不是研究型大学?他们履行了对社会开放的义务,甚至社会人员能进游泳馆、图书馆,学校社会和谐共处,也没见社会人士进入影响了学校的科研和发展。南科大的师生还是要向开放校园一样,放开你们的胸怀,狭隘的校风、学风,让你们看起来与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
开放是大势所趋,毕竟寸土寸金的深圳这么好的绿化只为部分人所享有也是一种特权与浪费。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做好开放后的管理,是否出台相关的身份核验设施?是否增加安保力量进行巡逻